第十二章屠宰畜禽常见传染病的检验与处理 讲授重点:主要人普共患传染病的率前检瘦、宰后检验要点及卫生处理;其他传乘病的率前检疫、率 后检验要点及卫生处理。 难点:常见主要人普共惠传染病的率前检疫、率后检验要点及卫生处理。 思考题: L,率后检验中炭症由于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几类? 2站核病的病理特征有哪些? 3.率前检液猪痘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动物传染病特别是人兽共患病是肉类及其制品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动物患传染病时,不仅能使其 死亡或降低畜产品的质量,而且人兽共患传染病如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口蹄疫、 鹦鹅热等能在居宰加工、运输、烹饪、食用等环节中,使人感染发病,对人的健康威胁很大。因此,必须 加强对屠畜禽传染病检验,以防止动物疫病的流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第一节主要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检验与处理 一、炭疽 炭痘(血thra)是由炭症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人高共志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 性传染病。家备中以绵羊、牛、马最易感,常取急性败血症经过,猪的抵抗力较强,常取慢性经过。 临诊特征是突然发生高热,可视黏膜发蚶及天然孔出血,制检以尸侵不全、血凝不良,皮下和浆膜下 皓缔组织胶样浸润,脾胜显菁肿大等败血症变化为特征。 人感染本病往往是直接接触病畜,解剂和处理尸体或食入染有炭疽病原体的畜产品的结果,可发生败 血症死亡,所以在公共卫生上意义重大。 (一)宰前检疫 1.最怎性型:羊炭疽多为最急性型。此型发病急刷,其特征表现为突然站立不稳,全身痉李,迅速倒 地:高热,呼吸困难,天然孔出血,血凝不全,迅速死亡。 2.意性型:牛炭疽多呈急性型。多数病牛精神不振,少数病牛兴奋不安,但很快转为高度沉郁。患畜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行走蹒踢,肌肉震颤,呼吸高度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或有出血点,天然孔出血,最 后室息而死。一般21死亡。 3.亚急性型:亚急性型的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2~15),病情亦较缓和和。牛、马可在 颈、胸、腹下、咽喉、外阴等处皮下发生界限明显的局灶性炎性水肿,触诊如面团,开始热痛,不久则变 冷无痛,甚至软化龟裂,渗出带黄色液体。 4,局限型炭痘:猪多为局部炭疽,很少有临床症状。 猪对炭疽的抵抗力较强,典型的症状为咽型炭疽,咽喉部和附近淋巴结肿胀,临诊症状不明显,只在 屠宰后才发现有病变。但极少数病例体温升高,精神菱摩,食欲不振:症状严重时,黏膜发细,呼吸困难, 最后室息死亡。肠型炭疽常伴有消化道失常的症状,便秘或腹泻,轻者可恢复,重者死亡
1 第十二章 屠宰畜禽常见传染病的检验与处理 讲授重点:主要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要点及卫生处理;其他传染病的宰前检疫、宰 后检验要点及卫生处理。 难 点:常见主要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要点及卫生处理。 思 考 题: 1.宰后检验中炭疽由于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几类? 2.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有哪些? 3.宰前检疫猪瘟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授课学时:4 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动物传染病特别是人兽共患病是肉类及其制品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动物患传染病时,不仅能使其 死亡或降低畜产品的质量,而且人兽共患传染病如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钩端螺旋体病、口蹄疫、 鹦鹉热等能在屠宰加工、运输、烹饪、食用等环节中,使人感染发病,对人的健康威胁很大。因此,必须 第一节 主要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检验与处理 一、炭疽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 性传染病。家畜中以绵羊、牛、马最易感,常取急性败血症经过,猪的抵抗力较强,常取慢性经过。 临诊特征是突然发生高热,可视黏膜发绀及天然孔出血。剖检以尸僵不全、血凝不良,皮下和浆膜下 结缔组织胶样浸润,脾脏显著肿大等败血症变化为特征。 人感染本病往往是直接接触病畜,解剖和处理尸体或食入染有炭疽病原体的畜产品的结果,可发生败 血症死亡,所以在公共卫生上意义重大。 (一)宰前检疫 1.最急性型:羊炭疽多为最急性型。此型发病急剧,其特征表现为突然站立不稳,全身痉挛,迅速倒 地;高热,呼吸困难,天然孔出血,血凝不全,迅速死亡。 2.急性型:牛炭疽多呈急性型。多数病牛精神不振,少数病牛兴奋不安,但很快转为高度沉郁。患畜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行走蹒跚,肌肉震颤,呼吸高度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或有出血点,天然孔出血,最 后窒息而死。一般 2d 死亡。 3.亚急性型:亚急性型的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病程较长(2~15d),病情亦较缓和和。牛、马可在 颈、胸、腹下、咽喉、外阴等处皮下发生界限明显的局灶性炎性水肿,触诊如面团,开始热痛,不久则变 4.局限型炭疽:猪多为局部炭疽,很少有临床症状。 猪对炭疽的抵抗力较强,典型的症状为咽型炭疽,咽喉部和附近淋巴结肿胀,临诊症状不明显,只在 屠宰后才发现有病变。但极少数病例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症状严重时,黏膜发绀,呼吸困难, 最后窒息死亡。肠型炭疽常伴有消化道失常的症状,便秘或腹泻,轻者可恢复,重者死亡
(二)宰后检验 在屠畜的宰后检验中,牛、羊以廂型、慢性局限性(如肠型、肺型炭疽等)或非典型炭疽为多见,不 容易发现急性败血型的典型病例,这是因为这种病例在宰前多急性死亡,一般不会进入正常的居宰过程。 猪以慢性咽型炭疽为常见。 1.牛:牛宰后检验多见痈型(局灶型)炭疽。主要病变是痈肿部位的皮下有明显的出血性胶样浸润,附 近淋巴结肿大,周围水肿,淋巴结切面呈暗红色或砖红色,并有点状、条状或巢性出血,还往往有小的坏 死灶。个别病例出现脾脏肿大、脾髓软化等炭疽脾的变化。 2.猪:炭疽多呈局部性病变。宰后检验以咽型炭疽最为常见,其次为肠型炭疽。 前者的特征是一侧或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刀切时感觉硬而脆,切面呈淡粉红色、樱桃红色或 砖红色,上有数量不等的紫黑、砖红或黑红色小坏死灶。淋巴结周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胶样浸润。此外, 扁桃体也常发生充血、水肿、出血及溃病,其表面常被覆一层灰黄色痴膜,横切扁桃体,见断面痴膜下有 暗红色楔形或犬齿状的病灶,其中有针尖大紫黑色、黑色或灰色坏死斑点,从斑点处涂片镜检,可找到炭 疽杆菌。 猪肠型炭疽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前半段的少数或全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其病变与 咽型炭疽相似。肠型炭疽痈邻近的肠系膜呈出血性胶样浸润,散布纤维素凝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切面呈暗红色、樱桃红色或砖红色,质地硬胞。与病变肠管、肠系膜淋巴结相连的淋巴管,也因出血性炎 症而呈明显的红线样或虚线状。 猪肺炭疽比较少见。病变多见于膈叶上有大小不等的暗红色实质肿块,切面呈樱桃红色或山楂糕样, 质地硬脆、致密,并有灰黑色坏死灶。 (三)卫生处理 宰前检疫发现炭疽病畜时,采取不放血的方法扑杀,尸体销毁。确认为炭疽的病备整个朋体、内脏 皮毛及血液等,必须销毁。被炭疽病备及其副产品污染的胴体和副产品,应化制后作工业用。 二、结核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分支杆菌属(lycobacterium)的细菌引起的人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危害人类主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结核病),其病理特征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 酪样、钙化结节病变。在居畜中最常见于牛,其次是猪和鸡,羊少见,马更少见。人的牛分支杆菌感染主 要是通过饮用生牛乳或消毒不合格的牛乳引起。 (一)宰前检疫 结核病患畜的生前症状随患病器官的不同而异,其共同表现为全身渐进性消瘦和贫血,尤其是病牛最 为明显。 1牛:肺结核时,病畜常咳嗽并伴有肺部异常,呼吸迫促,呼吸音粗厉并伴有罗音或摩擦音。 乳房结核的临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单纯的乳房肿胀,肿胀界限也不明显,同时无热无痛:有 的表现为表面凹凸不平的坚硬大肿块或乳腺中有多数不痛不热的坚硬结节。泌乳期可见乳汁稀薄如水,颜 色微绿,内含大量白色絮片和碎屑。 肠结核时,表现为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或持续性下痢 2
2 (二)宰后检验 在屠畜的宰后检验中,牛、羊以痈型、慢性局限性(如肠型、肺型炭疽等)或非典型炭疽为多见,不 容易发现急性败血型的典型病例,这是因为这种病例在宰前多急性死亡,一般不会进入正常的屠宰过程。 1.牛:牛宰后检验多见痈型(局灶型)炭疽。主要病变是痈肿部位的皮下有明显的出血性胶样浸润,附 近淋巴结肿大,周围水肿,淋巴结切面呈暗红色或砖红色,并有点状、条状或巢性出血,还往往有小的坏 死灶。个别病例出现脾脏肿大、脾髓软化等炭疽脾的变化。 2.猪:炭疽多呈局部性病变。宰后检验以咽型炭疽最为常见,其次为肠型炭疽。 前者的特征是一侧或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刀切时感觉硬而脆,切面呈淡粉红色、樱桃红色或 砖红色,上有数量不等的紫黑、砖红或黑红色小坏死灶。淋巴结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胶样浸润。此外, 扁桃体也常发生充血、水肿、出血及溃疡,其表面常被覆一层灰黄色痂膜,横切扁桃体,见断面痂膜下有 暗红色楔形或犬齿状的病灶,其中有针尖大紫黑色、黑色或灰色坏死斑点,从斑点处涂片镜检,可找到炭 疽杆菌。 猪肠型炭疽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前半段的少数或全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其病变与 咽型炭疽相似。肠型炭疽痈邻近的肠系膜呈出血性胶样浸润,散布纤维素凝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切面呈暗红色、樱桃红色或砖红色,质地硬脆。与病变肠管、肠系膜淋巴结相连的淋巴管,也因出血性炎 症而呈明显的红线样或虚线状。 猪肺炭疽比较少见。病变多见于膈叶上有大小不等的暗红色实质肿块,切面呈樱桃红色或山楂糕样, 质地硬脆、致密,并有灰黑色坏死灶。 (三)卫生处理 宰前检疫发现炭疽病畜时,采取不放血的方法扑杀,尸体销毁。确认为炭疽的病畜整个胴体、内脏、 皮毛及血液等,必须销毁。被炭疽病畜及其副产品污染的胴体和副产品,应化制后作工业用。 二、结核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分支杆菌属(Mycobacterium)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危害人类主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结核病),其病理特征是,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肉芽肿和干 酪样、钙化结节病变。在屠畜中最常见于牛,其次是猪和鸡,羊少见,马更少见。人的牛分支杆菌感染主 (一)宰前检疫 结核病患畜的生前症状随患病器官的不同而异,其共同表现为全身渐进性消瘦和贫血,尤其是病牛最 为明显。 1.牛:肺结核时,病畜常咳嗽并伴有肺部异常,呼吸迫促,呼吸音粗厉并伴有啰音或摩擦音。 乳房结核的临诊表现多种多样。有的表现为单纯的乳房肿胀,肿胀界限也不明显,同时无热无痛;有 的表现为表面凹凸不平的坚硬大肿块或乳腺中有多数不痛不热的坚硬结节。泌乳期可见乳汁稀薄如水,颜 色微绿,内含大量白色絮片和碎屑
2猪:猪结核在临诊上能被发现的多为淋巴结的结核,常见有颌下淋巴结、咽淋巴结和颈淋巴结等。 主要特征是淋巴结肿大发硬,无热痛。 3。兔:结核病兔衰弱消瘦,被毛粗乱,咳嗽,呼吸困难。有厌食表现,黏膜苍白。患肠结核时,常见 有腹泻。 4.禽:禽结核病初症状不明显,后期病鸡不活泼,精神萎靡,软弱。食欲虽正常,但病鸡表现进行性 消瘦,胸部肌肉明显萎缩,胸骨显露,羽毛粗乱,出现严重贫血,冠及肉髯苍白,个别病鸡出现下痢,但 体温正常。 (二)宰后检验 结核病畜的胴体通常都比较消瘦,器官或组织形成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1.牛、猪、羊:由于动物机体反应性不同,结核结节可分为增生性和渗出性两种基本类型。增生性结 核结节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病变,结核结节的特点是大小不一,呈针头大、粟粒大乃至鸡蛋大,多为灰白色 或淡黄色,坚实:新鲜的结节周围有红晕,陈旧的结节常发生钙化,钙化后在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的结缔组 渗出性结核结节比较少见,其病变比较坚实,切面呈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明显的炎性水肿。 有时结核结节也可表现为渗出性炎症过程。组织内出现纤维蛋白性或脓性渗出物,伴以淋巴细胞的弥漫性 浸润。渗出物常常不被吸收,也不形成结节,常与组织一起发生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变可发生在体内任何器官和淋巴结。宰后检验中,牛以肺、胸膜、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 的结核病变最为多见:其次,消化器官的淋巴结,腹膜和肝也常发生。猪的结核病变最常见于头部和肠系 膜淋巴结,肝和脾病变比牛更为常见。羊的结核病变常见于胸壁、肺和淋巴结。 宰后检验时,要全面了解结核病的发病程度,明确是局部性结核还是全身性结核,以便准确地评价结 核病居备的肉品卫生质量。局部性结核病是指个别脏器或小循环的一部分脏器发病,如肺、胸膜及腹膜的 结核。全身性结核是指分支杆菌经淋巴、血流及天然管道向全身散播,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变。通 常肝结核和肉体的某一淋巴结有结核病变并非全身性结核表现,栗粒性结核病变测无疑是全身性的表现。 2.兔:结核病兔在肺、肝、肾、胸膜、心包、支气管淋巴结等器官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坚 实结节,外包一层纤维性包膜。切开结节,可见其中心有干酪样坏死物质。患肠结核时,可见肠系膜淋巴 结肿大,有大小不一的结核结节突出于表面,与病灶相对应的肠黏膜发生溃疡,其周围有干酪样坏死病灶。 3.禽:结核病禽常在肝、脾、肠与骨髓中发现结核结节病变,而其他脏器则少见。结节大小不一, 般由针头大到小米粒大。肠结核结节可达豌豆大,且突出于肠黏膜与浆膜表面。禽结核结节常呈灰白色或 淡黄色。切开时在结节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其周围有结缔组织性包膜,陈旧的结节有时发生钙化。鸭结 核病灶则多限于肺和肾,肠和肠系膜次之。 (三)卫生处理 (1)患全身性结核病的裔禽,其朋体及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 (2)患局限性结核病时,将有病变的部分割下作工业用或销毁,其余部分高温处理。 三、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茵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以
3 2.猪:猪结核在临诊上能被发现的多为淋巴结的结核,常见有颌下淋巴结、咽淋巴结和颈淋巴结等。 主要特征是淋巴结肿大发硬,无热痛。 3.兔:结核病兔衰弱消瘦,被毛粗乱,咳嗽,呼吸困难。有厌食表现,黏膜苍白。患肠结核时,常见 有腹泻。 4.禽:禽结核病初症状不明显,后期病鸡不活泼,精神萎靡,软弱。食欲虽正常,但病鸡表现进行性 消瘦,胸部肌肉明显萎缩,胸骨显露,羽毛粗乱,出现严重贫血,冠及肉髯苍白,个别病鸡出现下痢,但 体温正常。 (二)宰后检验 结核病畜的胴体通常都比较消瘦,器官或组织形成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1.牛、猪、羊:由于动物机体反应性不同,结核结节可分为增生性和渗出性两种基本类型。增生性结 核结节是最为多见的一种病变,结核结节的特点是大小不一,呈针头大、粟粒大乃至鸡蛋大,多为灰白色 或淡黄色,坚实;新鲜的结节周围有红晕,陈旧的结节常发生钙化,钙化后在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的结缔组 织。 渗出性结核结节比较少见,其病变比较坚实,切面呈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明显的炎性水肿。 有时结核结节也可表现为渗出性炎症过程。组织内出现纤维蛋白性或脓性渗出物,伴以淋巴细胞的弥漫性 结核病变可发生在体内任何器官和淋巴结。宰后检验中,牛以肺、胸膜、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 的结核病变最为多见;其次,消化器官的淋巴结,腹膜和肝也常发生。猪的结核病变最常见于头部和肠系 宰后检验时,要全面了解结核病的发病程度,明确是局部性结核还是全身性结核,以便准确地评价结 核病屠畜的肉品卫生质量。局部性结核病是指个别脏器或小循环的一部分脏器发病,如肺、胸膜及腹膜的 结核。全身性结核是指分支杆菌经淋巴、血流及天然管道向全身散播,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结核病变。通 常肝结核和肉体的某一淋巴结有结核病变并非全身性结核表现,粟粒性结核病变则无疑是全身性的表现。 2.兔 :结核病兔在肺、肝、肾、胸膜、心包、支气管淋巴结等器官中,可见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坚 实结节,外包一层纤维性包膜。切开结节,可见其中心有干酪样坏死物质。患肠结核时,可见肠系膜淋巴 结肿大,有大小不一的结核结节突出于表面,与病灶相对应的肠黏膜发生溃疡,其周围有干酪样坏死病灶。 3.禽:结核病禽常在肝、脾、肠与骨髓中发现结核结节病变,而其他脏器则少见。结节大小不一,一 般由针头大到小米粒大。肠结核结节可达豌豆大,且突出于肠黏膜与浆膜表面。禽结核结节常呈灰白色或 淡黄色。切开时在结节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其周围有结缔组织性包膜,陈旧的结节有时发生钙化。鸭结 核病灶则多限于肺和肾,肠和肠系膜次之。 (三)卫生处理 (1)患全身性结核病的畜禽,其胴体及内脏作工业用或销毁。 (2)患局限性结核病时,将有病变的部分割下作工业用或销毁,其余部分高温处理。 三、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以
牛、羊、猪较易感。其特征是流产、不育和关节炎、睾丸炎。 人可通过与病畜或带菌动物及其产品的接触,食用未经彻底消毒的病畜肉、乳及其制品而引起感染发 (一)宰前检疫 怀孕母畜流产是主要症状,流产时胎衣往往滞留,胎儿死亡。公畜主要表现为率丸炎或附睾炎,有些 病例呈现关节炎、黏液囊炎,常侵害膝关节和腕关节,关节肿胀、疼痛,出现跋行。 宰前临床诊断不易得出确诊结果,可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或牛乳全乳环状试验以及 补体结合试验,可作出诊断。 (二)宰后检验 如发现屠畜有下列病变之一时,应考虑有布鲁氏菌病的可能。 (1)居猪有阴道炎、柴丸炎及附柴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颈部及四肢肌肉变性,子宫黏膜有 较多的高粱粒大的黄白色结节。牛、羊患阴道炎、子宫炎、柴丸炎等。 (2)肾皮质部出现荞麦粒大小的灰白色结节。 (3)管状骨或推骨中积脓或形成外生性骨疣,使骨外膜表面呈现高低不平的现象。 宰后确诊本病可作细菌学检查。 (三)卫生处理 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的病畜或整个用体及副产品,均作销毁处理。 四、口蹄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ND)是由口蹄疫病毒(F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疡。家畜中牛、羊、猪均易感。 人可因接触患病动物或饮食病畜生乳或未经充分消毒的病畜肉、乳及乳制品而被感染。小儿易感性较 高,常发生胃肠炎,严重者引起心肌炎而死亡。成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及手、足发生水疱和溃烂。 (一)宰前检疫 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口腔黏膜和蹄部的皮肤形成水抱和溃疡。 1.牛:患牛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闭口流涎。继而在唇内、舌部、齿龈和鼻镜等处出现大小不等 的水疱,疱壁较薄,疱内液体呈微黄色或无色。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烂斑。同时,可见 趾间和蹄冠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裂形成烂斑。病畜表现运步困难,重者蹄壳脱落。 2.羊:羊对本病的易感性较低,症状与牛基本相似,但较轻微,水疱较少并很快消失。绵羊主要在四 肢蹄部见有水痕,偶尔也见于口腔黏膜。山羊的水疱多见于口腔。 3.猪:病猪水疱以蹄部多见,严重者蹄壳脱落。口腔和鼻盘的病变较少见 (二)宰后检验 宰后应仔细检查瘤胃黏膜,尤其是肉柱部分常见浅平褐色摩烂,胃肠有时出现出血性炎症。心脏因心 肌纤维发生脂肪变性而柔软、扩张。病势严重时,左心室壁和室中间隔往往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和坏死, 断面可见不整齐的斑点和灰白色或带黄色的条纹,形似虎皮斑纹,故称“虎斑心”。心内膜有出血斑,心 外膜有出血点。肺有气肿和水肿,腹部、胸部、肩胛部肌肉中有淡黄色麦粒大小的坏死灶。 4
4 牛、羊、猪较易感。其特征是流产、不育和关节炎、睾丸炎。 人可通过与病畜或带菌动物及其产品的接触,食用未经彻底消毒的病畜肉、乳及其制品而引起感染发 病。 (一)宰前检疫 怀孕母畜流产是主要症状,流产时胎衣往往滞留,胎儿死亡。公畜主要表现为睾丸炎或附睾炎,有些 病例呈现关节炎、黏液囊炎,常侵害膝关节和腕关节,关节肿胀、疼痛,出现跛行。 宰前临床诊断不易得出确诊结果,可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或牛乳全乳环状试验以及 补体结合试验,可作出诊断。 (二)宰后检验 如发现屠畜有下列病变之一时,应考虑有布鲁氏菌病的可能。 (1)屠猪有阴道炎、睾丸炎及附睾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颈部及四肢肌肉变性,子宫黏膜有 较多的高粱粒大的黄白色结节。牛、羊患阴道炎、子宫炎、睾丸炎等。 (2)肾皮质部出现荞麦粒大小的灰白色结节。 (3)管状骨或椎骨中积脓或形成外生性骨疣,使骨外膜表面呈现高低不平的现象。 宰后确诊本病可作细菌学检查。 (三)卫生处理 确诊为布鲁氏菌病的病畜或整个胴体及副产品,均作销毁处理。 四、口蹄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 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 人可因接触患病动物或饮食病畜生乳或未经充分消毒的病畜肉、乳及乳制品而被感染。小儿易感性较 高,常发生胃肠炎,严重者引起心肌炎而死亡。成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及手、足发生水疱和溃烂。 (一)宰前检疫 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口腔黏膜和蹄部的皮肤形成水疱和溃疡。 1.牛:患牛病初体温升高,食欲减退,闭口流涎。继而在唇内、舌部、齿龈和鼻镜等处出现大小不等 的水疱,疱壁较薄,疱内液体呈微黄色或无色。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的边缘整齐的红色烂斑。同时,可见 趾间和蹄冠也发生水疱,并很快破裂形成烂斑。病畜表现运步困难,重者蹄壳脱落。 2.羊:羊对本病的易感性较低,症状与牛基本相似,但较轻微,水疱较少并很快消失。绵羊主要在四 3.猪:病猪水疱以蹄部多见,严重者蹄壳脱落。口腔和鼻盘的病变较少见。 (二)宰后检验 宰后应仔细检查瘤胃黏膜,尤其是肉柱部分常见浅平褐色糜烂,胃肠有时出现出血性炎症。心脏因心 肌纤维发生脂肪变性而柔软、扩张。病势严重时,左心室壁和室中间隔往往发生明显的脂肪变性和坏死, 断面可见不整齐的斑点和灰白色或带黄色的条纹,形似虎皮斑纹,故称“虎斑心”。心内膜有出血斑,心 外膜有出血点。肺有气肿和水肿,腹部、胸部、肩胛部肌肉中有淡黄色麦粒大小的坏死灶
(三)鉴别诊断 本病的临诊症状比较特征,易于辨认,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疾病经过 不典型或病变不完全时,应该与传染性水疱性口炎和猪传染性水疱病相区别。 口蹄疫的确诊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细胞中和试验、VTA抗原琼脂扩散试验、琼脂 扩散沉淀试验、查毒试验、RT-PCR技术等。 (四)卫生处理 宰前确诊为口蹄疫的病畜及同群牲畜,全部扑杀和销毁。宰后确诊为口蹄疫的患畜,整个朋体、内脏 及其他刷产品,均作销毁处理。 七、猪传染性水疱病 猪传染性水疱病又称猪水疱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是由猪水疱病病毒(SVDv)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本病流行性强,发病率高,其特征为蹄部、口腔、鼻端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与口蹄疫 极为相似,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病。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指出,猪水疱病病毒感染小鼠、猪和人后,都有程度不同的神经系统损害,因此有 关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 (一)检验 本病临诊上可分为典型、温和型和亚临诊型(隐性型)。其主要特征是在蹄冠、蹄叉、蹄底等部形成水 疱,继而融合、破渍,病猪行走艰难,严重者卧地不起,蹄壳脱落。有时在鼻端、舌面、乳房上也形成类 似的水疱或烂斑。全身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食,肥有猪显著掉膘。 (二)鉴别诊断 本病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和水疱性疹的临诊症状极为相似。但从肉用家畜的易感性来看,除水疱性 疹只感染猪外,口蹄疫和水疱性口炎不仅感染猪,而且牛、羊、马均可感染,这是不同于水疱病的,应注 意区别。 本病的确诊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琼脂扩散试验(AGD)和病毒中和(AN)试验。 (三)卫生处理 确认为本病的患畜,卫生处理同口蹄疫 八、丹毒丝菌病 丹毒丝菌病(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disease)是由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他家畜、家腐及一些鸟 类和鱼也可感染。猪感染后称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也 有的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 人的感染主要是病原菌从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也可通过吃肉感染,称类丹毒(Erysipeloid), 以与由链球南引起的丹毒相区别。 (一)宰前检疫 1.意性败血型体温升高达42℃以上,呈稽留热,寒颤,喜卧阴湿地方,食欲废绝,间有呕吐,离群 独卧。发病1~2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同,耳、腹及腿内侧较多见,指压时褪色
5 (三)鉴别诊断 本病的临诊症状比较特征,易于辨认,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但疾病经过 不典型或病变不完全时,应该与传染性水疱性口炎和猪传染性水疱病相区别 口蹄疫的确诊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细胞中和试验、VIA 抗原琼脂扩散试验、琼脂 扩散沉淀试验、查毒试验、RT-PCR 技术等。 (四)卫生处理 宰前确诊为口蹄疫的病畜及同群牲畜,全部扑杀和销毁。宰后确诊为口蹄疫的患畜,整个胴体、内脏 及其他副产品,均作销毁处理。 七、猪传染性水疱病 猪传染性水疱病又称猪水疱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是由猪水疱病病毒(SVDV)引起的 急性传染病。本病流行性强,发病率高,其特征为蹄部、口腔、鼻端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与口蹄疫 极为相似,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病。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指出,猪水疱病病毒感染小鼠、猪和人后,都有程度不同的神经系统损害,因此有 关人员应加强自身防护。 (一)检验 本病临诊上可分为典型、温和型和亚临诊型(隐性型)。其主要特征是在蹄冠、蹄叉、蹄底等部形成水 疱,继而融合、破溃,病猪行走艰难,严重者卧地不起,蹄壳脱落。有时在鼻端、舌面、乳房上也形成类 似的水疱或烂斑。全身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食,肥育猪显著掉膘。 (二)鉴别诊断 本病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和水疱性疹的临诊症状极为相似。但从肉用家畜的易感性来看,除水疱性 疹只感染猪外,口蹄疫和水疱性口炎不仅感染猪,而且牛、羊、马均可感染,这是不同于水疱病的,应注 意区别。 本病的确诊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琼脂扩散试验(AGD)和病毒中和(AN)试验。 (三)卫生处理 确认为本病的患畜,卫生处理同口蹄疫。 八、丹毒丝菌病 丹 毒 丝 菌 病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disease) 是 由 红 斑 丹 毒 丝 菌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猪,其他家畜、家禽及一些鸟 类和鱼也可感染。猪感染后称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也 有的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或心内膜炎。 人的感染主要是病原菌从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也可通过吃肉感染,称类丹毒(Erysipeloid), 以与由链球菌引起的丹毒相区别。 (一)宰前检疫 1.急性败血型 体温升高达 42℃以上,呈稽留热,寒颤,喜卧阴湿地方,食欲废绝,间有呕吐,离群 独卧。发病 1~2d 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不等,形状不同,耳、腹及腿内侧较多见,指压时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