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畜禽的宰后检验与处理 讲授重点:率后检验的目的和一要求、率后被检淋巴站的选择、率后检验的程序和要点、率后检 验后的处理 难点:幸后检验的被检淋巴结的选择、生猪率后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思考题: 1.率后检验的重要性有哪些? 2被检淋巴站的选择原则及精率后检验应检的淋巴皓? 3猪率后检验的检验点设置及检验粗序和要点? 授课学时:4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宰后检验的目的和一般要求 宰后检验(post-mortem inspection)是指动物检疫人员应用兽医病理学知识和实验室诊断技术,依照 国家规定的检验项目、标准和方法,对解体后的畜禽胴体、脏器及组织实施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 合性的卫生评定 一、宰后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1.检出宰前检液未检出的病高禽及可疑言禽; 2检出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肉品及肉制品。 (二)意义 1.是宰前检验的继峡和补充; 2.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障食用者的食肉安全和使康: 3防止人普共患病和高禽液病病原传播和扩散。 二、宰后检验的方法与技术要求 (一)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 宰后检验以感官检验为主,必要时辅之以实验室的,以便对宰后检验中所发现的病苦肉做出准确诊断, 并作出相应的卫生处理。 1.感官检验 (视检:用肉眼观察体的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酪、关节、天然孔及各种脏器的色泽、形 状、大小、组织状态等是否正常,为进一步的剂检提供依据。 例如,皮肤、皮下组织、结膜、黏膜和脂肪组织发黄,表明病变为黄疽,应仔细检查肝脏和造血器官 有无病变:牛羊上下领骨膨大,应注意放线菌病:咽喉肿胀应注意炭疽、链球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皮肤的 病变应注意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病:口腔黏膜和蹄部发现水疱、糜烂和溃疡,则应注意鉴别口蹄疫 水拖病、羊痘、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等传染病。 (2)触检:触检主要是采用手或刀具触摸和触压的方法,来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和软硬度是否正常, 并且可以发现位于被检组织或器官深部的结节性病变。 (3)制检:借助于检验刀具,剖开被检组织和器官,检查其深层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状态,发现组织和器
1 第十一章 畜禽的宰后检验与处理 讲授重点: 宰后检验的目的和一般要求、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宰后检验的程序和要点、宰后检 验后的处理。 难 点: 宰后检验的被检淋巴结的选择、生猪宰后检验的程序和方法。 思 考 题: 1.宰后检验的重要性有哪些? 2.被检淋巴结的选择原则及猪宰后检验应检的淋巴结? 3.猪宰后检验的检验点设置及检验程序和要点? 授课学时:4 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宰后检验的目的和一般要求 宰后检验(post-mortem inspection)是指动物检疫人员应用兽医病理学知识和实验室诊断技术,依照 国家规定的检验项目、标准和方法,对解体后的畜禽胴体、脏器及组织实施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综 合性的卫生评定。 一、宰后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1.检出宰前检疫未检出的病畜禽及可疑畜禽; 2.检出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肉品及肉制品。 (二)意义 1.是宰前检验的继续和补充; 2.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障食用者的食肉安全和健康; 3.防止人兽共患病和畜禽疫病病原传播和扩散。 二、宰后检验的方法与技术要求 (一)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 宰后检验以感官检验为主,必要时辅之以实验室的,以便对宰后检验中所发现的病害肉做出准确诊断, 并作出相应的卫生处理。 1.感官检验 ⑴视检:用肉眼观察胴体的皮肤、肌肉、胸腹膜、脂肪、骨骼、关节、天然孔及各种脏器的色泽、形 状、大小、组织状态等是否正常,为进一步的剖检提供依据。 例如,皮肤、皮下组织、结膜、黏膜和脂肪组织发黄,表明病变为黄疸,应仔细检查肝脏和造血器官 有无病变;牛羊上下颌骨膨大,应注意放线菌病;咽喉肿胀应注意炭疽、链球菌病和巴氏杆菌病;皮肤的 病变应注意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疫病;口腔黏膜和蹄部发现水疱、糜烂和溃疡,则应注意鉴别口蹄疫、 水疱病、羊痘、传染性水疱性口炎等传染病。 ⑵触检:触检主要是采用手或刀具触摸和触压的方法,来判定组织、器官的弹性和软硬度是否正常, 并且可以发现位于被检组织或器官深部的结节性病变。 ⑶剖检:借助于检验刀具,剖开被检组织和器官,检查其深层组织的结构和组织状态,发现组织和器
官内部的病变。这对淋巴结、肌肉、脂肪、脏器和所有病变组织的检查,探明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是非常重 要的。 (④夹检:是利用检验人员的嗅觉探察动物的组织和脏器有无异常气味,以判定肉品卫生质量的一种检 验方法。如屠畜生前患尿毒症,肌肉组织带有尿味:农药中毒、药物中毒或药物治疗后不久屠宰的动物肉 品,则带有特殊的气味或药味,这些异常气味,只有依靠嗅觉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2.实验室检验 感观检验不能立即判断疾病性质时,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方法有病理学、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和理化学检验。 (二)宰后检验的技术要求 1.兽医卫检人员必须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宰后检验的技能: 2.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进行检验 3.确保肉品的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 4.胴体和受检器官统一编号: 5.防止污染:当切开脏器和组织的病变部位时,应防止病变组织污染产品、地面、设备和检验人员的 手。每位卫检人员均应配备两套检验刀和钩,以便污染后替换,被污染的器械应立即消毒。 6.个人防护:卫检人员应搞好个人防护,穿戴清洁的工作服、鞋帽、围裙和手套上岗,工作期间不 得到处走动。 三、宰后检验的组织 (一)受检组织器官的选择 1,首先检查各天然孔道、皮肤、蹄爪和躯体的主要淋巴结。 2.脏器及淋巴结:检验脏器时,首先应检验肠道(尤其是小肠和直肠)、肺、肝、子宫以及从这些脏 器汇集淋巴液的局部淋巴结。 3.实质脏器:剖检心、肾、脾等实质脏器,以了解疾病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二)胴体与受检器官的编号 胴体和离体的头及内脏必须编上统一的号码,以便兽医卫检人员发现病变时,及时查找该病畜的胴体 及其脏器。常用的编号方法有贴纸号法、挂牌法和变色铅笔书写法。 四、宰后检验点的设置与同步检验 在我国现有的工艺设备与技术条件下,有自动或半自动传送装置的屠宰加工企业,宰后兽医卫生检验 点的设置如下。 (一)猪的宰后检验点 1.头部检验点按《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一1999)要求,此点设在放血和脱毛 后吊上滑轨后,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避免沥血过程中剖检时血液污染剖开的领下淋巴结而造成错检的 弊端。此检验点的任务是检验局限性咽炭疽及淋巴结结核病变。 2皮肤检验点设在脱毛之后、开膛之前,检查皮肤的健康状况。 3.“白下水”检验点设在开膛取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验胃、肠、脾、胰(屠宰行业称之为“白 下水”)及相应的淋巴结。检验的方式分离体和不离体检验两种
2 官内部的病变。这对淋巴结、肌肉、脂肪、脏器和所有病变组织的检查,探明病变的性质和程度是非常重 要的。 ⑷嗅检:是利用检验人员的嗅觉探察动物的组织和脏器有无异常气味,以判定肉品卫生质量的一种检 验方法。如屠畜生前患尿毒症,肌肉组织带有尿味;农药中毒、药物中毒或药物治疗后不久屠宰的动物肉 品,则带有特殊的气味或药味,这些异常气味,只有依靠嗅觉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2.实验室检验 感观检验不能立即判断疾病性质时,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方法有病理学、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和理化学检验。 (二)宰后检验的技术要求 1.兽医卫检人员必须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宰后检验的技能; 2.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进行检验; 3.确保肉品的卫生质量和商品价值; 4.胴体和受检器官统一编号; 5.防止污染:当切开脏器和组织的病变部位时,应防止病变组织污染产品、地面、设备和检验人员的 手。每位卫检人员均应配备两套检验刀和钩,以便污染后替换,被污染的器械应立即消毒。 6.个人防护:卫检人员应搞好个人防护,穿戴清洁的工作服、鞋帽、围裙和手套上岗,工作期间不 得到处走动。 三、宰后检验的组织 (一)受检组织器官的选择 1.首先检查各天然孔道、皮肤、蹄爪和躯体的主要淋巴结。 2.脏器及淋巴结:检验脏器时,首先应检验肠道(尤其是小肠和直肠)、肺、肝、子宫以及从这些脏 器汇集淋巴液的局部淋巴结。 3.实质脏器:剖检心、肾、脾等实质脏器,以了解疾病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二)胴体与受检器官的编号 胴体和离体的头及内脏必须编上统一的号码,以便兽医卫检人员发现病变时,及时查找该病畜的胴体 及其脏器。常用的编号方法有贴纸号法、挂牌法和变色铅笔书写法。 四、宰后检验点的设置与同步检验 在我国现有的工艺设备与技术条件下,有自动或半自动传送装置的屠宰加工企业,宰后兽医卫生检验 点的设置如下。 (一)猪的宰后检验点 1.头部检验点 按《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 17996-1999)要求,此点设在放血和脱毛 后吊上滑轨后,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避免沥血过程中剖检时血液污染剖开的颌下淋巴结而造成错检的 弊端。此检验点的任务是检验局限性咽炭疽及淋巴结结核病变。 2.皮肤检验点 设在脱毛之后、开膛之前,检查皮肤的健康状况。 3.“白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取出腹腔脏器之后。主要检验胃、肠、脾、胰(屠宰行业称之为“白 下水”)及相应的淋巴结。检验的方式分离体和不离体检验两种
4.“红下水”检验点设在开膛取出心、肝、肺(居宰行业称之为“红下水”)之后。检验心、肝、 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5.旋毛虫检验点开膛之后,在横膈膜肌脚采取肉样,送旋毛虫检验室检验。 6.胴体检验点设在取出内脏之后劈半之前。检查酮体各重点部位、主要淋巴结和肾脏。 7.头邮咬肌检验,点设在机械式手工去头之前剖检咬肌,检查猪囊尾蚴。 8终未检验点也称“复检点”,上述各检验点发现的可疑病变或遇到疑难问题,送至这里做进一步 的详细检查,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验。此外,终未检验点还对胴体进行复检,以防出现漏检,同时还负有 朋体质量评定与盖检印的责任。上述这些检验点并非一成不变,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征得有关方 面同意后,做适当调整。 (二)牛羊的宰后检验点 1.头部检验点检验头部淋巴结和咬肌。 2。“白下水”检验点检验胃、肠、脾、胰等脏器。 3.“红下水”检验点检验心、肝、肺等脏器。 4.胴体检验点检查胴体各重点部位、主要淋巴结和肾脏。 5.终未检验点同猪的检验任务。 (三)家禽的宰后检验点 1.内胜检验点检验心、肝、肺、胃、肠、脾、胰和肾等脏器 2胴体检验点检验朋体的完整性、清洁度、放血程度、皮肤、鸡冠和肉髯、眼、鼻孔、口腔、咽喉」 肛门等。 在无传送装置的屠宰场,兽医卫生检验点可根据居畜种类不同分别设置。 (六)同步检验 实行同步检验法的工艺设备有两种:一种是在载运明体的传送带近旁设一条与之同步运行的传送带, 装设许多长方形的金属盘,用以装运相应胴体的各种脏器: 另一种是一条带有悬挂式脏器输送盘的自动传送线,其优点是内脏检验与朋体检验同在一个操作平台 上进行,便于在发现有病动物肉品或内脏后及时找出相应的内脏和朋体,并依照有关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 理。 第二节肉畜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淋巴系统是机体血液循环的一个辅助系统,由淋巴、淋巴管和分布在淋巴管径路上的淋巴结组成。淋 巴的液体成分是来自组织细胞间隙的组织液,而组织液来源于血液,故淋巴液实际上来源于血液。 一、淋巴系统在肉品检验中的作用 (一)宰后检验剖检淋巴结的意义 淋巴结属于外周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和防御机能,并能以其所呈现出的相应的病理学变化为检验者提 供诊断疾病的依据。 1.细胞免疫反应:当异种抗原物质(如病原体)一 +巨噬细胞将抗原吞噬·致敏淋巴细 胞(在抗原刺激后的3~4d,T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副皮质区显著增大,同时大量的T淋巴细胞)一→释 放出多种淋巴因子。 3
3 4.“红下水”检验点 设在开膛取出心、肝、肺(屠宰行业称之为“红下水”)之后。检验心、肝、 肺及相应的淋巴结。 5.旋毛虫检验点 开膛之后,在横膈膜肌脚采取肉样,送旋毛虫检验室检验。 6.胴体检验点 设在取出内脏之后劈半之前。检查胴体各重点部位、主要淋巴结和肾脏。 7.头部咬肌检验点 设在机械式手工去头之前剖检咬肌,检查猪囊尾蚴。 8.终未检验点 也称“复检点”,上述各检验点发现的可疑病变或遇到疑难问题,送至这里做进一步 的详细检查,必要时辅以实验室检验。此外,终未检验点还对胴体进行复检,以防出现漏检,同时还负有 胴体质量评定与盖检印的责任。上述这些检验点并非一成不变,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征得有关方 面同意后,做适当调整。 (二)牛羊的宰后检验点 1.头部检验点 检验头部淋巴结和咬肌。 2.“白下水”检验点 检验胃、肠、脾、胰等脏器。 3.“红下水”检验点 检验心、肝、肺等脏器。 4.胴体检验点 检查胴体各重点部位、主要淋巴结和肾脏。 5.终未检验点 同猪的检验任务。 (三)家禽的宰后检验点 1.内脏检验点 检验心、肝、肺、胃、肠、脾、胰和肾等脏器 2.胴体检验点 检验胴体的完整性、清洁度、放血程度、皮肤、鸡冠和肉髯、眼、鼻孔、口腔、咽喉、 肛门等。 在无传送装置的屠宰场,兽医卫生检验点可根据屠畜种类不同分别设置。 (六)同步检验 实行同步检验法的工艺设备有两种:一种是在载运胴体的传送带近旁设一条与之同步运行的传送带, 装设许多长方形的金属盘,用以装运相应胴体的各种脏器; 另一种是一条带有悬挂式脏器输送盘的自动传送线,其优点是内脏检验与胴体检验同在一个操作平台 上进行,便于在发现有病动物肉品或内脏后及时找出相应的内脏和胴体,并依照有关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 理。 第二节 肉畜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淋巴系统是机体血液循环的一个辅助系统,由淋巴、淋巴管和分布在淋巴管径路上的淋巴结组成。淋 巴的液体成分是来自组织细胞间隙的组织液,而组织液来源于血液,故淋巴液实际上来源于血液。 一、淋巴系统在肉品检验中的作用 (一)宰后检验剖检淋巴结的意义 淋巴结属于外周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和防御机能,并能以其所呈现出的相应的病理学变化为检验者提 供诊断疾病的依据。 1.细胞免疫反应:当异种抗原物质(如病原体) 巨噬细胞将抗原吞噬 致敏淋巴细 胞( 在抗原刺激后的 3~4d,T 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副皮质区显著增大,同时大量的 T 淋巴细胞) 释 放出多种淋巴因子
2.体液免疫反应:在抗原和淋巴因子,B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并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大量的浆细胞 转移到髓质淋巴窦和病灶区。由于浆细胞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极强,可以产生大量的 病原特异性抗体,进入血液,与相应的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并激活补体系统,溶解和中和进入体内的 病原。 3.对外源杭原的滤过作用:淋巴结具有对外源抗原物质的滤过作用,而且它还能反映出病原体侵入机 体的途径、程度以至性质。局部淋巴结的病理变化是其管辖区发生感染的首要标志。局部淋巴结一旦不能 阻截或清除这些病原微生物时,病原又循该淋巴结流向继续蔓延,在其它部位引起新的病变。如果不同部 位的多数淋巴结出现病变,说明疾病已经全身化。 4.特征性病理变化:在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下,淋巴结不仅呈现出相应的病理变化,而且不同起源的病 理学过程,往往在淋巴结中形成特殊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例如,因炭疽痈而发生水肿时, 相应部位的淋巴结增大2一3倍,切面流出多量黄色或红色汁液,并有暗红色出血点。因外伤引起水肿时, 淋巴结稍肿大,色泽正常,切面有时出现小而弥漫性的红润区。因心力衰竭引起慢性水肿过程时,淋巴结 无明显变化。马患血斑病时,全身淋巴结几乎都不肿大,但有出血点。 (二)选择被检淋巴结的原则 畜体内的淋巴结数目很多,猪约有190多个,牛羊约有300多个,马约有8000多个(绝大多数分布 在肠系膜和肠壁)。选择被检淋巴结的基本原则是 1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校广的淋巴结 2.位于浅表和便于剖检的淋巴皓; 3.能反映特定病理过程的淋巴皓。 二、猪的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一)猪头部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猪头部的淋巴结主要有颌下淋巴结、腮淋巴结、咽后外侧淋巴结和咽后内侧淋巴结。 1.领下淋巴结(1 ymphonodus mandibu1aris)位于下颌间隙,左右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的前 面,被腮腺口侧端覆盖着,大小约2~3Cm×1.5~2.5Cm。主要收集头颈下部各组织(头的前半部、咬肌、 舌、喉、扁桃体、睡液腺,以及前至下唇端、上至腮腺,后至颈前部的皮肤)的淋巴液。其输出管一方面 直接走向咽后外侧淋巴结,另一方面经由颈浅腹侧淋巴结,将汇集的淋巴液输入颈浅背侧淋巴结。 2.腮淋巴结(LN parotideus)位于下领关节的后下方,被腮腺前缘覆盖着。收集设线以上头部各 组织(面部、吻突、上唇、颊、腮腺、领下腺、耳内侧、眼脸的皮肤和肌肉等)的淋巴液。其输出管走向 咽后外侧淋巴结。 3.咽后外侧淋巴结(LN retropharyngeus lateralis)位于腮腺的背侧后缘,紧靠腮淋巴结的后方, 部分或完全被腮腺背侧端覆盖着,长约1~2.5c■。除了汇集上述两组淋巴结来的淋巴液外,还直接收集头 部其他部位的淋巴液,尤其是上述诸淋巴结所未收集或收集不到的部位(如口部皮肤、外耳、腮腺、咽喉、 腭、扁桃体等)。其输出管绝大部分走向颈浅背侧淋巴结,少数走向咽后内侧淋巴结。 4.咽后内侧淋巴结(LN retropharyngeus medialis)位于咽喉的背外侧、舌骨枝间,与另一同名 淋巴结相并列大小约2一3×1.5Cm。主要收集舌根及整个舌的深部、咬肌、头颈深部肌肉及臀、咽喉、扁 桃体来的淋巴液。其输出管直接走向气管淋巴导管(图11-2)。由于该淋巴结收集淋巴液的区域并无独到
4 2.体液免疫反应:在抗原和淋巴因子,B 淋巴细胞大量增殖,并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大量的浆细胞 转移到髓质淋巴窦和病灶区。由于浆细胞含有大量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极强,可以产生大量的 病原特异性抗体,进入血液,与相应的抗原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并激活补体系统,溶解和中和进入体内的 病原。 3.对外源抗原的滤过作用:淋巴结具有对外源抗原物质的滤过作用,而且它还能反映出病原体侵入机 体的途径、程度以至性质。局部淋巴结的病理变化是其管辖区发生感染的首要标志。局部淋巴结一旦不能 阻截或清除这些病原微生物时,病原又循该淋巴结流向继续蔓延,在其它部位引起新的病变。如果不同部 位的多数淋巴结出现病变,说明疾病已经全身化。 4.特征性病理变化:在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下,淋巴结不仅呈现出相应的病理变化,而且不同起源的病 理学过程,往往在淋巴结中形成特殊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例如,因炭疽痈而发生水肿时, 相应部位的淋巴结增大 2~3 倍,切面流出多量黄色或红色汁液,并有暗红色出血点。因外伤引起水肿时, 淋巴结稍肿大,色泽正常,切面有时出现小而弥漫性的红润区。因心力衰竭引起慢性水肿过程时,淋巴结 无明显变化。马患血斑病时,全身淋巴结几乎都不肿大,但有出血点。 (二)选择被检淋巴结的原则 畜体内的淋巴结数目很多,猪约有 190 多个,牛羊约有 300 多个,马约有 8 000 多个(绝大多数分布 在肠系膜和肠壁)。选择被检淋巴结的基本原则是: 1.选择收集淋巴液范围较广的淋巴结; 2.位于浅表和便于剖检的淋巴结; 3.能反映特定病理过程的淋巴结。 二、猪的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一)猪头部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猪头部的淋巴结主要有颌下淋巴结、腮淋巴结、咽后外侧淋巴结和咽后内侧淋巴结。 1.颌下淋巴结(lymphonodus mandibularis) 位于下颌间隙,左右下颌角下缘内侧,颌下腺的前 面,被腮腺口侧端覆盖着,大小约 2~3cm×1.5~2.5cm。主要收集头颈下部各组织(头的前半部、咬肌、 舌、喉、扁桃体、唾液腺,以及前至下唇端、上至腮腺,后至颈前部的皮肤)的淋巴液。其输出管一方面 直接走向咽后外侧淋巴结,另一方面经由颈浅腹侧淋巴结,将汇集的淋巴液输入颈浅背侧淋巴结。 2.腮淋巴结(LN parotideus) 位于下颌关节的后下方,被腮腺前缘覆盖着。收集设线以上头部各 组织(面部、吻突、上唇、颊、腮腺、颌下腺、耳内侧、眼睑的皮肤和肌肉等)的淋巴液。其输出管走向 咽后外侧淋巴结。 3.咽后外侧淋巴结(LN retropharyngeus lateralis) 位于腮腺的背侧后缘,紧靠腮淋巴结的后方, 部分或完全被腮腺背侧端覆盖着,长约 1~2.5cm。除了汇集上述两组淋巴结来的淋巴液外,还直接收集头 部其他部位的淋巴液,尤其是上述诸淋巴结所未收集或收集不到的部位(如口部皮肤、外耳、腮腺、咽喉、 腭、扁桃体等)。其输出管绝大部分走向颈浅背侧淋巴结,少数走向咽后内侧淋巴结。 4.咽后内侧淋巴结(LN retropharyngeus medialis) 位于咽喉的背外侧、舌骨枝间,与另一同名 淋巴结相并列大小约 2~3×1.5cm。主要收集舌根及整个舌的深部、咬肌、头颈深部肌肉及腭、咽喉、扁 桃体来的淋巴液。其输出管直接走向气管淋巴导管(图 11-2)。由于该淋巴结收集淋巴液的区域并无独到
之处,加之位于深部,不易剖检,故实用意义不大。 下淋巴站是猪头部必须检的淋巴结,必要时,可剖检头部其他几姐淋巴结作为辅助检查 (二)猪朋体前半部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猪雨体前半部(第11肋骨以前)的淋巴结,主要有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两组。 1.颈浅淋巴结(LN cervica1i38 uperficiat1i3)分背、中、腹三组,它们基本上汇集了猪头颈部、 洞体前半部深层和浅层组织的淋巴液。 背侧组即颈浅背侧淋巴结,又名肩前淋巴站,位于肩关节的前上方,肩胛横突肌和斜方肌的下面,长 约3一4cm。主要收集整个头部、颈上部、前肢上部、肩胛与肩背部的皮肤、深浅层肌肉和骨骼、肋胸壁上 部与腹壁前部上1/3部分的淋巴液。 三组颈浅淋巴结所收集的淋巴液,都经由颈浅背侧淋巴结输入气管淋巴导管。由此可见,颈浅背侧淋 巴结直接、间接地收集了猪体前半部(包括头颈部在内)绝大部分组织的淋巴液,其余部分的淋巴液,由 颈深淋巴结加以补充收集 2.颈深淋巴结(LN cervicalis profundi)也分颈前、颈中、颈后三组,它们沿气管分布在喉头 至胸腔入口之间,收集头颈深部的部分组织及前肢大部分组织的淋巴液。其中以位于第一肋骨紧前方的颈 后淋巴结(IN cervicalis caudales)最为重要,它不仅接收颈前、颈中两组淋巴结汇集来的淋巴液, 而且直接收集来自前肢绝大部分组织的淋巴液。因为猪没有腋淋巴结(LN axil1aris)和肋间淋巴结(LN intercostales),这两个淋巴结的机能由颈后淋巴结来执行。其输出管走向气管淋巴导管 由上述可知,猪体前半部最具有剖检价值的淋巴结应是颈浅背侧淋巴结和颈后淋巴结。 (三)猪朋体后半部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猪胴体后半部(第11肋骨以后)的淋巴结,主要有酪下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酩淋巴结和胭淋巴结。 1.幕下淋巴结(LN subi1 iacus)位于髋结节与膝关节之间的股阔筋膜张肌前缘的中部皮下,包埋 于脂肪内,呈扁椭圆形,大小为4~5Cm×2cm。收集第11肋骨以后,膝关节以上,整个后半躯上部、两侧 和后部的皮肤和表层肌肉的淋巴液。 2.腹股沟浅淋巴结(LN inguinalis superficialis)又称乳房上或乳房淋巴结(LN supramammrici)。 位于最后一个乳头之稍上方(朋体倒挂时)腹壁皮下脂肪内,大小约3~8Cm×1~2cm。收集猪体后半部下 方和侧方的表层组织(包括腹壁皮肤、后肢皮肤、腹直肌),以及乳房和外生殖器官的淋巴液)。 3.圈淋巴站(LN popi11tcus)由两组淋巴结即胭浅淋巴结和胭深淋巴结组成。宰后检验时主要剖检 浅组。它们收集膝关节以下的后肢深浅组织的淋巴液。围淋巴结在肉联厂的宰后检验中一般不予检验,而 在市场检验中经常剖检。 4.腹股沟深淋巴结(LN inguinalis profundus)这组淋巴结往往缺无或并入髂内淋巴结。一般分 布在髂外动脉分出旋髂深动脉后,进入股管以前的一段血管旁,有时靠近旋髂深动脉起始处,甚至与够内 淋巴结连在一起。收集来自腰肌和腹肌,后肢下部部分,以及由腹股沟浅淋巴结、胭淋巴结和酩下淋巴结 来的淋巴液。其输出管走向酪内淋巴结。 5.落淋巴结(LNi1iaci)分髂内和髂外两组。骼内淋巴结(IN iliaci medialis)位于腹主动 脉分出髂外动脉处的附近,旋髂深动脉起始部的前方(图11-4)大小约4~5cm×1.5Cm:髂外淋巴结(LN
5 之处,加之位于深部,不易剖检,故实用意义不大。 颌下淋巴结是猪头部必须剖检的淋巴结。必要时,可剖检头部其他几组淋巴结作为辅助检查。 (二)猪胴体前半部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猪胴体前半部(第 11 肋骨以前)的淋巴结,主要有颈浅淋巴结和颈深淋巴结两组。 1.颈浅淋巴结(LN cervicalis superficialis) 分背、中、腹三组,它们基本上汇集了猪头颈部、 胴体前半部深层和浅层组织的淋巴液。 背侧组即颈浅背侧淋巴结,又名肩前淋巴结,位于肩关节的前上方,肩胛横突肌和斜方肌的下面,长 约 3~4cm。主要收集整个头部、颈上部、前肢上部、肩胛与肩背部的皮肤、深浅层肌肉和骨骼、肋胸壁上 部与腹壁前部上 1/3 部分的淋巴液。 三组颈浅淋巴结所收集的淋巴液,都经由颈浅背侧淋巴结输入气管淋巴导管。由此可见,颈浅背侧淋 巴结直接、间接地收集了猪体前半部(包括头颈部在内)绝大部分组织的淋巴液,其余部分的淋巴液,由 颈深淋巴结加以补充收集。 2.颈深淋巴结(LN cervicalis profundi) 也分颈前、颈中、颈后三组,它们沿气管分布在喉头 至胸腔入口之间,收集头颈深部的部分组织及前肢大部分组织的淋巴液。其中以位于第一肋骨紧前方的颈 后淋巴结(LN cervicalis caudales)最为重要,它不仅接收颈前、颈中两组淋巴结汇集来的淋巴液, 而且直接收集来自前肢绝大部分组织的淋巴液。因为猪没有腋淋巴结(LN axi11aris)和肋间淋巴结(LN intercosta1es),这两个淋巴结的机能由颈后淋巴结来执行。其输出管走向气管淋巴导管。 由上述可知,猪体前半部最具有剖检价值的淋巴结应是颈浅背侧淋巴结和颈后淋巴结。 (三)猪胴体后半部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猪胴体后半部(第 11 肋骨以后)的淋巴结,主要有髂下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髂淋巴结和腘淋巴结。 1.髂下淋巴结(LN subiliacus) 位于髋结节与膝关节之间的股阔筋膜张肌前缘的中部皮下,包埋 于脂肪内,呈扁椭圆形,大小为 4~5cm×2cm。收集第 11 肋骨以后,膝关节以上,整个后半躯上部、两侧 和后部的皮肤和表层肌肉的淋巴液。 2.腹股沟浅淋巴结(LN inguinalis superficialis)又称乳房上或乳房淋巴结(LN supramammrici)。 位于最后一个乳头之稍上方(胴体倒挂时)腹壁皮下脂肪内,大小约 3~8cm×1~2cm。收集猪体后半部下 方和侧方的表层组织(包括腹壁皮肤、后肢皮肤、腹直肌),以及乳房和外生殖器官的淋巴液)。 3.腘淋巴结(LN popliteus) 由两组淋巴结即腘浅淋巴结和腘深淋巴结组成。宰后检验时主要剖检 浅组。它们收集膝关节以下的后肢深浅组织的淋巴液。腘淋巴结在肉联厂的宰后检验中一般不予检验,而 在市场检验中经常剖检。 4.腹股沟深淋巴结(LN inguinalis profundus) 这组淋巴结往往缺无或并入髂内淋巴结。一般分 布在髂外动脉分出旋髂深动脉后,进入股管以前的一段血管旁,有时靠近旋髂深动脉起始处,甚至与髂内 淋巴结连在一起。收集来自腰肌和腹肌,后肢下部部分,以及由腹股沟浅淋巴结、腘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 来的淋巴液。其输出管走向髂内淋巴结。 5.髂淋巴结(LN iliaci) 分髂内和髂外两组。骼内淋巴结(LN iliaci medialis)位于腹主动 脉分出髂外动脉处的附近,旋髂深动脉起始部的前方(图 11-4)大小约 4~5cm×1.5cm;髂外淋巴结(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