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动物性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与控制 讲投重,点: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概念、来源与途径食品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辐限食品的安全性, 难点: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与途径;辐照食品的板念及安全性 思考题: 1.什么是食品放射性污染? 2,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与途径有哪些? 3.什么是指照食品? 4.辐服食品的安全性包括哪些方面? 授课学时:1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食品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和途径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 pollution):食品由于吸附外来放射性核素,当其放射性高于自然 界放射性本底时,称为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若微量的放射性物质,此外,还有来自字宙空间的字宙射线,它们共同形成某一 地区的放射性天然辐射源,其中参与外环境和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并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 就构成了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本底(radioactive background)。 放射性物质对食品污染的特点:种类较多,半衰期一般较长,被人摄取的机会多,有的在人体内可长 期蓄积,影响或危害程度大,消除影响的时间长。 一、放射性物质对食品污染的来源 (一)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1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分类: ()宇宙射线的粒子与大气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如℃(碳入、组(氢)等: (2)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的核素及其衰变产物,如2U(轴)、23U、4呕(钾入、8Rb(物)等。 2天然改射性物质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 (2)动植物组织中,动植物组织中主要是K,K在陆地生物中的平均含量约为88.8Bqkg(2.4×109Ci /kg),而2Ra(镭)在植物组织(如小麦)中含量为0.74~0.96Bqkg,在肉类中为0.296Bqkg,牛奶中 为0.0022Bg/L。 放射性活度是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单位是"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 Bq;1Bq=1个衰变秒。所谓居里(符号C1),是以前用的或者说习惯用的单位,居里与贝可的关系是: 1居里-3.7×1010贝可。 一般认为,天然放射性本底基本上不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对人体的健康也不会有影响, (二)食品中的人工放射性物质 1核试验核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同时,核爆炸所释放的中子、核体材料能与土壤 或水作用而产生的感生放射性核素,随同高温气流被带到不同的高度,大部分在爆炸点的附近地区沉降下
第五章 动物性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与控制 讲授重点: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概念、来源与途径食品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及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难 点: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与途径;辐照食品的概念及安全性。 思 考 题: 1.什么是食品放射性污染? 2.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与途径有哪些? 3.什么是辐照食品? 4.辐照食品的安全性包括哪些方面? 授课学时:1 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第一节 食品放射性污染物的来源和途径 食品的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 pollution):食品由于吸附外来放射性核素,当其放射性高于自然 界放射性本底时,称为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自然界中本身就存在着微量的放射性物质,此外,还有来自宇宙空间的宇宙射线,它们共同形成某一 地区的放射性天然辐射源,其中参与外环境和生物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并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 就构成了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本底(radioactive background)。 放射性物质对食品污染的特点:种类较多,半衰期一般较长,被人摄取的机会多,有的在人体内可长 期蓄积,影响或危害程度大,消除影响的时间长。 一、放射性物质对食品污染的来源 (-)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1.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分类: ⑴宇宙射线的粒子与大气中的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如 14C(碳)、3H(氢)等; ⑵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的核素及其衰变产物,如 238U(铀)、235U、40K(钾)、87Rb(铷)等。 2.天然放射性物质的存在: ⑴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 ⑵动植物组织中,动植物组织中主要是 40K, 40K 在陆地生物中的平均含量约为 88.8Bq/kg(2.4×10-9Ci /kg),而 226Ra(镭)在植物组织(如小麦)中含量为 0.74~0.96Bq/kg,在肉类中为 0.296Bq/kg,牛奶中 为 0.0022Bq/L。 放射性活度是指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单位是"贝可勒尔",简称贝可,符号为 Bq ;1Bq =1 个衰变/秒。所谓居里(符号 Ci ),是以前用的或者说习惯用的单位,居里与贝可的关系是: 1 居里=3.7×1010 贝可。 一般认为,天然放射性本底基本上不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对人体的健康也不会有影响。 (二)食品中的人工放射性物质 1.核试验 核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裂变产物,同时,核爆炸所释放的中子、核体材料能与土壤 或水作用而产生的感生放射性核素,随同高温气流被带到不同的高度,大部分在爆炸点的附近地区沉降下
来,较小的粒子能进入对流层甚至平流层,绕地球运行,经数天、数月或数年缓慢地沉降到地面,因此 核试验使地球表面明显地增加了人工放射性物质,是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 2核工业生产核工业中的一系列的生产环节、核装置材料的运输和废物的储存、排放和生产放射性 核素等,均有放射性物质排入环境中。核燃料设备排出的H(氚)和5K(氢),在环境中很难清除。日 被广泛稀释于水中污染水源,其中一部分进入人体后给遗传基因带来诱变的隐患:85K虽不与动植物组织 结合,但能混入空气中,进入人体或在体外形成放射线浴。 3核动力工业核电站的建立和运转,可产生放射性裂变产物,如如、5T©(铁)、@Co(结)、0S锶) 等。截止1997年5月,全世界核电站已达443座。到2001年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 总发电量为353千兆瓦,占全世界发电量的16%,累计运行时间已超过1万堆年,1个堆年相当于核电站 中的1个反应堆运行1年。 自1957年美国第一座核电站运行以来,已累计运行了1万多堆年,就是其间发生过的两次严重事故, 也只有一次有放射性物质溢出,造成污染和人员伤亡。这种高安全的运行记录,在能源发展史上,包括常 规电厂、煤矿、油井、水坝等,都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自切尔诺贝利和三喱岛两次核事故后,各核电 国家加强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加上核电技术的改进和成熟,核电站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了。从一座核电站 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质虽极其微量,浓度几乎检不出来,但核电站的温水排放量很大,经过水生生物的生物 链,被成千上万倍地浓缩,成为水产食品放射性物质污染的一个来源。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在去年全 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中,美国最多,达104座:法国59座,英国和俄罗斯也都在30座以上。2001年核 发电量在国内总发电量中所占比例超过20%的有19个国家,比2000年增加了两个。其中,立陶宛比例最 高,达到78%,比利时和斯洛伐克超过50%,乌克兰、瑞典和保加利亚3国则都在40%以上,韩国等8个 国家也占到3引%到39%之多。 4放射性矿石的开采和治炼在开采和冶炼放射性矿石(如铀、针矿等)的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粉 尘、废水和废渣,造成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 5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如同位素示踪诊断疾病、放射治疗肿瘤疾病等,也会造成放射性废 弃物的污染。 6,展射食品枝术的应用对食品及农作物进行射线照射的技术叫做食品辐照,用射线照射过的食品叫 做辐照食品。进行食品辐照的目的是抑制发芽、推迟成熟、杀虫、杀菌等。 7其他方面放射性核素在工农业、医学和科研上的应用,也会向外界环境排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 如农业上含轴等放射性元素的磷肥,常使放射性核素在农作物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畜贪体内,再进 入人体。 二、放射性物质对食品污染的途径 1通过食物链:进入大气的放射性尘埃,随气流和雨水扩散,大部分会沉降到江河湖海和大地表面, 污染水域和植被,然后通过作物、饲料、牧草等进入畜高体内,通过水体进入水产动物体内,最终以食品 途径进入人体。而各种放射性物质经食物链进入人体的转移过程,会受到诸如放射性物质的性质、环境条 件、动植物的代谢情况和人的膳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2污水体: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另一问题是对水体的污染,水域面积占地球面积的2/3以上,可以
来,较小的粒子能进入对流层甚至平流层,绕地球运行,经数天、数月或数年缓慢地沉降到地面,因此, 核试验使地球表面明显地增加了人工放射性物质,是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 2.核工业生产 核工业中的一系列的生产环节、核装置材料的运输和废物的储存、排放和生产放射性 核素等,均有放射性物质排入环境中。 核燃料设备排出的 3H(氚)和 85Kr(氪),在环境中很难清除。3H 被广泛稀释于水中污染水源,其中一部分进入人体后给遗传基因带来诱变的隐患;85Kr 虽不与动植物组织 结合,但能混入空气中,进入人体或在体外形成放射线浴。 3.核动力工业 核电站的建立和运转,可产生放射性裂变产物,如 3H、55Fe(铁)、60Co(钴)、 90Sr(锶) 等。截止 1997 年 5 月,全世界核电站已达 443 座。到 2001 年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 438 座, 总发电量为 353 千兆瓦,占全世界发电量的 16%,累计运行时间已超过 1 万堆年,1 个堆年相当于核电站 中的 1 个反应堆运行 1 年。 自 1957 年美国第一座核电站运行以来,已累计运行了1万多堆年,就是其间发生过的两次严重事故, 也只有一次有放射性物质溢出,造成污染和人员伤亡。这种高安全的运行记录,在能源发展史上,包括常 规电厂、煤矿、油井、水坝等,都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自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两次核事故后,各核电 国家加强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加上核电技术的改进和成熟,核电站运行更加安全可靠了。从一座核电站 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质虽极其微量,浓度几乎检不出来,但核电站的温水排放量很大,经过水生生物的生物 链,被成千上万倍地浓缩,成为水产食品放射性物质污染的一个来源。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在去年全 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中,美国最多,达 104 座;法国 59 座,英国和俄罗斯也都在 30 座以上。2001 年核 发电量在国内总发电量中所占比例超过 20%的有 19 个国家,比 2000 年增加了两个。其中,立陶宛比例最 高,达到 78%,比利时和斯洛伐克超过 50%,乌克兰、瑞典和保加利亚 3 国则都在 40%以上,韩国等 8 个 国家也占到 31%到 39%之多。 4.放射性矿石的开采和冶炼 在开采和冶炼放射性矿石(如铀、钍矿等)的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粉 尘、废水和废渣,造成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 5.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如同位素示踪诊断疾病、放射治疗肿瘤疾病等,也会造成放射性废 弃物的污染。 6.照射食品技术的应用 对食品及农作物进行射线照射的技术叫做食品辐照,用射线照射过的食品叫 做辐照食品。进行食品辐照的目的是抑制发芽、推迟成熟、杀虫、杀菌等。 7.其他方面 放射性核素在工农业、医学和科研上的应用,也会向外界环境排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 如农业上含铀等放射性元素的磷肥,常使放射性核素在农作物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再进 入人体。 二、放射性物质对食品污染的途径 1.通过食物链:进入大气的放射性尘埃,随气流和雨水扩散,大部分会沉降到江河湖海和大地表面, 污染水域和植被,然后通过作物、饲料、牧草等进入畜禽体内,通过水体进入水产动物体内,最终以食品 途径进入人体。而各种放射性物质经食物链进入人体的转移过程,会受到诸如放射性物质的性质、环境条 件、动植物的代谢情况和人的膳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2.污染水体: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另一问题是对水体的污染,水域面积占地球面积的 2/3 以上,可以
说是核试验放射性物质的主要受纳体,也是核动力工业放射性物质的受纳体。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对放射性 核素有明显的富集作用,浓集系数可达10一10。进入水域的放射性核素,一部分被水吸收后消除,一部 分被水生生物吸收、富集并随食物链转移。 第二节食品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一、食品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源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 增强,危及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度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衰 减。 1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1)消化道:一般来说,放射性物质主要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其中食物占94%一95%,饮用水占4%一 5%)为 (2②)呼吸道和皮肤:较少,而在核试验和核工业泄漏事故时,放射性物质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这 条途径均可进入人体。 2对人体的危害: 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 能对人体产生损害,其危害性因放射性物质的种类、人体差异、浓集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大剂量致死: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照 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 (2②慢性损喜:一般剂量和小剂量照射,均能引起慢性放射病和长期效应,如血液学变化,性欲减退, 生育能力障碍,以及诱发肿瘤等。石材(氧)、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肝中贮留的144C、6C0主要引起肝 硬化及肝癌,嗜骨性的Sr、26Ra等主要引起骨癌及白血病:57Cs及216po(钋)主要引起软组织肿瘤。 Sr和U的裂变产物可引起雄性动物性机能改变,使畸形精子数增加,精子生成障碍,精子数减少 以及睾丸体重比值下降等:雌性动物则有胎仔少、死胎及子代生活力减弱等:X射线引起皮肤癌。 (③)遗传性疾病: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3.生活中常见的放射性污染: ()煤的放射性污染:一般的燃煤中常含有一定的放射性矿石,分析研究表明,许多燃煤烟气中含有轴、 钍、镭、钋及铅等。尽管这些物质含量很少,但长期的慢性蓄积作用,可随空气及被烘烤的食物进入人体。 (2)用水中的放射性污染:我国地大物博,矿泉水十分丰富,但其中也有不少受到天然或人工的放射性 污染。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使用和贮藏放射性物质的厂矿及肿瘤医院排放的废水,可对水源及水生植 物造成放射性污染。 (3)建住宅的土壤及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危善:新建的住宅,由于地基、岩石或矿渣硅、大理石装饰板等, 往往含有一定的氧及其子体,常可对新房(尤其是通风不良时)造成放射性污染。 (④烟中的放射性污染:一个每天吸一包半香烟的人,其肺脏一年所接受的放射物含量相当于他接受30 次胸部X线照射
说是核试验放射性物质的主要受纳体,也是核动力工业放射性物质的受纳体。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对放射性 核素有明显的富集作用,浓集系数可达 103~104。进入水域的放射性核素,一部分被水吸收后消除,一部 分被水生生物吸收、富集并随食物链转移。 第二节 食品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一、食品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人的活动使得人工辐射源和人工放射性物质大大增加,环境中的射线强度随之 增强,危及生物的生存,从而产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难消除,射线强度只能随时间的推移而衰 减。 1.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 ⑴消化道:一般来说,放射性物质主要经消化道进入人体(其中食物占 94%~95%,饮用水占 4%~ 5%); ⑵呼吸道和皮肤:较少,而在核试验和核工业泄漏事故时,放射性物质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这三 条途径均可进入人体。 2.对人体的危害: 进入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 能对人体产生损害,其危害性因放射性物质的种类、人体差异、浓集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⑴大剂量致死:如在 400rad 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 5%死亡;若照射 650rad,则人 100%死亡。照 射剂量在 150rad 以下,死亡率为零。 ⑵慢性损害:一般剂量和小剂量照射,均能引起慢性放射病和长期效应,如血液学变化,性欲减退, 生育能力障碍,以及诱发肿瘤等。石材(氡)、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肝中贮留的 144Ce、60Co 主要引起肝 硬化及肝癌,嗜骨性的 90Sr、226Ra 等主要引起骨癌及白血病;137Cs 及 216Po(钋)主要引起软组织肿瘤。 90Sr 和 U 的裂变产物可引起雄性动物性机能改变,使畸形精子数增加,精子生成障碍,精子数减少, 以及睾丸体重比值下降等;雌性动物则有胎仔少、死胎及子代生活力减弱等;X 射线引起皮肤癌。 ⑶遗传性疾病: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 3.生活中常见的放射性污染: ⑴煤的放射性污染:一般的燃煤中常含有一定的放射性矿石,分析研究表明,许多燃煤烟气中含有铀、 钍、镭、钋及铅等。尽管这些物质含量很少,但长期的慢性蓄积作用,可随空气及被烘烤的食物进入人体。 ⑵用水中的放射性污染:我国地大物博,矿泉水十分丰富,但其中也有不少受到天然或人工的放射性 污染。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某些使用和贮藏放射性物质的厂矿及肿瘤医院排放的废水,可对水源及水生植 物造成放射性污染。 ⑶建住宅的土壤及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危害:新建的住宅,由于地基、岩石或矿渣硅、大理石装饰板等, 往往含有一定的氡及其子体,常可对新房(尤其是通风不良时)造成放射性污染。 ⑷烟中的放射性污染:一个每天吸一包半香烟的人,其肺脏一年所接受的放射物含量相当于他接受 300 次胸部 X 线照射
(⑤)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鱼及许多水生动植物都可富集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如牡蛎肉中的Z比周围 海水中高10多万倍:某些茶叶中天姚针含量较高:一些治炼厂、化工厂、综合医院等使用射线的风域的 蔬菜,放射性物质含量也普遍偏高。 当然,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如燃煤可通过排气通风,烘烤食物采取隔离屏障法: 不长期专一性饮用矿泉水,严格控制和处理放射性污水:新建住宅不急于搬进,待放射性物质自然衰变后 再居住等。至于日常生活用具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其量较微,只要防止接触过多,其危害是可以避免的。 二、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辐照食品:通过电离辐射的方法,杀灭虫害,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腐败细菌,或抑制莱些生物的活 性和生理过程,或改变莱些化学成分,从而达到保藏、保鲜和改性目的的一类食品,称为即辐照食品。 进行食品辐照的目的是抑制发芽、推迟成熟、杀虫、杀菌等。用于食品照射的电离射线只限于钴-60 和铯-137的(射线,以及能量在I0MeV以下的电子射线和能量在5MV以下的X射线。电离辐射穿透物 质的能力,用能量表示,单位为MV或MeV(百万电子伏特)。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即对其健全性的探究。所谓健全性是指综合毒性学上的安全性、 微生物学上的安全性以及营养学上的合格性的一个概念。在探究辐照食品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 遗传毒性、细胞毒性、致畸形性、变异原性等毒性的同时,必须调查是否因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产生突变而 增加毒性以及是否破坏了营养成分。 研究结果基本上是肯定的。对食品及农作物进行射线照射的技术叫做食品辐照,用射线照射过的食品 叫做辐照食品。然而,辐照食品逐渐进入实用阶段时,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关辐照食品安全性 的进一步研究,是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方面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食品辐照的应用现状 1.辐射杀尊 对香辛料或干蔬莱进行辐照杀菌主要在荷兰、法国、比利时、美国等许多国家进行,在进行食品照射 而不是对香辛料或干蔬莱实施辐照杀菌的国家只有日本、孟加拉国、古巴和乌克兰4个国家。 美国、荷兰、法国、南非等国正在对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用禽类肉实施辐射杀菌处理。另外,美国为 了防止因汉堡包病原性大肠菌引起食物中毒,于2000年开始了对汉堡包的照射,对用于零售的汉堡包也 实施了照射,并在超市等商场出售。泰国有被称作肭穆的发酵香肠,泰国现在用Y射线为其杀菌。中国也 对畜肉制品实施辐照杀菌。 2.辐射杀虫 射线照射是很有效的谷物杀虫手段,乌克兰正在对前苏联时进口的小麦进行电子射线辐照。美国对用 射线为果实杀虫非常感兴趣,已经在夏威夷开始对拟输往本土的热带果实进行辐照。 3.抑制发芽 病人食品、航天食品、野营食品等必须做到干净无菌,有些国家对其实施射线辐照。另外,包装容器 也用射线来杀菌。 不光食品,饲料也可以用射线杀菌,而且这样对其品质的损伤很小,SPF动物用饲料及部分无菌动物 用饲料都用剂量为20~50kGy的射线进行杀菌照射。实验动物用饲料的辐照杀菌在以日本为首的多数发
⑸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鱼及许多水生动植物都可富集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如牡蛎肉中的 65Zn 比周围 海水中高 10 多万倍;某些茶叶中天然钍含量较高;一些冶炼厂、化工厂、综合医院等使用射线的区域的 蔬菜,放射性物质含量也普遍偏高。 当然,生活中的放射性污染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如燃煤可通过排气通风,烘烤食物采取隔离屏障法; 不长期专一性饮用矿泉水,严格控制和处理放射性污水;新建住宅不急于搬进,待放射性物质自然衰变后 再居住等。至于日常生活用具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其量较微,只要防止接触过多,其危害是可以避免的。 二、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辐照食品:通过电离辐射的方法,杀灭虫害,消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他腐败细菌,或抑制某些生物的活 性和生理过程,或改变某些化学成分,从而达到保藏、保鲜和改性目的的一类食品,称为即辐照食品。 进行食品辐照的目的是抑制发芽、推迟成熟、杀虫、杀菌等。用于食品照射的电离射线只限于钴-60 和铯-137 的 (射线,以及能量在 10 MeV 以下的电子射线和能量在 5 MeV 以下的 X 射线。电离辐射穿透物 质的能力,用能量表示,单位为 MV 或 MeV(百万电子伏特)。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即对其健全性的探究。所谓健全性是指综合毒性学上的安全性、 微生物学上的安全性以及营养学上的合格性的一个概念。在探究辐照食品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 遗传毒性、细胞毒性、致畸形性、变异原性等毒性的同时,必须调查是否因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产生突变而 增加毒性以及是否破坏了营养成分。 研究结果基本上是肯定的。对食品及农作物进行射线照射的技术叫做食品辐照,用射线照射过的食品 叫做辐照食品。然而,辐照食品逐渐进入实用阶段时,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关辐照食品安全性 的进一步研究,是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方面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食品辐照的应用现状 1. 辐射杀菌 对香辛料或干蔬菜进行辐照杀菌主要在荷兰、法国、比利时、美国等许多国家进行,在进行食品照射 而不是对香辛料或干蔬菜实施辐照杀菌的国家只有日本、孟加拉国、古巴和乌克兰 4 个国家。 美国、荷兰、法国、南非等国正在对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用禽类肉实施辐射杀菌处理。另外,美国为 了防止因汉堡包病原性大肠菌引起食物中毒,于 2000 年开始了对汉堡包的照射,对用于零售的汉堡包也 实施了照射,并在超市等商场出售。泰国有被称作肭穆的发酵香肠,泰国现在用 射线为其杀菌。中国也 对畜肉制品实施辐照杀菌。 2.辐射杀虫 射线照射是很有效的谷物杀虫手段,乌克兰正在对前苏联时进口的小麦进行电子射线辐照。美国对用 射线为果实杀虫非常感兴趣,已经在夏威夷开始对拟输往本土的热带果实进行辐照。 3.抑制发芽 病人食品、航天食品、野营食品等必须做到干净无菌,有些国家对其实施射线辐照。另外,包装容器 也用射线来杀菌。 不光食品,饲料也可以用射线杀菌,而且这样对其品质的损伤很小,SPF 动物用饲料及部分无菌动物 用饲料都用剂量为 20~50 kGy 的射线进行杀菌照射。实验动物用饲料的辐照杀菌在以日本为首的多数发
达国家长年实施。日本对实验动物用饲料的商业性辐照杀菌处理业务己有20多年的历史,每年在对数百 吨的实验动物用饲料进行射线辐照。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几平都在对动物用饲料进行辐照杀菌处理。 (二)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20世纪50年代,辐照食品的健全性试验主要在美国和英国进行,后来各国也都实行。日本从1967年 到1981年期间进行了特定食品照射综合研究(食品照射国际计划),以马铃薯(抑制发芽)、洋葱(抑 制发芽)、大米(杀虫)、小麦(杀虫)、维也纳香肠(杀茵)、水产制品(杀菌)、相橘(表面杀菌) 为对象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该7种辐照食品的健全性不存在任何问题。依据此结果,1972 年取得了用(射线照射马铃薯的许可证,1974年1月,在北海道士幌开始了对马铃薯的照射工作。 另外,日本在再次讨论国际性存疑问题的同时,认为有必要用新方法来评价辐照食品的健全性,因此, 从1986年到1991年6年期间在日本同位素协会设立了“食品照射研究委员会”,分别就感生放射性、食品 成分的变化、变异原性、微生物学方面的安全性等,用最新方法进行了再次试验。结果表明,辐照食品的 健全性不存在问题。 关于辐照食品的安全性,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考虑。 1有害物质的生成 经过辐照处理的食品是否生成有害成分或带来有害作用的问题,特别是慢性危害和致畸的问题,过高 剂量(大于10Gy)照射时,会产生有害物质。而低剂量(小于10*Gy)的照射,目前尚未发现会产生有 害物质。Gy-吸收计量单位(戈瑞) 2.营养成分的破杯 照射处理的食品,食品中的营养素受到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被破坏或变性,存 在营养价值降低的问题,特别是对维生素A、E、K及维生素C的破坏,同时也涉及到感官性状的变化。 因此,辐照处理食品时,应使用规定照射剂量,以降低对食品营养物质的破坏, 3致物质的生成 关于多脂肪食品经照射后生成过氧化物和放射线引起化学反应产生的游离基等,是含有生成致癌性或 致癌诱因性物质的问题。1968年美国曾对高剂量辐照的火腿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到受试动物除繁殖能力及 哺乳行为下降、死亡率增高、体重增长率下降、血液中红细胞减少外,还观察到肿瘤的发生率比对照动物 高。但中剂量(10~10Gy)和低剂量的辐照食品的实验,还未发现致癌物质产生。目前,研究者们认为, 食品在推荐和批准条件下辐射时,不会产生具有危害水平的致癌物, 4诱变物盾的生成 食品辐照可能生成具有诱变和细胞毒性的少量分解产物,这些产物可能诱导遗传变化,包括染色体的 畸变。实验表明,用经过照射的培养基来饲养果蝇,则其突变率增加,数代后死亡率增加。Shaw和Hayes 研究发现,对培养物中加入最终浓度大于0,2%的辐射蔗糖后,人体白细胞培养物中有丝分裂速率严重降低, 而且染色体的碎块增加。因为蔗糖是许多食品的天然组分,并可加到其他食品中,因此,不管研究者对这 一问题有这样或那样的论点,仍然值得引起足够的关注。 5.食品中的诱导放射性 经过照射处理的食品,由于处理过程中不与放射源直接接触,所以,一般不会沾染放射性物质,但是, 是否带有放射能,即感生放射性的危险性问题,曾引起很大的关注。事实上被人食用的食品都是具有一定
达国家长年实施。日本对实验动物用饲料的商业性辐照杀菌处理业务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每年在对数百 吨的实验动物用饲料进行射线辐照。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几乎都在对动物用饲料进行辐照杀菌处理。 (二)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20 世纪 50 年代,辐照食品的健全性试验主要在美国和英国进行,后来各国也都实行。日本从 1967 年 到 1981 年期间进行了特定食品照射综合研究(食品照射国际计划),以马铃薯(抑制发芽)、洋葱(抑 制发芽)、大米(杀虫)、小麦(杀虫)、维也纳香肠(杀菌)、水产制品(杀菌)、柑橘(表面杀菌) 为对象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发现该 7 种辐照食品的健全性不存在任何问题。依据此结果,1972 年取得了用(射线照射马铃薯的许可证,1974 年 1 月,在北海道士幌开始了对马铃薯的照射工作。 另外,日本在再次讨论国际性存疑问题的同时,认为有必要用新方法来评价辐照食品的健全性,因此, 从 1986 年到 1991 年 6 年期间在日本同位素协会设立了“食品照射研究委员会”,分别就感生放射性、食品 成分的变化、变异原性、微生物学方面的安全性等,用最新方法进行了再次试验。结果表明,辐照食品的 健全性不存在问题。 关于辐照食品的安全性,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值得考虑。 1.有害物质的生成 经过辐照处理的食品是否生成有害成分或带来有害作用的问题,特别是慢性危害和致畸的问题,过高 剂量(大于 104Gy)照射时,会产生有害物质。而低剂量(小于 104Gy)的照射,目前尚未发现会产生有 害物质。Gy-吸收计量单位(戈瑞)。 2.营养成分的破坏 照射处理的食品,食品中的营养素受到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被破坏或变性,存 在营养价值降低的问题,特别是对维生素 A、E、K 及维生素 C 的破坏,同时也涉及到感官性状的变化。 因此,辐照处理食品时,应使用规定照射剂量,以降低对食品营养物质的破坏。 3.致癌物质的生成 关于多脂肪食品经照射后生成过氧化物和放射线引起化学反应产生的游离基等,是含有生成致癌性或 致癌诱因性物质的问题。1968 年美国曾对高剂量辐照的火腿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到受试动物除繁殖能力及 哺乳行为下降、死亡率增高、体重增长率下降、血液中红细胞减少外,还观察到肿瘤的发生率比对照动物 高。但中剂量(103~104Gy)和低剂量的辐照食品的实验,还未发现致癌物质产生。目前,研究者们认为, 食品在推荐和批准条件下辐射时,不会产生具有危害水平的致癌物。 4.诱变物质的生成 食品辐照可能生成具有诱变和细胞毒性的少量分解产物,这些产物可能诱导遗传变化,包括染色体的 畸变。实验表明,用经过照射的培养基来饲养果蝇,则其突变率增加,数代后死亡率增加。 Shaw 和 Hayes 研究发现,对培养物中加入最终浓度大于 0.2%的辐射蔗糖后,人体白细胞培养物中有丝分裂速率严重降低, 而且染色体的碎块增加。因为蔗糖是许多食品的天然组分,并可加到其他食品中,因此,不管研究者对这 一问题有这样或那样的论点,仍然值得引起足够的关注。 5.食品中的诱导放射性 经过照射处理的食品,由于处理过程中不与放射源直接接触,所以,一般不会沾染放射性物质,但是, 是否带有放射能,即感生放射性的危险性问题,曾引起很大的关注。事实上被人食用的食品都是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