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与控制 讲授重点:动物性食品中抗菌类药物的来源、危害;澈素类和阝兴奋剂残留的危害;动物性食品中普 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控制。 点:抗菌类药物(抗生素、残胺类药物苯并咪唑类)的来源、危害;激素类和阝兴奋剂残留 的危害 思考题: 1什么普药残留、细菌的耐药性? 2抗生素残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授课学时:3学时 教学方式:深堂讲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禽、蛋、乳等动物性食品在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 越大。为了预防和治疔畜高疫病,在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兽药;为了提高畜、禽及水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动物生产中广泛使用饲料添加剂。但是,长期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会造成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在动物体 内蓄积,人们食用有兽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为了保障人类的 健康,必须对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进行规范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用于畜禽生产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种类很多,下面就各种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来源、残留的危去、残留量的测定、休药期及残留限量标 准等讲行介绍 第一节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 一、概述 抗生素(antibiotics)和合成抗菌药物(synthetic)统称抗微生物药物( g©s),在防治备禽传染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造成抗微生物药物在动物性食品 中残留,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尤其在我国,近十几年来在宿贪和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抗微生物 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动物性食品中的抗微生物药物残留非常严重,不但严重地损害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 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影响我国动物性食品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杭生素(antibiotics)是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目前在动物生产中使用的抗生素主要有阝内酰胺类(苄青莓素、氨苄青霉素)人、四环素类(四环素、土莓 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入、大环内酯类(红莓素、竹桃莓素、北里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氨基糖甙 类(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都素类(氯霉素、合霉素)入多肽类(多粘菌素B、杆菌 肽)、多烯类(灰黄霉素、克霉唑、两性霉素B)、喹诺酮类(恩诺沙星、达诺沙星)等 1.动物性食品中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来源 (1)治疗动物疾病:治疗动物疾病潘用抗生素:不遵守药物的休药期。了 (2)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而大量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动物性 饲料中所使用的抗生素添加剂达20余种。有些地区还利用生产抗生素的下脚料用作畜禽饲料添加剂,如 在鸡饲料中添加四环素,猪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等。 (3)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人为地在动物性食品中添加抗生素。例如,在牛乳中添加抗生素,以防 止鲜乳买出之前发生变质
第四章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与控制 讲授重点:动物性食品中抗菌类药物的来源、危害;激素类和 β-兴奋剂残留的危害;动物性食品中兽 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控制。 难 点:抗菌类药物(抗生素、磺胺类药物苯并咪唑类)的来源、危害;激素类和 β-兴奋剂残留 的危害 思 考 题: 1.什么兽药残留、细菌的耐药性? 2.抗生素残留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授课学时:3 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禽、蛋、乳等动物性食品在我国人民的膳食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 越大。为了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在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兽药;为了提高畜、禽及水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动物生产中广泛使用饲料添加剂。但是,长期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会造成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在动物体 内蓄积,人们食用有兽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后,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为了保障人类的 健康,必须对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进行规范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用于畜禽生产的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种类很多,下面就各种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的来源、残留的危害、残留量的测定、休药期及残留限量标 准等进行介绍。 第一节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的残留 一、概述 抗生素(antibiotics)和合成抗菌药物(synthetic antibacterial agents)统称抗微生物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在防治畜禽传染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造成抗微生物药物在动物性食品 中残留,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尤其在我国,近十几年来在畜禽和水产养殖过程中滥用抗微生物 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动物性食品中的抗微生物药物残留非常严重,不但严重地损害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 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影响我国动物性食品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生素(antibiotics)是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目前在动物生产中使用的抗生素主要有 β-内酰胺类(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 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竹桃霉素、北里霉素、泰乐菌素、螺旋霉素)、氨基糖甙 类(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类(氯霉素、合霉素)、多肽类(多粘菌素 B、杆菌 肽)、多烯类(灰黄霉素、克霉唑、两性霉素 B)、喹诺酮类(恩诺沙星、达诺沙星)等。 1. 动物性食品中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来源 (1)治疗动物疾病:治疗动物疾病滥用抗生素;不遵守药物的休药期。了 (2)预防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而大量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动物性 饲料中所使用的抗生素添加剂达 20 余种。有些地区还利用生产抗生素的下脚料用作畜禽饲料添加剂,如 在鸡饲料中添加四环素,猪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等。 (3)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人为地在动物性食品中添加抗生素。例如,在牛乳中添加抗生素,以防 止鲜乳买出之前发生变质
2.动物性食品中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危害 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抗微生物药物进入人体后,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的抗微生物药物对人并不表现为急性毒性作用。人们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残留抗微生物药物,则可能由于残 留抗微生物药物在体内的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慢性毒性作用。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残留的抗微生物药 物,也可引起变态反应。 动物性食品中的抗微生物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过敏与变态反应、毒性作用、细菌 耐药性及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多个方面。 (I)过敏与变态反应(ypersensitivity and allergy):过敏和变态反应是一种与药物有关的抗原抗体 反应,与遗传性有关,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无关。临床上过敏和变态反应无本质不同,难以区别。引起过敏 和变态反应的物质很多,如异种血清和蛋白、细菌、药物、食品等。在兽药中,青霉素、磺胺、四环素及 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潜在威胁较大。虽然许多抗生素被用作治疗药物或饲料药物添加剂,但只有少数抗 生素能致敏易感的个体。上述抗生素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内抗体的形成,其中,由于青霉素具有强抗 原性,而且在人和动物中广泛应用,因而青霉素具有最大的潜在危害性,据统计,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 人约为0.7%>10%,过敏休克的人达0.004%~0.015%,严重者可致死,同时对神经系统也有很大影响。 (2)毒性作用(toxic effect):链霉素对脑神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能造成耳聋,对过敏胎儿更为严 重: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内蛋白质合成,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发生少,但死亡率达80%: 红霉素对新生仔畜毒性大,内服可引起胃肠功能素乱:多肽类抗生素的毒性大,对神经系统和肾脏有毒性: 四环素降解产物具有更强的溶血或肝毒作用:而金霉素、土霉素在烹调过程中可转变成异金霉素、α和B 阿朴氧四环素,较为安全。 (3)细菌耐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细菌耐药性是指某些细菌菌株对通常能抑制其生长繁殖的 某种浓度的抗生素产生了耐受性。细南耐药性的发生、发展,是抗生素广泛使用,特别是无序溢用的结果。 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有以青霉素为代表的B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部分氨基糖式类、四环素和 氯霉素等,细菌的耐药程度取决于抗生素的亚治疗浓度和细茵降低药物累积量的能力。 耐药菌最大的威胁是通过食物链而转移给人类,使人类感染疾病,同时给治疗疾病带来很大的困难, 耐药菌感染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正常治疗过程,从而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人类肠道的菌 群是由于多年共同进化而形成的相互适应,某些菌群能抑制其他菌群的过度繁殖,另一些茵群能产生维生 素供机体利用。但是,如果长期低水平使用抗生素,可使上述平衡扰乱,导致非致病菌死亡,致病茵大量 繁殖,引起人群感染发病或维生素缺乏症等。 (4)致畸(teratogenic effect)、致墙(carcinogenic effect)和致突变作用(mutagenic effect):在 妊娠关键阶段对胚胎或胎儿产生毒性作用,造成先天性畸形的药物或化学药品称为致畸物。能诱发细胞遗 传物质产生变异的药物称为诱变剂或致突变剂。许多诱变剂具有致癌作用。某些抗生素可引发基因突变、 畸变,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而备受关注。 一些抗菌药物具有“三致”作用,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委员会认为,喹乙醇是一种基因毒剂,有证 据表明,喹乙醇是一种生殖腺诱变剂。另外,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和B内酰胺类等均怀疑具有“三致“作 用。 3.食品动物使用抗生素的休药期
2. 动物性食品中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危害 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抗微生物药物进入人体后,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的抗微生物药物对人并不表现为急性毒性作用。人们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残留抗微生物药物,则可能由于残 留抗微生物药物在体内的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慢性毒性作用。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残留的抗微生物药 物,也可引起变态反应。 动物性食品中的抗微生物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过敏与变态反应、毒性作用、细菌 耐药性及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多个方面。 (1)过敏与变态反应(hypersensitivity and allergy):过敏和变态反应是一种与药物有关的抗原抗体 反应,与遗传性有关,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无关。临床上过敏和变态反应无本质不同,难以区别。引起过敏 和变态反应的物质很多,如异种血清和蛋白、细菌、药物、食品等。在兽药中,青霉素、磺胺、四环素及 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潜在威胁较大。虽然许多抗生素被用作治疗药物或饲料药物添加剂,但只有少数抗 生素能致敏易感的个体。上述抗生素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内抗体的形成,其中,由于青霉素具有强抗 原性,而且在人和动物中广泛应用,因而青霉素具有最大的潜在危害性,据统计,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 人约为 0.7%~10%,过敏休克的人达 0.004%~0.015%,严重者可致死,同时对神经系统也有很大影响。 (2)毒性作用(toxic effect):链霉素对脑神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能造成耳聋,对过敏胎儿更为严 重;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细胞线粒体内蛋白质合成,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发生少,但死亡率达 80%; 红霉素对新生仔畜毒性大,内服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多肽类抗生素的毒性大,对神经系统和肾脏有毒性; 四环素降解产物具有更强的溶血或肝毒作用;而金霉素、土霉素在烹调过程中可转变成异金霉素、α 和 β 阿朴氧四环素,较为安全。 (3)细菌耐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 细菌耐药性是指某些细菌菌株对通常能抑制其生长繁殖的 某种浓度的抗生素产生了耐受性。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发展,是抗生素广泛使用,特别是无序滥用的结果。 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有以青霉素为代表的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部分氨基糖甙类、四环素和 氯霉素等,细菌的耐药程度取决于抗生素的亚治疗浓度和细菌降低药物累积量的能力。 耐药菌最大的威胁是通过食物链而转移给人类,使人类感染疾病,同时给治疗疾病带来很大的困难, 耐药菌感染往往会延误疾病的正常治疗过程,从而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危害。在正常情况下,人类肠道的菌 群是由于多年共同进化而形成的相互适应,某些菌群能抑制其他菌群的过度繁殖,另一些菌群能产生维生 素供机体利用。但是,如果长期低水平使用抗生素,可使上述平衡扰乱,导致非致病菌死亡,致病菌大量 繁殖,引起人群感染发病或维生素缺乏症等。 (4)致畸(teratogenic effect)、致癌(carcinogenic effect)和致突变作用(mutagenic effect) : 在 妊娠关键阶段对胚胎或胎儿产生毒性作用,造成先天性畸形的药物或化学药品称为致畸物。能诱发细胞遗 传物质产生变异的药物称为诱变剂或致突变剂。许多诱变剂具有致癌作用。某些抗生素可引发基因突变、 畸变,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而备受关注。 一些抗菌药物具有“三致”作用,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委员会认为,喹乙醇是一种基因毒剂,有证 据表明,喹乙醇是一种生殖腺诱变剂。另外,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和 β-内酰胺类等均怀疑具有“三致”作 用。 3. 食品动物使用抗生素的休药期
由于某些种类的抗生素对人体具有上述的各种危害作用,所以,在必须应用抗生素的食品动物,应道 守休药期。不同的动物、同一动物体的不同部位,其抗生素残留期均不一样,一般在肌肉中残留期短,在 脏器中残留期长,因此,必须严格规定其相应的休药期和应用限制。2003年5月22日,我国农业部第278 号公告确定了202种兽药品种的停药期(休药期),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阝-内酰胺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B-内酰胺类抗生素(B-lactam antibiotics)的结构特点是含有自然界中鲜见的B-内酰胺基母核,按照母 核结构的差异可分为青霉素类(penicillins,PENs)、头孢菌素类(cephalosprins,CEPs,又称先锋霉素类)、 头莓菌素(oxacephems,又称甲氧头孢X、碳青莓烯类(carbapenems)和单环B-内酰胺类(monobactams) 其中,青莓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发展迅速,品种很多。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为代表的阝内酰胺类抗生素是 历史最悠久的抗微生物药物,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抗生素。尽管在长期使用中已发现它们存在抗菌谱窄、 耐药性、引起过敏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但由于人们的不懈努力,近30年来已经推出了效能更强、副作用 小的各种半合成药物,如广谱、耐酶、耐酸、长效的半合成青霉素和第三代、第四代头孢南素类抗生素。 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B内酰胺类药物在抗生素的发展中都具有战略意义。 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我国是青霉素使用大国,有很多兽医习惯使用青霉素,不管动物 发生了什么传染病或局部感染,首先使用青莓素,直到发现用药后疗效不好或无效时,才更换其他的抗菌 药物。尤其是奶牛发生乳房炎时,兽医们习惯单独将青霉素或与其他抗生素一起注入到奶牛的乳房内,进 行所谓的封闭治疗。如果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这样的牛乳中就会残留大量的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被具 有过敏体质的人食用后,其后果是非常危险的。 这类药物对人的毒副作用虽然很小,但因过敏反应(如青莓素能引起人的过敏反应,发生荨麻疹、呼 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和细菌产生的耐药性等原因,许多国家对动物使用B内酰胺类抗生素和 在食品中残留进行了严格的监控。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源性食品中B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放射受体分析法》(GB/T21174-一2007)或《动 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15一2007)测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欧盟制定了B内酰胺类药物在肉食品和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美国FDA规定,肉类、蛋品、乳类 均不得检出青霉素类抗生素。我国普通食品卫生标准中尚未规定B-内酰胺类药物的残留限量指标。无公害 畜禽肉、乳和绿色食品乳制品中青莓素类药物残留限量标准见表4-1。 表4动物性食品中-内酰胺类药物残留限量标准 食 品 最高残留限 (mg/kg 标准号 牛、羊、猪肌肉 0.05 g005 无公害食品 GB18406.3-2001 牛、羊、猪 0.0 阴性 NY5140-2005 绿色食品 乳制品 阴性 NYT657-2007
由于某些种类的抗生素对人体具有上述的各种危害作用,所以,在必须应用抗生素的食品动物,应遵 守休药期。不同的动物、同一动物体的不同部位,其抗生素残留期均不一样,一般在肌肉中残留期短,在 脏器中残留期长,因此,必须严格规定其相应的休药期和应用限制。2003 年 5 月 22 日,我国农业部第 278 号公告确定了 202 种兽药品种的停药期(休药期),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 antibiotics)的结构特点是含有自然界中鲜见的 β-内酰胺基母核,按照母 核结构的差异可分为青霉素类(penicillins,PENs)、头孢菌素类(cephalosprins,CEPs,又称先锋霉素类)、 头霉菌素(oxacephems,又称甲氧头孢)、碳青霉烯类(carbapenems)和单环 β-内酰胺类(monobactams)。 其中,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发展迅速,品种很多。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为代表的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 历史最悠久的抗微生物药物,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抗生素。尽管在长期使用中已发现它们存在抗菌谱窄、 耐药性、引起过敏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但由于人们的不懈努力,近 30 年来已经推出了效能更强、副作用 小的各种半合成药物,如广谱、耐酶、耐酸、长效的半合成青霉素和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无论在过去、现在或将来,β-内酰胺类药物在抗生素的发展中都具有战略意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我国是青霉素使用大国,有很多兽医习惯使用青霉素,不管动物 发生了什么传染病或局部感染,首先使用青霉素,直到发现用药后疗效不好或无效时,才更换其他的抗菌 药物。尤其是奶牛发生乳房炎时,兽医们习惯单独将青霉素或与其他抗生素一起注入到奶牛的乳房内,进 行所谓的封闭治疗。如果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这样的牛乳中就会残留大量的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被具 有过敏体质的人食用后,其后果是非常危险的。 这类药物对人的毒副作用虽然很小,但因过敏反应(如青霉素能引起人的过敏反应,发生荨麻疹、呼 吸困难及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和细菌产生的耐药性等原因,许多国家对动物使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 在食品中残留进行了严格的监控。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源性食品中 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测定方法 放射受体分析法》(GB/T 21174—2007)或《动 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 21315—2007)测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欧盟制定了 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肉食品和牛奶中的最高残留限量。美国 FDA 规定,肉类、蛋品、乳类 均不得检出青霉素类抗生素。我国普通食品卫生标准中尚未规定 β-内酰胺类药物的残留限量指标。无公害 畜禽肉、乳和绿色食品乳制品中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限量标准见表 4-1。 表 4-1 动物性食品中 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限量标准 食 品 最高残留限量/(mg/kg) 标准号 青霉素 无公害食品 牛、羊、猪肌肉 ≤0.05 牛、羊、猪肝 ≤0.05 GB 18406.3—2001 牛、羊、猪肾 ≤0.05 液态乳 阴性 NY 5140—2005 绿色食品 乳制品 阴性 NY/T 657—2007
我国农业部2002年第235号公告中,“己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部分B内酰胺类 在动物性食品中的MRL(gkg)为: (1)阳堂西林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50,奶10 (2)氨苄西林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50, 奶10 (3)苄星青莓素/普鲁卡因青莓素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50,奶4。 (4)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300:奶30。 (5)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300:奶30。 (6)头狗氨装生肌肉200、脂肪、肝200.肾1000.奶100」 (7)头孢喹肟牛肌肉、脂肪50,肝100,肾200 奶20:猪肌肉50,皮+脂50,肝100,肾200。 (8)头孢噻以 牛、猪肌肉1000,脂肪、肝2000,肾6000。 (9)克拉维酸牛、羊奶200:牛、羊、猪肌肉、脂肪100,肝200,肾400。 三、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AGs)是由氨基糖与氢基环醇形成的苷,按其来源可 分为由链霉菌(Streptomyces)产生的链霉素族、卡那霉素族和新霉素族,由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产生的庆大霉素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强,在兽医临床中使用很广泛,尤其是一些兽医习惯于 将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作为治疗动物传染病的首先药物,有的兽医喜欢单独使用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 所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情况亦较严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核糖 体(30亚基),引起RNA在翻译mRNA上的密码时出现错误,使合成异常的蛋白质,阻碍易合成蛋白质 的释放,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AGs属于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口服不易被吸收,故一般注射给药。主要经肾脏排泄,肾组织中浓度较高。耳毒性 和肾脏毒性是AGs共有的毒刷作用。AGs能选择性地损吉第8对脑神经,导致前庭和耳蜗神经损伤,前 者多见于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后者多见于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肾毒性主要衣现为近端肾 曲管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等。卡那霉素、紫苏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肾毒性较大。婴幼儿对 AGs敏感,AGs能透过胎盘损苦胎儿听觉。由于毒副作用和容易产生耐药性,链霉素族已被停用。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323一2007)测 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WHO/FA0规定,链霉素类药物允许残留量(≤mgkg)为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在肉类0.2,乳品0.1, 蛋品0.5。美国FD4规定,链霉素类药物允许残留量(≤mgkg)为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在肉类1.0,蛋品 0.5,乳品0.2。我国普通食品卫生标准中尚未规定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残留限量指标。无公害畜腐肉、乳和 绿色食品乳制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限量见表4-2 表42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限量标准 食品 标准号 牛、羊、猪、禽肌肉、脂肪 0. 无公害食品 牛、羊、指、禽肝 ≤0.5 02 GB18406.3-2001 牛、羊、猪、禽肾 ≤1 ≤ 液态乳 阴性 NY5140-2005
我国农业部 2002 年第 235 号公告中,“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部分 β-内酰胺类 在动物性食品中的 MRL(≤μg/kg)为: (1)阿莫西林 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 50,奶 10。 (2)氨苄西林 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 50,奶 10。 (3)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 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 50,奶 4。 (4)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 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 300;奶 30。 (5)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 所有食品动物肌肉、脂肪、肝、肾 300;奶 30。 (6)头孢氨苄 牛肌肉 200、脂肪、肝 200,肾 1000,奶 100。 (7)头孢喹肟 牛肌肉、脂肪 50,肝 100,肾 200,奶 20;猪肌肉 50,皮+脂 50,肝 100,肾 200。 (8)头孢噻呋 牛、猪肌肉 1 000,脂肪、肝 2 000,肾 6 000。 (9)克拉维酸 牛、羊奶 200;牛、羊、猪肌肉、脂肪 100,肝 200,肾 400。 三、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AGs)是由氨基糖与氨基环醇形成的苷,按其来源可 分为由链霉菌(Streptomyces)产生的链霉素族、卡那霉素族和新霉素族,由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产生的庆大霉素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强,在兽医临床中使用很广泛,尤其是一些兽医习惯于 将青霉素和链霉素合用,作为治疗动物传染病的首先药物,有的兽医喜欢单独使用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 所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情况亦较严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的核糖 体(30 亚基),引起 tRNA 在翻译 mRNA 上的密码时出现错误,使合成异常的蛋白质,阻碍易合成蛋白质 的释放,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AGs 属于静止期杀菌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口服不易被吸收,故一般注射给药。主要经肾脏排泄,肾组织中浓度较高。耳毒性 和肾脏毒性是 AGs 共有的毒副作用。AGs 能选择性地损害第 8 对脑神经,导致前庭和耳蜗神经损伤,前 者多见于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后者多见于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近端肾 曲管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等。卡那霉素、紫苏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肾毒性较大。婴幼儿对 AGs 敏感,AGs 能透过胎盘损害胎儿听觉。由于毒副作用和容易产生耐药性,链霉素族已被停用。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 21323—2007)测 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WHO/FAO 规定,链霉素类药物允许残留量(≤mg/kg)为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在肉类 0.2,乳品 0.1, 蛋品 0.5。美国 FDA 规定,链霉素类药物允许残留量(≤mg/kg)为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在肉类 1.0,蛋品 0.5,乳品 0.2。我国普通食品卫生标准中尚未规定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残留限量指标。无公害畜禽肉、乳和 绿色食品乳制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限量见表 4-2。 表 4-2 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限量标准 食 品 最高残留限量/(mg/kg) 标准号 链霉素 庆大霉素 无公害食品 牛、羊、猪、禽肌肉、脂肪 ≤0.5 ≤0.1 牛、羊、猪、禽肝 ≤0.5 ≤0.2 GB 18406.3—2001 牛、羊、猪、禽肾 ≤1 ≤1 液态乳 阴性 NY 5140-2005
绿色食品乳制品 阴性 NYT657-2007 我国农业部2002年第235号公告中,“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部分氨基糖苷类 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MRL(gkg)为 (1)安普霉素猪肾100。 (2)新霉素牛、羊、猪、鸡、火鸡、鸭肌肉、脂肪、肝500,肾10000:牛、羊奶500:鸡蛋500。 (3)大观霉素(壮观莓素)牛、羊、猪、鸡肌肉500,脂肪、肝2000,肾5000:牛奶200:鸡蛋 2000. 四、四环素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为氢化并四苯环衍生物,故称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TCs),由放线菌 属产生。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四环素(Tetracycline,.TC)、土霉素(即氧四环素,Oxytetracycline,OTC) 金莓素(即氯四环素,Chlortetracycline,CTCX、去甲基金莓素(Demeclocycline),以及半合成脱氧土霉素 (强力霉素,Doxyeycline、人甲烯土莓素(Methacycline)和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等。四环素类抗 生素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易与强酸、强碱形成盐类。临床上一般用其盐酸盐,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TC3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立克次体等均有抑菌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与30S核糖体亚 基的末端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在畜高生产中,TCs被广泛作为药物添加剂,用于防治肠道感染 和促生长,容易诱导耐药菌株和在备产品中残留。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为1mgkg时,对人不产生毒性作用,残留量为5~7mgkg时则有毒性。土霉 素也可在乳中排出,在用药后48h仍可检出。强力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等在组织中残留时间长,应限制其 对食用动物的使用。这类抗生素可使肠道菌群的正常平衡失调,形成二重感染,造成中毒性胃肠炎,并对 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另外,治疗剂量的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具有致畸作用。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1317-2007)测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WHO/FAO规定,四环素类抗生素允许残留量(≤mgkg)为:盐酸土莓素,牛肉、猪肉0.O:盐酸四 环素,牛肉、猪肉025:盐酸金香素,牛肉、猪肉1.0:金霉素,牛肉0.1,牛奶不得检出。美国FDA规 定,四环素类抗生素允许残留量(≤gg)为:四环素,肉类0.5,蛋品03,奶类0.1:土霉素,肉类0,25, 蛋品0.3,奶类0.1:金霉素,肉类0.05,蛋品0.05,奶类0.02。我国规定的动物性食品中四环素类药物 MRL(mg/kg)见表4-3。 表43动物性食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最高残留限量指标 食 最高残留限量(me/kg) 品 标准号 四环素 土每煮 金莓素 肌网 025025(肌、脂) 普通食品 鲜、冻禽产品 c0.3 c0.3 <1 GB168692000 0.6 06 < 畜肉 0.1 0.1(肌、脂) 无公吉食品 腐肝 03 03 GB18406.3-2001 06 0.6
绿色食品 乳制品 阴性 NY/T 657—2007 我国农业部 2002 年第 235 号公告中,“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最高残留限量规定”,部分氨基糖苷类 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的 MRL(≤μg/kg)为: (1)安普霉素 猪肾 100。 (2)新霉素 牛、羊、猪、鸡、火鸡、鸭肌肉、脂肪、肝 500,肾 10 000;牛、羊奶 500;鸡蛋 500。 (3)大观霉素(壮观霉素) 牛、羊、猪、鸡肌肉 500,脂肪、肝 2 000,肾 5 000;牛奶 200;鸡蛋 2 000。 四、四环素类药物残留 (一)残留现状及毒性作用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为氢化并四苯环衍生物,故称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TCs),由放线菌 属产生。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四环素(Tetracycline,TC)、土霉素(即氧四环素,Oxytetracycline,OTC)、 金霉素(即氯四环素,Chlortetracycline,CTC)、去甲基金霉素(Demeclocycline),以及半合成脱氧土霉素 (强力霉素,Doxycycline)、甲烯土霉素(Methacycline)和二甲胺四环素(Minocycline)等。四环素类抗 生素在水中溶解度很低,易与强酸、强碱形成盐类。临床上一般用其盐酸盐,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TCs 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立克次体等均有抑菌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与 30S 核糖体亚 基的末端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在畜禽生产中,TCs 被广泛作为药物添加剂,用于防治肠道感染 和促生长,容易诱导耐药菌株和在畜产品中残留。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为 1mg/kg 时,对人不产生毒性作用,残留量为 5~7mg/kg 时则有毒性。土霉 素也可在乳中排出,在用药后 48h 仍可检出。强力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等在组织中残留时间长,应限制其 对食用动物的使用。这类抗生素可使肠道菌群的正常平衡失调,形成二重感染,造成中毒性胃肠炎,并对 肝脏有一定的损害。另外,治疗剂量的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具有致畸作用。 (二)测定方法 按《动物源性食品中四环素类兽药残留量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1317—2007)测定。 (三)最高残留限量 WHO/FAO 规定,四环素类抗生素允许残留量(≤mg/kg)为:盐酸土霉素,牛肉、猪肉 0.01;盐酸四 环素,牛肉、猪肉 0.25;盐酸金霉素,牛肉、猪肉 1.0;金霉素,牛肉 0.1,牛奶不得检出。美国 FDA 规 定,四环素类抗生素允许残留量(≤mg/kg)为:四环素,肉类 0.5,蛋品 0.3,奶类 0.1;土霉素,肉类 0.25, 蛋品 0.3,奶类 0.1;金霉素,肉类 0.05,蛋品 0.05,奶类 0.02。我国规定的动物性食品中四环素类药物 MRL(mg/kg)见表 4-3。 表 4-3 动物性食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最高残留限量指标 食 品 最高残留限量/(mg/kg) 标准号 四环素 土霉素 金霉素 普通食品 鲜、冻禽产品 肌肉 ≤0.25 ≤0.25(肌、脂) ≤1 肝 ≤0.3 ≤0.3 ≤1 GB 16869—2000 肾 ≤0.6 ≤0.6 ≤1 无公害食品 畜禽肉 ≤0.1 ≤0.1(肌、脂) - 畜禽肝 ≤0.3 ≤0.3 - GB 18406.3—2001 畜禽肾 ≤0.6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