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对于没有学术兴趣的人来说,科学研究将是一件非常痛苦 的事情,而且将对身心健康不利。因此,在找选题的时候首先 要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因为推动学术研究的原动力正是 好奇心,是解出猜谜游戏时的那种纯粹的智力上的愉悦。 但目前研究人员普遍功利心较重,希望选择对自己的事业 发展有帮助的题目,这常常导致他们的选题雷同化,或是过于 空洞。前些年,可能有80%以上的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都选择 做金融或证券方面的论文。可是,就算是从个人收益最大化的 角度来看,这也不能算是一种最优选择,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 场上是不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润的,想要获得稳定且超额的利润 最好的办法是使得自己的产品差异化
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对于没有学术兴趣的人来说,科学研究将是一件非常痛苦 的事情,而且将对身心健康不利。因此,在找选题的时候首先 要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因为推动学术研究的原动力正是 好奇心,是解出猜谜游戏时的那种纯粹的智力上的愉悦 。 但目前研究人员普遍功利心较重,希望选择对自己的事业 发展有帮助的题目,这常常导致他们的选题雷同化,或是过于 空洞。前些年,可能有80%以上的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都选择 做金融或证券方面的论文。可是,就算是从个人收益最大化的 角度来看,这也不能算是一种最优选择,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 场上是不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润的,想要获得稳定且超额的利润, 最好的办法是使得自己的产品差异化
(2)选择你所掌握的理论工具能够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总想选择最有意义的题目。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也 存在一定的误区。有意义的题目太多了,但是我们只能在现 有的约束条件内选择自己的题目 这个约束条件就是我们的工具箱里的分析工具 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们的分析工具暂时无法把握的,所 以也就只能抱憾地放弃。 比如说,人生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可以说是一个最有意义 的题目,但是你能够用什么分析工具去研究这个问题呢? 钱颖一教授曾经谈到,到美国留学的女学生和男学生相比 上路更快,因为男学生总是想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这样的大问题,而女学生则比较踏实地按照导师的意见搜集 数据、傚模型、调参数,结果更容易出成果
(2)选择你所掌握的理论工具能够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总想选择最有意义的题目。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也 存在一定的误区。有意义的题目太多了,但是我们只能在现 有的约束条件内选择自己的题目。 这个约束条件就是我们的工具箱里的分析工具 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们的分析工具暂时无法把握的,所 以也就只能抱憾地放弃。 比如说,人生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可以说是一个最有意义 的题目,但是你能够用什么分析工具去研究这个问题呢? 钱颖一教授曾经谈到,到美国留学的女学生和男学生相比 上路更快,因为男学生总是想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这样的大问题,而女学生则比较踏实地按照导师的意见搜集 数据、做模型、调参数,结果更容易出成果
(3)尽量使问题细化,不要选大而空的问题 大而空的问题只能够说明你还没有把一个问题想 得很清楚 比如,如果你的选题是“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研 究”,读者根本无法判断你真正想研究的问题,实际 上,这可能跟更适合做为一门课的题目而不是一篇论 文的题目 比较可取的题目,比如说,可能是“为什么中国会 同时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
(3)尽量使问题细化,不要选大而空的问题 大而空的问题只能够说明你还没有把一个问题想 得很清楚 比如,如果你的选题是“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研 究”,读者根本无法判断你真正想研究的问题,实际 上,这可能跟更适合做为一门课的题目而不是一篇论 文的题目 比较可取的题目,比如说,可能是“为什么中国会 同时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
(4)在满足前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别人 也会感兴趣的问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读者阅读,这在写作经济 学论文的时候可能带来一个“两难选择”,从本质上说,经济 学论文的读者是不可能很多的。一份一流的经济学刊物可能只 是500个人写,500个人看。但是,例外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政治经济学杂志》上有一篇讲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中的 政治经济学的文章,据作者考证,这篇童话实际上是一个政治 寓言,反映的是围绕美国货币制度改革的争议。这篇文章得到 了弗里德曼的高度推崇。其实它根本不是那种技术性非常强的 学术论文,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角度。 张五常的《蜜蜂的寓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设想一下在春光 明媚的农场,飘散着浓郁的花香,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而 经济学家在旁边思考着产权问题。这是多么地浪漫而诗意,怎 能让人不争着一睹为快
《政治经济学杂志》上有一篇讲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中的 政治经济学的文章,据作者考证,这篇童话实际上是一个政治 寓言,反映的是围绕美国货币制度改革的争议。这篇文章得到 了弗里德曼的高度推崇。其实它根本不是那种技术性非常强的 学术论文,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角度。 张五常的《蜜蜂的寓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设想一下在春光 明媚的农场,飘散着浓郁的花香,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而 经济学家在旁边思考着产权问题。这是多么地浪漫而诗意,怎 能让人不争着一睹为快。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读者阅读,这在写作经济 学论文的时候可能带来一个“两难选择”,从本质上说,经济 学论文的读者是不可能很多的。一份一流的经济学刊物可能只 是500个人写,500个人看。但是,例外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4)在满足前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别人 也会感兴趣的问题
问题的来源归纳为四种途径:一、真实世界,二、 大众传媒,三、与人沟通,四、阅读文献。 (1)在真实世界发现问题 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问题可能是最主要的途径 许多经济学家都承认他们的灵感来自于对真实世界的感 悟 只要你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多到企业或者市场 里去逛逛,就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学计量经济学需要有“经济学感觉″,即除了指 能够理解数学模型背后的经济涵义之外,更重要的是 能将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相对接 比如:在市场上看到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要能够 理解这就是“价格歧视”。因为存在价格谈判说明商 贩对不同的顾客索要了不同的价格
在真实的世界里发现问题可能是最主要的途径, 许多经济学家都承认他们的灵感来自于对真实世界的感 悟 。 学计量经济学需要有“经济学感觉”,即除了指 能够理解数学模型背后的经济涵义之外,更重要的是 能将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相对接 比如:在市场上看到买卖双方讨价还价,要能够 理解这就是“价格歧视”。因为存在价格谈判说明商 贩对不同的顾客索要了不同的价格 。 只要你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多到企业或者市场 里去逛逛,就有发现问题的机会 (1)在真实世界发现问题 问题的来源归纳为四种途径:一、真实世界,二、 大众传媒,三、与人沟通,四、阅读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