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样品的预处理 • 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 食品的组成十分复杂,其中的杂质或某些组分 (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对分析测定常常 产生干扰,使反应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 在测定前必须对样品加以处理,以保证检验工 作的顺利进行。 • 此外,有些被测组分在样品中含量很低时,测 定前还必须对样品进行浓缩,以便准确测出它 们的含量
1.7 样品的预处理 • 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 食品的组成十分复杂,其中的杂质或某些组分 (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对分析测定常常 产生干扰,使反应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 在测定前必须对样品加以处理,以保证检验工 作的顺利进行。 • 此外,有些被测组分在样品中含量很低时,测 定前还必须对样品进行浓缩,以便准确测出它 们的含量
1.7.1 处理原则 • 总的处理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即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被测 组分的测定;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即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 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 ③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④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
1.7.1 处理原则 • 总的处理原则: ①消除干扰因素,即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被测 组分的测定;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即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 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 ③使被测组分浓缩,以便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④选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
• 被测组分的损失可用回收率来衡量: •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被测组分的含量不同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质量分数(ω)大于1%的组分,回 收率应大于99.9%;ω为0.01%~1%的组分,回收 率应大于99%;ω低于0.01%的痕量组分,回收率 为90%~99%,有时允许更低
• 被测组分的损失可用回收率来衡量: • 对回收率的要求:随被测组分的含量不同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质量分数(ω)大于1%的组分,回 收率应大于99.9%;ω为0.01%~1%的组分,回收 率应大于99%;ω低于0.01%的痕量组分,回收率 为90%~99%,有时允许更低
1.7.2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二、溶剂提取法 三、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四、色层分离法 五、离子交换分离法 六、沉淀分离法 七、皂化法和磺化法 八、浓缩
1.7.2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二、溶剂提取法 三、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四、色层分离法 五、离子交换分离法 六、沉淀分离法 七、皂化法和磺化法 八、浓缩
一、有机物破坏法 • 测定目标: 食品中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有些是食 品的正常成分,如K、Na、Ca、P、Fe等;有 些则是在生产、运输或销售过程中由于污染引 入的,如Pb、 As、Hg等。 • 预处理的原因: 这些金属离子常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等有机 物质结合成为难溶的或难于离解的有机金属化 合物,使离子检测难以进行
一、有机物破坏法 • 测定目标: 食品中存在多种微量元素,其中有些是食 品的正常成分,如K、Na、Ca、P、Fe等;有 些则是在生产、运输或销售过程中由于污染引 入的,如Pb、 As、Hg等。 • 预处理的原因: 这些金属离子常与食物中的蛋白质等有机 物质结合成为难溶的或难于离解的有机金属化 合物,使离子检测难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