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因此贬官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后来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为人民驱除虎害,压制强豪,却反 遭地方封建势力的反对和上级官吏的挑剔。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终于怀着满腔悲愤弃官归临川,并在 这一年完成他的代表著作《牡丹亭》。此后家居十八年。主要是过着读书著作、教子养亲的生活。 汤显祖在政治上既一再受到挫折,就把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戏曲创作上。他在《答李乃始》的信里说: “自伤名第卑远,绝于史事之观,徒蹇浅零碎,为民间小作,亦何关人世,而必欲其传。”正流露了这种 心情。他的《邯郸记》、《南柯记》继《紫钗记》、《牡丹亭》之后刊行,并在各地演出。一些不同流派的戏 曲作家,从他们本身的艺术趣味出发,却纷纷加以修改,并批评他的戏曲不合音律。他对那些任意删改他 的戏曲的吴江派作家表示强烈的不满一一他在给吕姜山的信里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 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商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 这是反映了其戏曲的创作主张。他的《见改窜牡丹词者,失笑》诗:“醉汉琼筵风味殊,通仙铁迪海云孤。 纵饶割就时人景,却愧王维旧雪图。”明初朱权以“琼筵醉客”形容关汉卿的戏曲。汤显祖在这里正是以 继承元人杂剧的优秀传统自居,而讽刺那些改窜者是把那最能表现王维风格特征的雪里芭蕉图改坏了 汤显祖早年就喜欢看佛道两家的书,受佛家思想影响更深。晚年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爱子的夭折,消极 出世的思想有所滋长,这在他的《邯郸记》、《南柯记》及部分诗文里表现出来 (2)《牡丹亭》全剧故事梗概 社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杜宝是按照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严格训练出来的官僚,“摇 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是他的性格特征。在他的严 格管制之下,社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白天睡一会儿都成了违反家教。为了用经 典教条束缚她的思想,以及希望她将来嫁到人家,能“知书知礼,父母光辉”,社宝还请了个陈腐的老先 生教女儿读书。杜丽娘的母亲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又是杜宝封建家教的执行者。她看见女儿裙子上绣 的一对花、一双鸟,都少见多怪,怕引动女儿情思。听见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就找丫头春香来训斥了 顿。因而杜丽娘的处境比之《拜月亭》中的王瑞兰,《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都更为难堪。森严的封建礼教 和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她无法接触到一个青年男子,像《西厢记》里的张君瑞、《拜月亭》里的蒋世隆那 样 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 空虚,不能不使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苦闷。因此当陈最良企图通过诗经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 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他却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对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 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及鸟乎?”(《肃苑》)后来她在春香的诱导之下,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 那盛开的百花,成对儿的莺燕,纷至沓来,打开了这个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长期闺禁里的沉忧积郁 倾筐倒箧而出。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之下,她还回忆起诗词乐府里描写的古代女子,有的“因春感情,遇秋 成恨”,在痛苦的岁月里断送了她们的一生:但也有像张生、崔氏那样的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约,后皆 Hage
Page 11 臣,因此贬官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后来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为人民驱除虎害,压制强豪,却反 遭地方封建势力的反对和上级官吏的挑剔。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终于怀着满腔悲愤弃官归临川,并在 这一年完成他的代表著作《牡丹亭》。此后家居十八年。主要是过着读书著作、教子养亲的生活。 汤显祖在政治上既一再受到挫折,就把他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戏曲创作上。他在《答李乃始》的信里说: “自伤名第卑远,绝于史事之观,徒蹇浅零碎,为民间小作,亦何关人世,而必欲其传。”正流露了这种 心情。他的《邯郸记》、《南柯记》继《紫钗记》、《牡丹亭》之后刊行,并在各地演出。一些不同流派的戏 曲作家,从他们本身的艺术趣味出发,却纷纷加以修改,并批评他的戏曲不合音律。他对那些任意删改他 的戏曲的吴江派作家表示强烈的不满一一他在给吕姜山的信里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 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商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 这是反映了其戏曲的创作主张。他的《见改窜牡丹词者,失笑》诗:“醉汉琼筵风味殊,通仙铁迪海云孤。 纵饶割就时人景,却愧王维旧雪图。”明初朱权以“琼筵醉客”形容关汉卿的戏曲。汤显祖在这里正是以 继承元人杂剧的优秀传统自居,而讽刺那些改窜者是把那最能表现王维风格特征的雪里芭蕉图改坏了。 汤显祖早年就喜欢看佛道两家的书,受佛家思想影响更深。晚年因政治上的失意和爱子的夭折,消极 出世的思想有所滋长,这在他的《邯郸记》、《南柯记》及部分诗文里表现出来。 (2)《牡丹亭》全剧故事梗概 社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杜宝是按照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要求严格训练出来的官僚,“摇 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是他的性格特征。在他的严 格管制之下,社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后花园都没有到过,白天睡一会儿都成了违反家教。为了用经 典教条束缚她的思想,以及希望她将来嫁到人家,能“知书知礼,父母光辉”,社宝还请了个陈腐的老先 生教女儿读书。杜丽娘的母亲既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又是杜宝封建家教的执行者。她看见女儿裙子上绣 的一对花、一双鸟,都少见多怪,怕引动女儿情思。听见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就找丫头春香来训斥了一 顿。因而杜丽娘的处境比之《拜月亭》中的王瑞兰,《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都更为难堪。森严的封建礼教 和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她无法接触到一个青年男子,像《西厢记》里的张君瑞、《拜月亭》里的蒋世隆那 样。 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 空虚,不能不使一个正在成长的青春少女感到苦闷。因此当陈最良企图通过诗经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 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他却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对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 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及鸟乎?”(《肃苑》)后来她在春香的诱导之下,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 那盛开的百花,成对儿的莺燕,纷至沓来,打开了这个少女的心扉,使她在长期闺禁里的沉忧积郁。一时 倾筐倒箧而出。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之下,她还回忆起诗词乐府里描写的古代女子,有的“因春感情,遇秋 成恨”,在痛苦的岁月里断送了她们的一生;但也有像张生、崔氏那样的才子佳人“前以偷期密约,后皆
成秦晋”。这样,她的青春觉醒了。她一面悲叹青春的虚度,个人才貌的被埋没。她说:“我生于宦族,长 于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惊梦》),一面执着于自由、幸福的追求,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 无人怨。”(《寻梦》)她不满于自己的处境,却找不到这种痛苦的根源:她憧憬着自己的理想,却找不到它 的出路。这样,她就只有把自己的理想托之于偶然在梦里出现的书生。甚至为她缠绵枕席,埋骨幽泉,而 “一灵咬住”,始终不放。对于杜丽娘来说,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一灵未灭, 泼残生堪转折”(《冥誓》),在摆脱了现实世界的种种约束之后,她果然找到了梦中的节生,主动地向他表 示爱情,还魂后冲破了封建礼教及家庭的重重阻挠,与书生柳梦梅结为夫妇。 (3)汤显祖“临川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4)关于传奇知识 传奇是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结构大致与南戏相同,但更完 善。曲调更丰富,兼用一些北曲,角色分得更细,每本一般四十出。南戏,是宋元时期南方兴起的戏曲 亦称“戏文”,和北方杂剧相对称。它以高明的《琵琶记》和施惠的《拜月亭》为代表。形式一般先由副 末登场,报告剧情,从第二出起生旦等重要角色相继出场,演唱不限一人独唱到底,可二人互唱、多人合 唱:称一场为一出,一本剧无定出,可长可短;一出中不限于通押一韵,不限制用一个官调的曲牌。这种 传奇戏的形式是和杂剧不相同的。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等都是传奇剧本。 其中《牡丹亭》有五十五出,其宾白饶有机趣。曲调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剧中生旦 诉情曲多用南词;而描写战争或鬼怪,如《虏谍》、《冥判》等出则间用北曲,正是各取所长 四、“习题”参考答案
Page 12 成秦晋”。这样,她的青春觉醒了。她一面悲叹青春的虚度,个人才貌的被埋没。她说:“我生于宦族,长 于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惊梦》),一面执着于自由、幸福的追求,她说:“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 无人怨。”(《寻梦》)她不满于自己的处境,却找不到这种痛苦的根源;她憧憬着自己的理想,却找不到它 的出路。这样,她就只有把自己的理想托之于偶然在梦里出现的书生。甚至为她缠绵枕席,埋骨幽泉,而 “一灵咬住”,始终不放。对于杜丽娘来说,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一灵未灭, 泼残生堪转折”(《冥誓》),在摆脱了现实世界的种种约束之后,她果然找到了梦中的节生,主动地向他表 示爱情,还魂后冲破了封建礼教及家庭的重重阻挠,与书生柳梦梅结为夫妇。 (3)汤显祖“临川四梦” 《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4)关于传奇知识 传奇是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结构大致与南戏相同,但更完 善。曲调更丰富,兼用一些北曲,角色分得更细,每本一般四十出。南戏,是宋元时期南方兴起的戏曲, 亦称“戏文”,和北方杂剧相对称。它以高明的《琵琶记》和施惠的《拜月亭》为代表。形式一般先由副 末登场,报告剧情,从第二出起生旦等重要角色相继出场,演唱不限一人独唱到底,可二人互唱、多人合 唱;称一场为一出,一本剧无定出,可长可短;一出中不限于通押一韵,不限制用一个官调的曲牌。这种 传奇戏的形式是和杂剧不相同的。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等都是传奇剧本。 其中《牡丹亭》有五十五出,其宾白饶有机趣。曲调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剧中生旦 诉情曲多用南词;而描写战争或鬼怪,如《虏谍》、《冥判》等出则间用北曲,正是各取所长。 四、“习题”参考答案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第二场)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充分理解剧中作者通过屈原的形象所集中体现出的广大民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民族气 节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2、体会文中作者以磅礴的气势,诗一般的意境和语言将屈原,也是作者自己“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感 情”倾泻而出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3、了解屈原的爱国形象在当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课文简析 1、主题探讨 (1)写作背景 《屈原》时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所创作的许多历史剧中最成功的名篇之一。作者在回 忆写作这个剧本时说:“我写这个剧本是在一九四二年一月,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而且是 在反动统治的中心—一重庆。不仅中国社会又临到阶段不同的蜕变时期,而且在我的眼前看见了不少大大 小小的时代悲剧。无数的爱国青年、革命同志失踪了,关进了集中营。代表人民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陕北 遭受到封锁,而在江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有功劳的中共所领导的八路军之外的另一支兄弟部队 新四军,遭到反对派的围剿而受到很大的损失。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到愤怒,因而我把时代的愤怒复 活在屈原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只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沫若文集(十七)序 俄译本史剧<屈原>》) 传统的历史剧都把剧情与史实的吻合当作一个不可超越的规范,而郭沫若却独辟蹊径,他在《历史·史 剧·现实》一文中说:“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 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屈原》创作于1942年1月,当时正是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作 者不顾国民党反动派文网森严,仅用了十天时间,一气呵成了这部正气浩然的历史剧。剧本表现的是以屈 原为代表的楚国爱国力量与以楚怀王为代表的卖国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尖锐斗争,这就使人们自然地联想 到当时现实政治生活中抗战还是投降,团结还是分裂,进步还是倒退的严重斗争。这也实践了其“失事求 似”的创作主张 (2)关于“雷电颂”的思想意义 剧中作者集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伟大的爱国政治家屈原的形象。他渴望光明、诅咒黑暗,对自己的国 家忠贞不二,还有着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于此作者还给我们讴歌了一位纯洁、正直和为正义而牺牲的婵 娟姑娘
Page 13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第二场)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1、充分理解剧中作者通过屈原的形象所集中体现出的广大民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民族气 节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2、体会文中作者以磅礴的气势,诗一般的意境和语言将屈原,也是作者自己“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感 情”倾泻而出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3、了解屈原的爱国形象在当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二、课文简析 1、主题探讨 (1)写作背景 《屈原》时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代表作。也是他所创作的许多历史剧中最成功的名篇之一。作者在回 忆写作这个剧本时说:“我写这个剧本是在一九四二年一月,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而且是 在反动统治的中心——重庆。不仅中国社会又临到阶段不同的蜕变时期,而且在我的眼前看见了不少大大 小小的时代悲剧。无数的爱国青年、革命同志失踪了,关进了集中营。代表人民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在陕北 遭受到封锁,而在江南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有功劳的中共所领导的八路军之外的另一支兄弟部队— 新四军,遭到反对派的围剿而受到很大的损失。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到愤怒,因而我把时代的愤怒复 活在屈原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只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沫若文集(十七)·序 俄译本史剧<屈原>》) 传统的历史剧都把剧情与史实的吻合当作一个不可超越的规范,而郭沫若却独辟蹊径,他在《历史·史 剧·现实》一文中说:“历史研究是‘实事求是’,史剧创作是‘失事求似’。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 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屈原》创作于 1942 年 1 月,当时正是千古奇冤的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作 者不顾国民党反动派文网森严,仅用了十天时间,一气呵成了这部正气浩然的历史剧。剧本表现的是以屈 原为代表的楚国爱国力量与以楚怀王为代表的卖国统治集团之间的一场尖锐斗争,这就使人们自然地联想 到当时现实政治生活中抗战还是投降,团结还是分裂,进步还是倒退的严重斗争。这也实践了其“失事求 似”的创作主张。 (2)关于“雷电颂”的思想意义 剧中作者集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伟大的爱国政治家屈原的形象。他渴望光明、诅咒黑暗,对自己的国 家忠贞不二,还有着爱国爱民的伟大情怀。于此作者还给我们讴歌了一位纯洁、正直和为正义而牺牲的婵 娟姑娘
屈原为了拯救祖国,被投入狱,关进了东皇太一庙,这也就等于宣判了他的死刑。但他面对反动势力 的迫害毫不屈服,并以极大的愤恨诅咒黑暗的现实。由于奸人当道,忠良方遭迫害,祖国行将沦亡,社会 如此黑暗,屈原愤怒的感情因受了风、雷、电的触发也像火山一样地爆发出来。诗人借歌颂风雷电的力量 来抒发内心的激愤,正义凛然、震撼人心,在这段抒情独白里,屈原的性格表现得十分突出。首先他对黑 暗的世界进行了强烈的控诉与声讨。他希望通过“鼓动”的风,“咆哮”的雷,“闪耀”的电,把黑暗的宇 宙劈开,把“一切沉睡在黑暗里的东西”毁灭,把“这里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他也强烈地渴望 自由和光明。在失败和死亡面前,这位杰出的爱国者的心中仍然向往着自由和光明。他要借车轮子滚动的 雷声“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自由世界中去,要和雷声“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 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同时,他要借助自然的力,在炸毁旧的世界中“迸射出”灿烂眩目的光明:“光 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手,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 他对祖国和人民有着深深的爱,对自由、光明有着热烈的向往,因此,在黑暗和死神面前毫不屈服。在诬 陷、侮辱、囚禁面前,他没有悲伤和眼泪,那“脚镣、手铐我倒并不感觉痛苦”“倒反而増加了我的力量”ε 他坚信“我的意志”就是“宇宙的意志”,能够鼓动起雷霆、闪电、风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里的东西毁 灭,他对最终的胜利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雷电颂”充分地表达了屈原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性格特点。这在抗日战争后期光明与黑暗进行激 烈较量的时代里,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战斗精神。在这里,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上的两大诗人的激情因 共同的抗战主题而融会于一体,屈原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郭沫若,郭沫若用自己的爱国激情又再现屈原, “雷电颂”是剧情发展的需要,更是诗人们的人格精神的写照。 2、思路探究 从内容上可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郑詹尹“……我不奉陪了”,写靳尚和郑詹尹密谋要毒死屈原。投降派南后郑袖 之流为了给他们投降卖国扫平道路,势必要铲除这个对国忠贞不二的绊脚石。佞臣靳尚等密谋用毒酒杀害 屈原。这就暴露了他们凶狠、残忍、毒辣的本性 第二部分:从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到屈原“……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写 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及郑詹尹引诱屈原喝毒酒。屈原的忠君爱国却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内心极其 愤恨。他借歌颂风、雷、电抒发向往光明之情。在呼喊与诅咒中,充分表现了屈原有着摧毁黑暗、追求光 明的内在力量,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第三部分:从屈原:“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到课文结東。写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高兴而 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婵娟有着高尚的品格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从故事情节角度看,靳尚和郑詹尹密谋要毒死屈原为故事开头,人们也就随之而为备受爱戴的屈原之 命运而担忧:屈原高歌“雷电颂”是故事的发展,进一步刻画屈原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塑造伟大的爱 Halbe
Page 14 屈原为了拯救祖国,被投入狱,关进了东皇太一庙,这也就等于宣判了他的死刑。但他面对反动势力 的迫害毫不屈服,并以极大的愤恨诅咒黑暗的现实。由于奸人当道,忠良方遭迫害,祖国行将沦亡,社会 如此黑暗,屈原愤怒的感情因受了风、雷、电的触发也像火山一样地爆发出来。诗人借歌颂风雷电的力量 来抒发内心的激愤,正义凛然、震撼人心,在这段抒情独白里,屈原的性格表现得十分突出。首先他对黑 暗的世界进行了强烈的控诉与声讨。他希望通过“鼓动”的风,“咆哮”的雷,“闪耀”的电,把黑暗的宇 宙劈开,把“一切沉睡在黑暗里的东西”毁灭,把“这里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他也强烈地渴望 自由和光明。在失败和死亡面前,这位杰出的爱国者的心中仍然向往着自由和光明。他要借车轮子滚动的 雷声“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自由世界中去,要和雷声“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 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同时,他要借助自然的力,在炸毁旧的世界中“迸射出”灿烂眩目的光明:“光 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手,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 他对祖国和人民有着深深的爱,对自由、光明有着热烈的向往,因此,在黑暗和死神面前毫不屈服。在诬 陷、侮辱、囚禁面前,他没有悲伤和眼泪,那“脚镣、手铐我倒并不感觉痛苦”“倒反而增加了我的力量”。 他坚信“我的意志”就是“宇宙的意志”,能够鼓动起雷霆、闪电、风暴,把一切沉睡在黑暗里的东西毁 灭,他对最终的胜利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 “雷电颂”充分地表达了屈原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性格特点。这在抗日战争后期光明与黑暗进行激 烈较量的时代里,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战斗精神。在这里,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上的两大诗人的激情因 共同的抗战主题而融会于一体,屈原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郭沫若,郭沫若用自己的爱国激情又再现屈原, “雷电颂”是剧情发展的需要,更是诗人们的人格精神的写照。 2、思路探究 从内容上可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郑詹尹“……我不奉陪了”,写靳尚和郑詹尹密谋要毒死屈原。投降派南后郑袖 之流为了给他们投降卖国扫平道路,势必要铲除这个对国忠贞不二的绊脚石。佞臣靳尚等密谋用毒酒杀害 屈原。这就暴露了他们凶狠、残忍、毒辣的本性。 第二部分:从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到屈原“……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写 屈原歌颂风雷电的内心独白及郑詹尹引诱屈原喝毒酒。屈原的忠君爱国却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内心极其 愤恨。他借歌颂风、雷、电抒发向往光明之情。在呼喊与诅咒中,充分表现了屈原有着摧毁黑暗、追求光 明的内在力量,表现了他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 第三部分:从屈原:“啊,宇宙你也恬淡起来了……”到课文结束。写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高兴而 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婵娟有着高尚的品格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从故事情节角度看,靳尚和郑詹尹密谋要毒死屈原为故事开头,人们也就随之而为备受爱戴的屈原之 命运而担忧;屈原高歌“雷电颂”是故事的发展,进一步刻画屈原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塑造伟大的爱
国主义者形象:而屈原举酒欲引与又放归,婵娟误喝毒酒致死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高潮,令人悲愤扼腕,痛 恨万分;至于屈原祭奠与换装出逃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我们楚国需要你,我们中国也需要你”,质朴的 话,却是人民的呼声,离去的屈原更承担起繁重的历史责任,屈原任重而道远,故事的寓意也由此而耐人 寻味 3、特点指要 (1)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屈原与婵娟是两个正面人物。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形象。他忠于祖国,热 爱人民,有崇高的理想。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卖国求荣的佞臣进行着抗争。朝廷里的主要官员甚至是楚 怀王都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在这种正不压邪的形势下,屈原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而是坚信正义将会战 胜邪恶。在他身陷囫囵失去人身自由时还在借助于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与邪恶势力进行着顽强的战 斗。婵娟是屈原的侍女。她有着正直、善良及为正义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她敬仰、爱戴屈原,也是屈原 精神及人格的忠实追随者。她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她为能 代屈原喝下毒酒而感到高兴,表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献身精神。 郑詹尹是反面人物,他奸党的帮凶,他听从南后及靳尚的吩咐差点就毒死了屈原。他伪善、卑鄙、胆 怯。起先他还认为这样做有点小题大做,最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何苦为了一个夸大的诗人,要烧毁 这样一座庄严的东皇太一庙?”着眼于烧庙太可惜了,而视而不见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从中我们看 出他的人格之渺小 (2)象征创作手法的运用 在文中作者广泛地采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作者曾说:“我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序俄文译史剧<屈原>》)屈原象征着光明磊落, 大公无私的爱国者: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 暴戾怯懦的当权者。象征艺术手法在文中的大量运用,拓展了文意,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作者运用拟人、呼告、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和短促有力的句子来表达感情、增强气势。屈原强 烈抒发感情的“雷声颂”中,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 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文中还广泛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1)在授课之前,向同学交代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剧情内容,有助于学 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Page 15 国主义者形象;而屈原举酒欲引与又放归,婵娟误喝毒酒致死是故事情节的发展高潮,令人悲愤扼腕,痛 恨万分;至于屈原祭奠与换装出逃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我们楚国需要你,我们中国也需要你”,质朴的 话,却是人民的呼声,离去的屈原更承担起繁重的历史责任,屈原任重而道远,故事的寓意也由此而耐人 寻味。 3、特点指要 (1)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屈原与婵娟是两个正面人物。屈原的形象是为正义和光明而战斗的不屈的战士形象。他忠于祖国,热 爱人民,有崇高的理想。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卖国求荣的佞臣进行着抗争。朝廷里的主要官员甚至是楚 怀王都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在这种正不压邪的形势下,屈原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而是坚信正义将会战 胜邪恶。在他身陷囫囵失去人身自由时还在借助于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与邪恶势力进行着顽强的战 斗。婵娟是屈原的侍女。她有着正直、善良及为正义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她敬仰、爱戴屈原,也是屈原 精神及人格的忠实追随者。她虽然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却深明大义,知道“做人的责任”,她为能 代屈原喝下毒酒而感到高兴,表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献身精神。 郑詹尹是反面人物,他奸党的帮凶,他听从南后及靳尚的吩咐差点就毒死了屈原。他伪善、卑鄙、胆 怯。起先他还认为这样做有点小题大做,最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何苦为了一个夸大的诗人,要烧毁 这样一座庄严的东皇太一庙?”着眼于烧庙太可惜了,而视而不见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从中我们看 出他的人格之渺小。 (2)象征创作手法的运用 在文中作者广泛地采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作者曾说:“我把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序俄文译史剧<屈原>》)屈原象征着光明磊落, 大公无私的爱国者;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 暴戾怯懦的当权者。象征艺术手法在文中的大量运用,拓展了文意,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充分表达感情,增强语句气势。 作者运用拟人、呼告、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和短促有力的句子来表达感情、增强气势。屈原强 烈抒发感情的“雷声颂”中,采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 们雷,你们电,”“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文中还广泛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建议 (1)在授课之前,向同学交代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剧情内容,有助于学 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