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物 02P 碳有许多氧化物,已见报导的 有C0、C02、C302、C403、Cs02 和C120g,其中常见的是C0和CO2。 一、一氧化碳 68 1、结构 (2p C0分子和N2分子各有10个价 电子,它们是等电子体,两者的分 子轨道的能级次序形式相同: 62S C0KK(o2s)2(o2s*)2(兀y2p2(π2p2 C0分子电子构造示意图 (o2p)1,由一个σ键,一个双电子键和 一个电子来于0原子的π配键组成。 C≡0:C-0
氧化物 碳有许多氧化物,已见报导的 有CO、CO2、C3O2、C4O3、C5O2 和C12O9,其中常见的是CO和CO2。 一、一氧化碳 1、结构 CO分子和N2分子各有10个价 电子,它们是等电子体,两者的分 子轨道的能级次序形式相同: CO[KK(s2s) 2 (s2s * ) 2 (py2p) 2 (pz2p) 2 (s2p) 2 ],由一个s键,一个双电子p键和 一个电子来于O原子的p配键组成。 C O p s2s s2s * s2 p 2 *p s2 p * p2 p CO分子电子构造示意图 C O
米 氧化物 02P C0分子中,电子云偏向 元2P 氧原子,但是配键是由氧原子 的电子对反馈到碳原子上,这 样又使得氧原子略带正电性, 碳原子略带负电性,两种因素 相互作用使CO的偶极短几乎 为零。正是因为碳原子略带负 电性使得孤电子对(体积稍大, 62S CO分子电子构造示意图 核对电子对的控制降低)具有 活性。 :CO:
氧化物 CO分子中,电子云偏向 氧原子,但是配键是由氧原子 的电子对反馈到碳原子上,这 样又使得氧原子略带正电性, 碳原子略带负电性,两种因素 相互作用使CO的偶极短几乎 为零。正是因为碳原子略带负 电性使得孤电子对(体积稍大, 核对电子对的控制降低)具有 活性。 C O p s2s s2s * s2 p 2 *p s2 p * p2 p CO分子电子构造示意图 C O
氧化物 2、化学性质 ①CO还原性: CO为冶金方面的还原剂。它在高温 下可以从许多金属氧化物如FezO3、CuO或PbO中夺取 氧,使金属还原。 CO还能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如: CO+PdCl2+H2O===CO2+Pd+2HCI CO+2Ag(NH3)2OH-==2Agl+(NH)2CO3+2NH3 这些反应都可以用于检测微量CO的存在。 (2)CO氧化性: Cr203,Zno CO+2H2 CH3OH 623-673K Fe/Co/Ni CO+3H2 CH4 +H2O 523K,101KPa
氧化物 2、化学性质 (l)CO还原性:CO为冶金方面的还原剂。它在高温 下可以从许多金属氧化物如Fe2O3、CuO或PbO中夺取 氧,使金属还原。 CO还能使一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还原。如: CO+PdCl2+H2O===CO2+Pd↓+2HCl CO+2Ag(NH3 )2OH===2Ag↓+(NH4 )2CO3+2NH3 这些反应都可以用于检测微量CO的存在。 (2)CO氧化性: + H + CO 2 + 523K,101KPa 623-673K 3 2 Fe/Co/Ni Cr 2 O3 ,ZnO CH4 H2 O CO H2 CH3 OH
氧化物 有机铅 大气污染物对 镉 一氧化碳 砷 一汞、甲基汞 镍 锰、铅 体器官的损害图 铬 甲基汞 氟化物、硒 钴、131碘 锰、镁、铍、锌 硫氧化物、氨、镉 臭氧、氮氧化物、 过氧乙酰硝酸酯 一氧化碳 羰基镍 钴、石棉
(3)CO的配合性:由于CO分子中有孤对电子, 可以作配体与一些有空轨道的金属原子或离子形成 配合物。例如同VIB、VIIB和VIII族的过渡金属形成 羰基配合物:Fe(CO)5、Ni(CO)4和Cr(CO)6等(在过渡 金属中讲)。 CO有毒,它能与血液中携带O2的血红蛋白(Hb) 形成稳定的配合物COHb。CO与Hb的亲和力约为O2 与Hb的230—270倍。COHb配合物一旦形成后,就 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送氧气的能力。所以CO中毒将 导致组织低氧症.如果血液中50%的血红蛋白与CO结 合,即可引起心肌坏死. 大 气 污 染 物 对 人 体 器 官 的 损 害 图 氧化物
氧化物 在工业气体分析中常用亚铜盐的氨水溶液或盐酸溶 液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O,生成CuCI-CO2H,O,这 种溶液经过处理放出CO,然后重新使用,与合成氨工 业中用铜洗液吸收CO为同一道理。 Cu(NH3)2CH;COO+CO+NH3==Cu(NH3)3CO.CH3COO 醋酸二氨合铜① 醋酸羰基三氨合铜(① (4)C0与碱的作用 C0显非常微弱的酸性,在473K及1.01×103kPa压 力下能与粉末状的NaOH反应生成甲酸钠: NaOH+CO===HCOONa 因此也可以把CO看作是甲酸HCOOH的酸酐。甲 酸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可以得到CO
在工业气体分析中常用亚铜盐的氨水溶液或盐酸溶 液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CO,生成CuCl·CO·2H2O,这 种溶液经过处理放出CO,然后重新使用,与合成氨工 业中用铜洗液吸收CO为同一道理。 Cu(NH3 )2CH3COO+CO+NH3==Cu(NH3 )3·CO·CH3COO 醋酸二氨合铜(I) 醋酸羰基三氨合铜(I) (4)CO与碱的作用 CO显非常微弱的酸性,在473K及1.01×103kPa压 力下能与粉末状的NaOH反应生成甲酸钠: NaOH+CO===HCOONa 因此也可以把CO看作是甲酸HCOOH的酸酐。甲 酸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可以得到CO。 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