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城疫),或者效力检查不合格(例如鸡新城疫疫苗接种后,血凝抑抗体滴度不能达到应有的水 平或抽检攻毒保护率低于标准要求)。均认为免疫接种失败。 分析免疫接种失败原因,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周密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切忌主观武 断。事实上,每次免疫接种失败,都有其特殊的原因,但为了便于分析,开阔思路,把一些 可能的原因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1.雏禽在免疫接种时,存在有母源抗体。 2.疫苗选择不当,在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仅选用安全性好,但免疫效果较低的疫苗 品系,例如,在有速发嗜内脏型新城疫流行的地区选用Ⅲ系苗。 3.免疫接种途径错误,例如,1 周龄内的雏鸡,采用饮水法接种新城疫疫苗;强化免 疫时,把新城疫Ⅰ系疫苗用于点眼、滴鼻。把灭活苗用于饮水等。 4.疫苗质量差。 5.疫苗运输、保管不当,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 6.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疫苗。 7.免疫接种工作不认真,例如采用饮水法免疫时饮水器不足,进行疫苗稀释时计算错 误或稀释不均匀,没有把应该接种的禽只全部接种等。 8.鸡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如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等。 9.不同种类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 10.服用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性药物。 11.接种时禽群内已潜伏有强毒病原微生物,或由接种人员及接种工具带入强毒病原微 生物。 三、剖检技术及病变检查要点 病理剖检和病变检查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既可验证临床诊断结果的正确与 否,又可为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 对家禽的基本剖技术可参考下述方法: 1.将病、死禽只羽毛、皮肤用水浸湿,以减少空气染污。用力压迫,使髋关节断袭, 两腿叉开。 2.在靠近胸骨柄处剪开腹肌,沿两侧胁骨缘向前剪开胸肌,用力将胸骨向上折断、掀 起,充分暴露胸腔和腹腔。 3.先检查胸腔脏器,如心、肺、气囊等;再检查腹腔脏器,如肝、脾、肾、法氏囊、 卵巢、睾丸、气囊、输卵管、输尿管及胃、肠浆膜,观察有无变性、坏死、肿瘤等明显异常 变化。需要做细菌或病毒分离培养时,则应按照无菌手续采取所需病料。最后剖开口腔、气 管、食道、胃及肠管检查有无典型病理变化。 四、细菌分离、培养技术 细菌分离培养不仅是确诊传染病的重要和可靠手段,而且也是进上步研究病原特性,如 耐药性、致病性和生化特性等必不可少的步骤。病原细菌分离培养的一般方法如下: 1.采取接种材料:分离细菌一般多采取心血、淋巴结、肝脏或脾脏,雏鸡白痢可取胆 汁或未吸收完的卵黄。所选病料应在病鸡自然残废后立即采取,并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 病料取好后应尽快接种到培养基上,不应久放,以免被杂菌污染或病料中细菌死亡而得出错 误培养结果
10 城疫),或者效力检查不合格(例如鸡新城疫疫苗接种后,血凝抑抗体滴度不能达到应有的水 平或抽检攻毒保护率低于标准要求)。均认为免疫接种失败。 分析免疫接种失败原因,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周密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切忌主观武 断。事实上,每次免疫接种失败,都有其特殊的原因,但为了便于分析,开阔思路,把一些 可能的原因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1.雏禽在免疫接种时,存在有母源抗体。 2.疫苗选择不当,在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仅选用安全性好,但免疫效果较低的疫苗 品系,例如,在有速发嗜内脏型新城疫流行的地区选用Ⅲ系苗。 3.免疫接种途径错误,例如,1 周龄内的雏鸡,采用饮水法接种新城疫疫苗;强化免 疫时,把新城疫Ⅰ系疫苗用于点眼、滴鼻。把灭活苗用于饮水等。 4.疫苗质量差。 5.疫苗运输、保管不当,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 6.使用超过有效期的疫苗。 7.免疫接种工作不认真,例如采用饮水法免疫时饮水器不足,进行疫苗稀释时计算错 误或稀释不均匀,没有把应该接种的禽只全部接种等。 8.鸡群中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如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等。 9.不同种类疫苗之间的干扰作用。 10.服用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性药物。 11.接种时禽群内已潜伏有强毒病原微生物,或由接种人员及接种工具带入强毒病原微 生物。 三、剖检技术及病变检查要点 病理剖检和病变检查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既可验证临床诊断结果的正确与 否,又可为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提供进一步的参考依据。 对家禽的基本剖技术可参考下述方法: 1.将病、死禽只羽毛、皮肤用水浸湿,以减少空气染污。用力压迫,使髋关节断袭, 两腿叉开。 2.在靠近胸骨柄处剪开腹肌,沿两侧胁骨缘向前剪开胸肌,用力将胸骨向上折断、掀 起,充分暴露胸腔和腹腔。 3.先检查胸腔脏器,如心、肺、气囊等;再检查腹腔脏器,如肝、脾、肾、法氏囊、 卵巢、睾丸、气囊、输卵管、输尿管及胃、肠浆膜,观察有无变性、坏死、肿瘤等明显异常 变化。需要做细菌或病毒分离培养时,则应按照无菌手续采取所需病料。最后剖开口腔、气 管、食道、胃及肠管检查有无典型病理变化。 四、细菌分离、培养技术 细菌分离培养不仅是确诊传染病的重要和可靠手段,而且也是进上步研究病原特性,如 耐药性、致病性和生化特性等必不可少的步骤。病原细菌分离培养的一般方法如下: 1.采取接种材料:分离细菌一般多采取心血、淋巴结、肝脏或脾脏,雏鸡白痢可取胆 汁或未吸收完的卵黄。所选病料应在病鸡自然残废后立即采取,并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 病料取好后应尽快接种到培养基上,不应久放,以免被杂菌污染或病料中细菌死亡而得出错 误培养结果
11 2.制备培养基:一般大多数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或肉汤中均能良好生长,因此最 常用的培养基主要是普通琼脂或肉汤。为了特殊目的,有时需用特殊培养基,例如禽霍乱巴 氏杆菌,为检查其荧光性菌落,要用血清琼脂平板(普通琼脂中加入 10%的鸡或绵羊血清); 为让其生长更旺盛并检查有无溶血性,要用血液琼脂平板(普通琼脂中加入 10%的新鲜绵 羊血)。另外,对霉形体、孤菌、霉菌及传染性鼻炎等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也需要较特殊的 培养基。 普通琼脂的制备方法:取牛肉汤 100 毫升,加蛋白胨 1 克,氯化钠 0.8 克,琼脂粉 2 克,加 热使其充分溶化,用 NaHO 溶液调 PH7.8,15 磅高压灭菌 30 分钟,冷至 45℃左右时倾注于 干烤消毒过的平皿中,每个平皿约 20 毫升,冷却凝固后用消毒纸包好放 4℃冰箱备用,可 保存 1~2 周。 若上述培养基中不加琼脂粉便叫普通肉汤。将普通肉汤装入 10 毫升的试管中,每管 2~ 3 毫升,高压灭菌 30 分钟后放 4℃冰箱备用,可保存数月。 3.细菌的接种:将选好的病料放于灭菌容器内,在无菌室或无菌罩或酒精灯下,以烧 热的铁片或剪刀在病料表面烧烙消毒,然后在烧烙处剪一小口,用接种棒插入小口,勾取少 量组织接入肉汤内,或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将接种过的肉汤或平皿放入 37℃ 温箱培养 18~24 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将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或进一步纯培养后 作生化试验,动物接种试验或药敏试验。根据以上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特性、生化试验结果 以及动物接种结果对疫病做出最后诊断。不同细菌的各种特性可参考后面有关内容或微生物 学教材。 所有过程都应严格无菌操作。 五、病原菌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中草药、抗菌素、磺胺类等)是兽医临床常用的药物,但是各种病原体对抗 菌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同时,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广谱抗菌素的不断增加, 它们虽然对病原体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使用不当时常导致抗药性的形成,甚至干扰机体内的 正常微生物群的作用,反而对机体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临床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药敏试验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纸片法 纸片法操作简单,应用也最普遍。 抗菌素纸片的制备 1.将质量较好的滤纸用打孔机打成直径 6 毫米的圆片,每 100 片放入一小瓶中,160℃ 干热灭菌 1~2 小时,或用高压灭菌(15 磅 30 分钟)后在 60℃条件下烘干。 2.抗菌药物的浓度(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 青霉素 200 单位/毫升 其他抗菌素 1000 微克/毫升 磺胺类药物 10 毫克/毫升 中草药制剂 1 克/毫升 3.用无菌操作法将欲测的抗菌药物溶液 1 毫升,加入 100 片纸片中,置冰箱内浸泡 1~ 2 小时,如立即试验可不烘干,若保存备用可用下法烘干(干燥的抗菌素纸片可保存六个月)。 (1)培养皿烘干法:将浸有抗菌药液的纸片摊平在培养皿中,于 37℃温箱内保持 2~3 小时即可干燥,或放在无菌室内过夜干燥。 (2)真空抽干法:将放有抗菌药物纸片的试管,放在干燥器内,用真空抽气机抽干, 一般需要 18~24 小时。 4.将制好的各种药物纸片装入无菌小瓶中,置冰箱内保存备用,并用标准敏感菌株作
11 2.制备培养基:一般大多数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或肉汤中均能良好生长,因此最 常用的培养基主要是普通琼脂或肉汤。为了特殊目的,有时需用特殊培养基,例如禽霍乱巴 氏杆菌,为检查其荧光性菌落,要用血清琼脂平板(普通琼脂中加入 10%的鸡或绵羊血清); 为让其生长更旺盛并检查有无溶血性,要用血液琼脂平板(普通琼脂中加入 10%的新鲜绵 羊血)。另外,对霉形体、孤菌、霉菌及传染性鼻炎等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也需要较特殊的 培养基。 普通琼脂的制备方法:取牛肉汤 100 毫升,加蛋白胨 1 克,氯化钠 0.8 克,琼脂粉 2 克,加 热使其充分溶化,用 NaHO 溶液调 PH7.8,15 磅高压灭菌 30 分钟,冷至 45℃左右时倾注于 干烤消毒过的平皿中,每个平皿约 20 毫升,冷却凝固后用消毒纸包好放 4℃冰箱备用,可 保存 1~2 周。 若上述培养基中不加琼脂粉便叫普通肉汤。将普通肉汤装入 10 毫升的试管中,每管 2~ 3 毫升,高压灭菌 30 分钟后放 4℃冰箱备用,可保存数月。 3.细菌的接种:将选好的病料放于灭菌容器内,在无菌室或无菌罩或酒精灯下,以烧 热的铁片或剪刀在病料表面烧烙消毒,然后在烧烙处剪一小口,用接种棒插入小口,勾取少 量组织接入肉汤内,或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将接种过的肉汤或平皿放入 37℃ 温箱培养 18~24 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并将培养物涂片染色镜检,或进一步纯培养后 作生化试验,动物接种试验或药敏试验。根据以上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特性、生化试验结果 以及动物接种结果对疫病做出最后诊断。不同细菌的各种特性可参考后面有关内容或微生物 学教材。 所有过程都应严格无菌操作。 五、病原菌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中草药、抗菌素、磺胺类等)是兽医临床常用的药物,但是各种病原体对抗 菌药物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同时,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广谱抗菌素的不断增加, 它们虽然对病原体有一定的作用,但在使用不当时常导致抗药性的形成,甚至干扰机体内的 正常微生物群的作用,反而对机体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对于临床治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药敏试验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纸片法 纸片法操作简单,应用也最普遍。 抗菌素纸片的制备 1.将质量较好的滤纸用打孔机打成直径 6 毫米的圆片,每 100 片放入一小瓶中,160℃ 干热灭菌 1~2 小时,或用高压灭菌(15 磅 30 分钟)后在 60℃条件下烘干。 2.抗菌药物的浓度(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 青霉素 200 单位/毫升 其他抗菌素 1000 微克/毫升 磺胺类药物 10 毫克/毫升 中草药制剂 1 克/毫升 3.用无菌操作法将欲测的抗菌药物溶液 1 毫升,加入 100 片纸片中,置冰箱内浸泡 1~ 2 小时,如立即试验可不烘干,若保存备用可用下法烘干(干燥的抗菌素纸片可保存六个月)。 (1)培养皿烘干法:将浸有抗菌药液的纸片摊平在培养皿中,于 37℃温箱内保持 2~3 小时即可干燥,或放在无菌室内过夜干燥。 (2)真空抽干法:将放有抗菌药物纸片的试管,放在干燥器内,用真空抽气机抽干, 一般需要 18~24 小时。 4.将制好的各种药物纸片装入无菌小瓶中,置冰箱内保存备用,并用标准敏感菌株作
12 敏感性试验,记录抑制圈的直径,若抑菌圈比原来的缩小,则表明该抗菌药物已失效,不能 再用。 培养基:一般细菌如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可用普通琼脂平板;链球菌、巴氏杆菌或肺 炎球菌等可用血液琼脂平板;测定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试验时,应使用无蛋白胨琼脂平板。 菌液:为培养 10~13 小时的幼龄菌液(抑菌圈的大小受菌液浓度的影响较大,因而菌液培 养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 17 小时)。 试验方法:用白金耳取培养 10~18 小时的幼龄菌,均匀涂抹于琼脂平板上,待干燥后, 用镊子夹取各种抗菌素纸片,平均分布于琼脂表面(每个平板放置 4~5 片),在 37℃温箱 内培养 18 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测定:根据抗菌纸片周围无菌区(抑菌区)的大小,测定其抗药程度。因此,必须 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包括纸片),按其大小,报告该菌株对某种药物敏感与否。 1.青霉素抑菌圈的标准: 抑菌圈直径 敏感性 <10 毫米 10~20 毫米 >20 毫米 抗药 中度敏感 极度敏感 2.其他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标准: 抑菌圈直径 敏感性 <10 毫米 11~15 毫米 >15 毫米 抗药 中度敏感 极度敏感 3.中药抑菌素的标准: 抑菌圈直径 敏感性 <15 毫米 15 毫米 15~20 毫米 抗药 中度敏感 极度敏感 (二)快速敏感试验――葡萄糖指示法 许多细菌能分解葡萄糖而产酸,使培养基 PH 值发生改变,若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药物, 接种的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时,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就不被细菌分解利用,不会形成酸性物质, PH 值不发生变化,因而指示剂也不变色,相反,细菌对抗菌药物不敏感时,抗菌药物抑制 不了该菌的生长繁殖,因而分解葡萄糖并产酸,使加入其中的溴甲酚紫由紫变黄,以此来测 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抗菌素纸片及菌液的准备,同纸片法。 2.配制指示培养基:取普通琼脂 15 毫升,加入 1%葡萄糖及 0.6%溴甲酚紫指示剂 0.7 毫升。 3.灭菌后,待培养基凉至 50℃左右时,加入菌液 0.5 毫升,充分混匀后(防止气泡) 作倾注培养。 4.待凝固后,用镊子将抗菌素纸片分别贴于表面,于 37℃条件下培养 24 小时后观察。 5.结果判定:纸片周围有细菌生长者呈现黄色,不生长时仍为紫色,并侧量抑菌圈的 直径,判定其敏感方法,方法同纸片法。 (三)试管法
12 敏感性试验,记录抑制圈的直径,若抑菌圈比原来的缩小,则表明该抗菌药物已失效,不能 再用。 培养基:一般细菌如肠道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可用普通琼脂平板;链球菌、巴氏杆菌或肺 炎球菌等可用血液琼脂平板;测定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试验时,应使用无蛋白胨琼脂平板。 菌液:为培养 10~13 小时的幼龄菌液(抑菌圈的大小受菌液浓度的影响较大,因而菌液培 养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 17 小时)。 试验方法:用白金耳取培养 10~18 小时的幼龄菌,均匀涂抹于琼脂平板上,待干燥后, 用镊子夹取各种抗菌素纸片,平均分布于琼脂表面(每个平板放置 4~5 片),在 37℃温箱 内培养 18 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测定:根据抗菌纸片周围无菌区(抑菌区)的大小,测定其抗药程度。因此,必须 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包括纸片),按其大小,报告该菌株对某种药物敏感与否。 1.青霉素抑菌圈的标准: 抑菌圈直径 敏感性 <10 毫米 10~20 毫米 >20 毫米 抗药 中度敏感 极度敏感 2.其他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标准: 抑菌圈直径 敏感性 <10 毫米 11~15 毫米 >15 毫米 抗药 中度敏感 极度敏感 3.中药抑菌素的标准: 抑菌圈直径 敏感性 <15 毫米 15 毫米 15~20 毫米 抗药 中度敏感 极度敏感 (二)快速敏感试验――葡萄糖指示法 许多细菌能分解葡萄糖而产酸,使培养基 PH 值发生改变,若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药物, 接种的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时,培养基中的葡萄糖就不被细菌分解利用,不会形成酸性物质, PH 值不发生变化,因而指示剂也不变色,相反,细菌对抗菌药物不敏感时,抗菌药物抑制 不了该菌的生长繁殖,因而分解葡萄糖并产酸,使加入其中的溴甲酚紫由紫变黄,以此来测 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抗菌素纸片及菌液的准备,同纸片法。 2.配制指示培养基:取普通琼脂 15 毫升,加入 1%葡萄糖及 0.6%溴甲酚紫指示剂 0.7 毫升。 3.灭菌后,待培养基凉至 50℃左右时,加入菌液 0.5 毫升,充分混匀后(防止气泡) 作倾注培养。 4.待凝固后,用镊子将抗菌素纸片分别贴于表面,于 37℃条件下培养 24 小时后观察。 5.结果判定:纸片周围有细菌生长者呈现黄色,不生长时仍为紫色,并侧量抑菌圈的 直径,判定其敏感方法,方法同纸片法。 (三)试管法
13 试管法是将药物作倍比稀释,观察不同含量对细菌的抑制能力,以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 感度,常用于测定抗菌素及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能力。 试验方法:取无菌试管 10 支,排列于试管架上,于第一管中加入肉汤 1.9 毫升,其余 9 管各加入 1 毫升,吸取配制好的抗菌素原液、磺胺类原液或中药原液 0.1 毫升,加入第一管 中,充分混合后吸出 1 毫升吸入第二管中,混合后,再从第二管移 1 毫升到第三管,依此移 到第九管中,吸出 1 毫升弃去。第十管不加药液作对照。然后向各管中加入幼龄菌液稀释液 0.05 毫升(培养 17 小时的菌液作 1:1000 稀释,培养 6 小时作 1:10 稀释),于 37℃温箱中培 养 18~24 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测定:培养 18 小时后,凡无细菌生长的药物最高稀释管中即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 度。若由于加入药物(如中药)而使培养基变为混浊,眼观不易判断时,可进行接种或涂片 染色镜检判定结果。 药物名称 敏感(微克/毫克) 中度敏感(微克/毫 克) 抗药(微克/毫克) 磺胺类药 <50 50~1000 >1000 链霉素 <5 5~20 >20 青霉素 <0.1 0.1~0.2 >2 多粘菌素、庆大霉素 <1 1~10 >10 金霉素、土霉素、 四环素、红霉素 新霉素、氯霉素 合霉素 <2 2~6 >6 影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因素 1.器材: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利用微生物学方法进行的,其用量极微,实验仪器的 规格和精确度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必须严格要求。试管、吸管、培养皿和其它器皿, 尤其是定量用的吸管,均须选用中性,硬质一级品,并且必须经过彻底灭菌。 2.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不但影响敏感菌株的生长繁殖,并可影响到抑菌圈的直径。 不同批号的蛋白胨,所含的氨基氮的总量不同,因而抑菌圈大小有一定差别。氯化钠、琼脂 中的钙、镁离子影响链霉素、新霉素的扩散,尤其是氯化钠对链霉素影响大,含量越高,抑 菌圈越小,甚至不出现反应,但氯化钠对多粘菌素反而有助于扩散。琼脂含量和平板厚度也 影响抑菌圈的大小,含量大,影响抗菌素的扩散,一般以 1.3~1.6%的浓度较合适,琼脂层 过厚抑菌圈也较小,以 2~4 厘米为最适宜。磺胺类药用琼脂平板法试验时,不能含蛋白胨, 因胨会使磺胺失去作用。血清成分的吸附或结合作用,会使金霉素、中药提取物抗菌作用减 弱。 表 4 抗菌素的溶解度、稳定性及保存有效期 抗菌素 溶解度及稳定性 保存期 青霉素: 易溶于水,在中性水溶液中较 稳定,尢在 PH6~6.5 的磷酸 盐缓冲液中最稳定 4℃2~3 周,-10℃可延长 1 倍 链霉素 易溶于水,水溶液中较稳定 4℃保存 2 周 盐酸四环素 溶于水,溶解度为 132 毫克/ 毫升,PH6.3 缓冲液中溶解 4℃有效期 2 周
13 试管法是将药物作倍比稀释,观察不同含量对细菌的抑制能力,以判定细菌对药物的敏 感度,常用于测定抗菌素及中草药对细菌的抑制能力。 试验方法:取无菌试管 10 支,排列于试管架上,于第一管中加入肉汤 1.9 毫升,其余 9 管各加入 1 毫升,吸取配制好的抗菌素原液、磺胺类原液或中药原液 0.1 毫升,加入第一管 中,充分混合后吸出 1 毫升吸入第二管中,混合后,再从第二管移 1 毫升到第三管,依此移 到第九管中,吸出 1 毫升弃去。第十管不加药液作对照。然后向各管中加入幼龄菌液稀释液 0.05 毫升(培养 17 小时的菌液作 1:1000 稀释,培养 6 小时作 1:10 稀释),于 37℃温箱中培 养 18~24 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测定:培养 18 小时后,凡无细菌生长的药物最高稀释管中即为该菌对药物的敏感 度。若由于加入药物(如中药)而使培养基变为混浊,眼观不易判断时,可进行接种或涂片 染色镜检判定结果。 药物名称 敏感(微克/毫克) 中度敏感(微克/毫 克) 抗药(微克/毫克) 磺胺类药 <50 50~1000 >1000 链霉素 <5 5~20 >20 青霉素 <0.1 0.1~0.2 >2 多粘菌素、庆大霉素 <1 1~10 >10 金霉素、土霉素、 四环素、红霉素 新霉素、氯霉素 合霉素 <2 2~6 >6 影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因素 1.器材: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利用微生物学方法进行的,其用量极微,实验仪器的 规格和精确度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必须严格要求。试管、吸管、培养皿和其它器皿, 尤其是定量用的吸管,均须选用中性,硬质一级品,并且必须经过彻底灭菌。 2.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不但影响敏感菌株的生长繁殖,并可影响到抑菌圈的直径。 不同批号的蛋白胨,所含的氨基氮的总量不同,因而抑菌圈大小有一定差别。氯化钠、琼脂 中的钙、镁离子影响链霉素、新霉素的扩散,尤其是氯化钠对链霉素影响大,含量越高,抑 菌圈越小,甚至不出现反应,但氯化钠对多粘菌素反而有助于扩散。琼脂含量和平板厚度也 影响抑菌圈的大小,含量大,影响抗菌素的扩散,一般以 1.3~1.6%的浓度较合适,琼脂层 过厚抑菌圈也较小,以 2~4 厘米为最适宜。磺胺类药用琼脂平板法试验时,不能含蛋白胨, 因胨会使磺胺失去作用。血清成分的吸附或结合作用,会使金霉素、中药提取物抗菌作用减 弱。 表 4 抗菌素的溶解度、稳定性及保存有效期 抗菌素 溶解度及稳定性 保存期 青霉素: 易溶于水,在中性水溶液中较 稳定,尢在 PH6~6.5 的磷酸 盐缓冲液中最稳定 4℃2~3 周,-10℃可延长 1 倍 链霉素 易溶于水,水溶液中较稳定 4℃保存 2 周 盐酸四环素 溶于水,溶解度为 132 毫克/ 毫升,PH6.3 缓冲液中溶解 4℃有效期 2 周
14 1000 微克/毫升 盐酸金霉素 易溶于水,溶解度 0.5~0.6 毫克/毫升,PH2~5 之间较稳 定,高浓度 PH2~2.9 范围更 稳定 4℃有效期 60 天 氯化四环素和氧化四环素 溶于水,酸性溶液较稳定 4℃有效期 6 周 新霉素 易溶于水 4℃,1 年 紫霉素硫酸盐 易溶于水,溶解度 500 毫克/ 毫升 4℃,1 年 卡那霉素硫酸盐 溶于水,250 毫克/毫升, PH2~9 范围稳定 4℃,有效期半年 多粘菌素 PH3~5 的溶液中最稳定 4℃,1 周 杆菌肽 易溶于甲醇、乙醇,也能溶于 水,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4℃,1 周 氯霉素 微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丁醇、丙酮及醋酸中 4~20℃有效期 1 年 红霉素 易溶于有机溶媒中,水中溶解 度仅为 2 毫克/毫升,PH7 最 稳定 4℃,二个月 黄霉素 易溶于 N/10 氢氧化钠溶液, 乙醇、乙醚,溶解度 1%,耐 热,蛋白胨、血清成分可阻止 其抑菌作用 3.敏感菌株:菌种的敏感度差别较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最敏感。四联球菌 对四环素族最敏感。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多粘菌素敏感。因此,接种量要适宜,接种量多, 即使最敏感的菌株也不能抑制其发育,影响实验结果。 4.标准液和被检液:要用同一方法和在同一条件下配制,避免因操作方法不一致而造 成误差。 5.培养时间:细菌在发育过程中,对数期繁殖最快,以后处于稳定和衰落期,必须掌 握这一规律和特性,以便达到预期试验目的。时间过短则细菌不繁殖,过长则敏感性降低, 抑菌圈不清楚。一般以 37℃16~18 小时为适宜。 6.PH 值:对实验结果有显著的影响,新霉素、链霉素在碱性环境中活性最大,而在酸 性时抑菌圈缩小。四环素族以酸性为佳。青霉素、氯霉素以中性为宜。 六、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病毒分离培养是确诊病毒性传染病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其分离培养技术包括鸡胚接种、 动物接种和细胞接种分离培养。其中最简便、适用因而也最常用的是用鸡胚分离培养病毒。 1.接种材料的制备 分离、培养病毒用的材料除了应新鲜、无菌外,还要做一些特殊处理。首先应将所选取 的病料在无菌容器中剪碎、研磨,并根据所培养病毒特性用肉汤、生物盐水或特定稀释液将
14 1000 微克/毫升 盐酸金霉素 易溶于水,溶解度 0.5~0.6 毫克/毫升,PH2~5 之间较稳 定,高浓度 PH2~2.9 范围更 稳定 4℃有效期 60 天 氯化四环素和氧化四环素 溶于水,酸性溶液较稳定 4℃有效期 6 周 新霉素 易溶于水 4℃,1 年 紫霉素硫酸盐 易溶于水,溶解度 500 毫克/ 毫升 4℃,1 年 卡那霉素硫酸盐 溶于水,250 毫克/毫升, PH2~9 范围稳定 4℃,有效期半年 多粘菌素 PH3~5 的溶液中最稳定 4℃,1 周 杆菌肽 易溶于甲醇、乙醇,也能溶于 水,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4℃,1 周 氯霉素 微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丁醇、丙酮及醋酸中 4~20℃有效期 1 年 红霉素 易溶于有机溶媒中,水中溶解 度仅为 2 毫克/毫升,PH7 最 稳定 4℃,二个月 黄霉素 易溶于 N/10 氢氧化钠溶液, 乙醇、乙醚,溶解度 1%,耐 热,蛋白胨、血清成分可阻止 其抑菌作用 3.敏感菌株:菌种的敏感度差别较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最敏感。四联球菌 对四环素族最敏感。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多粘菌素敏感。因此,接种量要适宜,接种量多, 即使最敏感的菌株也不能抑制其发育,影响实验结果。 4.标准液和被检液:要用同一方法和在同一条件下配制,避免因操作方法不一致而造 成误差。 5.培养时间:细菌在发育过程中,对数期繁殖最快,以后处于稳定和衰落期,必须掌 握这一规律和特性,以便达到预期试验目的。时间过短则细菌不繁殖,过长则敏感性降低, 抑菌圈不清楚。一般以 37℃16~18 小时为适宜。 6.PH 值:对实验结果有显著的影响,新霉素、链霉素在碱性环境中活性最大,而在酸 性时抑菌圈缩小。四环素族以酸性为佳。青霉素、氯霉素以中性为宜。 六、病毒分离培养技术 病毒分离培养是确诊病毒性传染病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其分离培养技术包括鸡胚接种、 动物接种和细胞接种分离培养。其中最简便、适用因而也最常用的是用鸡胚分离培养病毒。 1.接种材料的制备 分离、培养病毒用的材料除了应新鲜、无菌外,还要做一些特殊处理。首先应将所选取 的病料在无菌容器中剪碎、研磨,并根据所培养病毒特性用肉汤、生物盐水或特定稀释液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