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 1封闭均衡:生产、消费点:S,国内价格:切线斜率。(美国、世界) 贸易于 小麦出口国:在Pw线上,生产点S,消费点C1,贸易利益:12-I。 贸易三角形:△STC:ST:出口量,TC:进口量,S1C:国际价。 小麦进口国:在Pw线上,生产点S1,消费点C,贸易利益:【2-I1。 第5章 经济增长与贸易(相互影响:贸易利益带来增长,增长又怎样影响贸易?增加,扩大?) 5.1平衡型增长与偏向型增长 1.平衡型增长: 2.偏向型增长:B图:进口替代型增长(贸易减少型增长,减少进口=减少出口,意义:内生贸易紧缩) 出口扩张型增长(贸易扩大型增长) 5.2单一要素增长下的 雷布任斯基定理:增长要素密集型成品的产量增加,其他成品产量下降。 (实际上,只要拉走的要素多于该要素的增长,也会出现雷氏效应:即传统产品的产量绝对下降) 5.4贸易条件的改变 1.贸易小国(贸易的增减,不影响国际价格) 贸易大国(影响国际价格 2.贸易大国的进口替代型增长: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的分配更有利) (进口替代型增长应叫贸易减少型增长,减少进口=减少出口) 贸易大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利) 案*幸第一编国际贸易理论小结 1.贸易基础理论:(绝对)比较优势:(读恒例证、PPC图形方法) 2.垂直留易理论(南北留易):HO、产品周期:(会永久落后吗?) 3.水平贸易理论(北北贸易、南南贸易):规模经济(内部、外部,工厂、公司入、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 寡头)。问题:分工方向怎么确定?比较优势怎么建立? 4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交换,优化配置:技术扩散,加强竞争。 (市场经济的两种机制:创新有极化效应,贸易、投资有均衡效应) 静态福利效应:局部均衡法,一般均衡法:(贸易三角形,特例:贫困化贸易增长) 动态外部效应:技术、管理等的溢出,竞争的加强。(文字表述) 5. 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 衡型增卡 ,偏向型增长。(掌握图示方法,理解其成略意义 扩大贸易的增长:出口导向型增长,适用于小国: 减少贸易的增长:进口替代型增长,适用于大国。 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 第7章关税理论 P100,1.自由贸易均衡:Pw线上: 2.关税进口均衡:P:线上。 3.市场效应:P↑,S↑,D,M↓。 4.利益效应 7.2生产者效应:△元=a+gg=a=$2100万
6 3.6 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 1. 封闭均衡:生产、消费点:S0,国内价格:切线斜率。(美国、世界) 2. 贸易均衡 小麦出口国:在 PW 线上,生产点 S1,消费点 C1,贸易利益:I2 – I1 。 贸易三角形:ΔS1T C1;S1T:出口量,T C1:进口量,S1C1:国际价。 小麦进口国:在 PW 线上,生产点 S1,消费点 C1,贸易利益:I2 – I1 。 第5章 经济增长与贸易(相互影响:贸易利益带来增长,增长又怎样影响贸易?增加,扩大?) 5.1 平衡型增长与偏向型增长 1. 平衡型增长: 2. 偏向型增长:B 图:进口替代型增长(贸易减少型增长,减少进口=减少出口,意义:内生贸易紧缩) C 图:出口扩张型增长(贸易扩大型增长)。 5.2 单一要素增长下的生产 雷布任斯基定理:增长要素密集型成品的产量增加,其他成品产量下降。 (实际上,只要拉走的要素多于该要素的增长,也会出现雷氏效应:即传统产品的产量绝对下降) 5.4 贸易条件的改变 1. 贸易小国(贸易的增减,不影响国际价格) 贸易大国(影响国际价格) 2. 贸易大国的进口替代型增长:贸易条件改善。(贸易利益的分配更有利) (进口替代型增长应叫贸易减少型增长,减少进口=减少出口) 贸易大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利) P72 图:福利绝对恶化。 (出口扩张型增长也是贸易扩大型增长,现实例子?矿产(石油、铜矿),热带植物) *** 第一编 国际贸易理论小结 1.贸易基础理论:(绝对)比较优势;(读懂例证、PPC 图形方法) 2.垂直贸易理论(南北贸易): HO、产品周期;(会永久落后吗?) 3.水平贸易理论(北北贸易、南南贸易):规模经济(内部、外部,工厂、公司)、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 寡头)。问题:分工方向怎么确定?比较优势怎么建立? 4.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交换,优化配置;技术扩散,加强竞争。 (市场经济的两种机制:创新有极化效应,贸易、投资有均衡效应) 静态福利效应:局部均衡法,一般均衡法;(贸易三角形,特例:贫困化贸易增长) 动态外部效应:技术、管理等的溢出,竞争的加强。(文字表述) 5. 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平衡型增长,偏向型增长。(掌握图示方法,理解其战略意义) 扩大贸易的增长:出口导向型增长,适用于小国; 减少贸易的增长:进口替代型增长,适用于大国。 第二篇 国际贸易政策 第7章 关税理论 P100,1. 自由贸易均衡:PW 线上; 2. 关税进口均衡:Pd 线上。 3. 市场效应:Pd↑,S↑,D↓,M↓。 4. 利益效应 7.2 生产者效应:ΔS = a+g-g = a = $2100 万
7.3消费者效应:△元。=-(a+b+c+d)=-$4500万 7.4政府收益:△=c=$1800万 7.5国民净福利 1.△s=π △+△6=-b+d)=-$600万 b:生产净损失: -d:消费净损失 再分配占85%,净损失占15%: 2.进口市场图中的利益效应: 自由进口均 衡:Pw线 关税进口均衡:P:线上。 因:Dm=Dd-Ds 所以:△πpm=△元o+△元s=-(b+d+c) △y=△元 c 3.有效保护率:(P104)对国内生产(增加值)的保护率。(关税率体现对消费者的影响)P105, 有效保护率=(国内增值v-国外增值v)/国外增值v (受到保护的)(相当于本国不受保护的增值) =(产品关税率一料件比◆料件关税率)/(1-料件比) =(产品关税额·料件关税额)/国外增值额(画直方图说明) 4.阶梯关税(P232):材件低关税,制成品高关税,有利于保护国内产业。 7.6贸易条件效应与国家最优关税(P106) 对于进口大国,可以利用其进口垄断地位牟利: △πDm=△0+△s=-(b+d) △元=e △=△+△元Dm=e-(b+d) Max [e-(b+d)], 有大国的最优进口关税:t*=1/Sm(证明见P498,注意:t*与需求特性无关,超出直觉) 第8章非关税壁垒分析 8.1wT简介 1.GATT、WTO的起源与历程 1)二战前的贸易战: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贸易战世界大战。 2)GATT的签定:47年,23国协定。(本来要建WTO,美国国会不批准) 3)GATT的历程与成就:8轮谈判,等比例降税,从40%降到:北国3%,南国10% 4)GATT、WTO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多边:降低谈判成本),国民待遇: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关税涕成原测。 5)wTO的新进展 A货物贸易领域:增加了三个专门协定:农业、纺织品、信息产品: B 服务贸易领域: 增加 GATS,金融、电信协定 C.其他领域:增加了投资措施、知识产权协定: D.建立了争端解决机制:两次仲裁。(直觉执行,否剿对等报复) 2.中国的复关与入世 1)创始国,后台湾退出
7 7.3 消费者效应:ΔD = -(a+b+c+d) = - $4500 万 7.4 政府收益:ΔG = c = $1800 万 7.5 国民净福利 1. ΔN =ΔS +ΔD +ΔG = -(b+d) = - $600 万 -b:生产净损失; -d:消费净损失。 再分配占 85%,净损失占 15%。 2. 进口市场图中的利益效应: 自由进口均衡:PW 线上; 关税进口均衡:Pd 线上。 因:Dm = Dd - Ds 所以:Δ Dm =ΔD +ΔS = -(b+d+c) ΔG = c ΔN =ΔG +Δ Dm = c -(b+d+c) = -(b+d) 3. 有效保护率:(P104)对国内生产(增加值)的保护率。(关税率体现对消费者的影响)P105, 有效保护率 = (国内增值 v ’ - 国外增值 v)/ 国外增值 v (受到保护的)(相当于本国不受保护的增值) = (产品关税率 – 料件比*料件关税率)/ (1- 料件比) = (产品关税额 - 料件关税额) / 国外增值额 (画直方图说明) 4. 阶梯关税(P232):材件低关税,制成品高关税,有利于保护国内产业。 7.6 贸易条件效应与国家最优关税(P106) 对于进口大国,可以利用其进口垄断地位牟利: Δ Dm =ΔD +ΔS = -(b+d) ΔG = e ΔN =ΔG +Δ Dm = e - (b+d) Max [e-(b+d)] , 有大国的最优进口关税: t* = 1/Sm (证明见 P498,注意:t* 与需求特性无关,超出直觉) 第8章 非关税壁垒分析 8.1 WTO 简介 1. GATT、WTO 的起源与历程 1) 二战前的贸易战: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贸易战-世界大战。 2) GATT 的签定:47 年,23 国协定。(本来要建 WTO,美国国会不批准) 3) GATT 的历程与成就:8 轮谈判,等比例降税,从 40%降到:北国 3%,南国 10%。 4) GATT、WTO 的基本原则: 非歧视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多边:降低谈判成本),国民待遇; 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关税递减原则。 5) WTO 的新进展 A. 货物贸易领域:增加了三个专门协定:农业、纺织品、信息产品; B. 服务贸易领域:增加了 GATS,金融、电信协定; C. 其他领域:增加了投资措施、知识产权协定; D. 建立了争端解决机制:两次仲裁。(直觉执行,否则对等报复) 2. 中国的复关与入世 1) 创始国,后台湾退出
2)87年,中国申请复关。 3)历程 87-95:复关失败 99-01:台湾问题,果断入世。 3.中国入世的承诺 1)货物贸易:降税至10%,取消配额 A.农产品:保护谷物,开放其他产品。 部分开放产 谷物贸易:开放4%的市场(关税配额内1%关税,其余65%税,专卖:米50%,玉米60%,麦90%) 棉花:开放20%的市场(关税配额内1%关税,其余62%关税,专卖33%), 糖类:开放20%的市场(关税配额内15%关税,其余50%关税,专卖70%), 全部开放产品: 食用油:5年后取消关税配额,关税从63%降至9%。 肉类:禽肉10%,猪牛肉12% 不开放产品:烟草(全部专卖)。 B.工业品: 不开放:卷烟。盐(全部专卖)。 品(>30%):摩托45,股在46,纸35%,化肥50%06时o,光 中等关税产品(10-30%) 轿车25 低关税产品(<10%):成品油5%,钢材6-10%,电脑0%。 2)服务贸易 A.商业 批发:全部开放:2年后合资可控股,无地域、教量吸制」 零售:仅开放至省会及大连、青岛、宁波、5个特区(6大城市、5特区有数量限制) 2年后合资可控股 B.金融 银行:2年后企业,5年后个人人民币业务,无地域、股权比例、数量限制。 证券:合资不控股 保险:寿险合资不控股,财产险可独资 C.电信:合资不控股 D.运输: 陆运(铁路公路):可独资。 远洋海运:合资不控股。 内水、近海水运:不开放 E教育:非义务教育 ,合资可控股。 F.医疗:合资可控股。 8.2进口配额 1.竞争市场下的配额与关税 分析方法:等效关税。(静态等效,动态不等效) 区别:A.再分配:关税收入归国家,配额收益通常归商人。 B.程序:关税征收规范,配额发放易腐败 C.对竞争的影响:关税仍有竞争性,配额扼杀竞争。 2.垄断市场下的配额与关税 垄断下的配额:如果国内市场是垄断的,配额进口后,国内市场仍是垄断的。 垄断下的关税:如果国内市场是垄断的,关税进口后,国内市场将是竞争的
8 2) 87 年,中国申请复关。 3) 历程 87-95:复关失败。 99-01:台湾问题,果断入世。 3. 中国入世的承诺 1)货物贸易:降税至 10%,取消配额。 A. 农产品:保护谷物,开放其他产品。 部分开放产品: 谷物贸易:开放 4%的市场(关税配额内 1%关税,其余 65%税,专卖:米 50%,玉米 60%,麦 90%) 棉花:开放 20%的市场(关税配额内 1%关税,其余 62%关税,专卖 33%), 糖类:开放 20%的市场(关税配额内 15%关税,其余 50%关税,专卖 70%), 全部开放产品: 食用油:5 年后取消关税配额,关税从 63%降至 9%, 肉类:禽肉 10%,猪牛肉 12%。 不开放产品:烟草(全部专卖)。 B. 工业品: 不开放:卷烟,盐(全部专卖)。 高关税产品(> 30%):摩托 45%,胶卷 40%,相纸 35%,化肥 50%(10%份额 4%关税), 中等关税产品(10-30%):轿车 25%(零部件 10%),彩电 30%,空调、冰箱 15%,洗衣机 10%, 低关税产品(< 10%):成品油 5%,钢材 6-10%,电脑 0%。 2) 服务贸易 A. 商业 批发:全部开放:2 年后合资可控股,无地域、数量限制。 零售:仅开放至省会及大连、青岛、宁波、5 个特区(6 大城市、5 特区有数量限制), 2 年后合资可控股。 B. 金融 银行:2 年后企业,5 年后个人人民币业务,无地域、股权比例、数量限制。 证券:合资不控股。 保险:寿险合资不控股,财产险可独资。 C. 电信:合资不控股。 D. 运输: 陆运(铁路公路):可独资。 远洋海运:合资不控股。 内水、近海水运:不开放。 E. 教育:非义务教育,合资可控股。 F. 医疗:合资可控股。 8.2 进口配额 1. 竞争市场下的配额与关税 分析方法:等效关税。(静态等效,动态不等效) 区别:A. 再分配:关税收入归国家,配额收益通常归商人。 B. 程序:关税征收规范,配额发放易腐败。 C.对竞争的影响:关税仍有竞争性,配额扼杀竞争。 2. 垄断市场下的配额与关税 垄断下的配额:如果国内市场是垄断的,配额进口后,国内市场仍是垄断的。 垄断下的关税:如果国内市场是垄断的,关税进口后,国内市场将是竞争的
3.配额分配方式: 1)拍卖:收入归国家,但有拍卖成本: 一定原则分配 可满足特定目的,但易寻租、腐败 :更易腐 4.实行进口配额的原因 1)严格保护某个产业: 2)增强官员权利。(关税是立法权,配额是行政权) 结论: 最好的配额也 8 1.产生原因:既要保护,又要面子。(书上的里根自述) 2.效果分析: 1.进口小国:P119更正:表中的利益数字全部下移。 进口大国:见书上 3.结论:VER把配额收益让给外国,效果更糟。(什么是更好的办法?) 8.6贸易保护成本的计量 3.局部均衡方法:约翰逊公式 中国数据:关税率10%,进口量变化率20%,进口系数20% 损失率=0501*02*20%=020%,(实际是04%,考虑出口减少) (这相当高,占现实增长率的50%,按72法则,20年中,我们又可收入倍增:) 4.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方法:CG ,通常<10%GDP 5.其他间接成本:影响竞争,减少技术扩散。(文题:中国的垄断造成多少Y损失?) 第9章支持与反对贸易保护的论点 9.1次优世界的麻顷 1 干预的原因:市场扭曲(外部性:成本与收益,垄断,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清) 2. 干预原则:对症下药 3.例证 促进生产的方法: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比较,中庸办法(书上没有)。 幼稚产业保护论:资本市场发展、开放,生产补贴、培训教有补贴都比关税好」 1)保护理由:将来收益现值>保护成本现值 2)保护方法: 借贷:数额少于50%。(中国负债率高 募股:资本市场不发达。(符合对症原则,成本收益对称) 生产补贴:财政紧张。(成本收益不对称) 关税保护:负作用大。(成本收益不对称) 第10章促进出口 10.1-10.2倾销及对策 1.倾销定义:Pd 企业行为(是微观经营决策。出口补贴是政府行为,是宏观政策) 2.倾销分类与对策: 1)掠夺性倾销:先高后低,接断高利,应该打击 2)周期性倾销、季节性倾销、临时性倾销:权衡低价买进与调节成本的利弊大小。 (如本国需求强劲,低价进口 未打击本国 商 商的价格、 产量并 未绝对减少,只是没有上涨而己,则接受 倾销有利。如果顿销导致本国厂商的生产绝对下降,甚至企业破产,将来必须高价进口,则应抵制倾销) 3)持久性倾销分析
9 3. 配额分配方式: 1) 拍卖:收入归国家,但有拍卖成本; 2) 按一定原则分配:可满足特定目的,但易寻租、腐败; 3) 申请-批准:更易腐败。 4. 实行进口配额的原因 1) 严格保护某个产业; 2) 增强官员权利。(关税是立法权,配额是行政权) 结论:最好的配额也不如关税,故 GATT、WTO 规定取消配额。 8.3 “自愿出口限制” 1. 产生原因:既要保护,又要面子。(书上的里根自述) 2. 效果分析: 1. 进口小国:P119 更正:表中的利益数字全部下移。 2. 进口大国:见书上。 3. 结论:VER 把配额收益让给外国,效果更糟。(什么是更好的办法?) 8.6 贸易保护成本的计量 3. 局部均衡方法:约翰逊公式 中国数据:关税率 10%,进口量变化率 20%,进口系数 20%, 损失率 = 0.5*0.1*0.2*20% = 0.2%,(实际是 0.4%,考虑出口减少) (这相当高,占现实增长率的 50%,按 72 法则,20 年中,我们又可收入倍增!) 4.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方法:CGE,通常<10%GDP。 5. 其他间接成本:影响竞争,减少技术扩散。(文题:中国的垄断造成多少 Y 损失?) 第9章 支持与反对贸易保护的论点 9.1 次优世界的麻烦 1. 干预的原因:市场扭曲(外部性:成本与收益,垄断,信息不对称,产权不清) 2. 干预原则:对症下药。 3. 例证 促进生产的方法:关税与生产补贴的比较,中庸办法(书上没有)。 幼稚产业保护论:资本市场发展、开放,生产补贴、培训教育补贴都比关税好。 1) 保护理由:将来收益现值 > 保护成本现值, 2) 保护方法: 借贷:数额少于 50%。(中国负债率高) 募股:资本市场不发达。(符合对症原则,成本-收益对称) 生产补贴:财政紧张。(成本-收益不对称) 关税保护:负作用大。(成本-收益不对称) 第10章 促进出口 10.1 –10.2 倾销及对策 1. 倾销定义:Pd > Px 企业行为(是微观经营决策。出口补贴是政府行为,是宏观政策) 2. 倾销分类与对策: 1) 掠夺性倾销:先高后低,垄断高利,应该打击。 2) 周期性倾销、季节性倾销、临时性倾销:权衡低价买进与调节成本的利弊大小。 (如本国需求强劲,低价进口未打击本国厂商,厂商的价格、产量并未绝对减少,只是没有上涨而已,则接受 倾销有利。如果倾销导致本国厂商的生产绝对下降,甚至企业破产,将来必须高价进口,则应抵制倾销) 3) 持久性倾销分析 Pd
MC. MR D(AR) A两国的需求曲线不同: 国内需求线高陡:日本穷,电话机贵, 国外需求线平坦:美国富,电话机便宜。(高:更富,陡:分配更两极化) B.倾销商拥有垄断地位 可制定价格 国内市场均衡:A(100万部,60美元/部) 出口市场均衡:B(150万部,25美元) C.出现倾销:当Pd>Px,出现倾销。 D.领销的实质:垄断商差别化需求所做的差别化定价,是最优决策,是薄利多销。 4)倾销的三个条件 (1 供给有垄断性,出口商是价格的制定者 (2) 国内外需求有差异,出口国富裕、需求高,进口国较穷、需求低。 (3)国内外市场隔离:如出口产品有进口关税,包装隔离。 10.3反倾销政策 E -Px E P'x P MC+t MR Dm Q'x Qx 、销时的均衡:由MR=MC,有E(Qx,Px) 2、反倾销税t时的均衡: MC=MC+t,由MR=MC,有E'(Qx,Px)。 3、反倾销税t下的利益变化: 1)讲口国: △元D=(b+d) AxG =C= △w=d(含义:以d为代价,从出口国垄断利润中转移出) 2)出口国: 倾销时的销售收入=Px.Ox 倾销时的成本=「MCdO 倾销时的利润s=Px.Qx-jMC.dQ=ag+c+1 反顿销后的利润πs=Px.Qx'-MC.dQ-C=a+b+g=c+g 反钡销的增益=反倾销后的利润-倾销时的利润=c+g-(a+g+c+f)=·(a+) 4、对策论下的反倾销: 出口国 进口国 倾销 中(NASH均衡)
10 ΣMR MC Px MC* MR D (AR) MC* D MC* MR A. 两国的需求曲线不同: 国内需求线高陡:日本穷,电话机贵, 国外需求线平坦:美国富,电话机便宜。(高:更富,陡:分配更两极化) B. 倾销商拥有垄断地位,可制定价格。 国内市场均衡:A(100 万部,60 美元/部) 出口市场均衡:B(150 万部,25 美元) C. 出现倾销:当 Pd > Px,出现倾销 。 D. 倾销的实质:垄断商差别化需求所做的差别化定价,是最优决策,是薄利多销。. 4) 倾销的三个条件: (1) 供给有垄断性,出口商是价格的制定者。 (2) 国内外需求有差异,出口国富裕、需求高,进口国较穷、需求低。 (3) 国内外市场隔离:如出口产品有进口关税,包装隔离。 10.3 反倾销政策 E’ Px b E t P’x a P1 g f MC+t t c MC MR Dm Q’x Qx 1、 倾销时的均衡:由 MR=MC,有 E (Qx,Px) 2、 反倾销税 t 时的均衡: MC`=MC+t,由 MR=MC`, 有 E’ (Qx`,Px`) 。 3、 反倾销税 t 下的利益变化: 1) 进口国:D = -(b+d) G = C = a+b N = a-d (含义:以 d 为代价,从出口国垄断利润中转移出 a) 2) 出口国: 倾销时的销售收入= Px.Qx 倾销时的成本 = MC.dQ 倾销时的利润S = Px.Qx- MC.dQ = a+g+c+f 反倾销后的利润S = Px`.Qx`- MC.dQ-C = a+b+g = c+g 反倾销的增益=反倾销后的利润-倾销时的利润 = c+g - (a+g+c+f ) = - (a+f) 4、 对策论下的反倾销: 出口国 进口国 倾销 上 中(NASH 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