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油脂类物质的理化性质 主要介绍油脂类物质与食品相关的理化性质。 5.2.1物理性质 一、气味和色泽 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味,天然油脂由于混入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 有色物质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油脂特征的气味一般是由其中的非脂类成分引起的,如芝麻油中的乙酰 吡嗪、椰子油中的壬基甲酮及菜油加热时产生的黑芥子苷等。 二、熔点和沸点 天然油脂无固定的熔点和沸点,而只有一定的熔点范围和沸点范围。这 是因为天然油脂是混合物且存在有同质多晶现象。 油脂组成中脂肪酸的碳链越长、饱和程度越高,熔点越高;反式脂肪酸、 共轭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其熔点较高; 油脂的沸点随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变化不大
5.2 油脂类物质的理化性质 主要介绍油脂类物质与食品相关的理化性质。 5.2.1 物理性质 一、气味和色泽 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味,天然油脂由于混入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 有色物质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油脂特征的气味一般是由其中的非脂类成分引起的,如芝麻油中的乙酰 吡嗪、椰子油中的壬基甲酮及菜油加热时产生的黑芥子苷等。 二、熔点和沸点 天然油脂无固定的熔点和沸点,而只有一定的熔点范围和沸点范围。这 是因为天然油脂是混合物且存在有同质多晶现象。 油脂组成中脂肪酸的碳链越长、饱和程度越高,熔点越高;反式脂肪酸、 共轭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其熔点较高; 油脂的沸点随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变化不大
三、烟点、闪点及着火点 烟点:不通风条件下油脂发烟时的温度; 闪点:油脂中挥发性物质能被点燃而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 着火点:油脂中挥发性物质能被点燃并维持燃烧时间不少于5s时的温度。 油脂的纯度越高,其烟点、闪点及着火点均提高。 四、结晶特性 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形态晶体,但融化后 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叫同质多晶现象,例如由单质碳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 种晶体。 油脂在固态的情况下也有同质多晶现象。 *可能形成的晶体形态:主要有α型、阝型、和β型三种。 *几种晶体的基本特点: α型:有点阵结构但脂肪酸侧链呈现不规则排列
三、烟点、闪点及着火点 烟点:不通风条件下油脂发烟时的温度; 闪点:油脂中挥发性物质能被点燃而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 着火点:油脂中挥发性物质能被点燃并维持燃烧时间不少于5s时的温度。 油脂的纯度越高,其烟点、闪点及着火点均提高。 四、结晶特性 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形态晶体,但融化后 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叫同质多晶现象,例如由单质碳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 种晶体。 油脂在固态的情况下也有同质多晶现象。 *可能形成的晶体形态:主要有α 型、βˊ 型、和β型三种。 **几种晶体的基本特点: α 型:有点阵结构但脂肪酸侧链呈现不规则排列
β型:有点阵结构且脂肪酸侧链全部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按照序列内分 子间交错排列的紧密程度,还有“二倍碳链长(DCL、阝-2)”和“三倍 碳链长(TCL、B-3)”之分。 - 06 2 a型 '型 B型 3-2 8-3
β型:有点阵结构且脂肪酸侧链全部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按照序列内分 子间交错排列的紧密程度,还有“二倍碳链长(DCL、β -2)”和“三倍 碳链长(TCL、 β -3)”之分
稳定性差别:型<B'型<β型 熔点:a<<β 不同晶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变,但转变是单向的,即只由不稳定状态向稳 定状态转变。如在一定条件下,型可转变为β型或β型,阝型也可转变为 β型,但不可逆向转变。 油脂的晶形对于食品特别是油性食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通过改 变加工条件来人为控制油脂的晶形。 五、脂的熔融特性 (一)熔化 简单甘油三酯(即所含三个脂肪酸种类相同)是一类纯的物质,其熔融 行为符合纯物质的熔融特性,即从固体变为液体时,热焓对物料温度的曲 线为$形,即固体开始熔融前加热,固体温度上升,但当熔融开始时,加 热所提供的热量,用来克服相变所需的能量,状态发生变化但温度不发生 变化;全部变为液体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继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 现不同晶形相互转化的问题。 天然油脂由于是混合物,其熔融行为和简单酯的行为有些差别。首先相
稳定性差别:α型<βˊ 型< β型 熔点: α< βˊ< β 不同晶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变,但转变是单向的,即只由不稳定状态向稳 定状态转变。如在一定条件下,α型可转变为βˊ型或β型,βˊ型也可转变为 β型,但不可逆向转变。 油脂的晶形对于食品特别是油性食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通过改 变加工条件来人为控制油脂的晶形。 五、脂的熔融特性 (一)熔化 简单甘油三酯(即所含三个脂肪酸种类相同)是一类纯的物质,其熔融 行为符合纯物质的熔融特性,即从固体变为液体时,热焓对物料温度的曲 线为S形,即固体开始熔融前加热,固体温度上升,但当熔融开始时,加 热所提供的热量,用来克服相变所需的能量,状态发生变化但温度不发生 变化;全部变为液体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继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 现不同晶形相互转化的问题。 天然油脂由于是混合物,其熔融行为和简单酯的行为有些差别。首先相
变过程变得不明显,当出现固液混合体系时,温度仍有所上升;其次,天 然脂熔融时体积会发生变化。 (二)油脂的塑性 油脂的塑性是与油脂的加工和使用特性紧密相关的物理属性。其定义为 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表观固体脂肪所具有的抗变形的能力。 决定油脂塑性的因素:(1)固体脂肪指数(SFD:即在一定温度下脂肪中固 体和液体所占份数的比值,可以通过脂肪的熔化曲线来求出。SFI太大或太 小,油脂的塑性都比较差,只有固液比适当时,油脂才会有比较好的塑性。 (2)脂肪的晶形:阝晶形的油脂其塑性比β晶形要好,这是因为β晶形中脂分 子排列比较松散,存在大量的气泡,而邱晶形分子排列致密,不允许有气泡 存在;(3)熔化温度范围:熔化温度范围越宽的脂肪其塑性越好。 油脂的塑性在实际应用中有涂抹性、可塑性等不同的表述。 六、油脂的液晶态 油脂的液晶态可简单看作油脂处于结晶和熔融之间,也就是液体和固体 之间时的状态。此时,分子排列处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一种状态,即相互
变过程变得不明显,当出现固液混合体系时,温度仍有所上升;其次,天 然脂熔融时体积会发生变化。 (二)油脂的塑性 油脂的塑性是与油脂的加工和使用特性紧密相关的物理属性。其定义为 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表观固体脂肪所具有的抗变形的能力。 决定油脂塑性的因素:(1)固体脂肪指数(SFI):即在一定温度下脂肪中固 体和液体所占份数的比值,可以通过脂肪的熔化曲线来求出。SFI太大或太 小,油脂的塑性都比较差,只有固液比适当时,油脂才会有比较好的塑性。 (2)脂肪的晶形:βˊ晶形的油脂其塑性比β晶形要好,这是因为βˊ晶形中脂分 子排列比较松散,存在大量的气泡,而β晶形分子排列致密,不允许有气泡 存在;(3)熔化温度范围:熔化温度范围越宽的脂肪其塑性越好。 油脂的塑性在实际应用中有涂抹性、可塑性等不同的表述。 六、油脂的液晶态 油脂的液晶态可简单看作油脂处于结晶和熔融之间,也就是液体和固体 之间时的状态。此时,分子排列处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一种状态,即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