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选集(下) 鲁迅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鲁迅选集(下) 鲁迅著 山东文艺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P)数据 鲁迅选集(下)鲁迅著;孔范今,朱德发,韩之友选注 2版一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35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 ISBN7-5329-0445-8 I鲁.Ⅱ①鲁.②孔.③朱.④韩. Ⅲ鲁迅著作一选集Ⅳ1210.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3)第009987号 主管部门山东出版集团 集团网址www sdpress com cn 出版发行山东文艺出版社 电子邮箱sdwy@sdpress com cn 地址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39号 印刷山东新华印刷厂潍坊厂 版次1997年3月第1版 2003年5月第2版 2003年5月第2次印刷 规格开本850×1168毫米132 印张34.5插页2千字824 定 价35.00元(小说散文卷、杂文卷)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鲁迅选集(下)�鲁迅著; 孔范今, 朱德发, 韩之友选注 . —2 版 .—济南: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3 .5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 ISBN 7 - 5329 - 0445 - 8 Ⅰ .鲁. Ⅱ .①鲁.②孔.③朱.④韩. Ⅲ .鲁迅著作—选集 Ⅳ .I210. 2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3)第 009987 号 主管部门 山东出版集团 集团网址 www .sdpress .com .cn 出版发行 山东文艺出版社 电子邮箱 sdwy@sdpress .com .cn 地 址 济南经九路胜利大街 39 号 印 刷 山东新华印刷厂潍坊厂 版 次 1997 年 3 月第 1 版 2003 年 5 月第 2 版 2003 年 5 月第 2 次印刷 规 格 开本 850×1168 毫米 1 32 印张 34. 5 插页 2 千字 824 ) 定 价 35. 00 元( 小说散文卷、杂文卷) -
前言 前 言 朱德发韩之友 鲁迅曾说:“杂文这东西,我却恐怕要侵入高尚的文学楼 台去的。”①杂文创作的历史实践已充分证明鲁迅的预见是正确 的。杂文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而且 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个奇迹。 鲁迅为杂文“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立下了丰功伟绩。他 不仅自己树起了垂范后世的杂文丰碑,并率领一批锐意创新的 作家开辟了广阔的杂文新天地。这并非说,杂文是鲁迅的新创 造。在我国,杂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外国,早有文艺性随笔 这种杂文体。但是,不论中国或者外国直至本世纪三十年代 初,似乎都未承认杂文是文学艺术母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似 乎中外文学史都未认真考虑杂文的独立地位。鲁迅指出:“我 们试去查一通美国的‘文学概论’或中国什么大学的讲义,的 确,总不能发见一种叫做Tsa一Wen(杂文)的东西。②三 十年代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一文中才对杂文作了明 确而肯定的界说:“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变为文艺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一
前 言 朱德发 韩之友 一 鲁迅曾说: “杂文这东西, 我却恐怕要侵入高尚的文学楼 台去的。”① 杂文创作的历史实践已充分证明鲁迅的预见是正确 的。杂文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而且 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个奇迹。 鲁迅为杂文“侵入高尚的文学楼台”立下了丰功伟绩。他 不仅自己树起了垂范后世的杂文丰碑, 并率领一批锐意创新的 作家开辟了广阔的杂文新天地。这并非说, 杂文是鲁迅的新创 造。在我国, 杂文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外国, 早有文艺性随笔 这种杂文体。但是, 不论中国或者外国直至本世纪三十年代 初, 似乎都未承认杂文是文学艺术母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似 乎中外文学史都未认真考虑杂文的独立地位。鲁迅指出: “我 们试去查一通美国的‘文学概论’或中国什么大学的讲义, 的 确, 总不能发见一种叫做 Tsa———Wen ( 杂文) 的东西。”② 三 十年代瞿秋白在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一文中才对杂文作了明 确而肯定的界说: “杂感这种文体, 将要因为鲁迅而变为文艺 前 言 1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
2 鲁迅选集 性的论文(阜利通一feuilelon)的代名词.”的确是这样,鲁 迅曾以文体改革大师的宏伟气魄,冲破传统美学观念或文学教 科书偏见的禁锢,踏着前人的足迹勇敢地开拓杂文领域,并坚 定地表示自己创作杂文的信念和态度:“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 么麻烦的禁令,倒不如不进去;还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 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 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着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也 未必不及跟着中国的文士们去陪莎士比亚吃黄油面包之有 趣。”®由于鲁迅的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坚韧创作,使杂文以 辉煌的丰姿登上“高尚的文学楼台”。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是 鲁迅实现了杂文这一边缘性文体的直接评论性和文学性的浑然 融合,是鲁迅实现了杂文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 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是鲁迅的十六部杂文集结束了杂文被 排斥于正宗文学殿堂的历史,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赢得了独 立而崇高的地位。 鲁迅一生的大部分生命和心血倾注于杂文创作,他的伟大 人格、硬骨头精神、深邃思想、强烈忧愤、崇高情怀、渊博知 识、精湛艺术,都凝聚在杂文里。因而,只有认真地学习鲁迅 的杂文,充分地理解鲁迅的杂文,才能真正地理解鲁迅及其在 中外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然而,并非所有研究者或读者都能认识到和真正承认鲁迅 杂文的巨大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特别是它丰富的审美价值直 到今天仍被不少人所忽视,甚至有的文学史家把它排斥在文学 范围之外。司马长风的《仲国新文学史》,肯定鲁迅的“《野 》和《朝花夕拾》为文学创作留下不朽的篇章”,但把鲁迅 的杂文排除文学的楼台,说鲁迅“自加入‘左联'之后,他不 但受所载之道的支配,并且要服从战斗的号令,经常披盔带 一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
性的论文 ( 阜利通———feuilelon) 的代名词。”的确是这样, 鲁 迅曾以文体改革大师的宏伟气魄, 冲破传统美学观念或文学教 科书偏见的禁锢, 踏着前人的足迹勇敢地开拓杂文领域, 并坚 定地表示自己创作杂文的信念和态度: “如果艺术之宫里有这 么麻烦的禁令, 倒不如不进去; 还是站在沙漠上, 看看飞沙走 石, 乐则大笑, 悲则大叫, 愤则大骂, 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 糙, 头破血流, 而时时抚摩着自己的凝血, 觉得若有花纹, 也 未必不及 跟着中国 的文士们 去陪莎士 比亚吃黄 油面包之 有 趣。”③ 由于鲁迅的披荆斩棘, 辛勤耕耘, 坚韧创作, 使杂文以 辉煌的丰姿登上“高尚的文学楼台”。可以毫无夸张地说, 是 鲁迅实现了杂文这一边缘性文体的直接评论性和文学性的浑然 融合, 是鲁迅实现了杂文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 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是鲁迅的十六部杂文集结束了杂文被 排斥于正宗文学殿堂的历史, 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赢得了独 立而崇高的地位。 鲁迅一生的大部分生命和心血倾注于杂文创作, 他的伟大 人格、硬骨头精神、深邃思想、强烈忧愤、崇高情怀、渊博知 识、精湛艺术, 都凝聚在杂文里。因而, 只有认真地学习鲁迅 的杂文, 充分地理解鲁迅的杂文, 才能真正地理解鲁迅及其在 中外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然而, 并非所有研究者或读者都能认识到和真正承认鲁迅 杂文的巨大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特别是它丰富的审美价值直 到今天仍被不少人所忽视, 甚至有的文学史家把它排斥在文学 范围之外。司马长风的 《中国新文学史》, 肯定鲁迅的“ 《野 草》 和 《朝花夕拾》 为文学创作留下不朽的篇章”, 但把鲁迅 的杂文排除文学的楼台, 说鲁迅“自加入‘左联’之后, 他不 但受所载之道的支配, 并且要服从战斗的号令, 经常披盔带 2 鲁 迅 选 集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
前言 3 甲,冲锋陷阵,写的全是‘投枪’和‘匕首’,遂与纯文学的 创作不大相干了”。这种对鲁迅杂文的偏见是站不住脚的;相 反,现在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倒正是鲁迅杂文的不朽的艺术 生命、巨大的审美价值和基本的艺术特征。 二 鲁迅杂文具有“史诗”的价值。虽然鲁迅曾谦虚地说他的 杂文“不敢说是史诗”,只是“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④;但是 如果我们对其杂文进行纵向的整体考察,就不难发现它不仅是 “史诗”,而且已超越了过去的所谓“史诗”。瞿秋白对鲁迅杂 文的“史诗”意义作了这样的估价:它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 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 民众斗争的同情”,并从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 的历史⑤。具体来说,鲁迅杂文的“史诗”价值主要体现在: 它通过“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嘻笑怒骂,释愤抒 情,针砭时弊,指向广泛的人生社会问题,从中可以看出“时 代的眉目”来,堪称一代“史诗”,其思想内涵所达到的深广 度是前所未有的。鲁迅说过:“中国现今文坛(?)的状况,实 在不佳,但究竟做诗及小说者尚有人。最缺少的是‘文明批 评’和‘社会批评'。”⑥他从“五四”开始写杂文,便自觉地 开展“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并号召“中国的青年站出 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⑦。从 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到三十年代的白色恐怖,这中间发生的 较大的历史事件,在鲁迅的杂文中都有强烈的反映,虽然鲁迅 杂文并非历史的大事记,但它却以严峻的史笔深刻地写出了 “历史的真实”。不管是指陈时弊还是论证古今,都是以雄辩的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一
甲, 冲锋陷阵, 写的全是‘投枪’ 和‘匕首’, 遂与纯文学的 创作不大相干了”。这种对鲁迅杂文的偏见是站不住脚的; 相 反, 现在应该认真研究和探讨的倒正是鲁迅杂文的不朽的艺术 生命、巨大的审美价值和基本的艺术特征。 二 鲁迅杂文具有“史诗”的价值。虽然鲁迅曾谦虚地说他的 杂文“不敢说是史诗”, 只是“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④ ; 但是 如果我们对其杂文进行纵向的整体考察, 就不难发现它不仅是 “史诗”, 而且已超越了过去的所谓“史诗”。瞿秋白对鲁迅杂 文的“史诗”意义作了这样的估价: 它以“艺术的形式来表现 他的政治立场, 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 他的热烈的对于 民众斗争的同情”, 并从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 的历史”⑤ 。具体来说, 鲁迅杂文的“史诗”价值主要体现在: 它通过“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 嘻笑怒骂, 释愤抒 情, 针砭时弊, 指向广泛的人生社会问题, 从中可以看出“时 代的眉目”来, 堪称一代“史诗”, 其思想内涵所达到的深广 度是前所未有的。鲁迅说过:“中国现今文坛 ( ?) 的状况, 实 在不佳, 但究竟做诗及小说者尚有人。最缺少的是‘文明批 评’和‘社会批评’。”⑥ 他从“五四”开始写杂文, 便自觉地 开展“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 并号召“中国的青年站出 来, 对于中国的社会, 文明, 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⑦ 。从 五四时代的新文化运动到三十年代的白色恐怖, 这中间发生的 较大的历史事件, 在鲁迅的杂文中都有强烈的反映, 虽然鲁迅 杂文并非历史的大事记, 但它却以严峻的史笔深刻地写出了 “历史的真实”。不管是指陈时弊还是论证古今, 都是以雄辩的 前 言 3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