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 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相比,豪放派从内容到形式、题材到 风格都大不相同,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词坛开辟了一个 崭新的天地。 在宋朝初期的词坛上,就有一些词人的作品表现了与婉约派不同 的气象,显示出词风转变的征兆。例如潘阆描写钱塘江秋潮壮丽景象 的《酒泉子》就显得气概不凡: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 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潮水排山倒海而来的汹涌气势,弄潮儿在狂涛巨浪中的惊险表 演,都写得很有气魄。 范仲淹的词在内容上也有新的开拓,著名的《渔家傲》写出了边 塞风光的苍凉雄奇和白发将军勒石建功的壮志豪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比起婉约词来意境开阔,风格也豪放多了。 但是真正转变北宋词风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可以说苏轼是豪放派 的创始人。苏轼的多才多艺是众所周知的,他的革新创造精神尤其可 贵。他彻底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抛弃了婉约派的框框, 主张“以诗为词”,认为词同诗一样应当起到咏怀言志的作用,反映 广阔的社会生活。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把宋词带到一个前所未有 1
1 豪放词 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相比,豪放派从内容到形式、题材到 风格都大不相同,它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词坛开辟了一个 崭新的天地。 在宋朝初期的词坛上,就有一些词人的作品表现了与婉约派不同 的气象,显示出词风转变的征兆。例如潘阆描写钱塘江秋潮壮丽景象 的《酒泉子》就显得气概不凡: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 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潮水排山倒海而来的汹涌气势,弄潮儿在狂涛巨浪中的惊险表 演,都写得很有气魄。 范仲淹的词在内容上也有新的开拓,著名的《渔家傲》写出了边 塞风光的苍凉雄奇和白发将军勒石建功的壮志豪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比起婉约词来意境开阔,风格也豪放多了。 但是真正转变北宋词风的代表人物是苏轼,可以说苏轼是豪放派 的创始人。苏轼的多才多艺是众所周知的,他的革新创造精神尤其可 贵。他彻底打破了“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 抛弃了婉约派的框框, 主张“以诗为词”,认为词同诗一样应当起到咏怀言志的作用,反映 广阔的社会生活。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把宋词带到一个前所未有
的境地。在他的词里,怀古伤今、纪游咏物,山水风光、农家习俗、 悼亡送别以至谈玄说理无所不有。他的词笔力刚健,气魄雄浑,意境 开阔,往往把抒情、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信笔由之,挥洒自 如,形成了豪放飘逸的独特风格。 苏轼的词有的表现了对人民和国家的关心,如《江城子·密州出 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描写“千骑卷平岗”的出猎场面时,抒发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的报国壮志,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气概十 分豪迈。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 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 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威 武刚建的英雄气了。作者在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 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 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 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 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 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象 2
2 的境地。在他的词里,怀古伤今、纪游咏物,山水风光、农家习俗、 悼亡送别以至谈玄说理无所不有。他的词笔力刚健,气魄雄浑,意境 开阔,往往把抒情、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信笔由之,挥洒自 如,形成了豪放飘逸的独特风格。 苏轼的词有的表现了对人民和国家的关心,如《江城子·密州出 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在描写“千骑卷平岗”的出猎场面时,抒发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 射天狼”的报国壮志, 表现了强烈的 爱国激情,气概十 分豪迈。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 且 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 豪而能 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威 武刚建的英雄气了。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 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 ”,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 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 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 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 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象
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 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 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 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 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 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 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 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 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这篇作品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 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 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 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 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苏词中数量多、成就高、影响大的还是那些抒发个人感慨的作品, 如有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 3
3 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 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在“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 态之“狂 ”,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 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 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过片一句,言词人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此句以对 内心世界的直抒,总结了上片对外观景象的描述。接下来,作者倾诉 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 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 ,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那时, 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这篇作品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 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 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 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 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苏词中数量多、成就高、影响大的还是那些抒发个人感慨的作品, 如有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 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ɡuān)巾
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居黄州、游览赤壁时写的。面对着如画的江山, 触景生情、缅怀往事,追慕古代英雄,联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一事无 成,不禁感慨万端!这里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烈赞美,有对英雄豪 杰的无限向往,在磅礴的气势之中寄托着自己的美好理想。这首词虽 然也流露出不得志的淡淡哀愁,蒙上一层消极虚无的薄雾,但总的来 说,它仍象一幅雄奇瑰丽的水墨画一样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耳目一 新。 苏轼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暗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中秋月夜怀念弟弟的词。当时诗人政治失意、妻子亡故、 弟弟又在远方。词一开始就对青天发问,进发出内心深处郁结已久的 苦闷。他虽然也幻想过“琼楼玉宇”般的优美境界,但终于还是对人 间生活寄予更多的希望,反映了作者由超尘出世思想转为面向现实 的矛盾过程。这首词虽然表现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抒发了深沉的 苦闷和无可奈何的感慨,但主导方面是积极开朗的,吟诵着“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使人感受到一种诚挚的手足之情, 感受到一种对于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
4 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居黄州、游览赤壁时 写的。面对着如画的江山, 触景生情、缅怀往事,追慕古代英雄,联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一事无 成,不禁感慨万端!这里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烈赞美,有对英雄豪 杰的无限向往,在磅礴的气势之中寄托着自己的美好理想。这首词虽 然也流露出不得志的淡淡哀愁,蒙上—层消极虚无的薄雾,但总的来 说,它仍象一幅雄奇瑰丽的水墨画一样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人耳目一 新。 苏轼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暗圆缺,此事古 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中秋月夜怀念弟弟的词。当时诗人政治失意、妻子亡故、 弟弟又在远方。词一开始就对青天发问,进发出内心深处郁结已久的 苦闷。他虽然也幻想过“琼楼玉宇”般的优美境界,但终于还是对人 间生活寄予更多 的希望,反映了作者由超尘出世思想转为面向现实 的矛盾过 程。这首词虽然表现了作者世界观的矛盾,抒发了深沉的 苦 闷和无可奈何的感慨, 但主导方面是积极开朗的, 吟诵着“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使人感受到一种诚挚的 手足之情, 感受到一种对于美好理想的热烈追求
这首词把中秋月夜的景和情写得十分清丽神奇、委婉动人,历来 评价很高,有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词中也不乏轻松、活泼的抒情之作,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 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 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 无情恼。”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 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此也隐隐透出。还有一些写景小诗写的也很不错, 那么我们在看看他的《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 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 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并非 是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一遇事便触发他的情感。他在《东 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 波澜的词来
5 这首词把中秋月夜的景和情写得十分清丽神奇、委婉动人,历来 评价很高,有人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词中也不乏轻松、活泼的抒情之作,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 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 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 无情恼。”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 旷达的人生态度在此也隐隐透出。还有一些写景小诗写的也很不错, 那么我们在看看他的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 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 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写眼 前景,寓心中事;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属于即景生情,而并非 是因情造景。作者自有这种情怀,一遇事便触发他的情感。他在《东 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 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 波澜的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