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胡新华 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 2012一2013学年第二学期
石 河 子 大 学 教 案 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胡新华 文学艺术学院中文系大学语文教研室 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
姓名 胡新华职称讲师总学时24 使用教材新编大学语文朱恒夫李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语文课程将以文学为纲,以历代名人名著为纬,对 中、小学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番梳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 课 有个系统的粗略了解,建构文学使的知识体系,使新老知识从中找 到相应的位置。 程 三、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 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 和高尚情操,滋养他们的气节品格。 三、大学语文应以拓展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为目的,帮助 学 学生提高明辩是否的能力。将学术界的争鸣意见告诉学生,启发学 生作求同、求异的多种思维。对名家名篇学习鉴赏的同时,也看到 其缺憾与不足,这对学生日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培养创新意识很有 帮助。 的 章次 章 学时 1 第一讲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 2 2 第二讲论语、孟子与儒学 2 3 第三讲老庄与道家文化 4 第四讲离骚与骚体传统 2 5 第五讲《史记》《汉书》与史家传统 2 学 6 第六讲李杜唐诗 第七讲豪放婉约说宋词 4 时 8 第八讲四大名著与明清小说 2 9 第九讲鲁迅的《呐喊》与《彷徨》 分 10 第十讲新诗的发生与发展 2 11 配 12
姓 名 胡新华 职 称 讲师 总学时 24 使用教材 新编大学语文 朱恒夫 李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 程 教 学 目 的 一、大学语文课程将以文学为纲,以历代名人名著为纬,对 中、小学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番梳理,使学生对中国 文学发展的全貌 有个系统的粗略了解,建构文学使的知识体系,使新老知识从中找 到相应的位置。 二、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 下、促成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和高尚情操,滋养他们的气节品格。 三、大学语文应以拓展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为目的,帮助 学生提高明辩是否的能力。将学术界的争鸣意见告诉学生,启发学 生作求同、求异的多种思维。对名家名篇学习鉴赏的同时,也看到 其缺憾与不足,这对学生日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培养创新意识很有 帮助。 学 时 分 配 章 次 章 名 学 时 1 第一讲 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 2 2 第二讲 论语、孟子与儒学 2 3 第三讲 老庄与道家文化 2 4 第四讲 离骚与骚体传统 2 5 第五讲 《史记》《汉书》与史家传统 2 6 第六讲 李杜唐诗 4 7 第七讲 豪放 婉约说宋词 4 8 第八讲 四大名著与明清小说 2 9 第九讲 鲁迅的《呐喊》与《彷徨》 2 10 第十讲 新诗的发生与发展 2 11 12 13
年月日 ①了解原始歌谣的特点 教学 ②了解《诗经》的地位、内容及分类体式。 目的 ①《诗经》的地位、内容及分类体式。 ②翻译作品,理解作品意思:《桃天》《静女》《木瓜》《君子于役》《无衣》 《康鸣》 教 ③结合作品理解《诗经》的质朴之美。 学 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教学重 点、难 ②结合作品理解《诗经》的质朴之美。 点及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方法 作业、思考题 作业、思 考题(讨 1、了解《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体式 论题)、阅 2、分析上古歌谣与《诗经》的语言形式特点 读材料 3、结合作品理解《诗经》质朴之美 题 后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1页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①了解原始歌谣的特点 ②了解《诗经》的地位、内容及分类体式。 教 学 内 容 ①《诗经》的地位、内容及分类体式。 ②翻译作品,理解作品意思:《桃夭》《静女》《木瓜》《君子于役》《无衣》 《鹿鸣》 ③结合作品理解《诗经》的质朴之美。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②结合作品理解《诗经》的质朴之美。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作业、思考题 1、了解《诗经》“风雅颂”的分类体式 2、分析上古歌谣与《诗经》的语言形式特点 3、结合作品理解《诗经》质朴之美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1 页
年月日 ①了解屈原的生平与爱国思想 教学 ②楚辞诗体特征 目的 ③《离骚》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特色 ①屈原生平及作品介绍 ②屈原的精神价值 教 ③楚辞诗体特征 ④《离骚》在艺术上的造诣和独特风格 学 ⑤《离骚》的思想内涵 ⑥《离骚》的艺术特色 内 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①.楚辞诗体特征 ②《离骚》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重 点、难 ③.屈原的精神价值 点及教 ④.《离骚》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学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式、提问式 作业、思考题:①楚辞的特征 作业、思 ②屈原的精神价值 考题(讨 论题)、阅 ③阅读《湘君》《湘夫人》 读材料 题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2页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的 ① 了解屈原的生平与爱国思想 ② 楚辞诗体特征 ③《离骚》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特色 教 学 内 容 ①屈原生平及作品介绍 ②屈原的精神价值 ③楚辞诗体特征 ④《离骚》在艺术上的造诣和独特风格 ⑤《离骚》的思想内涵 ⑥《离骚》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 楚辞诗体特征 ②《离骚》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特色 ③.屈原的精神价值 ④.《离骚》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式、提问式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作业、思考题:①楚辞的特征 ②屈原的精神价值 ③阅读《湘君》《湘夫人》 题 后 记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2 页
①了解《老子》《论语》《孟子》等思想内容 教学 ②老庄文章的艺术风格及了解道家文化思想 目的 ①《老子》《论语》《孟子》概述 ②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生平及思想要点 教 ③总结道家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④了解“无为”思想及孔孟对儒家学派的贡献 学 内 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生平及思想要点 教学重 店级 ②道家文化及孔孟对儒家学派的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学方法 作业、思考题 作业、思 考题(讨 ①《论语》中“仁”与“礼”的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论题)、阅 ②孟子对儒家学说贡献 读材料 ③思考“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的合理性 ④探讨儒家传统能否适应现代社会转型 令 爸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3页 月日
教 学 目 的 ①了解《老子》《论语》《孟子》等思想内容 ②老庄文章的艺术风格及了解道家文化思想 教 学 内 容 ①《老子》《论语》《孟子》概述 ②老子、 庄子、孔子、孟子生平及思想要点 ③总结道家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④了解“无为”思想及孔孟对儒家学派的贡献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①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生平及思想要点 ②道家文化及孔孟对儒家学派的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式 作业、思 考题(讨 论题)、阅 读材料 作业、思考题 ①《论语》中“仁”与“礼”的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②孟子对儒家学说贡献 ③思考“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的合理性 题 后 记 ④探讨儒家传统能否适应现代社会转型 注:课后记包括学生课堂纪律、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及教学体会等。 第 3 页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