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研究晶体结构的意义 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绝大部分都是晶体,只有极少数是 非晶体。初中化学课本在溶液部分讲述结晶过程时指出:在 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则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高中化学 课本在分别讲述四类晶体的特点以前,先讲了所有晶体在结 构上的共同特征。它指出:“晶体为什么具有规则的几何外 形呢?实验证明:在晶体里构成晶体的微粒(分子、原子 离子等)是规则地排列的,晶体的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构成 晶体的微粒的有规则排列的外部反映”。这里所说的“实验” 主要指由X射线来测定分析晶体结构的实验。高中化学课本 下册“金属键”一节中就指出,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是用Ⅹ 射线进行研究发现或证实的。其它晶体也是如此
晶体化学 绪论 1. 研究晶体结构的意义 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绝大部分都是晶体,只有极少数是 非晶体。初中化学课本在溶液部分讲述结晶过程时指出:在 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则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高中化学 课本在分别讲述四类晶体的特点以前,先讲了所有晶体在结 构上的共同特征。它指出:“晶体为什么具有规则的几何外 形呢?实验证明:在晶体里构成晶体的微粒(分子、原子、 离子等)是规则地排列的,晶体的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构成 晶体的微粒的有规则排列的外部反映”。这里所说的“实验” 主要指由X射线来测定分析晶体结构的实验。高中化学课本 下册“金属键”一节中就指出,金属晶体的内部结构是用X 射线进行研究发现或证实的。其它晶体也是如此
2.晶体学的内容 除了对晶体的结构、生长和一般性质的研究,人们还探索了 有关晶体的其它问题,从而形成了晶体学这门学科。其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5个部分:晶体生长、晶体的几何结构、晶体结 构分析、晶体化学及晶体物理。其中,晶体生长是研究人工 培育晶体的方法和规律,是晶体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晶体的 几何结构是研究晶体外形的几何理论及内部质点的排列规律, 属于晶体学研究的经典理论部分,但是,近年来次等旋转对 称性的发现,对这一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晶体结构分析是 收集大量与晶体结构有关的衍射数据、探明具体晶体结构及x 射线结构分析方法的;晶体化学主要研究化学成分与晶体结 构及性质之间的关系;晶体物理则是研究晶体的物理性质, 如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力学性质、声学性质和 热学性质等
除了对晶体的结构、生长和一般性质的研究,人们还探索了 有关晶体的其它问题,从而形成了晶体学这门学科。其主要 研究内容包括5个部分:晶体生长、晶体的几何结构、晶体结 构分析、晶体化学及晶体物理。其中,晶体生长是研究人工 培育晶体的方法和规律,是晶体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晶体的 几何结构是研究晶体外形的几何理论及内部质点的排列规律, 属于晶体学研究的经典理论部分,但是,近年来5次等旋转对 称性的发现,对这一经典理论提出了挑战;晶体结构分析是 收集大量与晶体结构有关的衍射数据、探明具体晶体结构及x 射线结构分析方法的;晶体化学主要研究化学成分与晶体结 构及性质之间的关系;晶体物理则是研究晶体的物理性质, 如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力学性质、声学性质和 热学性质等。 2. 晶体学的内容
用X射线测定晶体结构的科学叫做X射线晶体学,它和几何晶 体学、结晶化学一道,对现代化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它们的重 要性可概括为以下四点:(1)结晶化学是现代结构化学的一个十 分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其结构决定的,所 以结构化学包括结晶化学,是研究和解决许多化学问题的指南。研 制催化剂就是应用的一例。(2)由于晶体内的粒子排列得很有规 则,所以晶态是测定化学物质结构最切实可行的状态,分子结构的 实际知识(如键长、键角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晶体结构。很多化合 物和材料只存在于晶态中,并在晶态中被应用。(3)它们是生物 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支柱。分子生物学的建立主要依靠了下列两个 系列的结构研究:一是从多肽的α螺旋到DNA的双螺旋结构;二是 从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到溶菌酶和羧肽酶等的三维结构。它们都是 应用测定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方法所得的结果。(4)晶体学和 结晶化学是固体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石。固体科学要在晶体科学所 阐明的理想晶体结构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偏离理想晶态的各种“缺 陷”,这些“缺陷”是各种结构敏感性能(如导电、扩散、强度及 反应性能等)的关键部位。材料之所以日新月异并蔚成材料科学 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晶体在原子水平上的结构理论所提供的观点 和如记
用X射线测定晶体结构的科学叫做X射线晶体学,它和几何晶 体学、结晶化学一道,对现代化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它们的重 要性可概括为以下四点:(1)结晶化学是现代结构化学的一个十 分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分。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由其结构决定的,所 以结构化学包括结晶化学,是研究和解决许多化学问题的指南。研 制催化剂就是应用的一例。(2)由于晶体内的粒子排列得很有规 则,所以晶态是测定化学物质结构最切实可行的状态,分子结构的 实际知识(如键长、键角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晶体结构。很多化合 物和材料只存在于晶态中,并在晶态中被应用。(3)它们是生物 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支柱。分子生物学的建立主要依靠了下列两个 系列的结构研究:一是从多肽的α螺旋到DNA的双螺旋结构;二是 从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到溶菌酶和羧肽酶等的三维结构。它们都是 应用测定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方法所得的结果。(4)晶体学和 结晶化学是固体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石。固体科学要在晶体科学所 阐明的理想晶体结构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偏离理想晶态的各种“缺 陷”,这些“缺陷”是各种结构敏感性能(如导电、扩散、强度及 反应性能等)的关键部位。材料之所以日新月异并蔚成材料科学, 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力于晶体在原子水平上的结构理论所提供的观点 和知识
3.对晶体的认识进程 1)人类对晶体的认识过程 什么是晶体?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这 个问题。早在石器时代,人们便发现了各种外形视则的石头 并把它们做成工具,从而揭开了探求晶体本质的序幕。之后, 经过长期观察,人们发现晶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规则的外 1669年,意大利科学家 Steno,N.1638-1686)和 1783年法国矿物学家爱斯尔( Del isle,R.1736-1790)分别 在观测各种矿物晶体时发现了晶体的第一个定律—晶面夹角 守恒定律。在19世纪初,晶体测角工作曾盛极一时,积累了关 于大量天然矿物和人工晶体的精确观测数据。这为进一步发现 晶体外形的规律性(特别是关于晶体对称性的规律)创造了条 件。接着,法国科学家 ( Rene just hay)于1784年提出 了著名的晶胞学说,使人类对晶体的认识迈出了一大步。根据 这一学说,晶胞是构成晶体的最小单位,晶体是由大量晶胞堆 积而成的
3. 对晶体的认识进程 (1)人类对晶体的认识过程 什么是晶体?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这 个问题。早在石器时代,人们便发现了各种外形规则的石头, 并把它们做成工具,从而揭开了探求晶体本质的序幕。之后, 经过长期观察,人们发现晶体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规则的外 形。 1669年,意大利科学家斯丹诺(Steno,N.1638-1686)和 1783年法国矿物学家爱斯尔(DeI Isle,R.1736-1790)分别 在观测各种矿物晶体时发现了晶体的第一个定律──晶面夹角 守恒定律。在19世纪初,晶体测角工作曾盛极一时,积累了关 于大量天然矿物和人工晶体的精确观测数据。这为进一步发现 晶体外形的规律性(特别是关于晶体对称性的规律)创造了条 件。接着,法国科学家阿羽依(Rene Just Hauy)于1784年提出 了著名的晶胞学说,使人类对晶体的认识迈出了一大步。根据 这一学说,晶胞是构成晶体的最小单位,晶体是由大量晶胞堆 积而成的
在晶体对称性的研究中,关于对称群的数学理论起了很大作 用。在1805-1809年间,德国学者( Weiss,C.S.1780-1856) 开始研究晶体外形的对称性。1830年德国人 ( Hesse1,J.F.Ch.1796-1872),1867年俄国人 分别独立 地推导出,晶体外形对称元素的一切可能组合方式(也就是晶体 宏观对称类型)共有32种(称为32种点群)。人们又按晶体对称 元素的特征将晶体合理地分为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七个晶系。 19世纪40年代,德国人 (Frankenheim. M L 1801 1869)和法国人 ( Bravais a.1811-1863)发展前人的工 作,奠定了晶体结构空间点阵理论(即空间格子理论)的基础 弗兰根海姆首行提出晶体内部结构应以点为单位,这些点在三维 空间周期性的重复排列。他于1842年推出了15种可能的空间点阵 形式。其后,布拉维明确地提出了空间格子理论。他认为晶体内 物质微粒的质心分布在空间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单位的顶角、面心 或体心上,从而它们在三度空间作周期性的重复排列。布拉维于 1848年指出,弗兰根海姆的15种空间点阵形式中有两种实质上是
在晶体对称性的研究中,关于对称群的数学理论起了很大作 用。在1805-1809年间,德国学者魏斯(Weiss,C.S.1780-1856) 开始研究晶体外形的对称性。1830年德国人赫塞尔 (Hessel,J.F.Ch. 1796-1872),1867年俄国人加多林分别独立 地推导出,晶体外形对称元素的一切可能组合方式(也就是晶体 宏观对称类型)共有32种(称为32种点群)。人们又按晶体对称 元素的特征将晶体合理地分为立方晶系、六方晶系等七个晶系。 19世纪40年代 ,德国人弗兰根海姆(Frankenheim,M.L.1801- 1869)和法国人布拉维(Bravais A.1811-1863)发展前人的工 作,奠定了晶体结构空间点阵理论(即空间格子理论)的基础。 弗兰根海姆首行提出晶体内部结构应以点为单位,这些点在三维 空间周期性的重复排列。他于1842年推出了15种可能的空间点阵 形式。其后,布拉维明确地提出了空间格子理论。他认为晶体内 物质微粒的质心分布在空间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单位的顶角、面心 或体心上,从而它们在三度空间作周期性的重复排列。布拉维于 1848年指出,弗兰根海姆的15种空间点阵形式中有两种实质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