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Z214005 总学时:48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金融学》精编版(第三版)主编:黄达 授课教师姓名:刘艳梅
货币金融学 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Z214005 总学时:48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金融学》精编版(第三版) 主编:黄达 授课教师姓名:刘艳梅
章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时 5 1.了解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掌握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 教 2.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最新发展及其演进中蕴含的内在规律,认识各种货币 学 形态的功能特点。 3.掌握货币的职能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 令 4.深刻理解货币的概念。 的 5.理解和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熟悉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 6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欧元对货币制度发展的意义。 教学 教学重点: 重点 1.货币形态的演变、最新发展及其演进中蕴含的内在规律。 2.货币的概念。 3.货币的职能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 方法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 突出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辅之以阅读材料, 对本课程的入门知识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 教学 教学难点: 难点 1.货币的职能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 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突破 突破方法: 方法 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案例分析进行讲解
章节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时 5 教 学 目 的 1.了解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掌握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 2.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最新发展及其演进中蕴含的内在规律,认识各种货币 形态的功能特点。 3.掌握货币的职能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 4.深刻理解货币的概念。 5.理解和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熟悉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 6.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欧元对货币制度发展的意义。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教学重点: 1.货币形态的演变、最新发展及其演进中蕴含的内在规律。 2.货币的概念。 3.货币的职能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 4.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货币制度的演进过程。 突出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辅之以阅读材料, 对本课程的入门知识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教学难点: 1.货币的职能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 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突破方法: 结合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案例分析进行讲解
相关 1.“交易链条”的一个例了 2.我国货币始祖一贝币 内容 3.中国的货币文化 4.电子货币的应用 素材 5.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 6.案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7.案例:俄罗斯私有化改革 8.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9.案例:个人支票存款为什么难以走入我国寻常百姓家? 10.案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及崩溃 11.案例:一国四币:独特的货币文化现象 12.案例:香港联系汇率制 教 导入:人们的生活中几乎时时处处离不开货币,但是同学们知道货币的起 源么?货币具有什么功能呢?这一章就给大家讲讲货币与货币制度。 学 首先,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货币的起源,闸述货币形式的演变 设 其次,通过小案例、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分析货币的职能,并注意区分各职 计 能的不同点 第三,通过小案例采用归纳法概述货币的定义 第四,在介绍货币制度要素的基础上,简介货币制度的演变 教 一、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的职能 学 三、货币的界说 内 四、货币制度 容 研 一、阅读案例资料,讨论分析 案例:一国四币一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讨 问题:1.这种独特的货币现象对大陆、港、澳、台四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 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内 2.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试问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容 为什么? 以上案例分析由各小组以PT方式完成,并于第3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
相关 内容 素材 1.“交易链条”的一个例子 2.我国货币始祖—贝币 3.中国的货币文化 4.电子货币的应用 5.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 6.案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7.案例:俄罗斯私有化改革 8.我国的人民币制度 9.案例:个人支票存款为什么难以走入我国寻常百姓家? 10.案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及崩溃 11.案例:一国四币:独特的货币文化现象 12.案例:香港联系汇率制 教 学 设 计 导入:人们的生活中几乎时时处处离不开货币,但是同学们知道货币的起 源么?货币具有什么功能呢?这一章就给大家讲讲货币与货币制度。 首先,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货币的起源,阐述货币形式的演变 其次,通过小案例、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分析货币的职能,并注意区分各职 能的不同点 第三,通过小案例采用归纳法概述货币的定义 第四,在介绍货币制度要素的基础上,简介货币制度的演变 教 学 内 容 一、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界说 四、货币制度 研 讨 内 容 一、阅读案例资料,讨论分析 案例:一国四币——独特的文化现象 问题:1.这种独特的货币现象对大陆、港、澳、台四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 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试问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为什么? 以上案例分析由各小组以 PPT 方式完成,并于第 3 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
平台“课程作业”栏目中。 二、专题研讨任务一布置 案例:金银为什么长期不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问题:1.既然铜钱的流通这么不方便,价值含量又低,那么,在我国漫长 的封建社会中,为什么作为主要货币的是铜钱,而不是黄金和白银(在我国漫 长的封建社会,白银主要是以条块状形式流通,只是到了近代,白银才作为我 国的主要货币)? 2.从该案例来看,并结合问题1,在选用币材的时候,应考虑 哪些因素? 以上专题由第1组和第9组完成,并于第3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平台 的“研究性教学”的专题1中,并积极参与“课程答疑”中的论坛“专题1” 的研讨,可提出问题,请求帮助等等。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平台“课程作业”栏目中。 二、专题研讨任务一布置 案例:金银为什么长期不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问题:1.既然铜钱的流通这么不方便,价值含量又低,那么,在我国漫长 的封建社会中,为什么作为主要货币的是铜钱,而不是黄金和白银(在我国漫 长的封建社会,白银主要是以条块状形式流通,只是到了近代,白银才作为我 国的主要货币)? 2.从该案例来看,并结合问题 1,在选用币材的时候,应考虑 哪些因素? 以上专题由第 1 组和第 9 组完成,并于第 3 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平台” 的“研究性教学”的专题 1 中,并积极参与“课程答疑”中的论坛“专题 1” 的研讨,可提出问题,请求帮助等等。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学 课时:1 女 思考:在一个物物交换经济中,这三个人之间会发生贸易吗? 一、货币的起源 1.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 2.物物交易为什么必然演进到通过货币的交易? 3.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 论阐明。 4.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1.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 货币的形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思考:各种货币形态的演进中有何内在规律? 2,作为货币的理想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1)普遍可接受性:(2)易于标准化,且价值稳定:(3)易于分割,以方便“找零”: (4)易于保存,不易变质:(5)便于携带 思考:电子货币会取代纸币吗?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课时:1.5 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的倒数是货币的购买力。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或想象的、思维上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 货币。 思考:1.歌联盟统一货币有什么好处? 二、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medium of exchange)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货币必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课时:1 思考:在一个物物交换经济中,这三个人之间会发生贸易吗? 一、货币的起源 1.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2.物物交易为什么必然演进到通过货币的交易? 3.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 论阐明。 4.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1.货币形态的演变过程 货币的形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思考:各种货币形态的演进中有何内在规律? 2.作为货币的理想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1)普遍可接受性;(2)易于标准化,且价值稳定;(3)易于分割,以方便“找零”; (4)易于保存,不易变质;(5)便于携带 思考:电子货币会取代纸币吗?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课时:1.5 一、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 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价格的倒数是货币的购买力。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或想象的、思维上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 货币。 思考:1.欧联盟统一货币有什么好处? 二、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medium of exchange)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的货币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