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Z214005 总学时:48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金融学》精编版(第三版)主编:黄达
货币金融学 课程 教 案 课程编号:Z214005 总学时:48 周学时:3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类 开课时间: 使用教材:《金融学》精编版(第三版) 主编:黄达
授课教师姓名:刘艳梅 章节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 课时 2 熟悉货币供给口径的划分 教 2.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学 3.掌握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4.理解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4.熟悉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的 5.了解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教学重点: 教学 1.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意义及划分。 及 2.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突出方法: 详解法、举例法、课堂图示、对比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难点: 教学 难点 1.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2.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舞 突破方法: 举例法、详解法、课堂图示、对比讲授、课堂讨论
授课教师姓名:刘艳梅 章节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 课时 2 教 学 目 的 1.熟悉货币供给口径的划分。 2.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3.掌握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4.理解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4.熟悉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5.了解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教学重点: 1.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意义及划分。 2.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突出方法: 详解法、举例法、课堂图示、对比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教学难点: 1.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和控制工具。 2.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与国家财政联系的特点。 突破方法: 举例法、详解法、课堂图示、对比讲授、课堂讨论
.2003-2008年中国货币层次概况 2.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是否应计入狭义货币M1的问题 相关 3.案例:中国M2与GDP的比例为什么位居世界前列 内容 4.案例:美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 我国基准利率调整表 素材 6.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表 7.1996-2007年我因货币供应量M1和M2的目标值和实际值 教 本章的主题是对货币供给的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 学 面。 设 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可以简要介绍,而本章的难点问题将以指导课外文献阅 读、课堂讨论为主。 计 对于诸如货币供给究竞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变量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 的影响这样有争议的问题,在介绍赞同与反对两方面观点以及各国实践的基础 上,让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献,经过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 教 一、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学 二、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内 容 研 一、 专题研讨任务九布置 的 案例:人民银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内 问题:2010年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容 以上专题由第5组和第6组完成,并于第十五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平台 的“研究性教学”的专题9中,并积极参与“课程答疑”中的论坛“专题9 的研讨,可提出问题,请求帮助等等
相关 内容 素材 1.2003-2008 年中国货币层次概况 2.居民活期储蓄存款是否应计入狭义货币 M1 的问题 3.案例:中国 M2 与 GDP 的比例为什么位居世界前列 4.案例:美国公开市场业务运作 5.我国基准利率调整表 6.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表 7.1996-2007 年我国货币供应量 M1 和 M2 的目标值和实际值 教 学 设 计 本章的主题是对货币供给的分析,是与货币需求理论相对应的另一个侧 面。 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可以简要介绍,而本章的难点问题将以指导课外文献阅 读、课堂讨论为主。 对于诸如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变量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 的影响这样有争议的问题,在介绍赞同与反对两方面观点以及各国实践的基础 上,让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献,经过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结论。 教 学 内 容 一、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二、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三、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研 讨 内 容 一、专题研讨任务九布置 案例:人民银行再调存款准备金率,抑制银行信贷资金过快增长 问题:2010 年后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以上专题由第 5 组和第 6 组完成,并于第十五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平台” 的“研究性教学”的专题 9 中,并积极参与“课程答疑”中的论坛“专题 9” 的研讨,可提出问题,请求帮助等等
二、阅读案例资料,讨论分析 案例1: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问题: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案例2:货币供给因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问题:1.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国际收支顺差为什么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以上案例分析由个人以回帖方式完成,并于第15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 平台“课程讨论区”栏目中。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二、阅读案例资料,讨论分析 案例 1: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问题: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案例 2:货币供给因国际收支顺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 问题:1.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国际收支顺差为什么导致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以上案例分析由个人以回帖方式完成,并于第 15 周上课前上传至“网教 平台“课程讨论区”栏目中。 教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学 课时:0.5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过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的过程。 程 2.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 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划分的依据:以流动性(1 iquidity)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 作为标准。 意义: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2.外国的M系列 3.IMF的系列 通货(currency)):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货币(ony):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 准货币(quasi-money):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4.中国的M系列 M0=流通中现金 M1=MO+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十储蓄存款十其他存款十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2-M1=准货币 思考:我国与美日货币层次划分的差异及原因是什么? 三、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1.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一一1/2 2.M1/2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 势的指标之一。 即问即答: 1.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 课时:0.5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的过程。 2.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货币总量。 二、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 1.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划分的依据:以流动性(liquidity)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 作为标准。 意义: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2.外国的 M 系列 3.IMF 的系列 通货(currency):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货币(money):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 准货币 (quasi-money):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4.中国的 M 系列 M0 = 流通中现金 M1 = M0+活期存款 M2 =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M2-M1=准货币 思考:我国与美日货币层次划分的差异及原因是什么? 三、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1.货币供给的流动效率,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即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 2. M1/M2 值是趋大还是趋于减小,可间接表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减,可作为判断经济发展态 势的指标之一。 即问即答: 1. 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