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6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拭干血液,,他以牺牲自我的意 志征服一切 ②梁建双臂抱在胸前,地望着山与天相接之处,眼珠子转着,锐敏地思考着什么。 ③颜将军行军打仗,素来冷静异常。即使敌人忽至,他依然能够 指挥若定。 A.不动声色泰然自若若无其事 B.若无其事泰然自若不动声色 C.若无其事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泰然自若不动声色若无其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三星部分手机因电池爆炸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被大规模召回,召回的手机在维修过后,很可能 被再次出售,三星这一做法实属是玩火行为 B.网络低俗语言违反语言规范,侵犯社会环境,损害公序良俗,误导广大受众,整治网络语言低 俗之风、遏制网络低俗语言蔓延刻不容缓。 C.唐伯虎曾到一寺庙游玩,长老请唐伯虎在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上题字,唐伯虎不禁 脱口吟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但苦思不得下联。 D.1864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实施颁布,以一种顶层制度设计 的方式,建立起庇护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屏障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分) 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6 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 分) ①他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倒下去立刻跳起来,碰伤了拭干血液, ,他以牺牲自我的意 志征服一切。 ②梁建双臂抱在胸前, 地望着山与天相接之处,眼珠子转着,锐敏地思考着什么。 ③颜将军行军打仗,素来冷静异常。即使敌人忽至,他依然能够 ,指挥若定。 A.不动声色 泰然自若 若无其事 B.若无其事 泰然自若 不动声色 C.若无其事 不动声色 泰然自若 D.泰然自若 不动声色 若无其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 分) A.三星部分手机因电池爆炸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被大规模召回,召回的手机在维修过后,很可能 被再次出售,三星这一做法实属是玩火行为。 B.网络低俗语言违反语言规范,侵犯社会环境,损害公序良俗,误导广大受众,整治网络语言低 俗之风、遏制网络低俗语言蔓延刻不容缓。 C.唐伯虎曾到一寺庙游玩,长老请唐伯虎在一幅和尚画的《出水芙蓉图》上题字,唐伯虎不禁 脱口吟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但苦思不得下联。 D.1864 年,《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实施颁布,以一种顶层制度设计 的方式,建立起庇护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屏障。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2 分) 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
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 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 追求代代相传。 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 追求代代相传 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 种优美的习俗。 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 追求代代相传。 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言兵事疏 晁错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 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自 髙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 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有大利。非 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 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 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 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 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 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 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 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
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 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 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 追求代代相传。 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 追求代代相传。 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 种优美的习俗。 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 追求代代相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4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言 兵 事 疏. 晁 错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高后时,再入陇西,攻城屠邑,驱 略畜产。其后复入陇西,杀吏卒,大寇盗。窃闻战胜之威,民气百倍;败兵之卒,没世不复。自 高后以来,陇西三困于匈奴矣,民气破伤,亡有胜意。今兹陇西之吏,赖社稷之神灵,奉陛下..之明 诏,和辑士卒,砥砺其节,起破伤之民,以当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有大利。非 陇西之民有勇怯,乃将吏之制巧拙异也。故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由此观之,安 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 臣又闻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夫卑身以事强,小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 也;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国异。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 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此匈奴之 长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弗能 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弗能当也;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 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下马地斗,剑戟相接,去就相薄,则匈奴之足弗能给也:此中国之长 技也。以此观之,匈奴之长技三,中国之长技五。陛下又兴数十万之众,以诛数万之匈奴,众寡
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 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 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慾食长技 与匈奴凤可赐之竖甲絮衣劲忌利矢旋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和银其心者以贱下之明 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 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 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B.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 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C.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 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D.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 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时使用的文书。 B.“胡”是古代对北方和东方各族的泛称,始于战国后期,称匈奴族为胡或北胡 C.“什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也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先呼台下侍者而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回顾了汉兴以来与匈奴作战胜败得失的情况,援引古代兵法“有必胜之将,无必胜 之民”的说法,突出良将在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论述了吕后时“民气破伤,无有胜意”,到文帝时“起破伤之民,以当
之计,以十击一之术也。 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 振,则悔之亡及也。帝王之道,出于万全。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 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心者以陛下之明 约将之。即有险阻,以此当之;平地通道,则以轻车材官制之。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衡加 之以众,此万全之术也。 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 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B.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 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C.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其 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D.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令明将能知其习俗和辑 其心者/以陛下之明约将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子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时使用的文书。 B.“胡”是古代对北方和东方各族的泛称,始于战国后期,称匈奴族为胡或北胡。 C.“什伍”是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也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先呼台下侍者而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先回顾了汉兴以来与匈奴作战胜败得失的情况,援引古代兵法“有必胜之将,无必胜 之民”的说法,突出良将在战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论述了吕后时“民气破伤,无有胜意”,到文帝时“起破伤之民,以当
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有大利”的形势转变 C.作者根据“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的理论,分析了敌我的优劣条件,否定了“以众 攻寡”,提出了对匈奴作战的一整套战略战术 D.作者对于汉兴以来抗击匈奴的历史十分熟悉,对前代处理匈奴问题的得失成败也了然于胸 这使得他的论点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5分) (2)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9分) 咏史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珥: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前一句中“蹑”字显示出士族子弟世居高位的强势,后一句中 的“沉”字则流露出寒门才俊沉沦于底层的颓唐 B.“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此句是过渡句,既概括总结了前句,又自然引出后句的典例,同
乘胜之匈奴,用少击众,杀一王,败其众而有大利”的形势转变。 C.作者根据“小大异形,强弱异势,险易异备”的理论,分析了敌我的优劣条件,否定了“以众 攻寡”,提出了对匈奴作战的一整套战略战术。[来源: 学,科,网] D.作者对于汉兴以来抗击匈奴的历史十分熟悉,对前代处理匈奴问题的得失成败也了然于胸, 这使得他的论点有着深刻的历史依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5 分) (2)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仰之间耳。(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9 分) 咏 史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①。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贵宠,比于外戚。”珥:插。 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前一句中“蹑”字显示出士族子弟世居高位的强势,后一句中 的“沉”字则流露出寒门才俊沉沦于底层的颓唐。 B.“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此句是过渡句,既概括总结了前句,又自然引出后句的典例,同
时也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积重难返的愤慨 C.“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写了汉代的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得任汉朝的高官,其 官勋可于帽上插七条貂尾,尊贵非常。 D.“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运用了有关冯唐的事典,借此表达的情感与王勃在《滕王阁序》 中“冯唐易老”的表达完全相同。 9.请简要分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有何作用。(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9分) 莎衣 宋)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使。绶 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 地轻柔 B.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 D.颈联写到渔人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 放。 11.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 赏析。(6分)
时也表达了对门阀制度积重难返的愤慨。 C.“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写了汉代的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得任汉朝的高官,其 官勋可于帽上插七条貂尾,尊贵非常。 D.“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运用了有关冯唐的事典,借此表达的情感与王勃在《滕王阁序》 中“冯唐易老”的表达完全相同。 9.请简要分析“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四句有何作用。(6 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9 分) 莎 衣① (宋)杨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③ ,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一生布衣。③直饶:犹纵使,即使。绶: 系印纽的丝带。金章:金质的官印。 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软绿柔蓝”是写作者眼里蓑衣的特点,“绿”“蓝”写色彩鲜明,“轻”“柔”点明质 地轻柔。[来源: Z x xk. Com ] B.颔联中的“蒹葭”指芦苇,“菡萏”指荷花,“卧”和“披”写的是渔人披着蓑衣卧在船上。 C.颔联出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对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雨中美景 图。 D.颈联写到渔人 醉酒之后及晚晴之时脱掉蓑衣,渔舍也因无暇整理而杂物乱堆,可见其洒脱豪 放。 11.尾句“未肯轻轻博换伊”中的“伊”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 赏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