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 练 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借“申遗”扩大书法世界影响 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北京宣布,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 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这标志着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 书法,踏上了申请成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旅程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3000多年历史,可谓源远 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佳作荟萃。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 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 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当年毕加索在博 物馆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乍 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而日本书法艺术 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日本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来学习汉字书 法和儒学。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一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我 国隋朝书法。及至唐代,来中国学习书法的遣唐使更是众多,日本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师空海 即是其中的代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然而,由于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由此产 生出一种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自认为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于是 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向世 界推广发展的前景,遮蔽了中国书法向世界辐射传播的空间。而日本却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 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结果,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 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少作为,以致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 的。而近些年,我们依然没有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强烈意识和心理准备,去国外办的书法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 练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题为选 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借“申遗”扩大书法世界影响 前不久,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有关负责人在北京宣布,书法“申遗”的正式文本 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这标志着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 书法,踏上了申请成为“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旅程。 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如果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发轫,已有 3000 多年历史,可谓源远 流长而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而佳作荟萃。书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 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 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当年毕加索在博 物馆见到中国书法时震撼不已,他沉浸在那“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中,在“乍 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中,发出了“这是艺术中的艺术”的惊叹。而日本书法艺术 界把中国书法称为“思想与造型的艺术”。日本早在我国汉代时,即派遣使者来学习汉字书 法和儒学。日本书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圣德太子所书的《法华义疏》,就直接取法我 国隋朝书法。及至唐代,来中国学习书法的遣唐使更是众多,日本书法史上的一代大师空海 即是其中的代表。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派遣过来中国学习书法的使者。 然而,由于中国书法的历史过于悠久,艺术资源过于深厚,名篇佳作过于丰富,由此产 生出一种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自认为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的。于是 对外交流趋于封闭,对外展示趋于停滞,对外宣传趋于低迷。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向世 界推广发展的前景,遮蔽了中国书法向世界辐射传播的空间。而日本却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 了很大努力和积极开拓。结果,不少欧美人认为书法是日本的艺术。 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少作为,以致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 的。而近些年,我们依然没有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强烈意识和心理准备,去国外办的书法
展既不多,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而对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很少光顾,所以 我国不少名气很大、功力精深的书法大家如沈尹默、吴湖帆、丰子恺、马公愚等在欧美鲜为 人知。于是,日本对其当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颇为自信、自足;而韩国,尽管政府没有书 法“申遗”的打算,但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却可能提出这种主张 如今,中国书法“申遗”的步子己经跨出,但这仅是良好的开始,我们在书法教育、书 法传承、书法创作乃至书法保护上更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同时,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 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推介措施,又要有系统的策展计划,要多搞一些国际性的交流展和巡回展。 这样才能达到提升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使古老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书 法在国际艺苑上光彩照人的目的 (摘自12月9日《文汇报》) 1.下列对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种心理是基于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艺术资源深厚,名篇佳作丰富而产生的。 B.这种心理认为中国书法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 C.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中国书法的衰落以及在国际影响上的缺席 D.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国际化的前景 2.下列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 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针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而言的,不是针对 中国书法艺术本身而言。 B.中国书法在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方面,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 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这是中国书法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C.中国书法“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和“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 就具有符合国际审美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所以得到了毕加索的赞 D.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历史上派遣使者专门来学习中国的书法,从侧面 证明了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是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开端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 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
展既不多,又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而对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欧美很少光顾,所以, 我国不少名气很大、功力精深的书法大家如沈尹默、吴湖帆、丰子恺、马公愚等在欧美鲜为 人知。于是,日本对其当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颇为自信、自足;而韩国,尽管政府没有书 法“申遗”的打算,但一些民间团体或个人却可能提出这种主张。 如今,中国书法“申遗”的步子已经跨出,但这仅是良好的开始,我们在书法教育、书 法传承、书法创作乃至书法保护上更有许多具体的工作要做。同时,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 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推介措施,又要有系统的策展计划,要多搞一些国际性的交流展和巡回展。 这样才能达到提升中国书法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使古老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书 法在国际艺苑上光彩照人的目的。 (摘自 12 月 9 日《文汇报》) 1.下列对书法文化“老祖母”心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种心理是基于中国书法的历史悠久,艺术资源深厚,名篇佳作丰富而产生的。 B.这种心理认为中国书法是最老的,最正宗的,别人肯定会尊重。 C.这种心理直接导致了中国书法的衰落以及在国际影响上的缺席。 D.这种心理阻碍了中国书法国际化的前景。 2.下列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艺术元素,拥有走向 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这是针对中国书法的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而言的,不是针对 中国书法艺术本身而言。 B.中国书法在笔墨元素、线条符号、结构造型及章法图式等方面,拥有走向国际的物化 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这是中国书法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C.中国书法“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点画纵横和“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的墨色气象 就具有符合国际审美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所以得到了毕加索的赞 叹。 D.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历史上派遣使者专门来学习中国的书法,从侧面 证明了中国书法艺术具有国际的物化形态和审美要素,欣赏功能和解读意趣。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书法是以殷商的甲骨文为开端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最经典的表现形式,体现 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本质精神
B.日本书法艺术界高度评价中国书法,日本和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在历史上一直派遣 使者来中国学习书法。 C.当我国的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缺席的时候,日本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和积极开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日本对其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很自信。 D.近年来我国在国外举办的书法展不多,而且很少在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 欧美举办书法展览,导致我国很多书法大家在欧美鲜为人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 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 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 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扦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 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 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眀节诸君其自为谋 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土 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 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遺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 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 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 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 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 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 (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B.日本书法艺术界高度评价中国书法,日本和朝鲜、越南、马来西亚在历史上一直派遣 使者来中国学习书法。 C.当我国的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缺席的时候,日本在书法国际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 和积极开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日本对其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很自信。 D.近年来我国在国外举办的书法展不多,而且很少在艺术人气颇高、注重多元创作的 欧美举办书法展览,导致我国很多书法大家在欧美鲜为人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 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 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 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 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 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 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 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 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 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 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 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 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 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 确。 (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酸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3分)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 D.①②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橛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 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 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 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 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 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7.断句、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语段断句。(3分) 克戬召令兵民日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 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3分)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3分) ②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 )(3 分)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 ⑥ D.①②③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 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 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 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 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 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7.断句、翻译。(10 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语段断句。(3 分) 克 戬 召 令 兵 民 曰 太 原 既 陷 吾 固 知 亡 矣 然 义 不 忍 负 国家 辱 父 祖 愿 与 此 城 终 始 以 明 吾 节 诸 君 其 自 为 谋 皆 泣不 能 仰 视。(3 分)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3 分) ②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11分)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 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月夜闻纺织声 (清)陈文述 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 多少吴姬厌罗觳,绿窗一样夜眠迟。 8.(1)请简要概括这两首诗蕴含的相同情感。(3分) (2)简要分析叶茵的《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3分) 9.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5分) 10、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6分) (1)子曰:其恕乎! (《论语》十则) (2)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 翁亭记》) (4)“诗以言志”,请写出李白在《行路难》中反映他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两句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8—9 题。(11 分)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 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月夜闻纺织声 (清)陈文述 茅檐辛苦倦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 多少吴姬厌罗縠,绿窗一样夜眠迟。 8.(1)请简要概括这两首诗蕴含的相同情感。(3 分) (2)简要分析叶茵的《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3 分) 9.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5 分) 10、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6 分) (1)子曰:其恕乎! , 。 (《论语》十则) (2)角声满天秋色里, 。(《雁门太守行》)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 翁亭记》) (4)“诗以言志”,请写出李白在《行路难》中反映他自信豪放、坚定执着个性的两句 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