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铁一中2009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套试题卷共6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1题 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伛偻龃龉与人为善踽踽独行 B.嗣位伺候茶楼酒肆驷马难追 C.储备铁杵处之泰然衣冠楚楚 D.信笺箴言三缄其口草菅人命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笼络贴标签披肝沥胆密而不宣 B.折叠捅娄子待价而沽噤若寒蝉 C.藩篱莫须有搬师回朝常备不懈 D.竖立百页窗含英咀华萧规曹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生死关头,临危授命,普通乡村女教师殷雪梅舍身救下六名学生,把自己最后的也是 最辉煌的生命瞬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B.研究生招收标准太松太滥,使原本含金量相当高的中国大学所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大大贬值,不仅自己觉得不地道,在国际上也被人另眼相看 C.无数颠扑不破的事实证明,尽管人类社会在某一阶段还会满布专制、愚昧的阴霾,但 是,民主、文明的阳光终将照彻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D.台联党主席苏进强参拜日本靖国神社,这一荒唐的举动遭到了岛内岛外炎黄子孙的强 烈谴责;而他,却居然不尴不尬,振振有辞,真是无耻之至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省委书记张舂贤、省长周伯华要求各地一定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 围困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B.该活动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在全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该所科技人员的技 术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C.200多年来,蒸汽机、发电机、汽车、飞机和计算机的相继问世和应用,大大拓宽了产 业领域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三角地带极其难得的 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 、(9分,每小题3分) “气味专家”破解嗅觉之谜 美国科学家理査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有着“气味专家”之称。由于他们在气味受 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的贡献,获得了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阿克塞尔和巴克于1991年联合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 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腔黏膜上的气味受体细胞中。人体基因总数中3%即大约1000
陕西省西安铁一中 2009 届高三 12 月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套试题卷共 6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1 至 10 题为选择题,30 分;第 11 至 21 题 为非选择题,120 分,满分 15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伛.偻 龃龉. 与.人为善 踽.踽独行 B.嗣.位 伺.候 茶楼酒肆. 驷.马难追 C.储.备 铁杵. 处.之泰然 衣冠楚.楚 D.信笺. 箴.言 三缄.其口 草菅.人命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笼络 贴标签 披肝沥胆 密而不宣 B.折叠 捅娄子 待价而沽 噤若寒蝉 C.藩篱 莫须有 搬师回朝 常备不懈 D.竖立 百页窗 含英咀华 萧规曹随 3.下列各句中 , 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生死关头 , 临危授命 .... ,普通乡村女教师殷雪梅舍身救下六名学生 ,把自己最后的也是 最辉煌的生命瞬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B. 研究生招收标准太松太滥 , 使原本含金量相当高的中国大学所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大大贬值 , 不仅自己觉得不地道 , 在国际上也被人另眼相看 ....。 C.无数颠扑不破 ....的事实证明 , 尽管人类社会在某一阶段还会满布专制、愚昧的阴霾, 但 是 , 民主、文明的阳光终将照彻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D. 台联党主席苏进强参拜日本靖国神社 , 这一荒唐的举动遭到了岛内岛外炎黄子孙的强 烈谴责 ; 而他 , 却居然不尴不尬 .... , 振振有辞 , 真是无耻之至 。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伯华要求各地一定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 围困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B.该活动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在全所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该所科技人员的技 术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C.200 多年来,蒸汽机、发电机、汽车、飞机和计算机的相继问世和应用,大大拓宽了产 业领域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作为古海岸与湿地同处一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是京津唐三角地带极其难得的 一片绿洲,被誉为天津滨海地区既大又美的花园。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气味专家”破解嗅觉之谜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有着“气味专家”之称。由于他们在气味受 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的贡献,获得了 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阿克塞尔和巴克于 1991 年联合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有气味的物质会首先与气味受 体结合,这些气味受体位于鼻腔黏膜上的气味受体细胞中。人体基因总数中 3%即大约 1000
个基因用于对气味受体细胞进行编码,以分辨不同的气味,而这些细胞与人的大脑有直接联 系。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大脑特定区 域,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气味模式。由此,人们能有意识地感受到诸如丁香 花等香味,并能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 两位科学家还发现,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会对有限的几种相关气味分子作出反应。绝大多 数气味都由多种气体分子组成,其中每种气体分子会激活相应的多个气味受体,尽管气味受 体只有大约1000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这也是人们能够辨 别和记忆大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 除了在理论上揭开了人类嗅觉机能的秘密,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实验还得出许多宝贵的数 据和一些重要的结论。研究发现,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100个气味受体,而老鼠的却有大 约1000个。研究结果显示,人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一些嗅觉功能。两位科学家所做的基础 研究的理论或是科研成果如今已经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或是对其他科学研究起到了帮助作 用。(摘自《知识》) 5.下列对“气味受体细胞”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分布在鼻腔黏膜上,受到大约1000个基因的控制,与大脑有直接的关系 B.被激活后产生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大脑特定区域,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 定模式 C.就其中的一个个体而言,会对有限的几种相关气味分子作出反应。 D.其中的气味受体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成为人们能够辨别和记忆大 约1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 6.对原文的相关内容,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能够想起一种气味,是因为该种气味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特定的气味模式,如丁香花 B.组成气味的每种气体分子都能激活多个气味受体 C.气味受体尽管只有大约1000种,但它们可以组合成大约1万种不同的气味模式 D.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100个气味受体,气味受体细胞位于这些气味受体中。 7依据原文内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人体中大约有1000个基因用于对气味受体进行编码,以分辨不同的气味,整个人体基因 总数约有3万或3.5万个 尽管人的气味受体数量与老鼠的大体上一样多,但人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一些嗅觉功能, 因此,人的嗅觉功能比不上老鼠。 C.在人感受气味的过程中,气味受体往往是被动的,气体分子常常是主动的 D.两位科学家的贡献,不只是原文中提到的三个发现,而且还从理论上揭开了人类“同性 相吸、异性相斥”的气味选择的奧秘。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 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 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 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
个基因用于对气味受体细胞进行编码,以分辨不同的气味,而这些细胞与人的大脑有直接联 系。气味受体被气味分子激活后,气味受体细胞就会产生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大脑特定区 域,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定气味模式。由此,人们能有意识地感受到诸如丁香 花等香味,并能在另一个时候想起这种气味。 两位科学家还发现,每个气味受体细胞会对有限的几种相关气味分子作出反应。绝大多 数气味都由多种气体分子组成,其中每种气体分子会激活相应的多个气味受体,尽管气味受 体只有大约 1000 种,但它们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这也是人们能够辨 别和记忆大约 1 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 除了在理论上揭开了人类嗅觉机能的秘密,阿克塞尔和巴克的实验还得出许多宝贵的数 据和一些重要的结论。研究发现,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 100 个气味受体,而老鼠的却有大 约 1000 个。研究结果显示,人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一些嗅觉功能。两位科学家所做的基础 研究的理论或是科研成果如今已经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或是对其他科学研究起到了帮助作 用。 (摘自《知识》) 5.下列对“气味受体细胞”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分布在鼻腔黏膜上,受到大约 1000 个基因的控制,与大脑有直接的关系。 B.被激活后产生电信号,并将其传输到大脑特定区域,进而传至大脑其他区域,结合成特 定模式。 C.就其中的一个个体而言,会对有限的几种相关气味分子作出反应。 D.其中的气味受体可以产生大量的组合,形成大量气味模式,成为人们能够辨别和记忆大 约 1 万种不同气味的基础。 6.对原文的相关内容,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能够想起一种气味,是因为该种气味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特定的气味模式,如丁香花。 B.组成气味的每种气体分子都能激活多个气味受体。 C.气味受体尽管只有大约 1000 种,但它们可以组合成大约 1 万种不同的气味模式。 D.鱼的嗅觉器官中大约有 100 个气味受体,气味受体细胞位于这些气味受体中。 7 依据原文内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体中大约有 1000 个基因用于对气味受体进行编码,以分辨不同的气味,整个人体基因 总数约有 3 万或 3.5 万个。 B.尽管人的气味受体数量与老鼠的大体上一样多,但人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一些嗅觉功能, 因此,人的嗅觉功能比不上老鼠。 C.在人感受气味的过程中,气味受体往往是被动的,气体分子常常是主动的。 D.两位科学家的贡献,不只是原文中提到的三个发现,而且还从理论上揭开了人类“同性 相吸、异性相斥”的气味选择的奥秘。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 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 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 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
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 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 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 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 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 饰牦牛尾。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B.绝不饮食。天雨雪……雨雪:下雨降雪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决去:坚决离开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①汉武帝嘉其义②引佩刀自刺③举剑欲击之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⑤律知武终不 可胁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 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 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 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 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译文: (2)乃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译文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 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 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 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 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 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 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 饰牦牛尾。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②引佩刀自刺 ③举剑欲击之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终不 可胁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 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 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 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 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120 分) 四、(23 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译文: (2)乃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 (1)上阕首句哪个字炼得比较好?请简要分析。(3分) (2)下阕结尾两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请结合题目简要赏析。(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①②③ 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朝开济老臣 (杜甫《蜀相》)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⑤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人生如茶 缘于茶,中国成为一个茶国:缘于茶,我成为一个茶人。 我身上越来越重的荼气,缘于姥姥。我的孩提时代,在姥姥身边度过,喝茶是她重要的 休闲,她眯着眼,啜着嘬着,瘾入至深。我玩得大汘淋淋地回到家时,看见她蓄在杯子里的 茶,就端起杯子“咣当咣当”地一口气喝完。她一边用毛巾给我擦汗一边大声呵责:“慢点 慢点,别呛着了!”青年时代,我结识了一位满腹经纶的王姓茶友,两人在一起煮茶论道, 粗饮细品,常至深夜,这段交往加强了我对茶的感情。 我逆“茶”而上,追寻仙踪。福建安溪,笼罩在绿烟翠岚中,堪称茶中之国,声名远扬 因产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本山和毛蟹等多种乌龙茶而著称为“中国茶都”。冠于乌龙 茶之首的铁观音,不但成了安溪的代称,还成了“茶都”的“镇殿之宝”。 任何事物都有隐喻性和象征性,都是最大程度地从各方面各角度对人生进行隐喻和象 征,关照人生不同的境遇和异样的况味,喝茶也是被隐喻和象征过的人生 人生如茶。王蒙说:“茶是魂,是韵,是趣味,是机智,也是微笑与漂移,舞蹈与飞升, 嗜茶者多半是好相处的人。”我以人生当茶喝,因茶制宜,专心泡制,细心品味,静心透悟 泡50秒,二泡60秒,三泡5秒;四泡55秒,五泡60秒,六泡55秒:七泡40秒,八 泡50秒,九泡40秒或30秒。每泡之间,都要掌握最佳火候和精确的时间,才能将茶泡制 得滋味纯正,它的细节决定它的成功。不然,茶汤老硬苦涩,就无法品喝,它的细节决定它 的失败。对每一泡火候和时间的把握,就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考量和审视,马虎不得。 九泡过后,小悟在先:覆杯看茶底,可见叶体完整丰厚,绿叶红边,梗脉连理,韧性充 足,水分充盈,如一块碧玉,剔透含光。这就是铁观音,是它在大自然中的原形,通过人的 矫揉造作和主观附加,它干枯失色,扭曲变形,最终,它还是依靠自身的本质力量,借以水 的灵性,向自己的前世回归,活物生香,它完全是“物质不灭”的彰显。大悟在后:清洗茶 具,品喝倒在茶盅里的清水,啜一小口打散在舌苔,感到茶香依旧不减:啜第二口时,就感 到缭绕在唇齿间的茶香,满口飘动;第三口深咽,顿感一股香流,沁人心脾,继而从内往外 涌动,整个人就蒙翳在茶云茶雾里了,隽永空灵,就像茶叶的原身,生长在云飞雾绕的山中, 这“无中生有”的滋味,是显灵返真的茶魂茶韵,比先前喝的茶汤还要通心透肺,乃“茶人 合一”了。悟到了“人中有茶,茶中有人”的真意,也就悟到了“有在无中,无在有中”的 境界。高度集中的事物都往返演绎“从有中去,在无中来”的过程。也是我“闻茶香、观茶 色、品茶味、悟茶理、知茶性、谙茶道”的过程,还是我感受人生的过程。经过这个感性与 理性的交融,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喝“茶” 茶,不过是人生的载体,思维的载体 最喜欢宋朝诗人杜耒这首缘茶而生的《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它不光渲染平常人当下以茶迎客的盛情和深厚的文学 意境,而且有思辨的哲学原理:“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与“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思维上的互补作用,同曲异工,是人生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注释】:青旗:即酒招,也称青帘,是卖酒的标志。 (1) 上阕首句哪个字炼得比较好?请简要分析。(3 分) (2)下阕结尾两句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请结合题目简要赏析。(5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① ,烟涛微茫信难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③ ,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禹锡《石头城》) ④多情自古伤离别, 。(柳永《雨霖铃》) ⑤六朝旧事随流水, 。 (王安石《桂枝香》) 五、(2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人生如茶 王 锋 缘于茶,中国成为一个茶国;缘于茶,我成为一个茶人。 我身上越来越重的茶气,缘于姥姥。我的孩提时代,在姥姥身边度过,喝茶是她重要的 休闲,她眯着眼,啜着嘬着,瘾入至深。我玩得大汗淋淋地回到家时,看见她蓄在杯子里的 茶,就端起杯子“咣当咣当”地一口气喝完。她一边用毛巾给我擦汗一边大声呵责:“慢点 慢点,别呛着了!”青年时代,我结识了一位满腹经纶的王姓茶友,两人在一起煮茶论道, 粗饮细品,常至深夜,这段交往加强了我对茶的感情。 我逆“茶”而上,追寻仙踪。福建安溪,笼罩在绿烟翠岚中,堪称茶中之国,声名远扬, 因产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本山和毛蟹等多种乌龙茶而著称为“中国茶都”。冠于乌龙 茶之首的铁观音,不但成了安溪的代称,还成了“茶都”的“镇殿之宝”。 任何事物都有隐喻性和象征性,都是最大程度地从各方面各角度对人生进行隐喻和象 征,关照人生不同的境遇和异样的况味,喝茶也是被隐喻和象征过的人生。 人生如茶。王蒙说:“茶是魂,是韵,是趣味,是机智,也是微笑与漂移,舞蹈与飞升, 嗜茶者多半是好相处的人。”我以人生当茶喝,因茶制宜,专心泡制,细心品味,静心透悟。 一泡 50 秒,二泡 60 秒,三泡 55 秒;四泡 55 秒,五泡 60 秒,六泡 55 秒;七泡 40 秒,八 泡 50 秒,九泡 40 秒或 30 秒。每泡之间,都要掌握最佳火候和精确的时间,才能将茶泡制 得滋味纯正,它的细节决定它的成功。不然,茶汤老硬苦涩,就无法品喝,它的细节决定它 的失败。对每一泡火候和时间的把握,就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考量和审视,马虎不得。 九泡过后,小悟在先:覆杯看茶底,可见叶体完整丰厚,绿叶红边,梗脉连理,韧性充 足,水分充盈,如一块碧玉,剔透含光。这就是铁观音,是它在大自然中的原形,通过人的 矫揉造作和主观附加,它干枯失色,扭曲变形,最终,它还是依靠自身的本质力量,借以水 的灵性,向自己的前世回归,活物生香,它完全是“物质不灭”的彰显。大悟在后:清洗茶 具,品喝倒在茶盅里的清水,啜一小口打散在舌苔,感到茶香依旧不减;啜第二口时,就感 到缭绕在唇齿间的茶香,满口飘动;第三口深咽,顿感一股香流,沁人心脾,继而从内往外 涌动,整个人就蒙翳在茶云茶雾里了,隽永空灵,就像茶叶的原身,生长在云飞雾绕的山中。 这“无中生有”的滋味,是显灵返真的茶魂茶韵,比先前喝的茶汤还要通心透肺,乃“茶人 合一”了。悟到了“人中有茶,茶中有人”的真意,也就悟到了“有在无中,无在有中”的 境界。高度集中的事物都往返演绎“从有中去,在无中来”的过程。也是我“闻茶香、观茶 色、品茶味、悟茶理、知茶性、谙茶道”的过程,还是我感受人生的过程。经过这个感性与 理性的交融,才能叫真正意义上的喝“茶”。 茶,不过是人生的载体,思维的载体。 最喜欢宋朝诗人杜耒这首缘茶而生的《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它不光渲染平常人当下以茶迎客的盛情和深厚的文学 意境,而且有思辨的哲学原理:“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与“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思维上的互补作用,同曲异工,是人生处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时的豁然开朗。它主要利用“静止与运动”和“感性与理性”的原理,消解思维 僵化所带来的行动滞缓乃至挫折和失败,指引人生成功。用这种睿智的思辨方法对待人生, 人生会丰富多彩,胸怀会安静宽广。 感谢茶,良师益友,夯实了我的人生和思考人生的基础 人生如茶,由此而来,以此作罢。 (2007年10月12日注:该文于2008年11月获“第四届老舍散文奖”。) 14.文章“一泡…二泡……,九泡…”一段,我们曾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中见过类似 的笔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巧妙之处?(4分) 答:表现手法: 妙处 15.结合原文有关内容,按要求回答。(6分) 1)概括作者喝茶中的感悟(3分) 答:小悟 大悟: (2)“真正意义上的喝茶”指的是什么?(3分) 答: 16.引用杜耒的《寒夜》一诗的作用是什么?(6分) 17.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感谢茶”?(6分) 答 六、(15分) 我们在《鲁迅书信》中看到,鲁迅先生给不同的人写信,落款是不一样的。请你选用供 选落款,填入下面不同的通信情况中。(只填字母)(4分) 供选落款: A、迅上 C、鲁迅(即周树人),并且加上″鲁迅″印鉴 B、师鲁迅谨订 D、后学周树人启上,并且加上"周树人"印鉴 不同的对象: ①给自己的学生发出邀请,请其赴宴,落款使用」 ②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信,落款使用 ③给自己熟悉的同事和朋友写信,落款使用 ④给自己在报刊上的论敌写信,落款使用 19.阳光社区准备推荐董劲松为市级“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请 在横线处用赞扬的语言概括董劲松的事迹,将这则推荐材料补充完整。不超过25个字。(5 董劲松,男,阳光社区保洁员。由于他的辛勤工作,我社区连续5年获得区“卫生先进 单位”的称号。他主动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困难,长年义务照料3位孤寡老人。他还担任业 余治安巡逻员,多次勇敢地与歹徒搏斗,5次负伤,为保护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巨大 贡献。董劲松同志 因此,我们认.为,“十大公德人物”这一称 号,他应是当之无愧的
明又一村”时的豁然开朗。它主要利用“静止与运动”和“感性与理性”的原理,消解思维 僵化所带来的行动滞缓乃至挫折和失败,指引人生成功。用这种睿智的思辨方法对待人生, 人生会丰富多彩,胸怀会安静宽广。 感谢茶,良师益友,夯实了我的人生和思考人生的基础。 人生如茶,由此而来,以此作罢。 (2007 年 10 月 12 日 注:该文于 2008 年 11 月获“第四届老舍散文奖”。) 14.文章“一泡…二泡……,九泡…”一段,我们曾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中见过类似 的笔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巧妙之处?(4 分) 答:表现手法: 妙处: 15.结合原文有关内容,按要求回答。(6 分) (1)概括作者喝茶中的感悟(3 分) 答:小悟: 大悟: (2) “真正意义上的喝茶”指的是什么?(3 分) 答: 16.引用杜耒的《寒夜》一诗的作用是什么?(6 分) 答: 17.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感谢茶”?(6 分) 答: 六、(15 分) 18.我们在《鲁迅书信》中看到,鲁迅先生给不同的人写信,落款是不一样的。请你选用供 选落款,填入下面不同的通信情况中。(只填字母)(4 分) 供选落款: A、迅上 C、鲁迅(即周树人),并且加上"鲁迅"印鉴 B、师鲁迅谨订 D、后学周树人启上,并且加上"周树人"印鉴 不同的对象: ①给自己的学生发出邀请,请其赴宴,落款使用 ②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信,落款使用 ③给自己熟悉的同事和朋友写信,落款使用 ④给自己在报刊上的论敌写信,落款使用 19. 阳光社区准备推荐董劲松为市级“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请 在横线处用赞扬的语言概括董劲松的事迹,将这则推荐材料补充完整。不超过 25 个字。(5 分) 董劲松,男,阳光社区保洁员。由于他的辛勤工作,我社区连续 5 年获得区“卫生先进 单位”的称号。他主动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困难,长年义务照料 3 位孤寡老人。他还担任业 余治安巡逻员,多次勇敢地与歹徒搏斗,5 次负伤,为保护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巨大 贡献。董劲松同志 。因此,我们认.为,“十大公德人物”这一称 号,他应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