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瓜类蔬菜设施栽培 提问: 瓜类蔬菜包括哪些种类? 瓜类蔬菜有哪些共同特点? (1)根系易木栓化,须直播或护根育苗, (2)多数茎蔓生,需支架或爬地栽培, (3)多数为雌雄同株异花,均为虫媒花,易自然杂交,采种时应设法隔离, 4)整入生长周期要求较高的温度和敏大的昼夜温差,喜日照时数多和较强的光照度 )以果实为产品,具有共同的病虫害,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第 节 黄瓜设施栽培 别称:王瓜、胡瓜 原产: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雨林地区 分类 年牛草本禁缘植物 栽培特点: 1栽培广泛 2技术性强。 3.食用方式方法多,营养丰富! 4.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品种类型 (一)华北型 俗称"水黄瓜",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 植株生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对日照时长要求不严 该类型黄瓜茎节和叶柄较长,叶片大而薄,果实细长,绿色,刺瘤密,白刺 (二)华南型 俗称"旱黄瓜”,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 该类型黄瓜茎叶繁茂,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大,耐湿热,要求短日照。果实短粗,果皮硬,果皮 绿、绿白、黄白色,刺瘤稀 三)北欢温室 分布于英国 荷兰。 植株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果面光滑无刺,绿色,种 子少或单性结 、生物学特性 黄瓜原产于热带雨林地区,这就决定了它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热、雨、林"有关。 一)形态特征 1 浅根系; 再生能力差: 吸收肥水能力较弱 易生不定根 苗期根系抵抗力弱:技术措施不当时,容易出现"烧根”、“沤根”、"寒根"等不良现象。 注:寒根 原因:地温低。 症状:根毛不长,根系发褐,但不腐烂,地上部生育进程缓慢或停止,生长点色重,不长心叶 叶片下垂 解决办法:①松土;②覆干柴;③盖干细暖土;④利用水枕膜;⑤铺设加温线。 烧根 原因:施用的肥料未充分腐熟,或者施用肥料过多。 症状:叶片黑绿、厚而小 ,主茎短、节间短,生长点发瞎,根系失水呈黄色干柴状。 解决办法:①浇水,结合晒土;②换土;③深翻地毁种。 沤根
第四章 瓜类蔬菜设施栽培 提问: 瓜类蔬菜包括哪些种类? 瓜类蔬菜有哪些共同特点? (1) 根系易木栓化,须直播或护根育苗, (2)多数茎蔓生,需支架或爬地栽培, (3)多数为雌雄同株异花,均为虫媒花,易自然杂交,采种时应设法隔离, (4)整个生长周期要求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昼夜温差,喜日照时数多和较强的光照度, (5)以果实为产品,具有共同的病虫害,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第一节 黄瓜设施栽培 别称:王瓜、胡瓜 原产: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雨林地区 分类:一年生草本攀缘植物 栽培特点: 1.栽培广泛。 2.技术性强。 3.食用方式方法多,营养丰富。 4.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一、品种类型 (一)华北型 俗称"水黄瓜",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 植株生长势中等,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对日照时长要求不严。 该类型黄瓜茎节和叶柄较长,叶片大而薄,果实细长,绿色,刺瘤密,白刺。 (二)华南型 俗称"旱黄瓜",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 该类型黄瓜茎叶繁茂,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大,耐湿热,要求短日照。果实短粗,果皮硬,果皮 绿、绿白、黄白色,刺瘤稀。 (三)北欧温室型 分布于英国、荷兰。植株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果面光滑无刺,绿色,种 子少或单性结果。 二、生物学特性 黄瓜原产于热带雨林地区,这就决定了它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热、雨、林"有关。 (一)形态特征 1.根 浅根系; 再生能力差; 吸收肥水能力较弱; 易生不定根; 苗期根系抵抗力弱:技术措施不当时,容易出现"烧根"、"沤根"、"寒根"等不良现象。 注:寒根 原因:地温低。 症状:根毛不长,根系发褐,但不腐烂,地上部生育进程缓慢或停止,生长点色重,不长心叶, 叶片下垂。 解决办法:①松土;②覆干柴;③盖干细暖土;④利用水枕膜;⑤铺设加温线。 烧根 原因:施用的肥料未充分腐熟,或者施用肥料过多。 症状:叶片黑绿、厚而小,主茎短、节间短,生长点发瞎,根系失水呈黄色干柴状。 解决办法:①浇水,结合晒土;②换土;③深翻地毁种。 沤根
原因:地温低,湿度大。 症状:叶片暗黄色,叶绿素形成少,地下根部枯萎,拔出轻者不带土,重者腐烂,易并发其他病 害 解决办法:①覆干士;②覆干柴;③勒划锄、中午晾墒;④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2.茎 茎蔓生,中空,含水量高,易折断(裂);6~7片叶后,不能直立生长。茎为无限生长,叶腋间可分 牛刚兰 整枝打权。 根据茎的粗细、节间的长短、卷须的生长状态进行植株诊断: 般认为,茎粗0.7~1.0cm,第二、三节间较短,以后逐渐加长,卷须粗且长,不打卷,是健壮植 株的标志,否则为弱株。 3.叶 4.花 3种花型:雄花、雌花、完全化,多为单性花: 7种株型:完全花株、雌性株、雄性株、雌雄同株、雌全同株、雄全同株、雌雄全同株,生产上最常 见的为雌雄同株异花的株型。 主蔓上第1雌花节位高低与早熟性有很大关系】 5里立 瓠果,果色和形状因品种而异。果面光滑或有棱、瘤、刺,刺色有黑、褐、白之分。黄瓜有单性结 实能力。 6.种子 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黄白色。种子干粒重20-40g,种子发芽年限4~5年。 (二)生长发育周期 发芽期 临界特征:种子萌动 第一片直叶露出(破心) 时期:7~8天 特点:他养时期 管理关键 ①给予适宜的温湿度,促进尽快出土: ②出土以后给予充足的光照,促进子叶发育; ③及时分苗、间苗,或及时进行嫁接: ④防止幼苗徒长,出现高脚苗,影响花芽分化 2.幼苗期 临界特征:第一片真叶显露 4~5片真叶(定植) 时期:20-30d; 特点:营养器官生长和花芽陆续分化,是花芽分化的关键期。 管理关键:本着促控结合的原则,促进根系的发育,扩大叶面积,防止幼苗徒长,促进花芽分 化,形成多而健壮的雌花,为早熟丰 产打好基础。 3.初花期(伸蔓期) 临界特征:4~5片真叶(定植)—根瓜座住 时期:25天左右 特点:茎蔓明显伸长,花芽继续形成,花数不断增加。是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均衡发展的重要时期 管理关键:适期、适度进行蹲苗,促使根系充分发育,适当控制茎叶的生长,确保雌花芽的质量 和数量。 4.结果期 临界特征:根瓜座住—拉秧 时 期:露地栽培30~60天,设施栽培4~5个月甚至更长 特点:果实大量形成,茎、叶、根系生长均达到高峰,是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时期。 管理关键: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水,使生长和结瓜并茂,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延长结果期,及时
原因:地温低,湿度大。 症状:叶片暗黄色,叶绿素形成少,地下根部枯萎,拔出轻者不带土,重者腐烂,易并发其他病 害。 解决办法:①覆干土;②覆干柴;③勤划锄、中午晾墒;④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2. 茎 茎蔓生,中空,含水量高,易折断(裂);6~7片叶后,不能直立生长。茎为无限生长,叶腋间可分 生侧蔓——整枝打杈。 根据茎的粗细、节间的长短、卷须的生长状态进行植株诊断: 一般认为,茎粗0.7~1.0cm,第二、三节间较短,以后逐渐加长,卷须粗且长,不打卷,是健壮植 株的标志,否则为弱株。 3. 叶 4. 花 3种花型:雄花、雌花、完全化,多为单性花; 7种株型:完全花株、雌性株、雄性株、雌雄同株、雌全同株、雄全同株、雌雄全同株,生产上最常 见的为雌雄同株异花的株型。 主蔓上第1雌花节位高低与早熟性有很大关系。 5. 果实 瓠果,果色和形状因品种而异。果面光滑或有棱、瘤、刺,刺色有黑、褐、白之分。黄瓜有单性结 实能力。 6. 种子 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黄白色。种子千粒重20~40g,种子发芽年限4~5年。 (二)生长发育周期 1.发芽期 临界特征:种子萌动——第一片真叶露出(破心) 时 期:7~8天 特 点:他养时期 管理关键: ①给予适宜的温湿度,促进尽快出土; ②出土以后给予充足的光照,促进子叶发育; ③及时分苗、间苗,或及时进行嫁接; ④防止幼苗徒长,出现高脚苗,影响花芽分化。 2.幼苗期 临界特征:第一片真叶显露——4~5片真叶(定植) 时 期: 20~30d; 特 点:营养器官生长和花芽陆续分化,是花芽分化的关键期。 管理关键:本着促控结合的原则,促进根系的发育,扩大叶面积,防止幼苗徒长,促进花芽分 化,形成多而健壮的雌花,为早熟丰产打好基础。 3.初花期(伸蔓期) 临界特征:4~5片真叶(定植)——根瓜座住 时 期:25天左右 特 点:茎蔓明显伸长,花芽继续形成,花数不断增加。是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均衡发展的重要时期。 管理关键:适期、适度进行蹲苗,促使根系充分发育,适当控制茎叶的生长,确保雌花芽的质量 和数量。 4.结果期 临界特征:根瓜座住——拉秧 时 期:露地栽培30~60天,设施栽培4~5个月甚至更长。 特 点:果实大量形成,茎、叶、根系生长均达到高峰,是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时期。 管理关键: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水,使生长和结瓜并茂,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延长结果期,及时
采收。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喜温, 不耐寒与高温。生育适温:10~32℃。最适气温:25~32C(日)/15~18C(夜),最适地温 18-20℃: 2.光 喜光。也耐弱光,屁短日照蔬苹,对时日照长短要求因牛态型而导。华南型品种需短日照才能正常开 花, 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 3.水 根浅叶大 吸水力弱而蒸腾水分多,故喜湿、怕涝、不耐旱。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士壤相对湿 度60~70%),结果期需水分较多(80-90%)。 A写 需02量大 空气中21%可满足地上所需 土壤中宜>15%, 不可<10 中松十 空气中C02常规含量为0.03%,应用C02施肥技术将设施内C02含量提高到0.1%,可增 10%-20%. 51▣ 喜肥又不耐肥,适宜在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的土壤上栽培,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喜中性偏酸 土壤(pH5.5~7 ,最适6.5) 三、栽培季节与茬次安排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无霜期长,一年四季均可栽培。 夏秋季以露地栽培为主,冬春季节多利 用塑料大、中棚等设施进行保护栽培」 北方地区无霜期短,除夏季露地栽培外,可充分利用塑料大、中、小棚和日光温室进行春提 前、 秋延后和越冬栽培 实现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 四、栽培技术 (一)日光温室秋冬茬裁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洗泽迹而耐高温器光结瓜而耐低温弱光的品种 适宜品种:津杂1、2、3号、津研4、7号、津优1、10号等品种。 2.育苗 3.整地定植 4.定植后管理 4.1温光调节 定植初期 昼夜通风遮光防雨;当外界最低温度降至15℃ 减少通风量,日温25~30℃夜温13~15℃;当夜间室内气温降至10~12℃;覆盖草帘,临时加温 4.2水肥管理 根瓜膨大期:第1次追肥灌水,磷酸二铵15-20kg1667m2 结里前甘相·每隔5 6d表1次水 ,灌2次水追1次肥。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减少灌水次数 严冬季节 不再灌水,可进行叶面喷肥。 4.3植株调 4.4收获 (二)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 选择耐低温弱光品种, 且具有植株长势强,不易徒长,分枝少,雌花节位低,节成性好,瓜条商品 性好,高产抗病等特性 2.育苗 采用嫁接育苗:增强冬春茬黄瓜抵抗较低地温的能力,有利增产。 防止土传 病害、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 3.整地定植 4.定植后管理
采收。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 喜温,不耐寒与高温。生育适温:10~32℃。最适气温:25~32℃(日)/15~18℃(夜) ,最适地温 18~20℃; 2. 光 喜光,也耐弱光,属短日照蔬菜,对日照长短要求因生态型而异。华南型品种需短日照才能正常开 花,华北型品种对日照的长短要求不严格。 3. 水 根浅叶大——吸水力弱而蒸腾水分多,故喜湿、怕涝、不耐旱。幼苗期水分不宜过多(土壤相对湿 度60~70%),结果期需水分较多(80~90%)。 4. 气 需O2量大,空气中21%可满足地上所需,土壤中宜>15%,不可<10%。——中耕松土 空气中CO2常规含量为0.03%,应用CO2施肥技术将设施内CO2含量提高到0.1%,可增产 10%~20%。 5. 肥 喜肥又不耐肥,适宜在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的土壤上栽培,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喜中性偏酸 土壤(pH 5.5~7.6,最适6.5) 三、栽培季节与茬次安排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无霜期长,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夏秋季以露地栽培为主,冬春季节多利 用塑料大、中棚等设施进行保护栽培。 北方地区无霜期短,除夏季露地栽培外,可充分利用塑料大、中、小棚和日光温室进行春提 前、秋延后和越冬栽培,实现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 四、栽培技术 (一)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择较耐高温强光,结瓜期耐低温弱光的品种。 适宜品种:津杂1、2、3号、津研4、7号、津优1、10号等品种。 2. 育苗 3. 整地定植 4. 定植后管理 4.1 温光调节 定植初期,昼夜通风 遮光防雨;当外界最低温度降至15℃ 减少通风量,日温25~30℃/夜温13~15℃;当夜间室内气温降至10~12℃;覆盖草帘,临时加温 4.2 水肥管理 根瓜膨大期:第1次追肥灌水,磷酸二铵15~20kg /667m2 结果前期:每隔5~6d浇1次水,灌2次水追1次肥。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减少灌水次数 严冬季节:不再灌水,可进行叶面喷肥。 4.3 植株调整 4.4 收获 (二)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弱光品种,且具有植株长势强,不易徒长,分枝少,雌花节位低,节成性好,瓜条商品 性好,高产抗病等特性。 2.育苗 采用嫁接育苗:增强冬春茬黄瓜抵抗较低地温的能力,有利增产。 防止土传病害、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 3. 整地定植 4. 定植后管理
4.1温度调节 缓苗期:密闭保温,提高室内温湿度。日温25~28℃夜温13~15℃地温15℃以上 抽期: 实行四段变温管理, 上午26-28C/下午20-22℃前半夜15~17℃/后半夜1012℃。 盛果期:仍实行变温管理,上午28~30C下午22~24C/前半夜17~19C/后半夜12~14℃. 4.2光照调节 冬春茬黄瓜光照调节的核心是增光补光,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以提高室内温度,促 进植株的光合作用。 4.3水肥管 缓苗期:浇1次缓苗水,水量要充足。 抽蔓期:根瓜形成前一般不追肥灌水。 结果期:根瓜长到15cm时,结合浇水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15kg: 采收初期至结瓜盛期10-20灌1次水,隔1次水追1次肥 结果盛期,510d灌1次水, 10 15d追1次肥,并施用C02气肥,以达增产。 第二节 甜设施我培 、甜瓜栽培概况 1.世界公认十大健康水果之一,位居第六 2.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栽培中 3.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 接近世界总面积的1/2 4我国甜瓜品种资源丰富, 但栽培技术落后。 5.厚皮甜瓜的栽培受生态条件限制. 6目有独特的牛产特点」 甜瓜的类型与品种 甜瓜的分类研究最早始于1753年,林奈首先将甜瓜定名为两个种,即甜瓜和观赏甜瓜,1763年又增 加打了野生甜和它形结甜种。 在甜瓜分类史上,第 -个对甜瓜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法国瓜类专家罗典,1859年他根据相互杂交的亲 和性将甜瓜分为10个类群。对甜瓜分类有着巨大影响, 此后,苏联、美国等科学家对甜瓜的分类进行了研究。 1989年,日本著名甜瓜专家藤下典之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毕生对甜瓜的研究,将甜瓜种分为 10个变种。 (一)甜瓜的变种 (1)网纹甜瓜netted melon:原产中亚,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 日本、中亚各国(包括中国 新疆)。生育期长,果面有网纹,果肉绿或橙色,质地软或脆,味极甜,含糖20%左右,香气少,耐 贝运 (2)冬甜瓜winter melon:主要分布在美国、我国新疆、甘肃和中亚地区,生育期长,成熟后果实 变软,多汁,无香气,种子大,耐贮运。 3)粗皮甜瓜rook melon: 原产西南亚,现主要分布在南欧各国和美国及澳大利哑。主栽品种一般 早、中熟,果近圆形,皮黄褐色,表面有突起的网纹或瘤刺状物,多有10条浅沟,瓜熟蒂落,有香 气.又l香甜瓜muskmelon. (4)蛇形甜瓜snake melon:原产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及近中东国家,这些国家现在仍进行栽培。 为雌雄异花同株。果圆筒状,弯曲细长,可达1.6米,重2~3公斤,稍有棱,成熟后肉松软,味淡 含糖低,嫩果脆 可炒食和腌渍 (5)薄皮甜瓜oriental sweet melon: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和日本,多果,中熟,生 育期较短,多数雄全同株,少数雌雄异花同株。果小,0.5干克以下,皮色有白、绿、黄色,有条 斑,皮光滑,有的有浅沟。肉脆或粉质,香气浓,瓜熟蒂落。 (6)越瓜oriental picklina melon· 原立我国 与薄皮甜瓜亲缘关系最最近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 华中 华南和南亚各国, 朝鲜也有栽 雌雄同株异花,果皮白或绿色,有时有绿色条纹 果面光,果肉白色或绿色,味淡,无香气,肉质脆,可生食,凉拌,炒食或腌渍。 (T)seikan melon:原产东亚,朝鲜和我国有栽培,类似薄皮甜瓜,种子小,似芝麻粒
4.1 温度调节 缓苗期:密闭保温,提高室内温湿度。日温25~28℃/夜温13~15℃/地温15℃以上。 抽蔓期:实行四段变温管理,上午26~28℃/下午20~22℃/前半夜15~17℃/后半夜10~12℃。 盛果期:仍实行变温管理,上午28~30℃/下午22~24℃/前半夜17~19℃/后半夜12~14℃。 4.2 光照调节 冬春茬黄瓜光照调节的核心是增光补光,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以提高室内温度,促 进植株的光合作用。 4.3 水肥管理 缓苗期:浇1次缓苗水,水量要充足。 抽蔓期:根瓜形成前一般不追肥灌水。 结果期:根瓜长到15cm时,结合浇水每667m2施三元复合肥15kg。 采收初期至结瓜盛期10~20d灌1次水,隔1次水追1次肥。 结果盛期,5~10d灌1次水,10~15d追1次肥,并施用CO2气肥,以达增产。 第二节 甜瓜设施栽培 一、甜瓜栽培概况 1.世界公认十大健康水果之一,位居第六。 2.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 3.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接近世界总面积的1/2。 4.我国甜瓜品种资源丰富,但栽培技术落后。 5.厚皮甜瓜的栽培受生态条件限制。 6.具有独特的生产特点。 7.具有营养保健功效。 二、甜瓜的类型与品种 甜瓜的分类研究最早始于1753年,林奈首先将甜瓜定名为两个种,即甜瓜和观赏甜瓜,1763年又增 加了野生甜瓜和蛇形甜瓜种。 在甜瓜分类史上,第一个对甜瓜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法国瓜类专家罗典,1859年他根据相互杂交的亲 和性将甜瓜分为10个类群。对甜瓜分类有着巨大影响。 此后,苏联、美国等科学家对甜瓜的分类进行了研究。 1989年,日本著名甜瓜专家藤下典之在前人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毕生对甜瓜的研究,将甜瓜种分为 10个变种。 (一)甜瓜的变种 (1)网纹甜瓜 netted melon:原产中亚,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日本、中亚各国(包括中国 新疆)。生育期长,果面有网纹,果肉绿或橙色,质地软或脆,味极甜,含糖20%左右,香气少,耐 贮运。 (2)冬甜瓜 winter melon:主要分布在美国、我国新疆、甘肃和中亚地区,生育期长,成熟后果实 变软,多汁,无香气,种子大,耐贮运。 (3)粗皮甜瓜 rook melon:原产西南亚,现主要分布在南欧各国和美国及澳大利亚。主栽品种一般 早、中熟,果近圆形,皮黄褐色,表面有突起的网纹或瘤刺状物,多有10条浅沟,瓜熟蒂落,有香 气,又叫麝香甜瓜muskmelon。 (4)蛇形甜瓜 snake melon:原产伊朗、阿富汗等中亚及近中东国家,这些国家现在仍进行栽培。 为雌雄异花同株。果圆筒状,弯曲细长,可达1.6米,重2~3公斤,稍有棱,成熟后肉松软,味淡, 含糖低,嫩果脆,可炒食和腌渍。 (5)薄皮甜瓜 oriental sweet melon:原产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和日本,多果,中熟,生 育期较短,多数雄全同株,少数雌雄异花同株。果小,0.5千克以下,皮色有白、绿、黄色,有条 斑,皮光滑,有的有浅沟。肉脆或粉质,香气浓,瓜熟蒂落。 (6)越瓜 oriental pickling melon:原产我国,与薄皮甜瓜亲缘关系最最近。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 华中、华南和南亚各国,日本、朝鲜也有栽培。雌雄同株异花,果皮白或绿色,有时有绿色条纹, 果面光,果肉白色或绿色,味淡,无香气,肉质脆,可生食,凉拌,炒食或腌渍。 (7)seikan melon:原产东亚,朝鲜和我国有栽培,类似薄皮甜瓜,种子小,似芝麻粒
(8)毛毛甜瓜momordiea melon:原产南亚至西亚,雄雄同株异花,生长势强,茎叶果实上密生茸 毛,种子大,果实椭圆形,重3~4干克,成熟后粉碎状开裂。没有香气,以嫩果炒食,目前印度、 巴基斯坦栽培 我国新疆也有少量栽培 (9)观赏甜瓜pocket melon: 原产西亚或北非,各国栽培较少,生长势弱,叶小有茸毛,雌雄同株 异花,果小,仅100~150克。果实深纯黄色,圆形,光滑,成熟后散发香气。 (10)野生或杂草甜瓜wild or weedy melon:起源于非洲中部千旱沙漠,抗病性很强,茎细长,叶 小,果小,仅10~70克,多为完全花,单株结果几个至几百个,果面光滑,肉极薄,味酸涩,未成 熟时有强烈的苦味」 (二)甜瓜的类型 我国根据甜瓜农业生物学特性,将栽培甜瓜分为两大类:厚皮类型和薄皮类型 1.厚皮甜瓜 果实:果皮厚而粗糙,皮厚0.3~0.5厘米,去皮而食。果面有或无网纹。果重2~5千克,最重达 25千克。 果肉厚 多在2.5c 果实含糖量高, 可溶性固形物可高达20%,品质好,耐贮运。 长势:生长势强,蔓粗壮,叶色浅,叶面光滑,多为雄全同株。 环境: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喜干燥、炎热、大温差和强日照。抗病性和适应能力差 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分类:厚皮类型分为六大品种群 (1)保 (温室小型品种群) 果实小型,单瓜重kg左右,球形或近球形。早熟或早中熟。抗病耐湿,较耐弱光和寡日照,低温 下茎伸长和坐果能力较好。肉质细软,极甜,不耐贮运,适宜于温室和大棚种植。 主要品种有河南的郑甜一号,江苏的维多利亚,甘肃的玉金香,台湾的状元、蜜世界、银瓜、台 农2号,还有引自日本的古拉巴、伊丽莎白、西薄洛托、天子和韩国的白花、伊斯特等。 (2)早熟脆 为哈密瓜类型早熟品种,果实中等大小,单瓜重1.5~2.0kg,果肉橘红色,肉质脆甜,品质优, 不耐贮运。 (3)哈密夏瓜品种群 本品种群均为中熟哈密瓜,集中了哈密瓜中品质最优、数量最多的品种。果实中到大型,单瓜重 1.5 kg, 可短期贮藏, 生育期90~120d 主要品种有:网纹香、红心脆、含笑、皇后、新皇后、新密杂7号等。 (4)中晚熟秋瓜品种群 耐贮性介于夏瓜和冬瓜之间! (5)晚熟冬甜瓜品种群 生育期长 成落 晚,耐贮运,为新疆所独有 (6)白兰瓜品种群 2.薄皮类型(光皮类型) 又称中国甜瓜、东方甜瓜、普通甜瓜等。主产于东北、华北、江淮、长江流域、华南。以东北三 省种植面积最大,达100万亩以上 植株:株型较小,叶色深绿。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耐湿,耐弱光,对栽培条件要求不严。 果实:果小,0.3~1千克,含糖量低,可溶性固形物8~12%,不耐贮运。果皮光滑而薄,可连皮 食用 品种:根据果实的外部特征可分为4个品种群 (1)白皮品种群:果皮乳白、 绿白或黄白 (2)黄皮品群 果皮黄色或金黄色 (3)花皮品种群:果皮上有两种以上颜色,常有绿色斑块或呈条带状。 (4)绿色品种群:果皮灰绿、绿色或墨绿色。 三、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 1.根 根系较发达,较耐干旱、贫瘠;好气性强:伤根后不易恢复。具有一定耐碱能力仅次于南瓜
(8)毛毛甜瓜momordiea melon:原产南亚至西亚,雌雄同株异花,生长势强,茎叶果实上密生茸 毛,种子大,果实椭圆形,重3~4千克,成熟后粉碎状开裂。没有香气,以嫩果炒食,目前印度、 巴基斯坦栽培,我国新疆也有少量栽培。 (9)观赏甜瓜 pocket melon:原产西亚或北非,各国栽培较少,生长势弱,叶小有茸毛,雌雄同株 异花,果小,仅100~150克。果实深纯黄色,圆形,光滑,成熟后散发香气。 (10)野生或杂草甜瓜 wild or weedy melon:起源于非洲中部干旱沙漠,抗病性很强,茎细长,叶 小,果小,仅10~70克,多为完全花,单株结果几个至几百个,果面光滑,肉极薄,味酸涩,未成 熟时有强烈的苦味。 (二)甜瓜的类型 我国根据甜瓜农业生物学特性,将栽培甜瓜分为两大类:厚皮类型和薄皮类型 1.厚皮甜瓜 果实:果皮厚而粗糙,皮厚0.3~0.5厘米,去皮而食。果面有或无网纹。果重2~5千克,最重达 25千克。果肉厚,多在2.5cm以上。果实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可高达20%,品质好,耐贮运。 长势:生长势强,蔓粗壮,叶色浅,叶面光滑,多为雄全同株。 环境: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喜干燥、炎热、大温差和强日照。抗病性和适应能力差。 分布: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分类:厚皮类型分为六大品种群。 (1)保护地品种群 (温室小型品种群) 果实小型,单瓜重lkg左右,球形或近球形。早熟或早中熟。抗病耐湿,较耐弱光和寡日照,低温 下茎伸长和坐果能力较好。肉质细软,极甜,不耐贮运,适宜于温室和大棚种植。 主要品种有:河南的郑甜一号, 江苏的维多利亚,甘肃的玉金香,台湾的状元、蜜世界、银瓜、台 农2号,还有引自日本的古拉巴、伊丽莎白、西薄洛托、天子和韩国的白花、伊斯特等。 (2)早熟脆肉品种群 为哈密瓜类型早熟品种,果实中等大小,单瓜重1.5~2.0 kg,果肉橘红色,肉质脆甜,品质优, 不耐贮运。 (3)哈密夏瓜品种群 本品种群均为中熟哈密瓜,集中了哈密瓜中品质最优、数量最多的品种。果实中到大型,单瓜重 1.5~3kg,可短期贮藏,全生育期90~120d。 主要品种有:网纹香、红心脆、含笑、皇后、新皇后、新密杂7号等。 (4)中晚熟秋瓜品种群 耐贮性介于夏瓜和冬瓜之间。 (5)晚熟冬甜瓜品种群 生育期长,成熟晚,耐贮运,为新疆所独有。 (6)白兰瓜品种群 2. 薄皮类型(光皮类型) 又称中国甜瓜、东方甜瓜、普通甜瓜等。主产于东北、华北、江淮、长江流域、华南。以东北三 省种植面积最大,达100万亩以上。 植株:株型较小,叶色深绿。抗病性强,适应性广,耐湿,耐弱光,对栽培条件要求不严。 果实:果小,0.3~1千克,含糖量低,可溶性固形物8~12%,不耐贮运。果皮光滑而薄,可连皮 食用。 品种:根据果实的外部特征可分为4个品种群。 (1)白皮品种群:果皮乳白、绿白或黄白 (2)黄皮品群:果皮黄色或金黄色 (3)花皮品种群:果皮上有两种以上颜色,常有绿色斑块或呈条带状。 (4)绿色品种群: 果皮灰绿、绿色或墨绿色。 三、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1. 根 根系较发达,较耐干旱、贫瘠;好气性强;伤根后不易恢复。具有一定耐碱能力 仅次于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