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果品贮藏 一、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本章后了解苹果、梨、桃、葡萄、猕猴桃、柑桔类、香蕉等水果的产业化现状, 熟悉它们各自的贮藏特性,要求的贮藏条件,掌握其贮藏保鲜方法及其采后各自病害的识别及其控 制措施。 二、主要讲解内容 1.苹果、梨的采收要求,各自的贮藏特性,适宜的贮藏保鲜条件,常用主要的贮藏方式及其管 理、病害种类、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2.桃等核果类水果的贮藏特性,适宜环境条件,主要保鲜方法及其病害种类、控制技术。 3.浆果类水果的采收要求,贮藏特性,主要贮藏方法及管理,病害种类,发生特征、特点及其 控制技术。 4.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采收要求,采后处理措施,贮藏特性,主要保鲜方法及其病害防控技 术。 三、讲授重点 1.苹果、梨贮藏特性,贮藏保鲜技术及其管理特点。 2.桃、葡萄、猕猴桃的贮藏特性,采后病害及防腐措施、贮藏方法及其管理技术。 四、教学难点 1.各种果品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特点: 2.不同果品采后处理的特点及其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教学,各种贮藏技术及管理病害观察与识别的实验、实习课。 六、参考书 1.刘兴华、饶景萍主编。《果品蔬菜贮运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2.周山涛主编。《果蔬贮运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3.田世平主编。 《果蔬产品产后贮藏加工与包装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第一节苹果贮藏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葡萄、相桔、苹果、香蕉),苹果占水果总产的13%。苹果在我国的 面积、总产均为世界果树的第一位,总产量(2003年)2000.9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的34.5%,占我 国果品总产的32.76%,总面积的25.23%,无疑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目前年产浓缩苹果汁近40 万吨,占世界总产的1/3还多。 苹果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近两年(2003年)出口鲜苹果45万吨,占生产量的 2.3%,苹果浓缩汁39万吨,出口金额超过2亿美元,成为我国农业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苹果 是国家确定的11种农产品之一(北方苹果、南方柑桔),苹果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 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世界苹果的年贸易量约550万吨,并呈缓慢增长趋势。我国苹果国际市场占有率与我国苹 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总量世界之冠,但鲜果出口量仅为总产量的2.3%,而法国是苹果出口 量最大的国家,年出口鲜苹果76万吨左右,占其生产量的31.2%,其次是意大利,66万吨,占其生产
第八章 果品贮藏 一、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学习本章后了解苹果、梨、桃、葡萄、猕猴桃、柑桔类、香蕉等水果的产业化现状, 熟悉它们各自的贮藏特性,要求的贮藏条件,掌握其贮藏保鲜方法及其采后各自病害的识别及其控 制措施。 二、主要讲解内容 1.苹果、梨的采收要求,各自的贮藏特性,适宜的贮藏保鲜条件,常用主要的贮藏方式及其管 理、病害种类、特征及其控制技术。 2.桃等核果类水果的贮藏特性,适宜环境条件,主要保鲜方法及其病害种类、控制技术。 3.浆果类水果的采收要求,贮藏特性,主要贮藏方法及管理,病害种类,发生特征、特点及其 控制技术。 4.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采收要求,采后处理措施,贮藏特性,主要保鲜方法及其病害防控技 术。 三、讲授重点 1.苹果、梨贮藏特性,贮藏保鲜技术及其管理特点。 2.桃、葡萄、猕猴桃的贮藏特性,采后病害及防腐措施、贮藏方法及其管理技术。 四、教学难点 1.各种果品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特点; 2.不同果品采后处理的特点及其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教学,各种贮藏技术及管理病害观察与识别的实验、实习课。 六、参考书 1.刘兴华、饶景萍主编. 《果品蔬菜贮运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2.周山涛主编. 《果蔬贮运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3.田世平主编. 《果蔬产品产后贮藏加工与包装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第一节 苹果贮藏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葡萄、柑桔、苹果、香蕉),苹果占水果总产的13%。苹果在我国的 面积、总产均为世界果树的第一位,总产量(2003年)2000.9万吨,占世界苹果总产的34.5%,占我 国果品总产的32.76%,总面积的25.23%,无疑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目前年产浓缩苹果汁近40 万吨,占世界总产的1/3还多。 苹果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近两年(2003年)出口鲜苹果45万吨,占生产量的 2.3%,苹果浓缩汁39万吨,出口金额超过2亿美元,成为我国农业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苹果 是国家确定的11种农产品之一(北方苹果、南方柑桔),苹果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 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世界苹果的年贸易量约550万吨,并呈缓慢增长趋势。我国苹果国际市场占有率与我国苹 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总量世界之冠,但鲜果出口量仅为总产量的2.3%,而法国是苹果出口 量最大的国家,年出口鲜苹果76万吨左右,占其生产量的31.2%,其次是意大利,66万吨,占其生产
量的33%:美国苹果年出口量为60万吨左右,约为其产量的13%、法国39.6%。与之相比,我国的差距 很大。原因:质量(无规范标准化的管理)、采后处理技术、设施、有害物质等。 陕西省,苹果为主的果业是陕西的六大优势产业之一。2003年,苹果面积570万亩,居全国第 一,产量400余万吨,居全国第二,总产值近100亿元。 一、贮藏特性 1.品种间的差异:苹果在水果中属耐贮性好的种类,但品种间差异很大。一般早熟、早中熟品 种贮藏性很差,如过去的黄魁、红魁、祝光、辽伏,早金冠等到现在的津轻、藤牧1号、美国8号, 芳明、信浓红、嘎拉系等,这些品种生长期短,不到100天,果实内积累的糖分少,表皮保护组织发 育程度较不完善,果肉结构组织疏松,加上采收期正值气温高的时节,代谢旺盛,消耗快,这些品 种采后不宜贮藏或长途运输,宜立即包装上市,一般采后1-2周是鲜销的商品寿命期。中熟、中晚熟 的红玉、元帅系列、金冠、乔纳金等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贮藏一段时间,但出库后货架期较短,易软 化、发绵或皱皮等失去脆性:富士系列、秦冠、国光、王林等晚熟品种耐贮性好,这些品种生长期 长,一般在160天以上,果实肉质紧密,含糖量高,表皮保护组织发达,角质层厚:采收时期晚,气 候凉爽,相对代谢速度较慢。在适宜的条件下贮期长,在一般的土窑洞中也可贮藏5个月之久,气调 冷藏可贮藏7-9个月。采用超低02可贮1年以上,达到周年供应。 2。采收时期的影响,苹果为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到达采收成熟度后,呼吸跃变峰到来越 快,果实的耐贮性越差。因此,适时采收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早熟品种不耐贮运,早采10-14天,可 相应延长货架期或便于运输。而晚熟品种则应在果实充分发育,进入成熟阶段,也表现出品种的固 有特点、果型、色泽、质地等时采收。也要根据采后的用途,若马上上市可在其表现出固有风味和 质地时,即呼吸高峰即将到来之前采收。若要用于长期贮藏,可提前几天采收。 采收过早,果实不仅未得到充分发育,养分积累少,果皮结构不质密,易失水皱皮,呼吸旺 盛,且易发生生理病害;如采收过晚,呼吸高峰到来快,易衰老,贮藏中难以控制。 判断采收期的方法除了前面(第三章)介绍的之外,也可用测呼吸强度的方法, 一般在呼吸达 最低点,即跃变之前采收,品质好,耐贮藏。 二、贮藏条件 1.温度:温度是果品贮藏最重要的条件。适宜的贮温可有效地抑制苹果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 进程,同时还可控制微生物病害和部分生理病害的发生,如虎皮病,红玉斑点病,苦痘病等生理病 害发生都与温度不适宜有关。例如,苹果的后熟作用在4.4℃下比0℃下快一倍。在9℃下又比4.4℃ 下快一倍,在21℃下又比9℃下快一倍。因此,苹果在采收之后,要尽快入库贮藏(在适宜的温度 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贮藏寿命。恒定的温度也是贮藏的关键,温度波动易促进水解酶活性提 高,加速代谢,加速衰老。 大多数中、晚熟苹果品种冷藏时果温在-1~0℃,库温在-1~-2℃为适宜。气调贮藏的适宜温度 可以比冷藏高0.5~1℃。苹果在-1℃下比在0℃下可延长寿命约25%,比在4~5℃时延长一倍。但是 某些品种在-1~0℃下会发生生理失调(冷害),反而缩短贮藏寿命。如玉 ,在0℃下会发生果 肉褐变:红玉易发生软褐烫病:旭会发生褐心病,对这些品种要贮于2-4℃的条件下较为安全。 2.湿度:苹果的大多数品种贮藏所要求的适宜相对湿度在85~95%。在较高的温度下,果实水 分蒸发大大受到抑制,从而减低自然损耗和褐心病的发生。同时保持新鲜饱满的状态。当湿度低于 85%时,会导致失水,当失水达到果重的5-7%时,果实表现出明显的皱皮菱蔫而影响到外观品质。果 实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加速失水。果实受冻后水分也易蒸发
量的33%;美国苹果年出口量为60万吨左右,约为其产量的13%、法国39.6%。与之相比,我国的差距 很大。原因:质量(无规范标准化的管理)、采后处理技术、设施、有害物质等。 陕西省,苹果为主的果业是陕西的六大优势产业之一。2003年,苹果面积570万亩,居全国第 一,产量400余万吨,居全国第二,总产值近100亿元。 一、贮藏特性 1.品种间的差异:苹果在水果中属耐贮性好的种类,但品种间差异很大。一般早熟、早中熟品 种贮藏性很差,如过去的黄魁、红魁、祝光、辽伏,早金冠等到现在的津轻、藤牧1号、美国8号, 芳明、信浓红、嘎拉系等,这些品种生长期短,不到100天,果实内积累的糖分少,表皮保护组织发 育程度较不完善,果肉结构组织疏松,加上采收期正值气温高的时节,代谢旺盛,消耗快,这些品 种采后不宜贮藏或长途运输,宜立即包装上市,一般采后1-2周是鲜销的商品寿命期。中熟、中晚熟 的红玉、元帅系列、金冠、乔纳金等在适宜的条件下能贮藏一段时间,但出库后货架期较短,易软 化、发绵或皱皮等失去脆性;富士系列、秦冠、国光、王林等晚熟品种耐贮性好,这些品种生长期 长,一般在160天以上,果实肉质紧密,含糖量高,表皮保护组织发达,角质层厚;采收时期晚,气 候凉爽,相对代谢速度较慢。在适宜的条件下贮期长,在一般的土窑洞中也可贮藏5个月之久,气调 冷藏可贮藏7-9个月。采用超低O2可贮1年以上,达到周年供应。 2.采收时期的影响,苹果为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到达采收成熟度后,呼吸跃变峰到来越 快,果实的耐贮性越差。因此,适时采收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早熟品种不耐贮运,早采10-14天,可 相应延长货架期或便于运输。而晚熟品种则应在果实充分发育,进入成熟阶段,也表现出品种的固 有特点、果型、色泽、质地等时采收。也要根据采后的用途,若马上上市可在其表现出固有风味和 质地时,即呼吸高峰即将到来之前采收。若要用于长期贮藏,可提前几天采收。 采收过早,果实不仅未得到充分发育,养分积累少,果皮结构不质密,易失水皱皮,呼吸旺 盛,且易发生生理病害;如采收过晚,呼吸高峰到来快,易衰老,贮藏中难以控制。 判断采收期的方法除了前面(第三章)介绍的之外,也可用测呼吸强度的方法,一般在呼吸达 最低点,即跃变之前采收,品质好,耐贮藏。 二、贮藏条件 1.温度:温度是果品贮藏最重要的条件。适宜的贮温可有效地抑制苹果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 进程,同时还可控制微生物病害和部分生理病害的发生,如虎皮病,红玉斑点病,苦痘病等生理病 害发生都与温度不适宜有关。例如,苹果的后熟作用在4.4℃下比0℃下快一倍。在9℃下又比4.4℃ 下快一倍,在21℃下又比9℃下快一倍。因此,苹果在采收之后,要尽快入库贮藏(在适宜的温度 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贮藏寿命。恒定的温度也是贮藏的关键,温度波动易促进水解酶活性提 高,加速代谢,加速衰老。 大多数中、晚熟苹果品种冷藏时果温在-1~0℃,库温在-1~-2℃为适宜。气调贮藏的适宜温度 可以比冷藏高0.5~1℃。苹果在-1℃下比在0℃下可延长寿命约25%,比在4~5℃时延长一倍。但是 某些品种在-1~0℃下会发生生理失调(冷害),反而缩短贮藏寿命。如玉 ,在0℃下会发生果 肉褐变;红玉易发生软褐烫病;旭会发生褐心病,对这些品种要贮于2-4℃的条件下较为安全。 2.湿度:苹果的大多数品种贮藏所要求的适宜相对湿度在85~95%。在较高的温度下,果实水 分蒸发大大受到抑制,从而减低自然损耗和褐心病的发生。同时保持新鲜饱满的状态。当湿度低于 85%时,会导致失水,当失水达到果重的5-7%时,果实表现出明显的皱皮萎蔫而影响到外观品质。果 实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加速失水。果实受冻后水分也易蒸发
但当湿度过大,超过85%时,会加速微生物病害的发生。在利用薄膜包装贮藏时,有时内部的湿 度过大会产生裂果现象。 3.气体成分:对苹果来讲,很适宜采用气调贮藏,当环境中的02浓度降低,可明显地降低呼吸 强度和推迟呼吸跃变期以及乙烯释放,再加上适当升高C02,对保持果实的硬度延缓底色的褪去,保 持果柄绿色都有显著效果。 但不同的品种对低氧和高002的忍耐性有差异,同时要结合适宜的贮温,大多数苹果品种在0-1℃ 的温度下,以021一3%,C021一4%为宜。不同的品种、不同的产地都有差异。02的浓度过低会造 成低02伤害,过高的C02又会发生C02伤害。 苹果在成熟中放出乙烯量较大,比梨、桃、猕猴桃、香焦等跃变型果实都高。在贮藏中应尽量 除去环境中的乙烯,将其控制在1μg/L以下。 三、贮藏方式(见教材P208-211) 四、贮藏病害(见教材P208-211) 重点自学:苦痘病、虎皮病、水心病、低温伤害、C0伤害的主要症状、病因、防治方法。 第二节梨贮藏 梨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产量高的水果。在世界上栽培的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产 于欧州、美州、非州及大洋州称西方梨,即洋梨:一类产于我国、日本、韩国的东方梨,通常称亚 州梨。据F0统计资料:2000年,世界梨栽培面积为155.7万公顷,产量为1573万吨:而中国梨面积 95.4万公顷,总产量861.8万吨,分别是世界面积和产量的60.7%和52.34%。仅中国产品东方梨其产 品就超过了世界其他73个国家的西洋梨产量。 梨的出口价格比较好,我国梨的出口比例比苹果稍高,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港澳,欧美市场也 有部分出口。在港澳市场上的售价一般较苹果高出1/3。 但总的来讲,目前出口量还是很低,仅占产量的1.5%(世界出口比为10.4%,阿根延为梨出口大 国,比例为50%),滑破严重,价格低,1982年371美元/t,1998年310美元/t,2000年250美元/L, 而世界平均出口价为621美元/t(日本梨的出口价最高达3505美元/t)。主要问题:①生产技术落 后,品质低:②无强制的标准,品质差异大:③采后处理及贮运手段落后:④流通设备落后,渠道 不畅:⑤品种退化严重。 近几年,日本梨大量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在许多大城市的超市柜台上,都可见到包装精美、售 价极高(80-100元/kg)的日本水品梨。 一、贮藏特性 1.品种差异 梨的贮藏性在品种间差异很大,洋梨一般采后需经后熟才能食用,这种梨利用自然低温不能长 期贮藏,需经冷藏,气调贮藏才能较长期保藏。对于东方梨品系中早熟的均不耐藏,如早酥、八月 红、新水等。一般晚熟较耐贮,如花梨、鸭梨、酥梨等低温下可贮藏5个月,而秋白梨、长把梨、雪 花梨等可贮半年左右。苹果梨、库尔勒香梨可贮更长时间。 梨也属呼吸跃变型果实,通过控制呼吸强度,延缓呼吸高峰的时间达到延长贮期的目的
但当湿度过大,超过85%时,会加速微生物病害的发生。在利用薄膜包装贮藏时,有时内部的湿 度过大会产生裂果现象。 3.气体成分:对苹果来讲,很适宜采用气调贮藏,当环境中的O2浓度降低,可明显地降低呼吸 强度和推迟呼吸跃变期以及乙烯释放,再加上适当升高CO2,对保持果实的硬度延缓底色的褪去,保 持果柄绿色都有显著效果。 但不同的品种对低氧和高CO2的忍耐性有差异,同时要结合适宜的贮温,大多数苹果品种在0-1℃ 的温度下,以O2 1~3%,CO2 1~4%为宜。不同的品种、不同的产地都有差异。O2的浓度过低会造 成低O2伤害,过高的CO2又会发生CO2伤害。 苹果在成熟中放出乙烯量较大,比梨、桃、猕猴桃、香焦等跃变型果实都高。在贮藏中应尽量 除去环境中的乙烯,将其控制在1μg/L以下。 三、贮藏方式(见教材P208-211) 四、贮藏病害(见教材P208-211) 重点自学:苦痘病、虎皮病、水心病、低温伤害、CO2伤害的主要症状、病因、防治方法。 第二节 梨贮藏 梨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面积较大,产量高的水果。在世界上栽培的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产 于欧州、美州、非州及大洋州称西方梨,即洋梨;一类产于我国、日本、韩国的东方梨,通常称亚 州梨。据FAO统计资料:2000年,世界梨栽培面积为155.7万公顷,产量为1573万吨;而中国梨面积 95.4万公顷,总产量861.8万吨,分别是世界面积和产量的60.7%和52.34%。仅中国产品东方梨其产 品就超过了世界其他73个国家的西洋梨产量。 梨的出口价格比较好,我国梨的出口比例比苹果稍高,主要出口到东南亚、港澳,欧美市场也 有部分出口。在港澳市场上的售价一般较苹果高出1/3。 但总的来讲,目前出口量还是很低,仅占产量的1.5%(世界出口比为10.4%,阿根延为梨出口大 国,比例为50%),滑破严重,价格低,1982年371美元/t,1998年310美元/t,2000年250美元/t, 而世界平均出口价为621美元/t(日本梨的出口价最高达3505美元/t)。主要问题:①生产技术落 后,品质低;②无强制的标准,品质差异大;③采后处理及贮运手段落后;④流通设备落后,渠道 不畅;⑤品种退化严重。 近几年,日本梨大量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在许多大城市的超市柜台上,都可见到包装精美、售 价极高(80-100元/kg)的日本水晶梨。 一、贮藏特性 1.品种差异 梨的贮藏性在品种间差异很大,洋梨一般采后需经后熟才能食用,这种梨利用自然低温不能长 期贮藏,需经冷藏,气调贮藏才能较长期保藏。对于东方梨品系中早熟的均不耐藏,如早酥、八月 红、新水等。一般晚熟较耐贮,如花梨、鸭梨、酥梨等低温下可贮藏5个月,而秋白梨、长把梨、雪 花梨等可贮半年左右。苹果梨、库尔勒香梨可贮更长时间。 梨也属呼吸跃变型果实,通过控制呼吸强度,延缓呼吸高峰的时间达到延长贮期的目的
2.采收时期 采收成熟度对梨的品质和贮藏寿命很重要,过早采收不仅易失水,且对一些生理病害敏感,如 褐变、C02伤害、冷害等。过晚采收衰老不易控制,易出现果心败坏等生理病变。 梨成熟时多不着色,只是绿色减退,因此,成熟度的掌握较为困难,多以碘-碘化钾染色反应判 断生长期,另一方法是根据理化指标:硬度、固形物、含酸量等。 二、贮藏条件 1.温度:梨对贮藏温度比较敏感。多数品种的贮藏适宜温度在0-2℃,当温度降低于适宜温度 时,有的品种会发生冷害(白梨系统的品种较为常见),进而褐变。贮温的稳定对于梨的贮藏也是 非常重要的,温度的波动会加速呼吸速率,促进衰老。 2.湿度:梨的表皮组织结构不如苹果的质密,易失水萎蔫,失水严重时,果肉组织糠化,出现 空腔,表皮并不一定表现出。因此,梨贮藏中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宜范围在H90-95%。 3.气体成分:梨的气调贮藏在洋梨上很成功,可显著延长贮期和维持较高的后熟能力,但一般 其他梨品种,对气调的适应性不是非常好,因梨对C02和低02比较敏感,当贮藏环境中的C02高于1% 时,就会产生伤害,表现出果肉褐变,果心变黑等症状。一般商业上气密性差,使用的安全气体成 分为2一2.5%02和0.8一1.0%的002,一般大帐封闭多采用2一3%02,0.1一0.2%C02,也有采用较高 02,如02的浓度在10%以上,C02低于1%,这样更为安全一些。 梨的表皮保护组织比较薄弱,对一些有害气体很敏感,除了对C02、乙烯、乙醛等要及时清除 外,还要注意库房内残余气体,如NH3、S02的清除,因此,在梨入贮之前,彻底的通风换气是必要 的。同时贮藏中要及时清除过多的C02。 三、产遗方法: 梨的贮藏方法与苹果类似,传统的贮藏方式多种多样,对耐贮的晚熟品种,用沟藏、窖藏、通 风库贮藏都有】 1.冷藏:梨冷藏效果比较好,在适宜的低温下损耗小,贮期可显著延长。据日本在一中晚熟品 种丰水上的试验,在0℃以上的温度下,温度越低,寿命越长,且有一定的货架寿命。 丰水 贮藏温度 品质保持日数 出库后货架期 常温 10 0 5℃ 15 3 10 20 5 0 60 1周 贮藏温度越高,失水也越快,果实失重快,一般在0℃下,控制在9O%左右为宜。 梨的冷藏需注意的是多数白梨系品种如鸭梨、酥梨等对低温非常敏感,入贮初期的温度不能太 低,一般需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变温贮藏。否则,将会出现冷害,表现黑心、黑皮等。梨采收后 (特别是白梨系统的鸭梨、酥梨等)不必预冷,即可入库贮藏。一般入库初期的7-10天内,温度保 持在10-12℃,然后每3天降1℃,降到1~2℃后,维持这个温度不变,长期贮藏下去,酥梨可贮4-6 个月,鸭梨可贮6-7个月
2.采收时期 采收成熟度对梨的品质和贮藏寿命很重要,过早采收不仅易失水,且对一些生理病害敏感,如 褐变、CO2伤害、冷害等。过晚采收衰老不易控制,易出现果心败坏等生理病变。 梨成熟时多不着色,只是绿色减退,因此,成熟度的掌握较为困难,多以碘-碘化钾染色反应判 断生长期,另一方法是根据理化指标:硬度、固形物、含酸量等。 二、贮藏条件 1.温度:梨对贮藏温度比较敏感。多数品种的贮藏适宜温度在0-2℃,当温度降低于适宜温度 时,有的品种会发生冷害(白梨系统的品种较为常见),进而褐变。贮温的稳定对于梨的贮藏也是 非常重要的,温度的波动会加速呼吸速率,促进衰老。 2.湿度:梨的表皮组织结构不如苹果的质密,易失水萎蔫,失水严重时,果肉组织糠化,出现 空腔,表皮并不一定表现出。因此,梨贮藏中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适宜范围在RH 90-95%。 3.气体成分:梨的气调贮藏在洋梨上很成功,可显著延长贮期和维持较高的后熟能力,但一般 其他梨品种,对气调的适应性不是非常好,因梨对CO2和低O2比较敏感,当贮藏环境中的CO2高于1% 时,就会产生伤害,表现出果肉褐变,果心变黑等症状。一般商业上气密性差,使用的安全气体成 分为2~2.5% O2和0.8~1.0%的CO2,一般大帐封闭多采用2~3% O2,0.1~0.2% CO2,也有采用较高 O2,如O2的浓度在10%以上,CO2低于1%,这样更为安全一些。 梨的表皮保护组织比较薄弱,对一些有害气体很敏感,除了对CO2、乙烯、乙醛等要及时清除 外,还要注意库房内残余气体,如NH3、SO2的清除,因此,在梨入贮之前,彻底的通风换气是必要 的。同时贮藏中要及时清除过多的CO2。 三、贮藏方法: 梨的贮藏方法与苹果类似,传统的贮藏方式多种多样,对耐贮的晚熟品种,用沟藏、窖藏、通 风库贮藏都有。 1.冷藏:梨冷藏效果比较好,在适宜的低温下损耗小,贮期可显著延长。据日本在一中晚熟品 种丰水上的试验,在0℃以上的温度下,温度越低,寿命越长,且有一定的货架寿命。 丰水 贮藏温度 品质保持日数 出库后货架期 常温 10 0 15℃ 15 3 10 20 3 5 45 5 0 60 1周 贮藏温度越高,失水也越快,果实失重快,一般在0℃下,RH控制在90%左右为宜。 梨的冷藏需注意的是多数白梨系品种如鸭梨、酥梨等对低温非常敏感,入贮初期的温度不能太 低,一般需采用逐步降温的方法变温贮藏。否则,将会出现冷害,表现黑心、黑皮等。梨采收后 (特别是白梨系统的鸭梨、酥梨等)不必预冷,即可入库贮藏。一般入库初期的7-10天内,温度保 持在10-12℃,然后每3天降1℃,降到1~2℃后,维持这个温度不变,长期贮藏下去,酥梨可贮4-6 个月,鸭梨可贮6-7个月
在冷库中贮藏,还可结合有孔塑料袋包装,或无孔聚乙烯膜(0.03m)袋包装放风法贮藏。装 量不宜太多,每袋勿超过10公斤。但若不注意放风,易发生C02中毒(果心褐变)。 梨冷藏中要注意加湿,R90-95%:要注意适时通风换气:当库内C02>1%或有浓郁的果香味时应 通风换气。在入贮初期,每天通风1次:贮藏中期可3天通风1次,贮藏后期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一 般在晴天清晨进行,每次通风时间为30~60min。 梨出库时,若外界气温较高,达15℃以上时,不能马上将低温状态下的梨直接出库,要逐步升 高库温,待库温上升到10一12℃左右时才行出库,否则,温度变化太刷剧烈,也会导致生理病害发 生,很快腐烂变质。 2.气调贮藏 与苹果相比,梨气调贮藏的气体浓度不好控制,因为梨对C02的反应非常敏感,当C02>1%就会发 生伤害。所以要求气调设备标准高,用简易气调贮藏梨难度比较大。但洋梨则适宜于气调,在美、 法、英、荷兰等西方国家常采用气调贮藏。在实践中发现,洋梨的成热度越高,对C02敏感性越强。 因此,他们对用于气调的洋梨常适当早采,如巴梨提早2~3天采收后,用5%002,0.5~1%02,0℃下 贮藏效果比较好。 四、贮藏病害(自学P218-200) 1.生理病害:黑心病,黑皮病(虎皮),低02,高C02伤害,NH3伤害(相似于苹果)。 2.浸染性病害 第三节 核果类贮藏 桃是我国重要的落叶果树,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世界性大宗果品,在全球南、北纬45”之间的 广大范围内,都有其商业性栽培。据0统计,近十年来,世界桃(桃、油桃)的栽培面积与产量总 体呈上升趋势,截止2002年,栽培面积已达184.1万公顷,总产量达1339.4万吨,其中,中国以 100.25万公顷的栽培面积和402.6万吨的总产量遥居世界首位,其次是意大利(9.29万公顷,172.7 万吨)和美国(7.8万公顷,114.9万吨)。人均占有量3.0kg/人,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2kg 人),但这低于意大利(30.4kg/人)和美国(5.1kg/人)。出口量也很少,仅为3000吨左右, 而进口却高达3.7万多吨。主要原因:品质低,采后处理衰弱,档次低,生产规模小,流通设施落后 等。 核果类除了桃、油桃外,还有杏、李、樱桃。核果类果实都不耐贮运,采后极易软化、腐坏, 因此,采后保鲜期短。 一、贮藏特性 1,品种间差异:桃、油桃、杏等核果类品种间耐贮性的差异很大,一般晚熟品种比早、中熟品 种耐贮,硬肉的不溶质品种比溶质的品种耐贮。 2。生理特点:桃、油桃、杏、李均属呼吸跃变型果实,桃采后是双呼吸峰和乙烯释放峰,且呼 吸强度大,是苹果的3~4倍,果实乙烯释放量大(与苹果类似100g/kg·h),组织中果胶酶、纤维 素酶、淀粉酶的活性都很高,果实易软化败坏,是其不耐贮的重要生理原因。 核果类的贮藏一般认为在0~1℃为适宜,但除樱桃外,均对低温敏感,在0℃下常有冷害发生。 发生冷害的果实表现果肉褐变,质地木渣化,丧失风味等。更奇怪的是桃、油桃在4.5~5℃的温度
在冷库中贮藏,还可结合有孔塑料袋包装,或无孔聚乙烯膜(0.03 mm)袋包装放风法贮藏。装 量不宜太多,每袋勿超过10公斤。但若不注意放风,易发生CO2中毒(果心褐变)。 梨冷藏中要注意加湿,RH 90-95%;要注意适时通风换气;当库内CO2>1%或有浓郁的果香味时应 通风换气。在入贮初期,每天通风1次;贮藏中期可3天通风1次,贮藏后期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一 般在晴天清晨进行,每次通风时间为30~60 min。 梨出库时,若外界气温较高,达15℃以上时,不能马上将低温状态下的梨直接出库,要逐步升 高库温,待库温上升到10~12℃左右时才行出库,否则,温度变化太剧烈,也会导致生理病害发 生,很快腐烂变质。 2.气调贮藏 与苹果相比,梨气调贮藏的气体浓度不好控制,因为梨对CO2的反应非常敏感,当CO2>1%就会发 生伤害。所以要求气调设备标准高,用简易气调贮藏梨难度比较大。但洋梨则适宜于气调,在美、 法、英、荷兰等西方国家常采用气调贮藏。在实践中发现,洋梨的成熟度越高,对CO2敏感性越强。 因此,他们对用于气调的洋梨常适当早采,如巴梨提早2~3天采收后,用5%CO2,0.5~1% O2,0℃下 贮藏效果比较好。 四、贮藏病害(自学P218-200) 1.生理病害:黑心病,黑皮病(虎皮),低O2,高CO2伤害,NH3伤害(相似于苹果)。 2.浸染性病害 第三节 核果类贮藏 桃是我国重要的落叶果树,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世界性大宗果品,在全球南、北纬45°之间的 广大范围内,都有其商业性栽培。据FAO统计,近十年来,世界桃(桃、油桃)的栽培面积与产量总 体呈上升趋势,截止2002年,栽培面积已达184.1万公顷,总产量达1339.4万吨,其中,中国以 100.25万公顷的栽培面积和402.6万吨的总产量遥居世界首位,其次是意大利(9.29万公顷,172.7 万吨)和美国(7.8万公顷,114.9万吨)。人均占有量3.0 kg/人,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2 kg/ 人),但这低于意大利(30.4 kg/人)和美国(5.1 kg/人)。出口量也很少,仅为3 000吨左右, 而进口却高达3.7万多吨。主要原因:品质低,采后处理衰弱,档次低,生产规模小,流通设施落后 等。 核果类除了桃、油桃外,还有杏、李、樱桃。核果类果实都不耐贮运,采后极易软化、腐坏, 因此,采后保鲜期短。 一、贮藏特性 1.品种间差异:桃、油桃、杏等核果类品种间耐贮性的差异很大,一般晚熟品种比早、中熟品 种耐贮,硬肉的不溶质品种比溶质的品种耐贮。 2.生理特点:桃、油桃、杏、李均属呼吸跃变型果实,桃采后是双呼吸峰和乙烯释放峰,且呼 吸强度大,是苹果的3~4倍,果实乙烯释放量大(与苹果类似100ng/kg·h),组织中果胶酶、纤维 素酶、淀粉酶的活性都很高,果实易软化败坏,是其不耐贮的重要生理原因。 核果类的贮藏一般认为在0~1℃为适宜,但除樱桃外,均对低温敏感,在0℃下常有冷害发生。 发生冷害的果实表现果肉褐变,质地木渣化,丧失风味等。更奇怪的是桃、油桃在4.5~5℃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