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肃农业大学理学院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 普通化学教案 200749-20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1 王兴民 2007-9-20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普通化学 课程代码 学分 5 总学时■ 80 讲课学时56 实验学时24 课程性质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必修课(√) 选修课() 任课教师 王兴民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时间 2007.9≈2008.1 授课对象 草业07、草坪07、植保07 化学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未来生 教学 命科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化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 目的与 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用科学的 要求 思维方式和化学基本理论理解生命的本质,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科研、 教学、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教学 1、了解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范畴及在基础科学中的地位。 2、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基本 3、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 要求 4、掌握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溶液及胶体的有关知识。 5、了解与农业和环境科学有关的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教材 虎玉森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主要参 任丽萍.普通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虎玉森普通化学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考资料 赵士铎.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款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注 物质状态、溶液和胶体 6学时 化学反应速率 4学时 化学热力学基础 6学时 化学平衡 3学时 酸碱平衡 5学时 沉淀溶解平衡 3学时 配位平衡 3学时 安排习题课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8学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6学时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8学时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2学时 部分内容自学 总复习 2学时 2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2 课程名称 普 通 化 学 课程代码 学分 5 总学时 80 讲课学时 56 实验学时 24 课程性质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必修课(√ ) 选修课( ) 任课教师 王兴民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时间 2007.9~2008.1 授课对象 草业 07、草坪 07、植保 07 教 学 目的与 要求 化学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未来生 命科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化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 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用科学的 思维方式和化学基本理论理解生命的本质,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科研、 教学、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范畴及在基础科学中的地位。 2、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3、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溶液及胶体的有关知识。 5、了解与农业和环境科学有关的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教 材 虎玉森.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主要参 考资料 任丽萍.普通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虎玉森.普通化学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赵士铎.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 注 物质状态、溶液和胶体 6 学时 化学反应速率 4 学时 化学热力学基础 6 学时 化学平衡 3 学时 酸碱平衡 5 学时 沉淀溶解平衡 3 学时 配位平衡 3 学时 安排习题课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8 学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6 学时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8 学时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2 学时 部分内容自学 总复习 2 学时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款学计划进程 节次 授课内容(章节) 学时 1 1.1物质状态;1.2溶液1 2 2 1.2溶液2;1.3胶体溶液1 2 3 1.3胶体溶液2;1.4表面活性剂 2 4 2.1化学反应进度与反应速率;2.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 5 2.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5催化剂 2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 3.1热力学基本概念:3.2热化学1 2 7 3.2热化学2:3.3化学反应方向1: 2 8 3.3化学反应方向2: 2 9 4.1平衡状态;4.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及其应用: 2 10 4.3化学平衡的移动;5.1酸碱质子理论 2 11 5.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 12 5.3酸碱平衡的移动;5.4缓冲溶液 2 13 6.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6.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 2 14 6.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7.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 15 7.2配位平衡:7.3配合物的应用: 2 16 8.1氧化还原反应:8.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 2 17 8.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2:8.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 2 18 8.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2:8.4电极电势的应用1: 2 19 8.4电极电势的应用2:8.5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2 20 9.1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2 21 9.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9.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 22 9.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 23 10.1离子键;10.2共价键1一一价键理论 24 10.2共价键2一一杂化轨道理论: 2 25 10.3配合物价键理论 2 26 10.4分子间力与氢键;10.5晶体类型 2 27 11.重要元素选述 2 28 总复习 2 合 计 56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3 教 学 计 划 进 程 节次 授课内容(章节) 学时 1 1.1 物质状态;1.2 溶液 1 2 2 1.2 溶液 2;1.3 胶体溶液 1 2 3 1.3 胶体溶液 2;1.4 表面活性剂 2 4 2.1 化学反应进度与反应速率;2.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2 5 2.3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5 催化剂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6 3.1 热力学基本概念;3.2 热化学 1 2 7 3.2 热化学 2;3.3 化学反应方向 1; 2 8 3.3 化学反应方向 2; 2 9 4.1 平衡状态;4.2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及其应用; 2 10 4.3 化学平衡的移动;5.1 酸碱质子理论 2 11 5.2 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 12 5.3 酸碱平衡的移动;5.4 缓冲溶液 2 13 6.1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6.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1 2 14 6.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2;7.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 15 7.2 配位平衡;7.3 配合物的应用; 2 16 8.1 氧化还原反应;8.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1; 2 17 8.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2;8.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 2 18 8.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2;8.4 电极电势的应用 1; 2 19 8.4 电极电势的应用 2;8.5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2 20 9.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2 21 9.2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9.3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 22 9.4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 23 10.1 离子键;10.2 共价键 1——价键理论 2 24 10.2 共价键 2——杂化轨道理论; 2 25 10.3 配合物价键理论 2 26 10.4 分子间力与氢键;10.5 晶体类型 2 27 11.重要元素选述 2 28 总复习 2 合 计 56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章节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一讲) 教学 1.了解物质聚集状态,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目的 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与要 3.熟练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求 1.1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学 1.2溶液 1.2.1分散系 内容 1.2.2溶液浓度 1.2.3稀溶液依数性1 重点、 重点: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难点 难点:气一一液两相平衡、相 分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复习中学相关知识,介绍物质存在状态,重点介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及其应用: 2.利用溶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讲解相关概念: 3.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引入溶液浓度的其它表达方式: 例题+板练 4.利用“提板”指导学生推导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5.利用生活知识引入蒸发、凝聚、相、相平衡、蒸气压等概念,借助板 画图 图着重解释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原因,详细推导拉乌尔定律: 6.通过提问沸点、凝固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给出沸点、凝固点的 提问 科学定义,利用溶液蒸气压下降,通过图示解释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 降低,利用类比方法推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巩固 例题 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7.课堂练习巩固依数性计算: 举例 8.课堂小结与作业。 课后补遗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4 章 节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一讲)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1.了解物质聚集状态,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熟练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教学 内容 1.1 物质的聚集状态 1.2 溶液 1.2.1 分散系 1.2.2 溶液浓度 1.2.3 稀溶液依数性 1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难点:气——液两相平衡、相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复习中学相关知识,介绍物质存在状态,重点介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及其应用; 2.利用溶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讲解相关概念; 3.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引入溶液浓度的其它表达方式; 4.利用“提板”指导学生推导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5.利用生活知识引入蒸发、凝聚、相、相平衡、蒸气压等概念,借助板 图着重解释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原因,详细推导拉乌尔定律; 6.通过提问沸点、凝固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给出沸点、凝固点的 科学定义,利用溶液蒸气压下降,通过图示解释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 降低,利用类比方法推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巩固 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7.课堂练习巩固依数性计算; 8.课堂小结与作业。 例题+板练 画图 提问 例题 举例 课后补遗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章节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二讲) 教学 1.掌握渗透压及其计算 目的 2.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与要 3.了解吸附作用,掌握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 求 4.了解溶胶的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1.2.3稀溶液依数性 1.2.4强电解质溶液简介 教学 1.3胶体溶液 内容 1.3.1吸附作用 1.3.2溶胶的制备 1.3.3溶胶的性质 重点、 重点:渗透压计算,溶胶的性质 难点 难点:吸附原理 分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复习三个依数性,引入渗透压: 例题 2.利用图示说明渗透现象的发生,解释渗透产生的原因,利用范特荷夫 方程计算溶液的渗透压,引导学生利用渗透压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生命现 象 3.小结溶液依数性: 4.简单介绍强电解质的依数性,让学生学会强电解质依数性的简单比较: 并通过强电解质的依数性,引入并简单介绍强电解质溶液; 5.复习分散系引入胶体溶液,通过分析胶体溶液的特点引入表面性质, 进而利用图示说明吸附作用的原理: 反复举例 6.着重介绍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确定电位离子和反离子 的方法: 7.引导学生自学溶胶的几种制备方法 8.根据中学知识复习溶胶的性质,进而解释溶胶性质产生的原因: 9. 课堂小结与作业。 课后补遗
甘肃农业大学《普通化学》课程教案 5 章 节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二讲)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1.掌握渗透压及其计算 2.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3.了解吸附作用,掌握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 4.了解溶胶的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教学 内容 1.2.3 稀溶液依数性 1.2.4 强电解质溶液简介 1.3 胶体溶液 1.3.1 吸附作用 1.3.2 溶胶的制备 1.3.3 溶胶的性质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渗透压计算,溶胶的性质 难点:吸附原理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复习三个依数性,引入渗透压; 2.利用图示说明渗透现象的发生,解释渗透产生的原因,利用范特荷夫 方程计算溶液的渗透压,引导学生利用渗透压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生命现 象; 3.小结溶液依数性; 4.简单介绍强电解质的依数性,让学生学会强电解质依数性的简单比较; 并通过强电解质的依数性,引入并简单介绍强电解质溶液; 5.复习分散系引入胶体溶液,通过分析胶体溶液的特点引入表面性质, 进而利用图示说明吸附作用的原理; 6.着重介绍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确定电位离子和反离子 的方法; 7.引导学生自学溶胶的几种制备方法; 8.根据中学知识复习溶胶的性质,进而解释溶胶性质产生的原因; 9. 课堂小结与作业。 例题 反复举例 课后补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