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教案 有雯 理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
普通化学教案 肖雯 理学院基础化学教研室
授课总学时: 56学时 周 学 4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化学学科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学及农业科学工作 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农林院校的重要基础课。其目的 和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普通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辩 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化学基本理论理解生态农 业,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科研、教学、生产工作打下坚 实的化学基础。 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农业学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 础理论,有利于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化学学 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所以学习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 作作风。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范畴及在基础科学中的地位。 2、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3、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溶液及胶体的有关知识。 5、了解与农业和环境科学有关的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2
2 授 课 总 学 时: 56 学时 周 学 时: 4 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化学学科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生物学及农业科学工作 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农林院校的重要基础课。其目的 和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普通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辩 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化学基本理论理解生态农 业,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科研、教学、生产工作打下坚 实的化学基础。 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农业学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 础理论,有利于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化学学 科的特点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所以学习本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 作作风。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范畴及在基础科学中的地位。 2、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3、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溶液及胶体的有关知识。 5、了解与农业和环境科学有关的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课程名称 普通化学 课程代码 学分 总学时 80 讲课学时 56 实验学时 24 课程性质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必修课(√) 选修课() 任课教师 肖雯 职称 教授 授课时间 2007.9~2008.1 授课对象 化学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 是未来生命科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化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与 是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辩证唯物主 要求 义的认识观,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化学基本理论理解生命的本质,为学生今后 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科研、教学、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范畴及在基础科学中的地位。 教学 2、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基 本 3、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 要 求 4、掌握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溶液及胶体的有关知识。 5、了解与农业和环境科学有关的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教材 虎玉森、田超主编,普通化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 1、赵士铎主编,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任丽萍主编,普通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永安主编,无机化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主要参 4、虎玉森主编,普通化学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考资料 5、 翟仁通主编,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6.J.D Lee.A New Concise Inorganic Chemistry (Third edition).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Ltd.1977
3 课程名称 普通化学 课程代码 学分 5 总学时 80 讲课学时 56 实验学时 24 课程性质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必修课(√) 选修课( ) 任课教师 肖雯 职称 教 授 授课时间 2007.9~2008.1 授课对象 教 学 目的与 要求 化学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 是未来生命科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化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是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辩证唯物主 义的认识观,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化学基本理论理解生命的本质,为学生今后 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科研、教学、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范畴及在基础科学中的地位。 2、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3、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溶液及胶体的有关知识。 5、了解与农业和环境科学有关的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教 材 虎玉森、田超主编,普通化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7 主要参 考资料 1、 赵士铎主编,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任丽萍主编,普通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永安主编,无机化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 虎玉森主编,普通化学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翟仁通主编,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6、J.D Lee. A New Concise Inorganic Chemistry (Third editio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Ltd. 1977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时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注 教学内容 气体溶液和胶体 6学时 化学热力学基础 6学时 安排习题课 化学反应速率 4学时 化学平衡 3学时 酸碱平衡 5学时 安排习题课 沉淀平衡溶解平衡 3学时 配位化合物 3学时 安排习题课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8学时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6学时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8学时 安排习题课 重要元素选述 2学时 部分内容自学 总复习 2学时
4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时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 注 气体 溶液和胶体 6 学时 化学热力学基础 6 学时 安排习题课 化学反应速率 4 学时 化学平衡 3 学时 酸碱平衡 5 学时 安排习题课 沉淀平衡溶解平衡 3 学时 配位化合物 3 学时 安排习题课 电化学原理及其应用 8 学时 原子结构与周期系 6 学时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8 学时 安排习题课 重要元素选述 2 学时 部分内容自学 总复习 2 学时
第一讲(2学时) 教学 1.了解物质的存在状态及其性质: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2. 了解分散体系的分类、溶液的组成标度、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掌握 目的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一一蒸气压、拉乌尔定律 与要 求 1.1物质的聚集状态 1.1.1气体 1.1.2液体 教学 1.1.3固体 1.1.4水的相图 内容 1.1.5物质的第四态一 等离子体 1.2溶液 1.2.1分散系的概念 1.2.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重点、 重点: 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蒸气压的概念以及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沸点的概念: 难点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蒸气压的概念 分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一.导入新课(3~5分钟)》 由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的属性及其周围环境条件的关系 导出所要介绍的内容。 二讲授新内容(90分钟) 1.1物质的聚集状态 ~板书标题 1.1.1气体 一一设疑提问 1理想气体 一一板书 2气体的特征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Y =nRT 一一板书 4.Dalton分压定律 一一板书 在一定温度下,各组分气体单独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呈现的 强调正确理解 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分压的概念 Dalton分压定律: p=p,+p,+p,+…=∑p, 一板书
5 第一讲(2 学时) 教学 目的 与要 求 1.了解物质的存在状态及其性质;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2. 了解分散体系的分类、溶液的组成标度、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掌握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气压、拉乌尔定律 教学 内容 1.1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1 气体 1.1.2 液体 1.1.3 固体 1.1.4 水的相图 1.1.5 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 1.2 溶液 1.2.1 分散系的概念 1.2.2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 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 2 蒸气压的概念以及温度对蒸气压的影响,沸点的概念;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蒸气压的概念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一.导入新课(3~5 分钟) 由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的属性及其周围环境条件的关系 导出所要介绍的内容。 二 讲授新内容(90 分钟) 1.1 物质的聚集状态 1.1.1 气体 1 理想气体 2 气体的特征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4. Dalton 分压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各组分气体单独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呈现的 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Dalton 分压定律: p = p1 + p2 + p3 +=∑pi —―板书标题 ――设疑提问 ――板书 ――板书 ――板书 强调正确理解 分压的概念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