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普通化学 课程代码 130095 学 5 总学时 80 讲课学 56 实验学时 24 分 时 课程性质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必修课(√)选修课() 任课教师 虎玉森 职 副教授 授课时间 2007.9~2008.1 称 授课对象 动医07、动科07、水产07 化学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未来生 教学 命科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化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 目的与 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用科学的 要求 思维方式和化学基本理论理解生命的本质,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科研、 教学、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教学 1、了解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范畴及在基础科学中的地位。 基本 2、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3、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 要求 4、掌握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溶液及胶体的有关知识。 5、了解与农业和环境科学有关的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教材 虎玉森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主要参 任丽萍.普通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考资料 虎玉森普通化学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赵士铎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注 物质状态、 溶液和胶体 7学时 化学反应速率 5学时 化学热力学基础 5学时 化学平衡 3学时 酸碱平衡 6学时 沉淀溶解平衡 4学时 配位平衡 3学时 安排习题课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7学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6学时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8学时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0学时 自学 总复习 2学时 教学计划进程 节次 授课内容(章节) 学时
课程名称 普通化学 课程代码 130095 学 分 5 总学时 80 讲课学 时 56 实验学时 24 课程性质 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 专业课( ) 必修课(√ ) 选修课( ) 任课教师 虎玉森 职 称 副教授 授课时间 2007.9~2008.1 授课对象 动医07、动科07、水产07 教 学 目的与 要求 化学学科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是生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未来生 命科学工作者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化学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 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用科学的 思维方式和化学基本理论理解生命的本质,为学生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及今后的科研、 教学、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研究范畴及在基础科学中的地位。 2、掌握化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3、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知识。 4、掌握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溶液及胶体的有关知识。 5、了解与农业和环境科学有关的重要元素及化合物。 教 材 虎玉森.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主要参 考资料 任丽萍.普通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虎玉森.普通化学学习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赵士铎.普通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 讲课 实验 小计 备 注 物质状态、溶液和胶体 7学时 化学反应速率 5学时 化学热力学基础 5学时 化学平衡 3学时 酸碱平衡 6学时 沉淀溶解平衡 4学时 配位平衡 3学时 安排习题课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7学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6学时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8学时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0学时 自学 总复习 2学时 教 学计划 进 程 节次 授课内容(章节) 学时
1.1物质状态 2 2 1.2溶液 2 3 1.3胶体溶液1 2 4 1.3胶体溶液2:1.4表面活性剂;2.1化学反应进度与反应速率 2.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2.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6 2.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5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1热力学基本概念 2 > 3.2热化学 2 8 3.3化学反应方向1 2 9 3.3化学反应方向2:4.1平衡状态 2 10 4.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及其应用:4.3化学平衡的移动 2 11 期中考试 2 12 5.1酸碱质子理论 2 13 5.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 14 5.3酸碱平衡的移动;5.4缓冲溶液 2 15 6.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6.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 2 16 6.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 2 17 7.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7.2配位平衡1 2 18 7.2配位平衡2:7.3配合物的应用;8.1氧化还原反应 2 19 8.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 2 20 8.2原电池与电极电势2:8.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2 21 8.4电极电势的应用 2 22 9.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9.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 2 23 9.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9.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 24 9.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 25 10.1离子键;10.2共价键1一一价键理论 2 26 10.2 共价键2一一杂化轨道理论: 2 27 10.3配合物价键理论;10.4分子间力与氢键1 2 28 10.4分子间力与氢键2:10.5晶体类型 2 29 总复习 2 合 计 56 章节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一讲) 教学目 1.了解物质聚集状态,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的与要 2.掌握系统、相等基本概念 求
1 1.1物质状态 2 2 1.2溶液 2 3 1.3胶体溶液1 2 4 1.3胶体溶液2;1.4表面活性剂;2.1化学反应进度与反应速率 2 5 2.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2.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6 2.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5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1热力学基本概念 2 7 3.2热化学 2 8 3.3化学反应方向1 2 9 3.3化学反应方向2;4.1平衡状态 2 10 4.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及其应用;4.3化学平衡的移动 2 11 期中考试 2 12 5.1酸碱质子理论 2 13 5.2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2 14 5.3酸碱平衡的移动;5.4 缓冲溶液 2 15 6.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6.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 2 16 6.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 2 17 7.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7.2 配位平衡1 2 18 7.2 配位平衡2;7.3 配合物的应用;8.1 氧化还原反应 2 19 8.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 2 20 8.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2;8.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2 21 8.4 电极电势的应用 2 22 9.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9.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 2 23 9.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9.3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 24 9.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 25 10.1离子键;10.2 共价键1——价键理论 2 26 10.2 共价键2——杂化轨道理论; 2 27 10.3 配合物价键理论;10.4 分子间力与氢键1 2 28 10.4 分子间力与氢键2;10.5晶体类型 2 29 总复习 2 合 计 56 章 节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一讲) 教学目 的与要 求 1.了解物质聚集状态,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2.掌握系统、相等基本概念
1.1物质的聚集状态 1.1.1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 教学内 1.1.2液体(系统、相、液化、气化与蒸发、蒸气压、沸点、凝固点) 容 1.1.3固体 1.1.4水的相图 1.1.5等离子体 重点、 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蒸气压 难点分 难点:气一一液两相平衡、相 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介绍校园文化、学习方法、作业、实验课(20min) 2.复习中学相关知识,介绍物质存在状态、气体的特征和理想气体模型,重点介 例题 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3.介绍系统与相的概念,通过举例使学生准确区分单相和多相系统: 4.利用生活知识引入蒸发、凝聚、相平衡、蒸气压等概念,说明影响液体蒸气压 的内因和外因: 提问 5.通过提问沸点、凝固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给出沸点、凝固点的科学定 义, 例题 6.简单介绍固体和等离子体: 7.课堂小结: 举例 8.附件:板书与课堂内容 课后补遗 章节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二讲) 教学目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的与要 2.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求 3.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教学内 1.2溶液 容 1.2.1分散系的概念 1.2.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内 容 1.1物质的聚集状态 1.1.1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分压定律) 1.1.2液体(系统、相、液化、气化与蒸发、蒸气压、沸点、凝固点) 1.1.3固体 1.1.4水的相图 1.1.5等离子体 重点、 难点分 析 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蒸气压 难点:气——液两相平衡、相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介绍校园文化、学习方法、作业、实验课(20min) 2.复习中学相关知识,介绍物质存在状态、气体的特征和理想气体模型,重点介 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3.介绍系统与相的概念,通过举例使学生准确区分单相和多相系统; 4.利用生活知识引入蒸发、凝聚、相平衡、蒸气压等概念,说明影响液体蒸气压 的内因和外因; 5.通过提问沸点、凝固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给出沸点、凝固点的科学定 义, 6.简单介绍固体和等离子体; 7.课堂小结; 8.附件:板书与课堂内容 例题 提问 例题 举例 课后补遗 章 节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二讲) 教学目 的与要 求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教学内 容 1.2溶液 1.2.1分散系的概念 1.2.2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2.3稀溶液依数性 重点、 重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依数性 难点分 难点:稀溶液依数性 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复习中学溶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 2.通过图表介绍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3.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引入溶液浓度的其它表达方式: 例题 4."提板”练习指导学生推导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5.复习蒸发、凝聚、相平衡、蒸气压等概念,借助板图着重解释溶液蒸气压下降 的原因,详细推导拉乌尔定律: 6.利用溶液蒸气压下降,通过图示解释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利用类比方 法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巩固相关依数性的知识及其应 反复举例 用: 7.课堂小结与作业: 8.附件:板书与课堂内容。 课后补遗 章节 第一章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三讲) 1.掌握稀溶液的渗透压 教学目 2.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的与要 3.了解吸附作用,掌握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 求 4.了解溶胶的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1.2.3.4渗透压 1.2.4强电解质溶液简介 教学内 1.3胶体 容 1.3.1吸附作用 1.3.2溶胶的制备 1.3.3溶胶的性质
1.2.3稀溶液依数性 重点、 难点分 析 重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依数性 难点:稀溶液依数性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复习中学溶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 2.通过图表介绍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3.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引入溶液浓度的其它表达方式; 4."提板"练习指导学生推导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5.复习蒸发、凝聚、相平衡、蒸气压等概念,借助板图着重解释溶液蒸气压下降 的原因,详细推导拉乌尔定律; 6.利用溶液蒸气压下降,通过图示解释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利用类比方 法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巩固相关依数性的知识及其应 用; 7.课堂小结与作业; 8. 附件:板书与课堂内容。 例题 反复举例 课后补遗 章 节 第一章 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第三讲) 教学目 的与要 求 1.掌握稀溶液的渗透压 2.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3.了解吸附作用,掌握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 4.了解溶胶的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教学内 容 1.2.3.4渗透压 1.2.4强电解质溶液简介 1.3胶体 1.3.1吸附作用 1.3.2溶胶的制备 1.3.3溶胶的性质
重点、 重点:渗透压计算,溶胶的性质 难点分 难点:吸附原理 析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复习稀溶液的依数性: 2.讲解溶液的渗透压及其计算: 例题 3.利用强电解质对拉乌尔定律的偏离,引入强电解质理论,并简单介绍活度和活 度系数: 4.复习分散系引入胶体溶液,通过分析胶体溶液的特点引入表面性质,进而利用 图示说明吸附作用的原理: 5.着重介绍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确定电位离子和反离子的方法: 反复举例 6.引导学生自学溶胶的几种制备方法: 7.根据中学知识复习溶胶的性质,进而解释溶胶性质产生的原因: 8.课堂小结与作业: 9. 附件:板书与课堂内容。 课后补遗 章节 第一章(第三讲)第二章(第一讲) 1.掌握胶团结构 教学目 2.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方法 的与要 3.了解高分子溶液,了解表面活性剂和乳浊液 求 4.了解反应进度的应用,反应速率的表示和测定 5.掌握反应机理等基本概念 1.3.4胶团结构 1.3.5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教学内 1.3.6高分子溶液及凝胶(自学) 容 1.4表面活性剂和乳浊液(自学) 2.1化学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速率 重点 重点: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难点分 难点:胶团结构中电位离子、反离子的确定,反应进度 析
重点、 难点分 析 重点:渗透压计算,溶胶的性质 难点:吸附原理 教学设计 调控对策 1.复习稀溶液的依数性; 2.讲解溶液的渗透压及其计算; 3.利用强电解质对拉乌尔定律的偏离,引入强电解质理论,并简单介绍活度和活 度系数; 4.复习分散系引入胶体溶液,通过分析胶体溶液的特点引入表面性质,进而利用 图示说明吸附作用的原理; 5.着重介绍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确定电位离子和反离子的方法; 6.引导学生自学溶胶的几种制备方法; 7.根据中学知识复习溶胶的性质,进而解释溶胶性质产生的原因; 8. 课堂小结与作业; 9. 附件:板书与课堂内容。 例题 反复举例 课后补遗 章 节 第一章 (第三讲) 第二章(第一讲) 教学目 的与要 求 1.掌握胶团结构 2.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方法 3.了解高分子溶液,了解表面活性剂和乳浊液 4.了解反应进度的应用,反应速率的表示和测定 5.掌握反应机理等基本概念 教学内 容 1.3.4胶团结构 1.3.5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1.3.6高分子溶液及凝胶(自学) 1.4表面活性剂和乳浊液(自学) 2.1化学反应进度与化学反应速率 重点、 难点分 析 重点: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反应速率基本概念 难点:胶团结构中电位离子、反离子的确定,反应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