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教学设计 承担单位:理学院 主讲教师:虎玉森 计划授课总学时:56学时 周学时:4学时 实现授课总学时:4学时×13周=52学时
1 普通化学教学设计 承担单位:理学院 主讲教师: 虎玉森 计划授课总学时:56 学时 周学时:4 学时 实现授课总学时:4 学时×13 周=52 学时
第一讲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 (本章4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 熟练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重 点: 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雅点: 气—一液两相平衡、相 教学过程: 、 1 利用溶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讲解相关概念: 2、 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引入溶液组成的其它标度方式,总结出 溶液组成标度的本质: 3、 利用“提板”指导学生推导几种溶液组成标度之间的关系: 4、 利用生活知识引入蒸发、凝聚、相、相平衡、蒸气压等概 念,借助板图着重解释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原因,详细推导 拉乌尔定律: 5、 通过提问沸点、凝固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给出沸点、 凝固点的科学定义,利用溶液蒸气压下降,通过图示解释 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利用类比方法推出相应的计 算公式,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巩固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6、 利用图示说明渗透现象的发生,解释渗透产生的原因,利 用范特荷夫方程计算溶液的渗透压,引导学生利用渗透压 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 7、简单介绍强电解质的依数性,让学生学会强电解质依数性 的简单比较: 8、 课堂练习巩固依数性计算; 9、 重述本节内容,强调本节重点
2 第一讲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一) (本章 4 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掌握溶液的组成标度; 熟练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重 点: 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难 点: 气——液两相平衡、相 教学过程: 1、 利用溶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讲解相关概念; 2、 利用物质的量浓度引入溶液组成的其它标度方式,总结出 溶液组成标度的本质; 3、 利用“提板”指导学生推导几种溶液组成标度之间的关系; 4、 利用生活知识引入蒸发、凝聚、相、相平衡、蒸气压等概 念,借助板图着重解释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原因,详细推导 拉乌尔定律; 5、 通过提问沸点、凝固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给出沸点、 凝固点的科学定义,利用溶液蒸气压下降,通过图示解释 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利用类比方法推出相应的计 算公式,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巩固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6、 利用图示说明渗透现象的发生,解释渗透产生的原因,利 用范特荷夫方程计算溶液的渗透压,引导学生利用渗透压 的知识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 7、 简单介绍强电解质的依数性,让学生学会强电解质依数性 的简单比较; 8、 课堂练习巩固依数性计算; 9、 重述本节内容,强调本节重点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公式推导 图表 §1.1分散系 例题 1.1.1分散系 1.1.2分散系的分类 图表说明 §1.2溶液的组成标度 1.2.1B的质量分数 1.2.2B的物质的量浓度 1.2.3B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1.2.4B的摩尔分数 1.2.5几种溶液组成标度之间的 练习 关系 §1.3溶液的依数性 公式推导 图表 1.3.1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例题 1.蒸发、凝聚、相平衡 2.溶液蒸气压下降 3.拉乌尔定律 图表说明 1.3.2溶液的沸点上升 1.3.3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1.3.4溶液的渗透压 课堂练习 §1.4强电解质的依数性 3
3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1.1 分散系 1.1.1 分散系 1.1.2 分散系的分类 §1.2 溶液的组成标度 1.2.1 B 的质量分数 1.2.2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1.2.3 B 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1.2.4 B 的摩尔分数 1.2.5 几种溶液组成标度之间的 关系 公式推导 例题 练习 图表 图表说明 §1.3 溶液的依数性 1.3.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蒸发、凝聚、相平衡 2.溶液蒸气压下降 3.拉乌尔定律 1.3.2 溶液的沸点上升 1.3.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1.3.4 溶液的渗透压 §1.4 强电解质的依数性 公式推导 例题 课堂练习 图表 图表说明
第二讲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二) 教学目标: 了解吸附作用,掌握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 了解溶胶的性质,掌握胶团结构: 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方法: 了解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重 点: 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雅点: 胶团结构中电位离子、反离子的确定 教学过程: 1、 复习分散系引入胶体溶液,通过分析胶体溶液的特点引入 表面性质,进而利用图示说明吸附作用的原理: 2、 着重介绍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确定电位离 子和反离子的方法: 3、 根据中学知识复习溶胶的性质,进而解释溶胶性质产生的 原因; 4、 举例说明胶团结构的写法,反复练习并“提板”; 5、 分析溶胶稳定性原因,说明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原理,结 合普通化学实验总结出规律: 6、 指导学生自学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7、本章小结,布置作业
4 第二讲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二) 教学目标: 了解吸附作用,掌握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 了解溶胶的性质,掌握胶团结构; 掌握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方法; 了解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重 点: 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 难 点: 胶团结构中电位离子、反离子的确定 教学过程: 1、 复习分散系引入胶体溶液,通过分析胶体溶液的特点引入 表面性质,进而利用图示说明吸附作用的原理; 2、 着重介绍离子选择吸附的原则,确保学生掌握确定电位离 子和反离子的方法; 3、 根据中学知识复习溶胶的性质,进而解释溶胶性质产生的 原因; 4、 举例说明胶团结构的写法,反复练习并“提板”; 5、 分析溶胶稳定性原因,说明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原理,结 合普通化学实验总结出规律; 6、 指导学生自学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7、 本章小结,布置作业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1.5胶体溶液 概念与术语解释 图示 1.5.1表面积和表面能 1.5.2吸附作用 1.5.3溶胶的性质 1、溶胶的光学性质 说明 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3、溶胶的电学性质 1.5.4胶团结构 课堂练习 1.5.5溶胶的稳定性 概念与术语解释 图示 1、动力学稳定性 图示说明 2、聚集稳定性 3、溶剂化作用 1.5.6溶胶的聚沉 小结 1、加入电解质 2、溶胶的互相聚沉 3、加热 §1.6高分子溶液 (自学提纲) §1.7乳浊液 (自学提纲)
5 主要内容及板书设计: §1.5 胶体溶液 1.5.1 表面积和表面能 1.5.2 吸附作用 1.5.3 溶胶的性质 1、溶胶的光学性质 2、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3、溶胶的电学性质 1.5.4 胶团结构 概念与术语解释 课堂练习 图示 说明 1.5.5 溶胶的稳定性 1、动力学稳定性 2、聚集稳定性 3、溶剂化作用 1.5.6 溶胶的聚沉 1、加入电解质 2、溶胶的互相聚沉 3、加热 §1.6 高分子溶液 (自学提纲) §1.7 乳浊液 (自学提纲) 概念与术语解释 图示 图示说明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