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讲授与多媒体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重庆市精品课程 教学手段 《贸易经济学》网站学习练习一些专业知识)辅助教学。 参考书: 1、徐从才等,流通革命与流通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书目 2、柳思维、高觉民,贸易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及文献(或 3、钱方明,贸易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网络教学资源】 参考网站资源: 重庆市精品课程《贸易经济学》网站 http://eol.ctbu.edu.cn/eol/jpk/course/index.jsp?courseId=1062 本课程采用3+7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占70%,考核 考试考核方式 方式闭卷。 (含期中考试、 测验、作业) 其他内容 过程考核评价方案 (可根据课程教 本课程平时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总分100分。平时成绩的构成, 学实际情况增加 主要包括课堂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讨论、课堂表现(主动答问、学 其他需要说明的 内容) 习态度、辅助服务等)等构成。具体考核办法参见附件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不是本课程的专门或特定的一部分内容,而是一种教育 课程思政 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目的主要是在课程设计上体现“教书育人”理 目的 念,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 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引 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
5 教学手段 传统讲授与多媒体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重庆市精品课程 《贸易经济学》网站学习练习一些专业知识)辅助教学。 参考书目 及文献(或 网络教学资源) 参考书: 1、徐从才等,流通革命与流通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2、柳思维、高觉民,贸易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3、钱方明,贸易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年 参考网站资源: 重庆市精品课程《贸易经济学》网站 http://eol.ctbu.edu.cn/eol/jpk/course/index.jsp?courseId=1062 考试考核方式 (含期中考试、 测验、作业) 本课程采用 3+7 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 30%,期末考试占 70%,考核 方式闭卷。 其他内容 (可根据课程教 学实际情况增加 其他需要说明的 内容) 过程考核评价方案 本课程平时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总分 100 分。平时成绩的构成, 主要包括课堂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讨论、课堂表现(主动答问、学 习态度、辅助服务等)等构成。具体考核办法参见附件 1。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 目的 “课程思政”不是本课程的专门或特定的一部分内容,而是一种教育 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目的主要是在课程设计上体现“教书育人”理 念,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有 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引 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不是要求体系化、系统化地对学生讲行德育 和思政教育,更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内容,而是要结 课程思政 原则 合具体的课程特点,寻找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 教学中。坚持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创新思维原 则、突出重点原则、注重实效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本课程思政内容重点涉及以下方面: 1、师德师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 以德立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课程思政 2、政治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 内容 政治底线,不在课堂上传播违背宪法、违背党纪的内容和言论。 3、职业伦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授课学生所在的专业和行业特点, 对学生开展专业职业伦理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未来走 进社会步入职场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 4、核心价值。结合本课程知识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 涵和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1、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互动、案例分析、微视频、翻转课堂等 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内容,开展思政教育。 2、通过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拓展 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拓展视野, 课程思政 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例如,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课程调研作业, 方法 让学生通过校外走访或网上查阅资料,了解能够反映新中国发展成 就的大型展览会、节事或赛事活动。 3、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体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贸 经行业的发展特点、发展前景,从而对专业学习充满热情,对未来 的职业选择有更多实践认知。 1、从课程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贸易经济学》课程知识点中能 够发掘的思政元素比较多,比如贸易业的发展历史,综合反映了经 济、科技、社会发展的进步而带来了贸易和信息交流方式与平台的 课程思政内容 演变。可以从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贸易业的迅猛发展历史, 在本课程的 主要融合点 发掘思政元素,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思政教 2、从案例中发掘思政元素。本课程实践应用性很强,将会更多采用 案例教学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特别关注能够体现思政内容的案 6
6 课程思政 原则 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不是要求体系化、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和思政教育,更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内容,而是要结 合具体的课程特点,寻找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 教学中。坚持的原则是:因材施教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创新思维原 则、突出重点原则、注重实效原则。 课程思政 内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本课程思政内容重点涉及以下方面: 1、师德师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 以德立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2、政治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 政治底线,不在课堂上传播违背宪法、违背党纪的内容和言论。 3、职业伦理。教学过程中,结合授课学生所在的专业和行业特点, 对学生开展专业职业伦理与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未来走 进社会步入职场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 4、核心价值。结合本课程知识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 涵和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课程思政 方法 1、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互动、案例分析、微视频、翻转课堂等 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内容,开展思政教育。 2、通过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拓展 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拓展视野, 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例如,有意识地给学生布置课程调研作业, 让学生通过校外走访或网上查阅资料,了解能够反映新中国发展成 就的大型展览会、节事或赛事活动。 3、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专业体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贸 经行业的发展特点、发展前景,从而对专业学习充满热情,对未来 的职业选择有更多实践认知。 课程思政内容 在本课程的 主要融合点 1、从课程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贸易经济学》课程知识点中能 够发掘的思政元素比较多,比如贸易业的发展历史,综合反映了经 济、科技、社会发展的进步而带来了贸易和信息交流方式与平台的 演变。可以从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贸易业的迅猛发展历史, 发掘思政元素,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思政教 育。 2、从案例中发掘思政元素。本课程实践应用性很强,将会更多采用 案例教学方法,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特别关注能够体现思政内容的案
例。比如,各地名优土特产品交易会,都融入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 通过对这些案例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文 化传统的认知感和自豪感。 3、从大师、名人成长经历中发掘思政元素。在本课程教学中,将会 涉及到国内外在贸经行业界著名人士、企业成功案例,可以通过讲 故事的方式,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向学生传播正能量。 4、从“反面教材”中发掘思政元素。在贸经行业发展过程中,也有 不少失败教训,社会上也有不少“谣言”等负面消息,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知识点,抓住一些典型的“反面教材”或“谣言”,进行 剖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主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重点评价思政目标和内容与本课程 是否有机、有效种合。 课程思政 融合的标准:学生能够自然接受,学生认为就是课程的内容:能够 评价与反馈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在动力:能 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评价反馈的形式:学习委员和课代表收集:问卷调查:个别交流。 附件1:《贸易经济学》课程过程考核(平时考核)办法细则 评价科目 分值比例考核内容 评价方法或依据 30分起评。全勤、无迟到早退记录记满分 无故缺课1次扣5分,缺课3次平时成绩 课堂考勤 30% 学生出勤情况 不及格,缺课4次及以上取消考试资格: 迟到1次扣2分:请假1次酌情扣分。 30分起评。每讲授完一章布置1次课后作 业:作业可以是教材课后作业,也可以布 平时作业完成 置学生开展网上调研或实地调研,写出文 平时作业 40% 次数和质晶 献分析或调研报告。作业认真、完成质量 高加3-5分:作业缺1次扣8-10分,完 成质量低劣扣3-5分。 课堂讨论 20% 课堂讨论活跃 10分起评。积极参加讨论、主动回答问题 程度、回答问 1次加5分:为课堂教学建言献策并被采 7
7 例。比如,各地名优土特产品交易会,都融入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 通过对这些案例中的中国文化元素的分析,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文 化传统的认知感和自豪感。 3、从大师、名人成长经历中发掘思政元素。在本课程教学中,将会 涉及到国内外在贸经行业界著名人士、企业成功案例,可以通过讲 故事的方式,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向学生传播正能量。 4、从“反面教材”中发掘思政元素。在贸经行业发展过程中,也有 不少失败教训,社会上也有不少“谣言”等负面消息,教学过程中 可以结合知识点,抓住一些典型的“反面教材”或“谣言”,进行 剖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课程思政 评价与反馈 主要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重点评价思政目标和内容与本课程 是否有机、有效融合。 融合的标准:学生能够自然接受,学生认为就是课程的内容;能够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在动力;能 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评价反馈的形式:学习委员和课代表收集;问卷调查;个别交流。 附件 1:《贸易经济学》课程过程考核(平时考核)办法细则 评价科目 分值比例 考核内容 评价方法或依据 课堂考勤 30% 学生出勤情况 30 分起评。全勤、无迟到早退记录记满分; 无故缺课 1 次扣 5 分,缺课 3 次平时成绩 不及格,缺课 4 次及以上取消考试资格; 迟到 1 次扣 2 分;请假 1 次酌情扣分。 平时作业 40% 平时作业完成 次数和质量 30 分起评。每讲授完一章布置 1 次课后作 业;作业可以是教材课后作业,也可以布 置学生开展网上调研或实地调研,写出文 献分析或调研报告。作业认真、完成质量 高加 3-5 分;作业缺 1 次扣 8-10 分,完 成质量低劣扣 3-5 分。 课堂讨论 20% 课堂讨论活跃 程度、回答问 10 分起评。积极参加讨论、主动回答问题 1 次加 5 分;为课堂教学建言献策并被采
题的主动性 纳,加5分。 学习积极性和 葫机抽香学生果觉座位,教室坐前两排的 认真程度、帮 学生每次加2分(视同听课认真、积极) 平时其他表现 10% 助同学和课堂 主动擦黑板、为老师服务加1-2分:经常 服务等 帮助同学共同学习加1-2分。 附件2:本课程各章节教学组织安排 第一章贸易经济学导论(授课时数3) 一、教学目的 深刻理解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二、教学安排 1、旧课复习(5-8分钟) 2、新课内容(约110分钟) 3、新课小结(5-8分钟) 三、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五、本章知识体系和主要知识点 易经齐 贸易经济学发展概述 贸易理论的演进 第一节 贸易经济学发展概述 一、贸易经济学涵义 主要是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为指导,研究与贸易活动相关的一系 列问题的学科
8 题的主动性 纳,加 5 分。 平时其他表现 10% 学习积极性和 认真程度、帮 助同学和课堂 服务等 随机抽查学生课堂座位,教室坐前两排的 学生每次加 2 分(视同听课认真、积极); 主动擦黑板、为老师服务加 1-2 分;经常 帮助同学共同学习加 1-2 分。 附件 2:本课程各章节教学组织安排 第一章 贸易经济学导论(授课时数 3) 一、教学目的 深刻理解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二、教学安排 1、旧课复习(5-8 分钟) 2、新课内容(约 110 分钟) 3、新课小结(5-8 分钟) 三、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 五、本章知识体系和主要知识点 第一节 贸易经济学发展概述 一、贸易经济学涵义 主要是以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为指导,研究与贸易活动相关的一系 列问题的学科。 贸 易 经 济 学 导 论 贸易经济学发展概述 贸易理论的演进
二、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贸易经济活动领域中的贸易活动过程、贸易活动中的经济关系以及贸 易活动中的客观规律。 三、贸易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一)贸易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商业、贸易、价格、 供求、市场 (二)贸易经济学的相关范畴: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再生产、交换、 社会分工、所有制、产权 第二节贸易理论演进 一、马克思的交换与贸易发展理论 交换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一一中介地位 商品交换产生的条件一一社会分工 贸易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 资本流通是一般商品流通的一部分 资本主义需要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 二、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西方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学派:重商主义贸易理论 斯密:分工与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李嘉图:自由贸易理论、比较贸易理论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贸易理论 (一)要素禀赋论一一俄林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格鲁贝尔等 (三)交易费用理论一一科斯、威廉姆森等 (三)竞争优势论一一迈克尔·波特 六、本章讨论题目 如何理解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七、本章作业 马克思的贸易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
9 二、贸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贸易经济活动领域中的贸易活动过程、贸易活动中的经济关系以及贸 易活动中的客观规律。 三、贸易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一)贸易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商品交换、商品流通、商业、贸易、价格、 供求、市场 (二)贸易经济学的相关范畴:商品 、货币、价值规律、再生产 、交换 、 社会分工、所有制、产权 第二节 贸易理论演进 一、马克思的交换与贸易发展理论 交换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中介地位 商品交换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 贸易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 资本流通是一般商品流通的一部分 资本主义需要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 二、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的西方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学派:重商主义贸易理论 斯密:分工与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 李嘉图:自由贸易理论、比较贸易理论 李斯特:贸易保护理论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贸易理论 (一)要素禀赋论——俄林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格鲁贝尔等 (三)交易费用理论——科斯、威廉姆森等 (三)竞争优势论——迈克尔·波特 六、本章讨论题目 如何理解贸易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七、本章作业 马克思的贸易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