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properties and changing law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angles.Lay an indispensabl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Mastering the basic skills on experiment preliminarily enables the students to get preliminary training and training in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thinking,and lays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the following courses,new theories and new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教学目标 “无机化学”是化学本科生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本课程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讲授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如原 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四大平衡的知识,为后继课程及化学实验打下理论基础: 然后,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讲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包括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单质的性质制备,化合物 的性质及制备乃至应用:最后,传授现代无机化学领域的新知识,并根据无机化学的新进展,突出无机化学 的新兴领域,重点讲授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内容。注意在讲授内容中不断渗透新理论、 新成果、新领域和新知识:根据课程要求作精心的选择、创造性组织和深入浅出地介绍,以启迪学生,使其 能在时代发展水平上超前和创造思维。在教学中注意用基础理论,如热力学结构知识贯穿无机事实教学的始 终,并注意总结规律性,使繁琐纷杂的感性材料逐渐理性化。 在大学一年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完成从中学到大 学在学习方法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有一个突跃。 (二)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无机化学的定义,气体、液体和溶液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化学及无机化学的概念,理想气体、液体和溶液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分压定律、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内容: 1.化学、无机化学的定义 2.分子、原子、元素、核素、单质 3.气体 4.液体与溶液 5.固体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应用。 9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9 properties and changing law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angles. Lay an indispensabl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relevant professional courses. Mastering the basic skills on experiment preliminarily enables the students to get preliminary training and training in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lays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the following courses, new theories and new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三、课程内容 (一) 课程教学目标 “无机化学”是化学本科生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本课程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讲授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如原 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四大平衡的知识,为后继课程及化学实验打下理论基础; 然后,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讲授周期表中各族元素,包括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单质的性质制备,化合物 的性质及制备乃至应用;最后,传授现代无机化学领域的新知识,并根据无机化学的新进展,突出无机化学 的新兴领域,重点讲授配位化学、生物无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等内容。注意在讲授内容中不断渗透新理论、 新成果、新领域和新知识;根据课程要求作精心的选择、创造性组织和深入浅出地介绍,以启迪学生,使其 能在时代发展水平上超前和创造思维。在教学中注意用基础理论,如热力学结构知识贯穿无机事实教学的始 终,并注意总结规律性,使繁琐纷杂的感性材料逐渐理性化。 在大学一年的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完成从中学到大 学在学习方法上的过渡,使学生在听课、查阅参考书,自学等方面有一个突跃。 (二) 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无机化学的定义,气体、液体和溶液的一些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化学及无机化学的概念,理想气体、液体和溶液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分压定律、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内容: 1.化学、无机化学的定义 2.分子、原子、元素、核素、单质 3. 气体 4. 液体与溶液 5. 固体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应用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2.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掌握焓和反应焓变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进度概念:掌握标准状态的规定。 3.化学反应的方向性:掌握熵的概念,理解熵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熟练掌握吉布斯自由能概念,以及 和标准化学反应相关的各种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方法,以及熟练掌握如何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判定化学反 应方向。 教学重点:热力学的最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化学热力学的四个状态函数一热力学能、焓、熵、自由能 教学内容: 1.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环境,功与热) 2.热化学(反应热,反应进度,盖斯定律,生成热,燃烧热) 3.化学反应方向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反应速率方程,理解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概念:区分各种级别的化学反应。 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反应速率理论。 3.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累尼乌斯公式及其相应的各个参数含义。 4.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5.掌握标准平衡常数概念,根据标准平衡常数判定化学反应方向。 6.掌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能根据标准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熟练计算非标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变化: 7.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8.化学平衡的移动: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化学热力学中相关化学平衡的知识。 教学难点:反应级数及各级反应速率方程;化学反应等温式、反应商、标准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 1反应速率的定义 2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3反应机理 4反应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5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6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7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8化学平衡状态 10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10 2.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掌握焓和反应焓变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进度概念;掌握标准状态的规定。 3. 化学反应的方向性;掌握熵的概念,理解熵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熟练掌握吉布斯自由能概念,以及 和标准化学反应相关的各种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方法,以及熟练掌握如何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判定化学反 应方向。 教学重点:热力学的最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化学热力学的四个状态函数 — 热力学能、焓、熵、自由能 教学内容: 1. 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环境,功与热) 2. 热化学(反应热,反应进度,盖斯定律,生成热,燃烧热) 3. 化学反应方向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反应速率方程,理解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概念;区分各种级别的化学反应。 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反应速率理论。 3.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理解阿累尼乌斯公式及其相应的各个参数含义。 4. 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5. 掌握标准平衡常数概念,根据标准平衡常数判定化学反应方向。 6. 掌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能根据标准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熟练计算非标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变化; 7. 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8. 化学平衡的移动: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化学热力学中相关化学平衡的知识。 教学难点:反应级数及各级反应速率方程;化学反应等温式、反应商、标准平衡常数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内容: 1 反应速率的定义 2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3 反应机理 4 反应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6 温度对速率的影响 7 催化剂与催化反应简介 8 化学平衡状态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9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0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11化学平衡的移动 学时分配:8学时 第四章、酸碱解离平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和平衡计算: 2.理解多元弱酸的解离反应以及相关概念和计算; 3.掌握缓冲溶液概念、缓冲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平衡计算。 4.盐的水解:掌握盐的水解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和平衡计算。 5.电解质溶液理论: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教学难点:多元弱酸弱碱(盐)的解离(水解)平衡及相关计算 教学内容: 1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2盐的水解 3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的发展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溶度积常数:掌握沉淀溶解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 2.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掌握沉淀反应的平衡计算。 3.沉淀的溶解和转化:理解沉淀在酸中的溶解和不同沉淀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学难点:沉淀反应的平衡计算 教学内容: 1溶度积常数 2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 3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1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11 9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0 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 11 化学平衡的移动 学时分配:8 学时 第四章、酸碱解离平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和平衡计算; 2. 理解多元弱酸的解离反应以及相关概念和计算; 3. 掌握缓冲溶液概念、缓冲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平衡计算。 4. 盐的水解:掌握盐的水解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和平衡计算。 5. 电解质溶液理论: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教学难点:多元弱酸弱碱(盐)的解离(水解)平衡及相关计算 教学内容: 1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2 盐的水解 3 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的发展 学时分配:4 学时 第五章、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溶度积常数:掌握沉淀溶解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 2. 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掌握沉淀反应的平衡计算。 3.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理解沉淀在酸中的溶解和不同沉淀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教学难点:沉淀反应的平衡计算 教学内容: 1 溶度积常数 2 沉淀生成的计算与应用 3 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学时分配:2 学时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相关配平方法: 2.掌握原电池符号的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3.掌握原电池标准电动势与电池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关系;掌握原电池标准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标准 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4.掌握能斯特方程和原电池实际电动势和实际电极电势的计算方法: 5.理解酸度、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理解电势-pH图的基本概念和典型体系的电势-pH图。 6.掌握元素电势图,并能够应用元素电势图判定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歧化反应:了解自由能氧化数图。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理论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斯特方程的计算 教学内容: 1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2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化学电源与电解 5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 学时分配:7学时 第七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核外电子的排布: 3.元素周期表: 4.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理论,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核外粒子运动状态,元素周期律等。 教学难点:四个量子数及其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教学内容: 1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核外电子的排布 3元素周期表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学时分配:6学时 第八章、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离子键理论,晶格能的概念:掌握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金属键理论: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掌握离子极化理论 12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12 1.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相关配平方法; 2. 掌握原电池符号的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3. 掌握原电池标准电动势与电池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关系;掌握原电池标准电动势与电池反应的标准 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4. 掌握能斯特方程和原电池实际电动势和实际电极电势的计算方法; 5. 理解酸度、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理解电势-pH 图的基本概念和典型体系的电势-pH 图。 6. 掌握元素电势图,并能够应用元素电势图判定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歧化反应;了解自由能-氧化数图。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理论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斯特方程的计算 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2 电池反应的热力学 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4 化学电源与电解 5 图解法讨论电极电势 学时分配:7 学时 第七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 核外电子的排布; 3. 元素周期表; 4.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理论,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核外粒子运动状态,元素周期律等。 教学难点:四个量子数及其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教学内容: 1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 核外电子的排布 3 元素周期表 4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八章、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理论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离子键理论,晶格能的概念;掌握价键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金属键理论;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掌握离子极化理论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版)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重点: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难点:分子轨道理论,分子结构及相关理论 教学内容: 1.离子键理论 2.价键理论 3.金属键理论 4.分子间作用力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九章、配位化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构成、配位原子、和配位数等概念: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命名:理解配位化合物 的异构现象。 2.理解配位化合物的构型;理解中心价层轨道的杂化:理解配合化合物的磁性: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反馈π 键以及相关的配合物: 3.理解晶体场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d轨道的能级分裂、影响因素、电子分布:理解晶体场稳定化能概念: 了解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了解姜泰勒效应。 4.掌握配位解离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了解影响配位单元稳定性的因素:了解中心原子与配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教学难点: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教学内容: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4.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学时分配:7学时 第十章、酸碱理论与溶剂化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几种基本酸碱理论。 2.了解溶剂分类及几种常见非水溶剂。 教学重点:酸碱理论和软硬酸碱规则 教学难点:用软硬酸碱规则解释物质的溶解性、稳定性以及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教学内容: 13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专业(2018 版)课程教学大纲 13 教学重点: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难点:分子轨道理论,分子结构及相关理论 教学内容: 1. 离子键理论 2. 价键理论 3. 金属键理论 4. 分子间作用力 学时分配:6 学时 第九章、配位化学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构成、配位原子、和配位数等概念;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命名;理解配位化合物 的异构现象。 2. 理解配位化合物的构型;理解中心价层轨道的杂化;理解配合化合物的磁性;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反馈 π 键以及相关的配合物。 3. 理解晶体场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 d 轨道的能级分裂、影响因素、电子分布;理解晶体场稳定化能概念; 了解过渡金属化合物的颜色;了解姜-泰勒效应。 4. 掌握配位解离反应以及相关的各种概念;了解影响配位单元稳定性的因素;了解中心原子与配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教学难点: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 教学内容: 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化合物的晶体场理论 4.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学时分配:7 学时 第十章、酸碱理论与溶剂化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几种基本酸碱理论。 2. 了解溶剂分类及几种常见非水溶剂。 教学重点:酸碱理论和软硬酸碱规则 教学难点:用软硬酸碱规则解释物质的溶解性、稳定性以及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