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比例处于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诱发 将会引起爆炸。因此使用时要尽量防止可燃性气体逸出,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操 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紧使用明火和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并防止其他物 品撞击产生火花。 另外,有些药品如乙炔银、过氧化物等受震或受热易引起爆炸,使用时要特 别小心。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 能产生的过氧化物:进行易发生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3)防火 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等非常容易燃烧,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 花等。用后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实验室内不 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 另外,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及比表面很大的金属粉末(如铁.铝等)易氧化 自燃,在保存和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实验室一旦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选不同的灭火剂进行灭火。以下几种 情况不能用水灭火: ①有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等时,应用干沙等灭火: ②密度比水小的易燃液体着火,应采用泡沫灭火器: ③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 ④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 (4)防灼伤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 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万 一灼伤应及时冶疗。 3.汞的安全使用 汞中毒分急性扣慢性两种。急性中毒多为高汞盐(如HgC12)入口所致,0.1~0.3 g即可致死。吸入汞蒸汽会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便秘、贫血、 骨骼和关节疼痛、精神衰弱等。汞蒸气的最大安全浓度为0.1mgm3,而20℃时 汞的饱和蒸气压约为0.16Pa,超过安全浓度130倍。所以使用汞必须严格遵守 下列操作规定:
4 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在比例处于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诱发 将会引起爆炸。因此使用时要尽量防止可燃性气体逸出,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操 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紧使用明火和和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器,并防止其他物 品撞击产生火花。 另外,有些药品如乙炔银、过氧化物等受震或受热易引起爆炸,使用时要特 别小心。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 能产生的过氧化物;进行易发生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3)防火 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等非常容易燃烧,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 花等。用后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实验室内不 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 另外,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及比表面很大的金属粉末(如铁.铝等)易氧化 自燃,在保存和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实验室一旦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选不同的灭火剂进行灭火。以下几种 情况不能用水灭火: ① 有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等时,应用干沙等灭火; ② 密度比水小的易燃液体着火,应采用泡沫灭火器; ③ 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 ④ 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 (4)防灼伤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溴、磷、钠、钾、苯酚、冰醋酸等都会腐蚀皮肤, 特别要防止溅入眼内。液氧、液氮等低温也会严重灼伤皮肤,使用时要小心。万 一灼伤应及时冶疗。 3. 汞的安全使用 汞中毒分急性扣慢性两种。急性中毒多为高汞盐(如 HgCl2)入口所致,0.1~0.3 g 即可致死。吸入汞蒸汽会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便秘、贫血、 骨骼和关节疼痛、精神衰弱等。汞蒸气的最大安全浓度为 0.1 mg·m-3,而 20℃时 汞的饱和蒸气压约为 0.16 Pa,超过安全浓度 130 倍。所以使用汞必须严格遵守 下列操作规定:
(1)储汞的容器要用厚壁玻璃器皿或瓷器,在汞面上加盖一层水,避免直接 暴露于空气中,同时应放置在远离热源的地方。一切转移汞的操作,应在装有水 的浅瓷盘内进行。 (2)装汞的仪器下面一律放置浅瓷盘,防止汞滴落到桌面或地面上。万一有 汞掉落,要先用吸汞管尽可能将汞珠收集起来,然后把硫磺粉撒在汞溅落的地方, 并摩擦使之生成HgS,也可用KMO4溶液使其氧化。擦过汞的滤纸等必须放在 有水的瓷缸内。 (3)使用汞的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手上若有伤口,勿接触汞。 三、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及数据表达 由于实验方法的可靠程度,所用仪器的精密度和实验者感官的限度等各方面 条件的限制,使得一切测量均带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因此,必须 对误差产生的原田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方可在合理的人力物力支出条件下,获得 可靠的实验结果,再通过实验数据的列表、作图、建立数学关系式等处理步骤, 使实验结果成为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1.误差的分类 按其性质可分为如下三种: (1)系统误差(恒定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 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观律变化的误差。 ①实验方法的缺陷,例如使用用了近似公式: ②仪器药品的不良,如电表零点偏差,温度计刻度不准,药品纯度不高等: ③操作者的不良习惯,如观察视线偏高或偏低。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发现系统误差的存在,针对产生的原因可采取措施, 使其尽量减少,但不能消除。 (2)过失误差 这是一种明显歪曲实验结果的误差。它无规律可循,是由操作者读错、记错 所致,只要加强责任心,此类误差可以避免。发现有此种误差产生,所得数据应 予以剔除。 (3)偶然误差
5 (1)储汞的容器要用厚壁玻璃器皿或瓷器,在汞面上加盖一层水,避免直接 暴露于空气中,同时应放置在远离热源的地方。一切转移汞的操作,应在装有水 的浅瓷盘内进行。 (2)装汞的仪器下面一律放置浅瓷盘,防止汞滴落到桌面或地面上。万一有 汞掉落,要先用吸汞管尽可能将汞珠收集起来,然后把硫磺粉撒在汞溅落的地方, 并摩擦使之生成 HgS,也可用 KMnO4 溶液使其氧化。擦过汞的滤纸等必须放在 有水的瓷缸内。 (3)使用汞的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手上若有伤口,勿接触汞。 三、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及数据表达 由于实验方法的可靠程度,所用仪器的精密度和实验者感官的限度等各方面 条件的限制,使得一切测量均带有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因此,必须 对误差产生的原田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方可在合理的人力物力支出条件下,获得 可靠的实验结果,再通过实验数据的列表、作图、建立数学关系式等处理步骤, 使实验结果成为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这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1. 误差的分类 按其性质可分为如下三种: (1)系统误差(恒定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 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确定观律变化的误差。 ① 实验方法的缺陷,例如使用用了近似公式; ② 仪器药品的不良,如电表零点偏差,温度计刻度不准,药品纯度不高等; ③ 操作者的不良习惯,如观察视线偏高或偏低。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可以发现系统误差的存在,针对产生的原因可采取措施, 使其尽量减少,但不能消除。 (2)过失误差 这是一种明显歪曲实验结果的误差。它无规律可循,是由操作者读错、记错 所致,只要加强责任心,此类误差可以避免。发现有此种误差产生,所得数据应 予以剔除。 (3)偶然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时大时小,符号时正时负, 但随测量次数的增加,其平均值趋近于零,即具有抵偿性,此类误差称为偶然误 差。它产生的并不确定,一般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如大气压、温度的波动),操 作者感观分辨能力的限制所致。 2.测量的准确度与测量的精密度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即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而真值是指用 己消除系统误差的实验手段和方法进行足够多次的测量所得的算术平均值或者 文献手册中的公认值。 精密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及测量值有效数字的位数。因此测量的准确 度和精密度是有区别的,高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有高准确度,但高准确度必须有 高精密度来保证。 3.误差的表达方法 (1)误差一般用以下三种方法表达: ①平均误差d= Σla, 其中d,为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x之差,n为测量 次数,且-∑ ,i=1,2,,n。 ②标准误差 ∑d V n-1 ③偶然误差P=0.675o 平均误差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但用这种误差表示时,可能会把质量不高的测 量掩盖住。标准误差对一组测量中的较大误差或较小误差感觉比较灵敏,因此它 是表示精度的较好方法,在近代科学中多采用标准误差。 (2)为了表达测量的精度,又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两种表达方法。 ①绝对误差它表示了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即测量的准确度。其表示 方法为x±6或x士o。 ②相对误差它表示测量值的精密度,即各次测量值相互靠近的程度。 4.有效数字 当对一个测量的量进行记录时,所记数字的位数应与仪器的精密度相符合, 6
6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的绝对值时大时小,符号时正时负, 但随测量次数的增加,其平均值趋近于零,即具有抵偿性,此类误差称为偶然误 差。它产生的并不确定,一般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如大气压、温度的波动),操 作者感观分辨能力的限制所致。 2. 测量的准确度与测量的精密度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即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程度。而真值是指用 已消除系统误差的实验手段和方法进行足够多次的测量所得的算术平均值或者 文献手册中的公认值。 精密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及测量值有效数字的位数。因此测量的准确 度和精密度是有区别的,高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有高准确度,但高准确度必须有 高精密度来保证。 3. 误差的表达方法 (1)误差一般用以下三种方法表达: ①平均误差 n di = 其中 di 为测量值 xi 与算术平均值 x 之差,n 为测量 次数,且 i n n x x i = , = 1,2,..., 。 ②标准误差 1 2 − = n di ③偶然误差 P = 0.675 平均误差的优点是计算简便,但用这种误差表示时,可能会把质量不高的测 量掩盖住。标准误差对一组测量中的较大误差或较小误差感觉比较灵敏,因此它 是表示精度的较好方法,在近代科学中多采用标准误差。 (2)为了表达测量的精度,又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两种表达方法。 ①绝对误差 它表示了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即测量的准确度。其表示 方法为 x 或 x 。 ②相对误差 它表示测量值的精密度,即各次测量值相互靠近的程度。 4. 有效数字 当对一个测量的量进行记录时,所记数字的位数应与仪器的精密度相符合
即所记数字的最后一位为仪器最小刻度以内的估计值,称为可疑值,其他几位为 准确值,这样一个数字称为有效数字,它的位数不可随意增减。在间接测量中, 须通过一定公式将直接测量值进行运算,运算中对有效数字位数的取舍应遵循如 下规则: ①误差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最多两位: ②有效数字的位数越多,数值的精确度也越大,相对误差越小: ③若第一位的数值等于或大于8,则有效数字的总位数可多算一位,如9.23 虽然只有三位,但在运算时,可以看作四位: ④运算中舍弃过多不定数字时,应用4舍6入,逢5尾留双的法则: ⑤在加减运算中,各数值小数点后所取的位数,以其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 者为准: ⑥在乘除运算中,各数保留的有效数字,应以其中有效数字最少者为准: ⑦在乘万或开方运算中,结果可多保留一位; ⑧对数运算时,对数中的首数不是有效数字,对数的尾数的位数,应与各 数值的有效数字相当: ⑨算式中,常数π,及乘子√2和某些取自手册的常数不受上述规则限制, 其位数按实际需要取舍。 5.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表示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方法:列表法、作图法、数学方 程式法。 (1)列表法 将实验数据列成表格,排列整齐,使人一目了然。这是数据处理中最简单的 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表格要有名称。 ②每行(或列)的开头一栏都要列出物理量的名称和单位,并把二者表示为相 除的形式。因为物理量的符号本身是带有单位的,除以它的单位,即等于表中的 纯数字。 ③数字要排列整齐,小数点要对齐,公共的乘方因子应写在开头一栏与物 理量符号相乘的形式,并为异号
7 即所记数字的最后一位为仪器最小刻度以内的估计值,称为可疑值,其他几位为 准确值,这样一个数字称为有效数字,它的位数不可随意增减。在间接测量中, 须通过一定公式将直接测量值进行运算,运算中对有效数字位数的取舍应遵循如 下规则: ① 误差一般只取一位有效数字,最多两位; ② 有效数字的位数越多,数值的精确度也越大,相对误差越小; ③ 若第一位的数值等于或大于 8,则有效数字的总位数可多算一位,如 9.23 虽然只有三位,但在运算时,可以看作四位; ④ 运算中舍弃过多不定数字时,应用“4 舍 6 入,逢 5 尾留双”的法则; ⑤ 在加减运算中,各数值小数点后所取的位数,以其中小数点后位数最少 者为准; ⑥ 在乘除运算中,各数保留的有效数字,应以其中有效数字最少者为准; ⑦ 在乘万或开方运算中,结果可多保留一位; ⑧ 对数运算时,对数中的首数不是有效数字,对数的尾数的位数,应与各 数值的有效数字相当; ⑨ 算式中,常数 , e 及乘子 2 和某些取自手册的常数不受上述规则限制, 其位数按实际需要取舍。 5. 数据处理 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表示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方法:列表法、作图法、数学方 程式法。 (1)列表法 将实验数据列成表格,排列整齐,使人一目了然。这是数据处理中最简单的 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表格要有名称。 ② 每行(或列)的开头一栏都要列出物理量的名称和单位,并把二者表示为相 除的形式。因为物理量的符号本身是带有单位的,除以它的单位,即等于表中的 纯数字。 ③ 数字要排列整齐,小数点要对齐,公共的乘方因子应写在开头一栏与物 理量符号相乘的形式,并为异号
④表格中表达的数据顺序为:由左列右,由自变量到因变量,可以将原始 数据和处理结果列在同一表中,但应以一组数据为例,在表格下面列出算式,写 出计算过程。 (2)作图法 作图法可更形象地表达出数据的特点,如极大值,极小值,拐点等,并可进 一步用图解求积分、微分、外推、内插值。作图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图要有图名。例如lnK-1T图等。 ②要用市售的正规坐标纸,并根据需要选用坐标纸种类:直角坐标纸、三 角坐标纸,半对数坐标纸、对数坐标纸等。物理化学实验中一般用直角坐标纸, 只有三组分相图使用三角坐标纸。 ③坐标轴,自变量位横轴,函数为纵轴。 ④适当选择坐标比例,以能表达出全部有效数字为准。 ⑤无特殊需要,不必从坐标轴原点作标度起点,从而略低于最小的测量值 的整数开始,这样能充分利用坐标纸,使全图分布均匀。 ⑥在轴旁注明该轴变量的名称及单位,在纵轴的左面和横轴的下面注明刻 度实验不应写在坐标轴旁或代表点旁。 ⑦代表点:将测得数量的各点绘于图上,在点的周围画上O、X、口、△等 符号,其面积之大小应代表测量的精确度,若测量的精确度大,则符号应小些, 反之则大些,在一张图纸上作有数组不同的测量值时,各组测量值的代表点应用 不同的符号表示,以示区别,并需在图上注明。 ⑧曲线:用曲线尽可能接近实验点,但不必全部通过各点,只要各点均匀 的分布在曲线两侧邻近即可,一般原则为:曲线两旁的点数量近似相等:曲线与 点间的距离尽可能小:曲线两侧各点与曲线距离之和接近相等:曲线应光滑均匀。 ⑨曲线上作切线:一般用镜像法,若在曲线的指定点作切线,可取一平而 薄的镜子,使其垂直于图面上,并通过曲线上待作切线的点P,然后让镜子绕P 点转动,注意观察镜中曲线影像,当镜子转到某一位子,使得曲线与其影像刚好 平滑的连成一条曲线时,过P点沿镜子作一直线即为P点的法线,过P点再作 法线的垂线就是曲线上P点的切线
8 ④ 表格中表达的数据顺序为;由左列右,由自变量到因变量,可以将原始 数据和处理结果列在同一表中,但应以一组数据为例,在表格下面列出算式,写 出计算过程。 (2)作图法 作图法可更形象地表达出数据的特点,如极大值,极小值,拐点等,并可进 一步用图解求积分、微分、外推、内插值。作图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 图要有图名。例如“ln K -1/T 图”等。 ② 要用市售的正规坐标纸,并根据需要选用坐标纸种类:直角坐标纸、三 角坐标纸,半对数坐标纸、对数坐标纸等。物理化学实验中一般用直角坐标纸, 只有三组分相图使用三角坐标纸。 ③ 坐标轴,自变量位横轴,函数为纵轴。 ④ 适当选择坐标比例,以能表达出全部有效数字为准。 ⑤ 无特殊需要,不必从坐标轴原点作标度起点,从而略低于最小的测量值 的整数开始,这样能充分利用坐标纸,使全图分布均匀。 ⑥ 在轴旁注明该轴变量的名称及单位,在纵轴的左面和横轴的下面注明刻 度实验不应写在坐标轴旁或代表点旁。 ⑦ 代表点:将测得数量的各点绘于图上,在点的周围画上 O、X、□、△等 符号,其面积之大小应代表测量的精确度,若测量的精确度大,则符号应小些, 反之则大些,在一张图纸上作有数组不同的测量值时,各组测量值的代表点应用 不同的符号表示,以示区别,并需在图上注明。 ⑧ 曲线:用曲线尽可能接近实验点,但不必全部通过各点,只要各点均匀 的分布在曲线两侧邻近即可,一般原则为:曲线两旁的点数量近似相等;曲线与 点间的距离尽可能小;曲线两侧各点与曲线距离之和接近相等;曲线应光滑均匀。 ⑨ 曲线上作切线:一般用镜像法,若在曲线的指定点作切线,可取一平而 薄的镜子,使其垂直于图面上,并通过曲线上待作切线的点 P,然后让镜子绕 P 点转动,注意观察镜中曲线影像,当镜子转到某一位子,使得曲线与其影像刚好 平滑的连成一条曲线时,过 P 点沿镜子作一直线即为 P 点的法线,过 P 点再作 法线的垂线就是曲线上 P 点的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