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0004x5xD1000 V 式中 X一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gkg: V一加入苯-乙腈混合液的体积(mL): V一出现最低荧光时滴加样液的体积(mL): D—样液的总稀释倍数: m一加入苯-乙腈混合液溶解时相当试样的质量(g): 0.0004一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低检出量(g)。 结果表示到测定值的整数位。 六、注意事项及说明 1、实验后污染的玻璃仪器可用10gL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半天或用50gL次氯酸钠溶液 浸泡片刻后,即可达到去毒效果.消毒用次氯酸钠溶液的配制如下:取100g漂白粉,加500mL 水,搅拌均匀。另将80g工业用碳酸钠(NaCO3.10HO)溶于500mL温水中,再将两液混 合,搅拌,澄清后过滤。此溶液含次氯酸钠浓度约为25gL。若用漂粉精制备,则碳酸钠的 量可以加倍,所得溶液的浓度约为50gL. 2、黄曲霉毒素B标准液的保存方法:将标准液保存于具塞试管中,将塞密闭并封严 避光,贮于4℃冰箱。用后在标准液的液面处作记号,用前检查标准液在贮存期的体积有否 改变,若有明显的减少,则应准确补充溶剂到记号处后再用。必要时重做其浓度及纯度测定。 3、如用单向展开法展开后,薄层色谱由于杂质干扰掩盖了黄曲霉毒素B,的荧光强度 需采用双向展开法。薄层板先用无水乙醚作横向展开,将干扰的杂质展至样液点的一边而黄 曲霉毒素B1不动,然后再用丙酮-三氯甲烷(8+92)作纵向展开,试样在黄曲霉毒素B1相 应处的杂质底色大量减少,因而提高了方法灵敏度。如用双向展开中滴加两点法展开仍有杂 质干扰时,则可改用滴加一点法。检测方法可参照GB/T500922一2003标准方法进行。 七、思考题
X = V m V D 1000 0.0004 2 1 × × × 式中 X——试样中黄曲霉毒素B1 的含量(µg/kg); V1——加入苯–乙腈混合液的体积(mL); V2——出现最低荧光时滴加样液的体积(mL); D——样液的总稀释倍数; m——加入苯–乙腈混合液溶解时相当试样的质量(g); 0.0004——黄曲霉毒素 B1 的最低检出量(µg)。 结果表示到测定值的整数位。 六、注意事项及说明 1、实验后污染的玻璃仪器可用 10g/L 次氯酸钠溶液浸泡半天或用 50g/L 次氯酸钠溶液 浸泡片刻后,即可达到去毒效果。消毒用次氯酸钠溶液的配制如下:取 100g 漂白粉,加 500mL 水,搅拌均匀。另将 80g 工业用碳酸钠(Na2CO3.10H2O)溶于 500mL 温水中,再将两液混 合,搅拌,澄清后过滤。此溶液含次氯酸钠浓度约为 25g/L。若用漂粉精制备,则碳酸钠的 量可以加倍,所得溶液的浓度约为 50g/L。 2、黄曲霉毒素 B1 标准液的保存方法:将标准液保存于具塞试管中,将塞密闭并封严, 避光,贮于 4℃冰箱。用后在标准液的液面处作记号,用前检查标准液在贮存期的体积有否 改变,若有明显的减少,则应准确补充溶剂到记号处后再用。必要时重做其浓度及纯度测定。 3、如用单向展开法展开后,薄层色谱由于杂质干扰掩盖了黄曲霉毒素 B1 的荧光强度, 需采用双向展开法。薄层板先用无水乙醚作横向展开,将干扰的杂质展至样液点的一边而黄 曲霉毒素 B1不动,然后再用丙酮–三氯甲烷(8+92)作纵向展开,试样在黄曲霉毒素 B1 相 应处的杂质底色大量减少,因而提高了方法灵敏度。如用双向展开中滴加两点法展开仍有杂 质干扰时,则可改用滴加一点法。检测方法可参照 GB/T5009·22—2003 标准方法进行。 七、思考题
1、薄层层析点样操作时,为何要控制点样的直径大小? 2、单向展开法测定中“稀释定量”操作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3、要使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二肉制品中苯并(a)花的测定方法 方法一荧光分光测定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分析检测苯并(a)花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苯并(a)花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一种主要的食品污染物。 粮食谷物在烟道中直接烘干或熏制鱼、肉等制品,特别是熏烤时食品直接和炭火接触 即可受到苯并(a)花的污染或产生苯并(a)花。 检测时试样先用有机溶剂提取,或经皂化后提取,再将提取液经液-液分配或色谱柱净 化,然后在乙酰化滤纸上分离苯并(a)芘,因苯并(a)芘在紫外光照射下呈蓝色荧光斑点, 将分离后有苯并()花的滤纸部分剪下,用溶剂浸出解吸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 强度与标准比较定量。 三、试剂与仪器 (一)试剂 1、苯:重蒸馏。 2、环已烷(或石油酷,沸程30℃一60℃)重蒸馏或经氧化铝柱处理至无荧光。 3、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4、无水乙醇:重蒸馏 5、无水硫酸钠。 6、展开剂:95%乙醇-二氯甲烷(2:1)
1、薄层层析点样操作时,为何要控制点样的直径大小? 2、单向展开法测定中“稀释定量”操作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3、要使测定结果比较准确,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二 肉制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 方法一 荧光分光测定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分析检测苯并(a)芘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苯并(a)芘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一种主要的食品污染物。 粮食谷物在烟道中直接烘干或熏制鱼、肉等制品,特别是熏烤时食品直接和炭火接触, 即可受到苯并(a)芘的污染或产生苯并(a)芘。 检测时试样先用有机溶剂提取,或经皂化后提取,再将提取液经液–液分配或色谱柱净 化,然后在乙酰化滤纸上分离苯并(a)芘,因苯并(a)芘在紫外光照射下呈蓝色荧光斑点, 将分离后有苯并(a)芘的滤纸部分剪下,用溶剂浸出解吸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 强度与标准比较定量。 三、试剂与仪器 (一)试剂 1、苯:重蒸馏。 2、环已烷(或石油醚,沸程 30℃~60℃)重蒸馏或经氧化铝柱处理至无荧光。 3、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 4、无水乙醇:重蒸馏。 5、无水硫酸钠。 6、展开剂:95%乙醇–二氯甲烷(2:1)
7、硅镁吸附剂:将60目~100目筛孔的硅镁吸附剂经水洗四次(每次用水量为吸 附剂质量的4倍)于垂融漏斗上抽滤干后,再以等量的甲醇洗(甲醇与吸附剂量克数相等): 抽滤干后,吸附剂铺于干净瓷盘上,在130℃干燥5h后,装瓶贮存于干燥器内,临用前加 5%水减活,混匀并平衡4h以上,最好放置过夜。 8、层析用氧化铝(中性):120℃活化4h. 9、乙酰化滤纸:将中速层析用滤纸裁成30cm×4cm的条状,逐条放入盛有乙酰 化混合液(180mL苯、130mL乙酸酐、01mL硫酸)的500mL烧杯中,使滤纸充分地接 触溶液,保持溶液温度在21℃以上,时时搅排,反应6,再放置过夜。取出滤纸条,在通 风橱内吹干,再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4h,取出后放在垫有滤纸的干净白瓷盘上,在室温内 风干压平各用,一次可处理滤纸15-18条。 10、苯并(a)花标准溶液:精密称取10.0mg苯并(a)花,用苯溶解后移入100mL 棕色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苯并()花100g。放置冰箱中保存。 11、苯并(a)花标准使用液:吸取1.00mL苯并(a)花标准溶液置于10mL容最瓶 中,用苯稀释至刻度,同法依次用苯稀释,最后配成每毫升相当于1.0及0.1g苯当()花两 种标准使用液,放置冰箱中保存。 (二)仪器 1、脂肪抽提器 2、层析柱:内径10mm,长350mm,上端有内径25mm,长80mm~100mm内径漏 斗,下端具有活塞。 3、层析缸 4、K-D全玻璃浓缩器。 5、紫外光灯:带有波长为365nm,或254nm的滤光片。 6、回流皂化装置:锥形瓶磨口处接冷凝管。 7、荧光分光光度计
7、硅镁吸附剂:将 60 目~100 目筛孔的硅镁吸附剂经水洗四次(每次用水量为吸 附剂质量的4倍)于垂融漏斗上抽滤干后,再以等量的甲醇洗(甲醇与吸附剂量克数相等); 抽滤干后,吸附剂铺于干净瓷盘上,在 130℃干燥5h 后,装瓶贮存于干燥器内,临用前加 5%水减活,混匀并平衡 4h 以上,最好放置过夜。 8、层析用氧化铝(中性):120℃活化4h。 9、乙酰化滤纸:将中速层析用滤纸裁成 30cm×4cm 的条状,逐条放入盛有乙酰 化混合液(180mL苯、130mL 乙酸酐、0.1mL 硫酸)的 500mL 烧杯中,使滤纸充分地接 触溶液,保持溶液温度在 21℃以上,时时搅拌,反应 6h,再放置过夜。取出滤纸条,在通 风橱内吹干,再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 4h,取出后放在垫有滤纸的干净白瓷盘上,在室温内 风干压平备用,一次可处理滤纸 15~18 条。 10、苯并(a)芘标准溶液:精密称取 10.0mg 苯并(a)芘,用苯溶解后移入 100mL 棕色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苯并(a)芘 100µg。放置冰箱中保存。 11、苯并(a)芘标准使用液:吸取 1.00mL 苯并(a)芘标准溶液置于 10mL 容量瓶 中,用苯稀释至刻度,同法依次用苯稀释,最后配成每毫升相当于 1.0 及 0.1µg 苯当(a)芘两 种标准使用液,放置冰箱中保存。 (二)仪器 1、脂肪抽提器。 2、层析柱:内径 10mm,长 350mm,上端有内径 25mm ,长 80mm~100mm 内径漏 斗,下端具有活塞。 3、层析缸。 4、K-D 全玻璃浓缩器。 5、紫外光灯:带有波长为 365nm,或 254nm 的滤光片。 6、回流皂化装置:锥形瓶磨口处接冷凝管。 7、荧光分光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