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第五章植物、植物产品检疫鉴定 第一节:概述 检疫鉴定是检验检疫物是否附带、混杂、污染有害生物,并对发现有害生物 进行种类鉴定,为判定检疫物是否合格或为做检疫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检疫鉴定 力求准确、快速,这一工作的技术性、政策性强,必须认真按照有关检疫规程和 鉴定技术的标准、方法进行。 检疫鉴定主要对现场检疫取回的代表样品和病、虫、杂草籽样本,在实验室 作进一步检验鉴定。检验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因病不同、虫、杂草的种类和不同 的植物、植物产品而异。常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检验鉴定:过筛检验、 解剖检验、透视检验、染色检验、同功酶电泳检验、比重检验、漏斗分析检验、 洗涤检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和接种检验、吸水低检验、荧光显微检验、切片 检验、萌发检验、试植检验、鉴别寄主接种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学检验、免 疫电镜检验、以及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体检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如单克降抗体技术、多聚酶链体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 对病、虫、杂草种类的检验鉴定,应结合有害生物的分布、寄主、主要鉴定特征、 生活习性、传播途经等。具体检验方法可参考《中国进出境植物检疫手册》第七 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验与鉴定”,及有关检疫鉴定的标准和资料。根据现场 和室内检验,对检出的病、虫、杂草最后作出正确的种名鉴定。本章介绍植物病、 虫、杂草的常用检验方法。 第二节、昆虫检验 (一)直接检验 取样携回室内进行过筛检验,按种子粒形状和大小,选用不同孔径的规格筛。 将需用的筛层,按筛孔大小顺序套好(小筛孔放在下面),将样品放入上层 选筛内(不宜过多,约达筛层高度的23),套上筛盖,电动或手动回旋转动一定 时间后,按筛层将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白瓷盘中检查,检出昆虫和螨类,同 时还可检出虫粒、病粒、杂草籽和其它夹杂物。若检查时室温低于10℃,最下 层筛出物须在20-30℃下处理15-20分钟,促使害虫活动,再进行检查。必要时 计算含量。计算公式:每kg含量=1000×发现数量/试样重量(g)。 (二)隐蔽害虫的检验 1染色检查。用不同的化学药品进行染色,根据颜色程度区分有无害虫,并 109
第二篇 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109 第五章 植物、植物产品检疫鉴定 第一节:概述 检疫鉴定是检验检疫物是否附带、混杂、污染有害生物,并对发现有害生物 进行种类鉴定,为判定检疫物是否合格或为做检疫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检疫鉴定 力求准确、快速,这一工作的技术性、政策性强,必须认真按照有关检疫规程和 鉴定技术的标准、方法进行。 检疫鉴定主要对现场检疫取回的代表样品和病、虫、杂草籽样本,在实验室 作进一步检验鉴定。检验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因病不同、虫、杂草的种类和不同 的植物、植物产品而异。常采用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进行检验鉴定:过筛检验、 解剖检验、透视检验、染色检验、同功酶电泳检验、比重检验、漏斗分析检验、 洗涤检验、直接镜检、分离培养和接种检验、吸水低检验、荧光显微检验、切片 检验、萌发检验、试植检验、鉴别寄主接种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学检验、免 疫电镜检验、以及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病原体检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如单克隆抗体技术、多聚酶链体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等。 对病、虫、杂草种类的检验鉴定,应结合有害生物的分布、寄主、主要鉴定特征、 生活习性、传播途经等。具体检验方法可参考《中国进出境植物检疫手册》第七 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验与鉴定”,及有关检疫鉴定的标准和资料。根据现场 和室内检验,对检出的病、虫、杂草最后作出正确的种名鉴定。本章介绍植物病、 虫、杂草的常用检验方法。 第二节、昆虫检验 (一)直接检验 取样携回室内进行过筛检验,按种子粒形状和大小,选用不同孔径的规格筛。 将需用的筛层,按筛孔大小顺序套好(小筛孔放在下面),将样品放入上层 选筛内(不宜过多,约达筛层高度的 2/3),套上筛盖,电动或手动回旋转动一定 时间后,按筛层将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白瓷盘中检查,检出昆虫和螨类,同 时还可检出虫粒、病粒、杂草籽和其它夹杂物。若检查时室温低于 10℃,最下 层筛出物须在 20-30℃下处理 15-20 分钟,促使害虫活动,再进行检查。必要时 计算含量。计算公式:每 kg 含量=1000×发现数量/试样重量(g)。 (二)隐蔽害虫的检验 1.染色检查。用不同的化学药品进行染色,根据颜色程度区分有无害虫,并
第二篇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鉴别害虫种类。如检查粮粒中隐蔽的谷象、米象等可将样品放在铁丝网中,先在 30℃水中浸1分钟,再移入1%高锰酸钾溶液中1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或用过 氧化氢硫酸液洗涤20-30秒。在扩大镜下挑粒面有直径约0.5毫米左右黑斑点的 籽粒,再进行剖检。豆类可用1%碘化钾或2%碘酒染色1-1.5分钟,再移入0.5%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20-30秒,取出用水冲洗30秒,如粒面有1-2毫米 直径的黑圆点,则内部可能隐藏豆象 表昆虫检验的过筛规格 品种 筛径规格(mm) 层数 备注 花生、玉米、大豆、 3.52.51.5 13 圆孔筛 豌豆、蓖麻籽 小麦、大麦、高粱、 1.75×20或2 12 长孔或圆孔筛 大米 5~1.5 谷子、芝麻、苏籽 2.0~1.0 1~2 圆孔筛 小米 面粉 42目 绢筛或铜丝筛 2.比重检查。根据有害籽粒和正常籽粒比重不同,用盐溶液漂检。检查谷象 可将种子倒入2%硝酸铁溶液搅拌,静置后被害粒浮在表面。检查豆象可用18 8%的食盐水漂检。比重检查亦适用于检出线虫瘿、菌核和杂草籽等。 3.解剖检查。对有明显被害状、食痕或有可疑症状的种子、果实以及其它植 物产品进行剖开检查。 4软X光机检验。将样品摊成薄薄一层,放在软X光机工作台上或铺在胶 带纸上,通过透视和摄影,检查可疑种子内的隐蔽害虫,检出率和检查效率均较 高。 5.饲养检查。将样品定量后置温箱内,定温在25一26℃下饲养3-5天或更 长时间,测定害虫含量并鉴定虫种。 第三节、螨类检验 除可过筛检查外,还可利用螨类喜湿、怕干、畏热的习性,用螨类分离器 以电热加温的方法检出籽粒中的螨类。将样品均匀平铺在分离器的细铜丝纱盘 上,厚度5mm左右,使盘面温度保持在43一45℃,经20分钟后详细检查盘下 的玻璃板(板四周要预先薄涂甘油)上的螨类,并计算其含量。 110
第二篇 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110 鉴别害虫种类。如检查粮粒中隐蔽的谷象、米象等可将样品放在铁丝网中,先在 30℃水中浸 1 分钟,再移入 1%高锰酸钾溶液中 1 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或用过 氧化氢硫酸液洗涤 20-30 秒。在扩大镜下挑粒面有直径约 0.5 毫米左右黑斑点的 籽粒,再进行剖检。豆类可用1%碘化钾或 2%碘酒染色 1-1.5 分钟,再移入 0.5%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 20-30 秒,取出用水冲洗 30 秒,如粒面有 1-2 毫米 直径的黑圆点,则内部可能隐藏豆象。 表 昆虫检验的过筛规格 品种 筛径规格(mm) 层数 备注 花生、玉米、大豆、 豌豆、蓖麻籽 3.5~2.5~1.5 1~3 圆孔筛 小麦、大麦、高粱、 大米 1.75×20或2. 5~1.5 1~2 长孔或圆孔筛 谷子、芝麻、苏籽、 小米 2.0~1.0 1~2 圆孔筛 面粉 42目 绢筛或铜丝筛 2.比重检查。根据有害籽粒和正常籽粒比重不同,用盐溶液漂检。检查谷象 可将种子倒入2%硝酸铁溶液搅拌,静置后被害粒浮在表面。检查豆象可用18. 8%的食盐水漂检。比重检查亦适用于检出线虫瘿、菌核和杂草籽等。 3.解剖检查。对有明显被害状、食痕或有可疑症状的种子、果实以及其它植 物产品进行剖开检查。 4.软 X 光机检验。将样品摊成薄薄一层,放在软 X 光机工作台上或铺在胶 带纸上,通过透视和摄影,检查可疑种子内的隐蔽害虫,检出率和检查效率均较 高。 5.饲养检查。将样品定量后置温箱内,定温在 25—26℃下饲养 3—5 天或更 长时间,测定害虫含量并鉴定虫种。 第三节、螨类检验 除可过筛检查外,还可利用螨类喜湿、怕干、畏热的习性,用螨类分离器, 以电热加温的方法检出籽粒中的螨类。将样品均匀平铺在分离器的细铜丝纱盘 上,厚度 5mm 左右,使盘面温度保持在 43—45℃,经 20 分钟后详细检查盘下 的玻璃板(板四周要预先薄涂甘油)上的螨类,并计算其含量
第二篇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第四节、杂草籽检验 粮谷和种子样品过筛后检取筛上物和筛下物中的杂草种子(果实),目测或 借助解剖镜观察,根据其外观形态特征,诸如形状、大小、颜色、斑纹、种脐以 及附属物特征等进行鉴定。应充分注意地理环境、植物本身的遗传变异和种子成 熟度等因素对种子外部形态的影响。必要时,将种子浸泡软化后解剖检查其内部 形态、结构、颜色、胚乳的质地和色泽以及胚的形状、尺度、位置、颜色、子叶 数目等特征。采用上述方法尚不能鉴定的,可进行幼苗鉴定,检查其萌发方式以 及胚芽鞘、上胚轴、下胚轴、子叶和初生叶的形态。幼苗期的气味和分泌物有时 也有重要鉴定价值。必要时,还应进行种植观察,观察花果特征。 第五节、植物病原真菌的检验 (一)直接检验以肉眼或借助手持扩大镜、实体显微镜仔细观察种子、苗 木、果实等被检物的症状。种子类先过筛,检出变色皱缩粒和菌核、菌瘿以及其 它夹杂物。发现明显症状后,挑取病菌制片镜检鉴定。有些带菌种子需用无菌水 浸渍软化,释放出病菌孢子后才得以镜检识别。 带病种子可能表现出霉烂、变色、皱缩、畸型等多种病变,种子表面产生病 原菌的菌丝体,微菌核和繁殖体。例如,大豆紫斑病(Ce rco spo r a k i ku© hii),病种子生紫色斑纹,种皮微裂纹:灰斑病(Cs oji na),病籽生圆 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部灰色;霜霉菌(Peron0 spora man schur ica),病粒生溃疡斑,内含大量卵孢子。玉米干腐病(Dipl 0 d i a z e a e),病种子变褐色,无光泽,表面生白色菌丝和小黑点状分生 孢子器。 种子过筛后可检出夹杂的菌瘿、菌核、病株残屑和土壤,都需仔细鉴别。小 麦被印度腥黑穗菌侵染后,籽粒局部受害,生黑色冬孢子堆,而普通腥黑穗病菌 和矮腥黑穗病菌为害则使整个麦粒变成菌瘿。形成菌核的真菌很多,常见的有麦 角属(Claviceps s pp.入、核盘菌属(Scle rot in i a spp.)、小菌核 属(Scle r o t ium s pp.入、葡萄孢种(Bo try t is spp.)、丝核菌属 (Rh i z oct on i a spp.)、轮枝孢种(Ve r t icilliumspp.)、核 瑚菌属(Typh山aspp.)以及其它属真菌。菌核可据形状大小、色泽、内部 结构等特征鉴别。 直接检验在室内检验中常用作培养检验之前的预备检查。检出的病瘿,常需 111
第二篇 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111 第四节、杂草籽检验 粮谷和种子样品过筛后检取筛上物和筛下物中的杂草种子(果实),目测或 借助解剖镜观察,根据其外观形态特征,诸如形状、大小、颜色、斑纹、种脐以 及附属物特征等进行鉴定。应充分注意地理环境、植物本身的遗传变异和种子成 熟度等因素对种子外部形态的影响。必要时,将种子浸泡软化后解剖检查其内部 形态、结构、颜色、胚乳的质地和色泽以及胚的形状、尺度、位置、颜色、子叶 数目等特征。采用上述方法尚不能鉴定的,可进行幼苗鉴定,检查其萌发方式以 及胚芽鞘、上胚轴、下胚轴、子叶和初生叶的形态。幼苗期的气味和分泌物有时 也有重要鉴定价值。必要时,还应进行种植观察,观察花果特征。 第五节、植物病原真菌的检验 (一)直接检验 以肉眼或借助手持扩大镜、实体显微镜仔细观察种子、苗 木、果实等被检物的症状。种子类先过筛,检出变色皱缩粒和菌核、菌瘿以及其 它夹杂物。发现明显症状后,挑取病菌制片镜检鉴定。有些带菌种子需用无菌水 浸渍软化,释放出病菌孢子后才得以镜检识别。 带病种子可能表现出霉烂、变色、皱缩、畸型等多种病变,种子表面产生病 原菌的菌丝体,微菌核和繁殖体。例如,大豆紫斑病(Cercosporakikuc hii),病种子生紫色斑纹,种皮微裂纹;灰斑病(Csojina),病籽生圆 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部灰色;霜霉菌(Peronospora manschurica),病粒生溃疡斑,内含大量卵孢子。玉米干腐病(Dipl odiazeae),病种子变褐色,无光泽,表面生白色菌丝和小黑点状分生 孢子器。 种子过筛后可检出夹杂的菌瘿、菌核、病株残屑和土壤,都需仔细鉴别。小 麦被印度腥黑穗菌侵染后,籽粒局部受害,生黑色冬孢子堆,而普通腥黑穗病菌 和矮腥黑穗病菌为害则使整个麦粒变成菌瘿。形成菌核的真菌很多,常见的有麦 角属(Clavicepsspp.)、核盘菌属(Sclerotiniaspp.)、小菌核 属(Sclerotiumspp.)、葡萄孢种(Botrytisspp.)、丝核菌属 (Rhizoctoniaspp.)、轮枝孢种(Verticilliumspp.)、核 瑚菌属(Typhulaspp.)以及其它属真菌。菌核可据形状大小、色泽、内部 结构等特征鉴别。 直接检验在室内检验中常用作培养检验之前的预备检查。检出的病瘿,常需
第二篇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作形态观察检测。 (二)洗涤检验用于检测种子表面附着的真菌孢子,包括黑粉菌的厚垣孢 子、霜霉菌的卵孢子、锈菌的夏孢子以及多种半知菌的分生孢子等。 洗涤检验的操作程序如下: 洗脱孢子: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样品放入容器内并加入定量无菌水或其它洗涤 液,振荡5一10分钟,使孢子脱离种子,转移到洗涤液中 离心富集:将孢子洗涤液移入离心管,低速离心(1000~1500转/分钟)3~ 5分钟,使孢子沉集在离心管底部。 镜检计数:弃去离心管内的上清液,加入一定量无菌水或其它浮载液,重新 悬浮沉集在离心管底部孢子,取悬浮液,镜检。滴加在血球计数板上,用高倍显 微检查孢子种类并计数,据此可计算出种子的带菌量。 孢子生活力测定:用常规孢子萌发测定法、分离培养法、红四氯唑染色法判 定孢子死活。 (三)荧光显微检验主要适用于检测腥黑粉菌病瘿中冬孢子自发荧光反应 等。如用荧光显微观测法判别小麦矮腥(T ille t i aCon t r ave r s a K ii h n)和小麦网腥(Tille t i acar ies(DC)Yu)冬孢子。其 程序为 日,从菌瘿上刮取少许冬孢子粉至洁净的载玻片上,加适量蒸镏水制成孢子 悬浮液,然后任其自然干燥: b.在干燥并附着于载玻片的孢子上加一滴无荧光浸渍油(Nd=1.516),加覆 盖片: c.置于激发滤光片485nm、屏障滤光片520nm的落射荧光显微镜下,检 测孢子的自发荧光: 每视野照射2-5分钟,以激发孢子产生荧光,并在此时开始计数。全过程 不得超过3分钟。此外,荧光显微观测法也适用于检查向日葵种子是否带有向日 葵霜霉病菌菌丝体(或吸器)。 (四)萌发检验主要适用于鉴别进口小麦中小麦矮腥和小麦网腥等。鉴 于小麦矮腥病瘿和小麦网腥病瘿萌发生理特点的不同,如需进一步鉴定病原,可 根据小麦矮腥病菌在15℃一17℃时不萌发,在5℃光照下需3-5周萌发的特点, 而小麦网腥在以上两种温度下经1-2周后均可萌发的情况,来区别鉴定病原。 112
第二篇 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112 作形态观察检测。 (二)洗涤检验 用于检测种子表面附着的真菌孢子,包括黑粉菌的厚垣孢 子、霜霉菌的卵孢子、锈菌的夏孢子以及多种半知菌的分生孢子等。 洗涤检验的操作程序如下: 洗脱孢子:将一定数量的种子样品放入容器内并加入定量无菌水或其它洗涤 液,振荡 5~10 分钟,使孢子脱离种子,转移到洗涤液中。 离心富集:将孢子洗涤液移入离心管,低速离心(1000~1500 转/分钟)3~ 5 分钟,使孢子沉集在离心管底部。 镜检计数:弃去离心管内的上清液,加入一定量无菌水或其它浮载液,重新 悬浮沉集在离心管底部孢子,取悬浮液,镜检。滴加在血球计数板上,用高倍显 微检查孢子种类并计数,据此可计算出种子的带菌量。 孢子生活力测定:用常规孢子萌发测定法、分离培养法、红四氯唑染色法判 定孢子死活。 (三)荧光显微检验 主要适用于检测腥黑粉菌病瘿中冬孢子自发荧光反应 等。如用荧光显微观测法判别小麦矮腥(TilletiaContraversa Kiihn)和小麦网腥(Tilletiacaries(DC)Yul)冬孢子。其 程序为: a.从菌瘿上刮取少许冬孢子粉至洁净的载玻片上,加适量蒸镏水制成孢子 悬浮液,然后任其自然干燥; b.在干燥并附着于载玻片的孢子上加一滴无荧光浸渍油(Nd=1.516),加覆 盖片; c.置于激发滤光片 485nm、屏障滤光片 520nm的落射荧光显微镜下,检 测孢子的自发荧光; d.每视野照射 2-5 分钟,以激发孢子产生荧光,并在此时开始计数。全过程 不得超过 3 分钟。此外,荧光显微观测法也适用于检查向日葵种子是否带有向日 葵霜霉病菌菌丝体(或吸器)。 ( 四)萌发检验 主要适用于鉴别进口小麦中小麦矮腥和小麦网腥等。鉴 于小麦矮腥病瘿和小麦网腥病瘿萌发生理特点的不同,如需进一步鉴定病原,可 根据小麦矮腥病菌在 15℃―17℃时不萌发,在 5℃光照下需 3-5 周萌发的特点, 而小麦网腥在以上两种温度下经 1-2 周后均可萌发的情况,来区别鉴定病原
第二篇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五)吸水纸培养检验主要用于检测在培养中能产生繁殖结构的多种种传 半知菌,包括交链孢属(Altern ar i a spp.)、离蠕孢属(Bipola r is spp.)、葡萄孢属(Bot ry t is spp.)、尾孢属(Cerc0spo r a spp.)、芽枝孢属(Cla d o spor ium spp.)、弯孢霉属(Cruvul a r ia spp.)炭疽菌属(Colle t ot richum spp.)、德氏霉属(D r ech sle ra spp.人镰刀菌属(Fus a r ium spp.)、捷氏霉属(G e r-lach ia spp.入茎点霉属(Ph oma spp.入、喙孢霉属(Rhyn o ho spo r ium spp.)、壳针孢属(S epo r i a s pp.)、匍柄霉属(S t emph ylium spp.)和轮枝孢属(Ve r t icillium spp.)等属种传 真菌 通常用底部铺有三层吸水纸的塑料培养皿或其它适用容器作培养床。先用蒸 馏水湿润吸水纸,将种子按适当距离排列在吸水纸上,再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对 多数病原真菌,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0-30℃,每天用近紫外光灯或日光灯照明12 小时。培养7-10天后检查和记载种子带菌情况,检查时,用两侧照明的实体显 微镜逐粒种子检查。本法依据种子上真菌菌落的整个形象,即“吸水纸鉴别特征 来区分真菌种类。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观察种子上菌丝体的颜色、疏密程度和生长 特点、真菌繁殖结构的类型和特征。例如,分生孢子梗的形态、长度、颜色和者 生状态,分生孢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分隔数,在梗上的着生特点等。在疑难 情况下,需挑取孢子制片,用高倍镜作精细的显微检查和计测。 吸水纸培养检验法简便、快速,可在较短时间内检查大量种子,是许多种传 半知菌检验的适宜方法,但不能用于检测在培养中不产生有性繁殖体的种类。另 外,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病部位未产生真菌繁殖体时,常用吸水纸保湿培养诱导孢 子产生,以确切地诊断鉴定。 (六)琼脂培养基培养检验主要用于病植物中病原真菌的常规分离培养, 以获得病原菌纯化培养,进行种类鉴定,也适用于快速检验生长迅速且生成特定 培养特征的种传真菌。常用的琼脂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麦芽浸汁 琼脂培养基、燕麦粉琼培养基等。在检测特定种类的病原真菌时,还可选用适宜 的选择性培养基 用琼脂培养基法检验种子带菌时,种子先用1-2%次氯酸钠溶液或抗菌素表 面消毒3-5分钟,然后植床于培养基平板上,在适宜温度和光照下培养7-10天 113
第二篇 植物、植物产品检验检疫 113 (五)吸水纸培养检验 主要用于检测在培养中能产生繁殖结构的多种种传 半知菌,包括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p.)、离蠕孢属(Bipolar is spp.)、葡萄孢属( Botrytis spp.)、尾孢属(Cercospo ra spp.)、芽枝孢属(Cladosporium spp.)、弯孢霉属(Cruvul aria spp.)、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德氏霉属( D rechslera spp.)、镰刀菌属( Fusarium spp.)、捷氏霉属( G er-lachia spp.)、茎点霉属(Phoma spp.)、喙孢霉属(Rhyn ohosporium spp.)、壳针孢属(Seporia spp.)、匍柄霉属(S temphylium spp.)和轮枝孢属(Verticillium spp.)等属种传 真菌。 通常用底部铺有三层吸水纸的塑料培养皿或其它适用容器作培养床。先用蒸 馏水湿润吸水纸,将种子按适当距离排列在吸水纸上,再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对 多数病原真菌,适宜的培养温度为 20-30℃,每天用近紫外光灯或日光灯照明 12 小时。培养 7-10 天后检查和记载种子带菌情况,检查时,用两侧照明的实体显 微镜逐粒种子检查。本法依据种子上真菌菌落的整个形象,即“吸水纸鉴别特征” 来区分真菌种类。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观察种子上菌丝体的颜色、疏密程度和生长 特点、真菌繁殖结构的类型和特征。例如,分生孢子梗的形态、长度、颜色和着 生状态,分生孢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分隔数,在梗上的着生特点等。在疑难 情况下,需挑取孢子制片,用高倍镜作精细的显微检查和计测。 吸水纸培养检验法简便、快速,可在较短时间内检查大量种子,是许多种传 半知菌检验的适宜方法,但不能用于检测在培养中不产生有性繁殖体的种类。另 外,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病部位未产生真菌繁殖体时,常用吸水纸保湿培养诱导孢 子产生,以确切地诊断鉴定。 (六)琼脂培养基培养检验 主要用于病植物中病原真菌的常规分离培养, 以获得病原菌纯化培养,进行种类鉴定,也适用于快速检验生长迅速且生成特定 培养特征的种传真菌。常用的琼脂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麦芽浸汁 琼脂培养基、燕麦粉琼培养基等。在检测特定种类的病原真菌时,还可选用适宜 的选择性培养基。 用琼脂培养基法检验种子带菌时,种子先用 1-2%次氯酸钠溶液或抗菌素表 面消毒 3-5 分钟,然后植床于培养基平板上,在适宜温度和光照下培养 7-1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