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存在模糊性。当代诗歌既然把人的复杂存在作为表现的 基本对象,诗作为人的复杂精神的对象化,当然就具有朦 胧的特性。 封闭的时代业已结束。随着时代的开放而来的,必然 是艺术的开放。对于诗人的创造,要是没有自由地采用适 宜的艺术形式,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权力,诗歌 的革新并到达繁荣只能是侈谈。当代诗歌在近年的发展, 最先具有此种反抗因袭的艺术惰性的性格。它曾遭受非 难。但它无疑将为新诗艺术的更新提供条件。 陌生的、让人惊诧的“古怪”诗风的出现,使许多诗 失去传统的明朗色调,而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氛围。诗变得 费解或不可解了。它意蕴甚深却不求显露;它适应当代人 的复杂意识而摒弃单纯;它改变诗的单一层次的情感内 涵而为立体的和多层的建构。模糊性使诗歌的错综复杂的 内涵的展现成为可能。急速的节奏,断续的跳跃,以及贯 通艺术诸门类手法的引用与融汇如电影蒙太奇的剪接与迭 加,雕塑的立体感,音乐的抽象,绘画的线条与色彩。这 些“引进”,都使新诗艺术有一个突进的扩展。这更加重 了这些新诗潮对于已有新诗的挑战性。 原有的艺术经验显得不够用了,或不很重要了,于是 便出现关于忽视乃至“蔑视”传统的现象。但正如罗丹说 的,“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 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要是说,新诗潮在它 初起之时,有感于因袭力量的羁束所造成的诗的困窘与衰 竭,从而表现出对于传统的某种程度的批判意向,应当认 为是合理的。每一代人都在否定和批判传统,每一代人也 都在创造和丰富传统。 被称为“朦胧诗”的这一变革新诗的现象一经发生, 诗坛旋即掀起一场广泛的、时间跨度很长的论战。由于艺 术偏见的深刻和积习的沉重,加上种种复杂的非艺术因素 4
·· 均存在模糊性。当代诗歌既然把人的复杂存在作为表现的 基本对象,诗作为人的复杂精神的对象化,当然就具有朦 胧的特性。 封闭的时代业已结束。随着时代的开放而来的,必然 是艺术的开放。对于诗人的创造,要是没有自由地采用适 宜的艺术形式,从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权力,诗歌 的革新并到达繁荣只能是侈谈。当代诗歌在近年的发展, 最先具有此种反抗因袭的艺术惰性的性格。它曾遭受非 难。但它无疑将为新诗艺术的更新提供条件。 陌生的、让人惊诧的“古怪”诗风的出现,使许多诗 失去传统的明朗色调,而蒙上了一层朦胧的氛围。诗变得 费解或不可解了。它意蕴甚深却不求显露;它适应当代人 的复杂意识而摒弃单纯;它改变诗的单一层次的情感内 涵而为立体的和多层的建构。模糊性使诗歌的错综复杂的 内涵的展现成为可能。急速的节奏,断续的跳跃,以及贯 通艺术诸门类手法的引用与融汇如电影蒙太奇的剪接与迭 加,雕塑的立体感,音乐的抽象,绘画的线条与色彩。这 些“引进”,都使新诗艺术有一个突进的扩展。这更加重 了这些新诗潮对于已有新诗的挑战性。 原有的艺术经验显得不够用了,或不很重要了,于是 便出现关于忽视乃至“蔑视”传统的现象。但正如罗丹说 的,“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 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要是说,新诗潮在它 初起之时,有感于因袭力量的羁束所造成的诗的困窘与衰 竭,从而表现出对于传统的某种程度的批判意向,应当认 为是合理的。每一代人都在否定和批判传统,每一代人也 都在创造和丰富传统。 被称为“朦胧诗”的这一变革新诗的现象一经发生, 诗坛旋即掀起一场广泛的、时间跨度很长的论战。由于艺 术偏见的深刻和积习的沉重,加上种种复杂的非艺术因素
的干扰,这一新的探求所遇到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一前 一时期甚至表现为人为的室息。 无庸讳言,这些诗确象初潮的涌现,是幼稚的和探索 性的。它们有不可回避的缺憾和不足,例如某些诗篇过于 夸大破碎形象的偶然拼凑,甚至浮表地满足于浅层次的象 征和繁冗的装饰,相当数量的词语不合常规,无节制地使 空茫的意象充斥诗中,而使作品的可感性达于低点.但 这一切正如培根在《论变更》中所述:“一切生物的幼儿 在最初的时候都不好看,一切变更也是如此,变更者时间 之幼儿也.时间是转动不停的,所以固执旧习,其足以 致乱与革新之举无异;而过于尊祟古昔将为今世所贻笑 也。”时间最终将证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中国出 现的诗的变革运动,其意义是深远的。 当所谓的“朦胧诗”处于逆境时,人们寻找这些材料 也感到了困难。当时辽宁大学中文系四位同学阁月君、梁 云、高岩、顾芳,在该校老师的支持下,编选印行了《朦 胧诗选》。这是当代新诗有特色的一个选本:它集中显示 了新诗潮主要的组成部分的创作实力。诗选对这些有着大 体相同的追求目标和在这一目标下表现了大致相近的创作 倾向的诗人群,作了最初的总结与描写。入选者大都是此 中艺术个性较突出、创作实绩较显著的。当这些诗歌受到 形形色色的压力时,编者的举动无疑是无声的抗议与声 援。时间过去了将及三年,如今当编者再度扩编她们的诗 选,诗歌的发展又处于一个令人昂奋的转折点上。许多人 都在这个“冬天里的春天”的美好季节中感受到了生活跃 动的活力。 新的生机勃发的诗歌在向我们招手。但回首诗歌在新 时期崛起的艰准命运,我们的心情有不无悲凉的欢悦。中 国的艺术也如中国的社会一样,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 价。诗力自己的未来不惮于奋斗,诗也就在艰难的跋涉中 。5
·· 的干扰,这一新的探求所遇到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前 一时期甚至表现为人为的窒息。 无庸讳言,这些诗确象初潮的涌现,是幼稚的和探索 性的。它们有不可回避的缺憾和不足,例如某些诗篇过于 夸大破碎形象的偶然拼凑,甚至浮表地满足于浅层次的象 征和繁冗的装饰,相当数量的词语不合常规,无节制地使 空茫的意象充斥诗中,而使作品的可感性达于低点.但 这一切正如培根在《论变更》中所述:“一切生物的幼儿 在最初的时候都不好看,一切变更也是如此,变更者时间 之幼儿也.时间是转动不停的,所以固执旧习,其足以 致乱与革新之举无异;而过于尊祟古昔将为今世所贻笑 也。”时间最终将证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中国出 现的诗的变革运动,其意义是深远的。 当所谓的“朦胧诗”处于逆境时,人们寻找这些材料 也感到了困难。当时辽宁大学中文系四位同学阎月君、梁 云、高岩、顾芳,在该校老师的支持下,编选印行了《朦 胧诗选》。这是当代新诗有特色的一个选本:它集中显示 了新诗潮主要的组成部分的创作实力。诗选对这些有着大 体相同的追求目标和在这一目标下表现了大致相近的创作 倾向的诗人群,作了最初的总结与描写。入选者大都是此 中艺术个性较突出、创作实绩较显著的。当这些诗歌受到 形形色色的压力时,编者的举动无疑是无声的抗议与声 援。时间过去了将及三年,如今当编者再度扩编她们的诗 选,诗歌的发展又处于一个令人昂奋的转折点上。许多人 都在这个“冬天里的春天”的美好季节中感受到了生活跃 动的活力。 新的生机勃发的诗歌在向我们招手。但回首诗歌在新 时期崛起的艰准命运,我们的心情有不无悲凉的欢悦。中 国的艺术也如中国的社会一样,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 价。诗力自己的未来不惮于奋斗,诗也就在艰难的跋涉中
行进。如今是生活的发展宣布了障碍的消除。新诗潮面临 着新的考验,这便是:它究竞要以怎样的前进来宣告自己 的成熟。 一九八五年一月五日一中国作家协会 第四次代表大会闭幕之日,于北京。 6
·· 行进。如今是生活的发展宣布了障碍的消除。新诗潮面临 着新的考验,这便是:它究竟要以怎样的前进来宣告自己 的成熟。 一九八五年一月五日——中国作家协会 第四次代表大会闭幕之日,于北京
目 录 谢冕历史将证明价值 《朦胧诗选》序 北岛. .1 回答.1 走吧.3 切.4 陌生的海滩.5 岛.8 是的,昨天.12 雨夜. 13 睡吧,山谷 船票.17 宜告. 19 结局或开始. 20 迷途 枫叶和七颗星星. 35 界限. 26 古寺. 27 十年之间.28 恶梦. 明天,不. 30 。1
·· 目 录 谢 冕 历史将证明价值 ——《朦胧诗选》序 北 岛 1 回答. 1 走吧. 3 一切. 4 陌生的海滩. 5 岛. 8 是的,昨天. 12 雨夜. 13 睡吧,山谷. 15 船票. 17 宣告. 19 结局或开始. 20 迷途. 24 枫叶和七颗星星. 25 界限. 26 古寺. 27 十年之间. 28 恶梦. 29 明天,不. 30
彗星.3引 走向冬天. 32 习惯. 3 无题.35 红帆船. 黄昏·丁家滩—赠一对朋友 37 爱情故事. 39 岸. 40 你说 41 舒婷. 42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42 珠贝—大海的眼泪. 44 海滨晨曲. 46 无题. 49 双桅船.5引 这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52 致橡树. 5 船. 56 雨别.58 呵,母亲. 59 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61 赠.62 春夜 兄弟,我在这儿 65 落叶 6> 童话诗人. 69 还乡. 71 中秋夜. 3 四月的黄昏. 多 赠别 2
·· 彗星. 31 走向冬天. 32 习惯. 34 无题. 35 红帆船. 36 黄昏·丁家滩——赠一对朋友. 37 爱情故事. 39 岸. 40 你说. 41 舒 婷 42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42 珠贝——大海的眼泪. 44 海滨晨曲. 46 无题. 49 双桅船. 51 这也是一切——答一位青年朋友的《一切》 . 52 致橡树. 54 船. 56 雨别. 58 呵,母亲. 59 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61 赠. 62 春夜. 64 兄弟,我在这儿. 65 落叶. 67 童话诗人. 69 还乡. 71 中秋夜. 73 四月的黄昏. 74 赠别.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