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主命题:余江一中吴武明 辅命题:赣州三中袁平梅临川二中连康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期,会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类型多样,而且次数空前频繁。 前人在概括春秋形势特点时常说:“世道交丧,盟诅滋彰”“侵伐盟会,无时无 之”,诚为不刊之论。可以说,春秋是会盟的兴盛时期。 春秋会盟是中国奴隶社会衰落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反映了当 时奴隶制遭破坏、大国争霸、礼乐废坏的社会现实。所以,要全面、深入地研究 春秋史,就必须对春秋会盟进行探讨。春秋会盟作为统治阶级解决当时社会生活 中各种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手段,对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 政治、经济、军事、列国交往、列国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会盟是实行霸主政治的手段。西周时,天子有无限权威,“礼乐征伐自天 子出”,天子册封一些方伯,代表自己坐镇一方,进行统治。春秋时期,王权衰 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出现了霸主政治。霸主政治象方伯政治一样,也是 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的一种形式 春秋时,“周德虽衰,天命未改”的社会心理驱使着人们仍然尊崇周室。 霸主迎合人们这种心理,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帜,提出“奖王室”的口号。当 王室发生内乱或遭侵凌时,就举行会盟,帮助王室平定混乱。如王室的王子克 王子颓、王子带、王子朝等发动的叛乱,便都是霸主或大国诸侯帮助平定的。鲁 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务是“城成周”,从而屏卫周王室。霸主还帮助王 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如鲁昭公二十五年的黄父之会,晋赵简子就“令诸侯之大 夫输王粟”。 救助王室的会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王室衰微的过程,但并不能改变 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会盟的主持者多为霸主,而霸主尊王常常是为自己捞取政 治资本,从而争取更多的与国、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就使霸主代替周王号令诸侯 成为历史的必然。 霸主不仅用会盟救助王室,还用会盟在列国中推行霸政。《国语·晋语七》 “(悼公)四年,诸侯会于鸡丘,于是乎布命……”韦昭认为:“命谓朝聘之数, 同好恶、救灾患之属。”可见,会盟是霸主推行霸政的方式之一。 春秋时,不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平民百姓,普遍存有反战愿望和重视 会盟的心理。而且,在会盟中,霸主取得的利益往往比用武力取得的还要多,所 以,会盟便成为霸主常用的推行霸政的手段之一。齐桓公自北杏之会始,共举行 十多次会盟,史载“衣裳之会十有一,兵车之会四”即是其例 春秋时,立贤、立爱之事时有发生。郑武姜欲立叔段,宋宣公舍子与夷而 立弟穆公,穆公舍其子公子冯而立兄子殇公,鲁庄公问后于叔牙等,都反映出嫡 长子继承制面临着挑战。而君统继承上的争斗又往往是与国君妻妾关系上的混乱 分不开的。晋献公宠骊姬,周王以狄女为后都引起了君统继承上的纠纷。当时人 认为“并后、匹嫡”是“乱之本”。因此,在会盟的约文中反复强调“无易树子 (树子即嫡子),无以妾为妻”,力图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破坏加以制止,从而避 免发生诸子与嫡长子争夺君位的情况,使君位得以顺利地传递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17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主命题:余江一中 吴武明 辅命题:赣州三中 袁平梅 临川二中 连 康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春秋时期,会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类型多样,而且次数空前频繁。 前人在概括春秋形势特点时常说:“世道交丧,盟诅滋彰”“侵伐盟会,无时无 之”,诚为不刊之论。可以说,春秋是会盟的兴盛时期。 春秋会盟是中国奴隶社会衰落时期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反映了当 时奴隶制遭破坏、大国争霸、礼乐废坏的社会现实。所以,要全面、深入地研究 春秋史,就必须对春秋会盟进行探讨。春秋会盟作为统治阶级解决当时社会生活 中各种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手段,对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 政治、经济、军事、列国交往、列国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会盟是实行霸主政治的手段。西周时,天子有无限权威,“礼乐征伐自天 子出”,天子册封一些方伯,代表自己坐镇一方,进行统治。春秋时期,王权衰 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出现了霸主政治。霸主政治象方伯政治一样,也是 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的一种形式。 春秋时,“周德虽衰,天命未改”的社会心理驱使着人们仍然尊崇周室。 霸主迎合人们这种心理,往往打着“尊王”的旗帜,提出“奖王室”的口号。当 王室发生内乱或遭侵凌时,就举行会盟,帮助王室平定混乱。如王室的王子克、 王子颓、王子带、王子朝等发动的叛乱,便都是霸主或大国诸侯帮助平定的。鲁 昭公三十二年的狄泉之盟,任务是“城成周”,从而屏卫周王室。霸主还帮助王 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如鲁昭公二十五年的黄父之会,晋赵简子就“令诸侯之大 夫输王粟”。 救助王室的会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王室衰微的过程,但并不能改变 历史发展的趋势。这类会盟的主持者多为霸主,而霸主尊王常常是为自己捞取政 治资本,从而争取更多的与国、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就使霸主代替周王号令诸侯 成为历史的必然。 霸主不仅用会盟救助王室,还用会盟在列国中推行霸政。《国语•晋语七》: “(悼公)四年,诸侯会于鸡丘,于是乎布命……”韦昭认为:“命谓朝聘之数, 同好恶、救灾患之属。”可见,会盟是霸主推行霸政的方式之一。 春秋时,不论是上层统治者还是下层平民百姓,普遍存有反战愿望和重视 会盟的心理。而且,在会盟中,霸主取得的利益往往比用武力取得的还要多,所 以,会盟便成为霸主常用的推行霸政的手段之一。齐桓公自北杏之会始,共举行 十多次会盟,史载“衣裳之会十有一,兵车之会四”即是其例。 春秋时,立贤、立爱之事时有发生。郑武姜欲立叔段,宋宣公舍子与夷而 立弟穆公,穆公舍其子公子冯而立兄子殇公,鲁庄公问后于叔牙等,都反映出嫡 长子继承制面临着挑战。而君统继承上的争斗又往往是与国君妻妾关系上的混乱 分不开的。晋献公宠骊姬,周王以狄女为后都引起了君统继承上的纠纷。当时人 认为“并后、匹嫡”是“乱之本”。因此,在会盟的约文中反复强调“无易树子 (树子即嫡子),无以妾为妻”,力图对嫡长子继承制的破坏加以制止,从而避 免发生诸子与嫡长子争夺君位的情况,使君位得以顺利地传递
春秋初期,各国大族兴起。列国大世族,如鲁国的展氏、臧孙氏、郈氏等 出自孝公,三桓出自桓公,东门氏出自庄公。齐国的管氏、鲍氏、崔氏、庆氏等, 也强大于春秋前、中期。郑国的七穆出自穆公。宋国的戴、庄、桓等大族,晋国 的六卿,卫国的孙、宁等强族都形成于春秋前期。大族的兴起对公室构成威胁, 所以,公室对大族展开了激烈的、血腥的斗争,晋献公对诸公子的屠杀就是典型 的例子。但是,人们也看到了公室与大族关系的另一面。由于这些大族多为公族, 公室的存在又需要公族的拱卫。公室好比树的主干,公族是枝叶,尽去枝叶,主 干也必然要死亡。因此,葵丘之盟约文中特地规定“无专杀大夫”,旨在纠正过 激行为,让大族屏藩公室。但是,它并没有彻底平息公室与卿大夫的斗争,却导 致了后来事情向另一极端发展,纵容、姑息大族,养痈遗患,使“礼乐征伐自大 夫出”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趋势 (节选自张全民《试论春秋会盟的历史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国利用会盟争霸,会盟成为霸主推行霸政的必用的一种手段,齐桓公 “兵车之会四”就是其例。 B.狄泉之盟是在王室遭侵凌时举行的帮助王室平定混乱局面的会盟,目的 是保卫周王室不受侵犯。 C.葵丘之盟规定“无专杀大夫”,调和了公室和大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却 造成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局面。 D.晋献公宠骊姬和周王以狄女为后使嫡长子继承制受到破坏,会盟约定便 成为维持君统继承制度的手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大国的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王权衰弱,就会出现“礼乐征伐自诸 侯出”的局面,霸主开始对其他诸侯发号施令 B.霸主们保卫天子、帮助王室常常借用“尊王”的名号,霸主们的这种做 法符合当时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 C.春秋时期,会盟类型多样且次数频繁,表明了春秋是会盟的兴盛时期,而 春秋会盟的主持者都是霸主 D.下层平民百姓希望借助会盟消弭战争,上层统治者也寄希望于会盟,他们都是 十分重视会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用武力屏卫王室,还是帮助王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救助王室的 会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王室衰微的过程。 B.会盟不仅使霸主获得一些实际利益,还提高了其政治地位,壮大了其实 力,这就使霸主代替周王号令诸侯成为历史的必然 C.春秋会盟是统治阶级解决当时社会诸多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手段,在许多 方面都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 D.春秋初期,各国大族兴起,威及公室,公室对其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甚至 有大族被屠杀,而对大族有依赖的公室也因此而衰落,以致出现“礼乐征伐自大 夫出”的局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房玄龄,生而为宰相 水鹿
春秋初期,各国大族兴起。列国大世族,如鲁国的展氏、臧孙氏、郈氏等 出自孝公,三桓出自桓公,东门氏出自庄公。齐国的管氏、鲍氏、崔氏、庆氏等, 也强大于春秋前、中期。郑国的七穆出自穆公。宋国的戴、庄、桓等大族,晋国 的六卿,卫国的孙、宁等强族都形成于春秋前期。大族的兴起对公室构成威胁, 所以,公室对大族展开了激烈的、血腥的斗争,晋献公对诸公子的屠杀就是典型 的例子。但是,人们也看到了公室与大族关系的另一面。由于这些大族多为公族, 公室的存在又需要公族的拱卫。公室好比树的主干,公族是枝叶,尽去枝叶,主 干也必然要死亡。因此,葵丘之盟约文中特地规定“无专杀大夫”,旨在纠正过 激行为,让大族屏藩公室。但是,它并没有彻底平息公室与卿大夫的斗争,却导 致了后来事情向另一极端发展,纵容、姑息大族,养痈遗患,使“礼乐征伐自大 夫出”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趋势。 (节选自张全民《试论春秋会盟的历史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国利用会盟争霸,会盟成为霸主推行霸政的必用的一种手段,齐桓公 “兵车之会四”就是其例。 B.狄泉之盟是在王室遭侵凌时举行的帮助王室平定混乱局面的会盟,目的 是保卫周王室不受侵犯。 C.葵丘之盟规定“无专杀大夫”,调和了公室和大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却 造成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局面。 D.晋献公宠骊姬和周王以狄女为后使嫡长子继承制受到破坏,会盟约定便 成为维持君统继承制度的手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大国的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王权衰弱,就会出现“礼乐征伐自诸 侯出”的局面,霸主开始对其他诸侯发号施令。 B.霸主们保卫天子、帮助王室常常借用“尊王”的名号,霸主们的这种做 法符合当时人们普遍的社会心理。 C.春秋时期,会盟类型多样且次数频繁,表明了春秋是会盟的兴盛时期,而 春秋会盟的主持者都是霸主。 D.下层平民百姓希望借助会盟消弭战争,上层统治者也寄希望于会盟,他们都是 十分重视会盟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无论是用武力屏卫王室,还是帮助王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救助王室的 会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王室衰微的过程。 B.会盟不仅使霸主获得一些实际利益,还提高了其政治地位,壮大了其实 力,这就使霸主代替周王号令诸侯成为历史的必然。 C.春秋会盟是统治阶级解决当时社会诸多矛盾和纠纷的重要手段,在许多 方面都起着不容低估的作用。 D.春秋初期,各国大族兴起,威及公室,公室对其进行了残酷的镇压,甚至 有大族被屠杀,而对大族有依赖的公室也因此而衰落,以致出现“礼乐征伐自大 夫出”的局面。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房玄龄,生而为宰相 水鹿
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 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珪、尉迟敬德、李世勣……一个个激 情张扬的人。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 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 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 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 这个人,就是房玄龄。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 屈。皇亲李神通攻击过他 重臣萧瑀攻击过他,“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 “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 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 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有人将这话挑唆到 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一一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 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 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 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越用越顺手。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 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 征作对比。其实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 骂去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 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常要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 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 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 我回去”。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宫,谁都不多说什么,好像 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 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 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了。 但“老好人”房玄龄的本事绝不止于此,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 干能力。李世民和魏征等人通过争辩讨论定下了大政方针,房玄龄就和他选拔的 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观的宏图大卷。 贞观时代,朝廷全部官员只有643人,房玄龄做了22年的宰相一一除了 贞观的最后一年他已过世之外——他总是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 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支撑起贞观之治的日常大局。 以致于李世民有时会抱怨他太过细致,警告说,身为宰相应该只管大事,把那些 小事丢给下属就好。可房玄龄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地“琐碎”着 当时尚书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繁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 预算和账目的“度支司”,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 郎中”,亲自把守着大唐国库。 这22年的殚精竭虑,比起早年辅佐李世民征战天下、决战玄武门,更值 得记录在房玄龄一生功业的榜首。诚如后世史学家所公认的那样:作为宰相,他 开国有功,却从不突出自己;王珪、魏征以谏诤闻名,他就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 机会;李靖、李世勣善于带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 个官员,他都能 让他们在贞观时代淋漓尽致地展示才华;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 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少不了他。李世民也一样知道
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 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珪、尉迟敬德、李世勣……一个个激 情张扬的人。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 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 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 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 这个人,就是房玄龄。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 屈。皇亲李神通攻击过他, 重臣萧瑀攻击过他,“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 “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 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 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有人将这话挑唆到 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 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 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 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越用越顺手。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 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 征作对比。其实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 骂去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 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常要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 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 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 我回去”。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宫,谁都不多说什么,好像 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 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 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了。 但“老好人”房玄龄的本事绝不止于此,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 干能力。李世民和魏征等人通过争辩讨论定下了大政方针,房玄龄就和他选拔的 一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观的宏图大卷。 贞观时代,朝廷全部官员只有 643 人,房玄龄做了 22 年的宰相——除了 贞观的最后一年他已过世之外——他总是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 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支撑起贞观之治的日常大局。 以致于李世民有时会抱怨他太过细致,警告说,身为宰相应该只管大事,把那些 小事丢给下属就好。可房玄龄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地“琐碎”着。 当时尚书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繁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 预算和账目的“度支司”,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 郎中”,亲自把守着大唐国库。 这 22 年的殚精竭虑,比起早年辅佐李世民征战天下、决战玄武门,更值 得记录在房玄龄一生功业的榜首。诚如后世史学家所公认的那样:作为宰相,他 开国有功,却从不突出自己;王珪、魏征以谏诤闻名,他就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 机会;李靖、李世勣善于带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每一个官员,他都能 让他们在贞观时代淋漓尽致地展示才华;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 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少不了他。李世民也一样知道
人生终是难免一死。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走到古来稀的71岁。在那个 时代里,他已经是活得很长的老人了。高龄带来的疾病难以克服,房玄龄的身体 越来越差。而此时,比房玄龄年轻许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缠身,那太过绚烂的一生 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寿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抬到殿中,在御 座之侧放下,君臣对坐流泪,竟是相视无言。回首他们在渭北秋风之中的初遇, 时光已经流逝了32年。 段浩浩汤汤的贞观时代,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旋律。人们立德,立言,立 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铭刻在这个时代上。“贞观”因 此而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但贞观的第一宰相房玄龄,却在洪亮之声中沉默着, 埋头忙于记录、整理、实施一一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 观 (节选自《读者》)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开头写了魏征,王珪等人的激情张扬、骄傲。个性鲜明,为的是反 衬房玄龄的沉稳、低调大度的性情。 B.房玄龄作为宰相处理政事的人文环境并不太好,作者描写人文环境,突 出了房玄龄的执政能力和隐忍性格。 C.房玄龄是出名的“怕皇帝”者,他被皇帝当作“出气筒”,逆来顺受, 他的软弱性格导致他做事也不干脆。 D.作者在叙事时,通过运用把人物放置在具体的场景中来刻画的手法,使传主的 形象血肉丰满。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文中叙述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房玄龄玩笑的事件,从房玄龄的回话 中可以看出房玄龄的机智。 B.房玄龄身为重臣,几十年来,没有做过大事,处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 情,以至于君王李世民抱怨、警告他。 C.文章写李世民的急躁、骄傲、任性的性格是为了侧面表现房玄龄的温和、 通达、睿智等性情。 D.从小官吏开房玄龄的玩笑、被君王遣回家、君臣年高体衰时惺惺相惜等 方面来突出传主形象,以小见大,可谓匠心独运。 E.本文用鲜明的事例反映人物形象,也通过作者的评述补充人物形象,行 文叙评结合,以评为主,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6.文末“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这句话的内涵是 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老厨师 【俄罗斯】帕乌斯托夫斯基 (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 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
人生终是难免一死。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走到古来稀的 71 岁。在那个 时代里,他已经是活得很长的老人了。高龄带来的疾病难以克服,房玄龄的身体 越来越差。而此时,比房玄龄年轻许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缠身,那太过绚烂的一生 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寿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抬到殿中,在御 座之侧放下,君臣对坐流泪,竟是相视无言。回首他们在渭北秋风之中的初遇, 时光已经流逝了 32 年。 一段浩浩汤汤的贞观时代,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旋律。人们立德,立言,立 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铭刻在这个时代上。“贞观”因 此而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但贞观的第一宰相房玄龄,却在洪亮之声中沉默着, 埋头忙于记录、整理、实施——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 观”。 (节选自《读者》)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开头写了魏征,王珪等人的激情张扬、骄傲。个性鲜明,为的是反 衬房玄龄的沉稳、低调大度的性情。 B.房玄龄作为宰相处理政事的人文环境并不太好,作者描写人文环境,突 出了房玄龄的执政能力和隐忍性格。 C.房玄龄是出名的“怕皇帝”者,他被皇帝当作“出气筒”,逆来顺受, 他的软弱性格导致他做事也不干脆。 D.作者在叙事时,通过运用把人物放置在具体的场景中来刻画的手法,使传主的 形象血肉丰满。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文中叙述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房玄龄玩笑的事件,从房玄龄的回话 中可以看出房玄龄的机智。 B.房玄龄身为重臣,几十年来,没有做过大事,处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 情,以至于君王李世民抱怨、警告他。 C.文章写李世民的急躁、骄傲、任性的性格是为了侧面表现房玄龄的温和、 通达、睿智等性情。 D.从小官吏开房玄龄的玩笑、被君王遣回家、君臣年高体衰时惺惺相惜等 方面来突出传主形象,以小见大,可谓匠心独运。 E.本文用鲜明的事例反映人物形象,也通过作者的评述补充人物形象,行 文叙评结合,以评为主,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6.文末“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这句话的内涵是 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5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题。 老 厨 师 【俄罗斯】帕乌斯托夫斯基 (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 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
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尔想起时才给他 几个佛罗伦①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 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笨重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 丽亚的唯一财产一一一架拨弦古钢琴②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凉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 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 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 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遇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 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 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 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 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 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许多种贵重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 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 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 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 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 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突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 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 盛开的春天。 (19)“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 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突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 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因为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 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 望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尔想起时才给他 几个佛罗伦①。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 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笨重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 丽亚的唯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②。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凉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 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 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 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遇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 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虽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 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赋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 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 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 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许多种贵重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 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 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 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 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 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突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 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 盛开的春天。” (19)“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 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突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 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因为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 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 望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