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班级、姓名、学号填在密封线内; 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700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异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即蒙元和满清。二者 都是文明相对落后的民族靠武力征服先进民族而建立的。蒙古人在入主中原后, 仍想以落后的制度继续统治中华;而满清只以武力征服了中原的土地,自己的内 心却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折服。因此,元朝虽强大一时,却不足百年;而清朝享祚 近三个世纪,确实发人深省 从民族政策来看,元朝按照种族和地域,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 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至治二年,禁汉人执兵器出猎,禁习武艺。至 元三年,禁汉人、南人学习蒙古和色目文字。同年,右丞相伯颜向皇帝建议,屠 杀张、王、李、赵、刘等五姓汉人,好在顺帝没有同意。同年,禁止汉人、南人 髙丽人持兵器养马。早先,中使别迭等就向成吉思汗建议:“虽然得到汉人,也 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将其斩尽杀绝,只要留下空地,使草木畅茂,我们可以改作 牧场。”若不是耶律楚材极力劝阻,此种族灭绝的建议就可能成为国策。据马 可·波罗记载:“所有的中国人都厌恶大可汗(元世祖)的政体,因为他所派地 方行政首长多为鞑靼人(蒙古人),尚有色目人,其视中国人(原来中原及江南 的中国人)为奴隶,使之无法容忍。” 而清入关后,立即从“满蒙一家”转向“满汉一体”。康煕十九年,谕绿旗 部队:汉族叛乱只用汉兵平剿。清朝作战皆重用汉人。满族人虽然武力征服汉人 却在精神上崇尚汉化。满汉民族起码在法律上平等。满人世袭旗籍,汉人和蒙古 人照样可投旗入籍。 在对待汉语的态度上,元代诸帝多“不习汉文”。世祖之时“江淮一行省无 人通文墨者”。有的蒙古贵族到地方任官,执笔署事,写“七”字之钩不向右 转而向左转,“见者为笑”。陶宗仪《辍耕录》载曰,“今为官者蒙古色目人多 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 书押字”。元朝的儒臣为向皇帝“进讲”,须先翻译蒙古文。世祖虽有一定程度 的汉语水平,仍不能脱离翻译。只有最后两代皇帝一一文宗和顺帝汉语尚可 而清朝早在入关之前49年,龚正六(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就给建州女真部首 领努尔哈赤当师傅,并兼任太祖诸子的老师,受到最高的礼遇。太祖亲信侍卫中 有许多汉族读书人。太祖“精通汉语”,言必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太祖身边尚须翻译,顺治皇帝已经无须翻译。康煕、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 书画的汉学家。少年康熙只有在亲切地称呼外国传教老师汤若望为“玛珐”时, 有使用满语的记录。雍正几乎全用汉语,只有看到八弟胤禩、十四弟胤糖谋逆罪 状时大大震怒,才失口用满语大骂“塞斯黑”“阿其那”(意为猪狗)。后世皇 帝仅在个别称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清皇室学校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诸皇 子的老师都是当朝有名的国学大家。整个满清是满人保持主动汉化的态势,并且 比前朝的国学氛围更浓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16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将班级、姓名、学号填在密封线内; 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700 多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异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即蒙元和满清。二者 都是文明相对落后的民族靠武力征服先进民族而建立的。蒙古人在入主中原后, 仍想以落后的制度继续统治中华;而满清只以武力征服了中原的土地,自己的内 心却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折服。因此,元朝虽强大一时,却不足百年;而清朝享祚 近三个世纪,确实发人深省。 从民族政策来看,元朝按照种族和地域,把全国人口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 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至治二年,禁汉人执兵器出猎,禁习武艺。至 元三年,禁汉人、南人学习蒙古和色目文字。同年,右丞相伯颜向皇帝建议,屠 杀张、王、李、赵、刘等五姓汉人,好在顺帝没有同意。同年,禁止汉人、南人、 高丽人持兵器养马。早先,中使别迭等就向成吉思汗建议:“虽然得到汉人,也 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将其斩尽杀绝,只要留下空地,使草木畅茂,我们可以改作 牧场。”若不是耶律楚材极力劝阻,此种族灭绝的建议就可能成为国策。据马 可·波罗记载:“所有的中国人都厌恶大可汗(元世祖)的政体,因为他所派地 方行政首长多为鞑靼人(蒙古人),尚有色目人,其视中国人(原来中原及江南 的中国人)为奴隶,使之无法容忍。” 而清入关后,立即从“满蒙一家”转向“满汉一体”。康熙十九年,谕绿旗 部队:汉族叛乱只用汉兵平剿。清朝作战皆重用汉人。满族人虽然武力征服汉人, 却在精神上崇尚汉化。满汉民族起码在法律上平等。满人世袭旗籍,汉人和蒙古 人照样可投旗入籍。 在对待汉语的态度上,元代诸帝多“不习汉文”。世祖之时“江淮一行省无 一人通文墨者”。有的蒙古贵族到地方任官,执笔署事,写“七”字之钩不向右 转而向左转,“见者为笑”。陶宗仪《辍耕录》载曰,“今为官者蒙古色目人多 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 书押字”。元朝的儒臣为向皇帝“进讲”,须先翻译蒙古文。世祖虽有一定程度 的汉语水平,仍不能脱离翻译。只有最后两代皇帝——文宗和顺帝汉语尚可。 而清朝早在入关之前 49 年,龚正六(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就给建州女真部首 领努尔哈赤当师傅,并兼任太祖诸子的老师,受到最高的礼遇。太祖亲信侍卫中 有许多汉族读书人。太祖“精通汉语”,言必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太祖身边尚须翻译,顺治皇帝已经无须翻译。康熙、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 书画的汉学家。少年康熙只有在亲切地称呼外国传教老师汤若望为“玛珐”时, 有使用满语的记录。雍正几乎全用汉语,只有看到八弟胤禩、十四弟胤禟谋逆罪 状时大大震怒,才失口用满语大骂“塞斯黑”“阿其那”(意为猪狗)。后世皇 帝仅在个别称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清皇室学校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诸皇 子的老师都是当朝有名的国学大家。整个满清是满人保持主动汉化的态势,并且 比前朝的国学氛围更浓
(选自王丹誉《元清两代制度得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古人和满族人都是凭借武力入主中原,不同的是,蒙古人仍想以落后 的制度来治理天下,结果 不到一个世纪,元朝就宣告灭亡 B.在元朝,汉人和南人的地位非常低,至元三年,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 古和色目文字,也禁止 他们练习武艺和持兵器养马。 C.满清统治者崇尚汉化,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深深折服,满汉民族在法律上 人人平等,汉人和蒙古人 样可以加入旗籍 D.马可·波罗的记载表明,元朝大可汗时期的地方行政长官基本上是蒙古 人或色目人,统治阶级看 待原来中原及江南的中国人像奴隶一样,这使中国人无法容忍,都痛 恨当时的政治制度 2.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元代的帝王都“不习汉文”,不懂汉语,儒臣向皇帝“进讲”,必须先翻 译成蒙古文。元世祖虽然 有一定程度的汉语水平,但仍然不能脱离翻译。 B.满清的皇帝几乎都精通汉语,早在入关前,努尔哈赤就为自己和儿子们 请了一个绍兴的汉人做老 师,并给予最高的礼遇。 C.清朝的康熙、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书画的汉学家,雍正几乎全用汉语, 后世皇帝仅在个别称 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 D.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当时做官的蒙古人或是色目人大多数都不能用 汉字签字画押,于是就 用象牙或者木头刻上名字作为固定押印。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满清用武力征服汉人之后,立即从“满蒙一家”转向“满汉一体”,打 战也重用汉人。康熙年 间曾发布命令,汉族地区发生的叛乱只用汉兵去平剿 B.元朝统治者大多对汉人和汉语都很排斥,不止一个大臣向皇帝建议对汉 人采取屠杀政策;有的蒙 古贵族在中原做官却不会写汉语的“七”字,看见的人都感到可笑 C.元朝统治者统治中原以后对汉人与汉文化也有一定的包容与接纳,比如 有有识之士主张对汉人 宽容,也有精通儒学的人在朝廷为官。 D.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和汉语的态度与元朝大不相同,尤其是对汉语,言必 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皇室学校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整个满清国学氛围甚至比明朝的更 浓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选自王丹誉《元清两代制度得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蒙古人和满族人都是凭借武力入主中原,不同的是,蒙古人仍想以落后 的制度来治理天下,结果 不到一个世纪,元朝就宣告灭亡。 B.在元朝,汉人和南人的地位非常低,至元三年,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 古和色目文字,也禁止 他们练习武艺和持兵器养马。 C.满清统治者崇尚汉化,被汉族的制度文化深深折服,满汉民族在法律上 人 人平等,汉人和蒙古人 一样可以加入旗籍。 D.马可·波罗的记载表明,元朝大可汗时期的地方行政长官基本上是蒙古 人或色目人,统治阶级看 待原来中原及江南的中国人像奴隶一样,这使中国人无法容忍,都痛 恨当时的政治制度。 2.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元代的帝王都“不习汉文”,不懂汉语,儒臣向皇帝“进讲”,必须先翻 译成蒙古文。元世祖虽然 有一定程度的汉语水平,但仍然不能脱离翻译。 B.满清的皇帝几乎都精通汉语,早在入关前,努尔哈赤就为自己和儿子们 请了一个绍兴的汉人做老 师,并给予最高的礼遇。 C.清朝的康熙、乾隆本身就是精通琴棋书画的汉学家, 雍正几乎全用汉语, 后世皇帝仅在个别称 谓上保留使用满语的习惯。 D.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当时做官的蒙古人或是色目人大多数都不能用 汉字签字画押,于是就 用象牙或者木头刻上名字作为固定押印。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满清用武力征服汉人之后,立即从“满蒙一家”转向“满汉一体”,打 战也重用汉人。康熙年 间曾发布命令,汉族地区发生的叛乱只用汉兵去平剿。 B.元朝统治者大多对汉人和汉语都很排斥,不止一个大臣向皇帝建议对汉 人采取屠杀政策;有的蒙 古贵族在中原做官却不会写汉语的“七”字,看见的人都感到可笑。 C.元朝统治者统治中原以后对汉人与汉文化也有一定的包容与接纳,比如 有有识之士主张对汉人 宽容,也有精通儒学的人在朝廷为官。 D. 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和汉语的态度与元朝大不相同,尤其是对汉语,言必 称汉唐,奉明制为圭臬。 皇室学校把汉语作为必修课程,整个满清国学氛围甚至比明朝的更 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 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 皆籍户口属吏,乃归 帝于是有大用意。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 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 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十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 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金亡其将武 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夲教万剽掠数千里。诏 会诸道兵讨之,不克。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 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初灭金 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惟中至 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 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 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 语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 可乎?” 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 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B.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C.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庶人曰死。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 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 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 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 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 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 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 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 帝于是有大用意。 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 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 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 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 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金亡其将武 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诏 会诸道兵讨之,不克。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 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 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初灭金 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惟中至, 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 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 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 语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 可乎?” 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 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 (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B.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C.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D.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 /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庶人曰死。 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朝中权臣 或辅政大臣代理皇帝执 掌国政。 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 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 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 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 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 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 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 B.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 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 他前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 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 杀人之夫而夺其妻, 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 D.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 命:晚年担任江淮京湖 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5分) 译 文 (2)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5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2),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1)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 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2)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ˉ 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 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 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 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 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 B.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 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 他前 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 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 杀人之夫而夺其妻, 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 D.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 命;晚年担任江淮京湖 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5 分) 译 文: (2)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5 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2),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1)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 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2)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 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 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既以“赖通波”来论大运河之功用,又以“共禹论功”来论隋炀帝之 功德,似乎是赞扬隋炀帝,你认为呢?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 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来告诫 “后人”如不以史为鉴,将重蹈覆辙。 (3)屈原《离骚》中用景物表现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做答案。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 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少男少女 钟丽思 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 “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 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 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 几乎延伸到鬓际。 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法郎。 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 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160法郎。” “那么.我应该挣得80法郎一一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 笑,身上却只有50法郎。 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10分钟就可以了。 “那么,您就要多付10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 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6个人,大哥大姐15岁,小妹才2岁。 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 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 日 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 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12岁,到地铁卖唱 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50法郎。她为难地瞧瞧 我,说是无法找我10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 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 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 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干什么呢?”“父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 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 穴暝”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来告诫 “后人”如不以史为鉴,将重蹈覆辙。 (3)屈原《离骚》中用景物表现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做答案。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 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 分) 少男少女 钟丽思 四年前一个下午,我将提包遗忘在地铁上,才走出路面,就有只小手扯我的衣角: “哈罗,中国人!您丢东西了。” 我转过身来,见一张白如粉团的脸蛋儿正朝我笑:“我翻过提包了:一个身份证, 一件衣服,一本书,不是么?”那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眉毛又细又浓,柔柔地 几乎延伸到鬓际。 我一面道谢,一面伸手去接那个背包。 “请等等,”她好敏捷地将背包藏在身后,说,“您付多少钱?”“50 法郎。 好么?”“不够的。”她仰起那张美丽的脸,摇摇头,问我,“您知道去警察局 补领一个身份证的价钱是多少么?”“知道知道,是 160 法郎。” “那么.我应该挣得 80 法郎——等于您有一半我让一半。不是么?”我哈哈大 笑,身上却只有 50 法郎。 我请她跟我回家去拿,来回 10 分钟就可以了。 “那么,您就要多付 10 法郎了,因为您将耽误我的工作。” 我们一起回家去。“您可以叫我乌阿玛哈小姐。”她说,一本正经地。一路上, 她告诉我,她是阿尔及利亚人。姐弟共 6 个人,大哥大姐 15 岁,小妹才 2 岁。 这不正是该上学的年龄么?“我们当然读书!”她口齿伶俐得很,只是带了些微 北非口音,“放了学就工作呗,嗯,当然,是星期六和星期天,我们干两个工作 日。” 她告诉我,大姐去杂货店收款;13 岁的二姐去餐馆洗碗;8 岁的四妹抱了两岁的 小妹去闹市讨钱;她刚满 12 岁,到地铁卖唱。 到家时,我去揿门口的密码,她转开了脸,不看。 拉开抽屉,我才发现家里也没有零钱,便又递给她一张 50 法郎。她为难地瞧瞧 我,说是无法找我 10 法郎。我说不要紧的。她先是嘀咕了一句“这不公平”, 随即一拍巴掌道:“哎!我为您唱支歌好吗?为您一个人唱,用心唱。”说着就 把条粗粗的褐色大辫往后一甩,轻轻唱起来。歌声清清甜甜,很美,带着些许忧 伤……我送乌阿玛哈下楼时,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你父母干什么呢?”“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