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赣中南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年前质检 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考试范围:高考内容;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赣中南五校联合语文团队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题号 四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10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3题 孝敬父母不能等 李龙 ①孝敬,多讲的是长辈,再细之,多讲的是孝敬父母(报得三春晖)。父母含辛 茹苦地把我们扶养长大,单是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要孝敬父母。“临行密密缝” 父母做任何事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子女,而子女犯下的错,父母都会心甘情愿的 还。如今生活的种种压力,使得部分儿女忙碌工作中,抽不出时间,等到想孝敬 父母时,却为时己晚。加上部分子女已成家立业,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下 代身上,久而久之,便很少或无暇顾及父母。同时,古代部分有关孝顺的传统思 想被摒弃;也不排除子女缺乏责任感、道德观,不赡养父母。 ②2015年1月,网上热传“用公式算算亲情账,结果真残酷!”的帖子。该帖 子作者为了事业在外打拼多年,每年春节才回家一趟,每次回去顶多呆10天 这10天,还多半走亲访友,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很少。同时,他还算了一笔亲 情账,母亲现在60岁,如果能活到95岁,陪在她身边的时间也不过是350天, 还不到一年 ③算过这一笔账后,帖子作者突然意识到,孝敬父母不能等。因此,他决定租 间房,把父母接到身边,尽量做到亲情与事业“两手兼得”。这道“亲情计算题” 在网上引起广大网友关注,“你还能陪父母多久”戳中不少人的泪点。 ④孝是人类文明的DNA。孝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种田得谷、敬老得福”。“子 女孝、父母安”。孝贵在行动,行孝不能等。2013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 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法律规定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属于违法,其实回家看望父 母并不需要法律的约束,那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其实你只要用公式算算这 笔亲情账,你就知道,陪伴父母是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 ⑤人生在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 技能。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何以回报?只有父母老了多多陪伴、照顾 为报。期待更多的子女以叶久桥等“孝亲敬老之星”为榜样,多算亲情账、少算 经济账,努力让父母安度晚年、颐养天年 ⑥《感动千万人的漫画》中写道:“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 走……”惟愿你我牢记父母之恩泽,心中永驻孝德文化 1.结合短文,对如今不孝顺父母的社会现象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是(3分) A、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而如今时代变化,过去的观念不合时 宜。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使人们无暇顾及父母。 B、子女成家立业后潜心于自己孩子身上,久而久之,便很少想到父母
江西省重点中学赣中南五校 2015 届高三上学期年前质检 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考试范围:高考内容;考试时间: 150 分钟;命题:赣中南五校联合语文团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10 分)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 1-3 题。 孝敬父母不能等 李龙 ①孝敬,多讲的是长辈,再细之,多讲的是孝敬父母(报得三春晖)。父母含辛 茹苦地把我们扶养长大,单是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要孝敬父母。“临行密密缝”, 父母做任何事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子女,而子女犯下的错,父母都会心甘情愿的 还。如今生活的种种压力,使得部分儿女忙碌工作中,抽不出时间,等到想孝敬 父母时,却为时已晚。加上部分子女已成家立业,他们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下一 代身上,久而久之,便很少或无暇顾及父母。同时,古代部分有关孝顺的传统思 想被摒弃;也不排除子女缺乏责任感、道德观,不赡养父母。 ②2015 年 1 月,网上热传“用公式算算亲情账,结果真残酷!”的帖子。该帖 子作者为了事业在外打拼多年,每年春节才回家一趟,每次回去顶多呆 10 天。 这 10 天,还多半走亲访友,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很少。同时,他还算了一笔亲 情账,母亲现在 60 岁,如果能活到 95 岁,陪在她身边的时间也不过是 350 天, 还不到一年。 ③算过这一笔账后,帖子作者突然意识到,孝敬父母不能等。因此,他决定租一 间房,把父母接到身边,尽量做到亲情与事业“两手兼得”。这道“亲情计算题” 在网上引起广大网友关注,“你还能陪父母多久”戳中不少人的泪点。 ④孝是人类文明的 DNA。孝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种田得谷、敬老得福”。“子 女孝、父母安”。孝贵在行动,行孝不能等。2013 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 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法律规定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属于违法,其实回家看望父 母并不需要法律的约束,那是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其实你只要用公式算算这 笔亲情账,你就知道,陪伴父母是你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 ⑤ 人生在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 技能。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何以回报?只有父母老了多多陪伴、照顾 为报。期待更多的子女以叶久桥等“孝亲敬老之星”为榜样,多算亲情账、少算 经济账,努力让父母安度晚年、颐养天年。 ⑥ 《感动千万人的漫画》中写道:“请你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 走……”惟愿你我牢记父母之恩泽,心中永驻孝德文化。 1.结合短文,对如今不孝顺父母的社会现象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是(3 分) A、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而如今时代变化,过去的观念不合时 宜。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使人们无暇顾及父母。 B、子女成家立业后潜心于自己孩子身上,久而久之,便很少想到父母
C、部分子女缺乏责任感,丧失了道德观,孝敬父母的意识薄弱,加上无经济支 D、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部分子女不知何以回报?等到父母老了,也 未多多陪伴、照顾他们。 【答案】:D 【解析】:D不合原题题意,原文是“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何以回 报?只有父母老了多多陪伴、照顾为报”,D项无中生有。本题难度适中 2.下列对于文章内容叙述,错误的是(3分) A、孝敬,多讲的是长辈,再细细道来,讲的多便是孝敬父母(报得三春晖)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扶养长大就决定了我们就必须承担孝敬父母的责任。 B、2015年网上热传“用公式算语文命题联系QQ3172710993算亲情账,结果真 残酷!”的帖子的作者为了事业在外打拼多年,每年春节才回家一趟,每次回去 顶多呆10天,这进一步佐证了孝敬父母不能等。 C、父母做任何事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子女,而子女犯下的错,父母基本上会心 甘情愿的还。虽然难以做到亲情与事业“两手兼得”,但我们也要努力朝那方 向走去。 D、人生在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 技能。“子女孝、父母安”。孝贵在行动,行孝不能等。 【答案】:C 【解析】:“父母基本上会心甘情愿的还。虽然难以做到亲情与事业“两手兼 得””与文章内容不符合。本题较为容易。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孝顺父母?对于2013年修订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 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发表你自己的看法或感想。(4分) 【答案】:原因:①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扶养长大,单是这一点我们就必须 要孝敬父母。②孝是人类文明的DNA。孝是社会和谐的基石。③人生在世, 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养 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何以回报?只有父母老了多多陪伴、照顾为报。④颁 布的法律要求你我牢记父母之恩泽,心中永驻孝德文化。(2分,一点一分,答 出2点既可) 看法或感想:略,积极合理既可(2分)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太宗立晋王为太子 十七年夏(贞观),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鞫之,反形已具, 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 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上从之。乙酉,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 领军府。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 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 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 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
C、部分子女缺乏责任感,丧失了道德观,孝敬父母的意识薄弱,加上无经济支 撑。 D、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部分子女不知何以回报?等到父母老了,也 未多多陪伴、照顾他们。 【答案】:D 【解析】:D 不合原题题意,原文是“ 辛勤养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何以回 报?只有父 母老了多多陪伴、照顾为报 ”,D 项无中生有。本题难度适中。 2.下列对于文章内容叙述,错误的是(3 分) A、孝敬,多讲的是长辈,再细细道来,讲的多便是孝敬父母(报得三春晖)。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扶养长大就决定了我们就必须承担孝敬父母的责任。 B、2015 年网上热传“用公式算语文命题联系 QQ3172710993 算亲情账,结果真 残酷!”的帖子的作者为了事业在外打拼多年,每年春节才回家一趟,每次回去 顶多呆 10 天,这进一步佐证了孝敬父母不能等。 C、父母做任何事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子女,而子女犯下的错,父母基本上会心 甘情愿的还。 虽然难以做到亲情与事业“两手兼得” ,但我们也要努力朝那方 向走去。 D、 人生在世,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 技能。 “子女孝、父母安”。孝贵在行动,行孝不能等。 【答案】:C 【解析】: “父母基本上会心甘情愿的还。虽然难以做到亲情与事业“两手兼 得” ”与文章内容不符合。本题较为容易。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孝顺父母?对于 2013 年修订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 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发表你自己的看法或感想。(4 分) ▲ 【答案】:原因: ①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扶养长大,单是这一点我们就必须 要孝敬父母。② 孝是人类文明的 DNA。孝是社会和谐的 基石。 ③ 人生在世, 长于世,源于父母。父母给了 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 养 育之恩,终生难以回报。何以回报?只有父母老了多多陪伴、照顾为报。④ 颁 布的法律要求你我牢记父母之恩泽,心中永驻孝德文化。(2 分,一点一分,答 出 2 点既可) 看法或感想:略,积极合理既可(2 分)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小题。 太宗立晋王为太子 十七年夏(贞观),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鞫之,反形已具。 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 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上从之。乙酉,诏废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右 领军府。 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长 孙无忌固请立晋王治。上谓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怀云:‘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 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人谁不爱其 子,朕见其如此,甚怜之。”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言大失。愿审思,勿误
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干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平!陛下日者既立承 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 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尔!”因起, 入宫。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 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勐、褚遂良 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无聊救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就自刺述度夺刀纵授晋王治无忌等凉上所就,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 日:“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 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 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 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 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上悦,是 旦,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醐三日。上谓侍臣曰:“我 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 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月,庚辰朔朔:初一B.愿审思,勿误也审:反复 C.敕鞫之,反形己具鞫:审讯D.敕门司尽辟其骑辟:遣散 5、对于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是(3分) A.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剌/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 B.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 C.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 D.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岑文本主张立魏王李泰,长孙无忌主张 立晋王李治,褚遂良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偏向李治。 B.李泰用谎言欺骗唐太宗,唐太宗浑然不觉,谎言虽为褚遂良识破,唐太宗依 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C.李泰利用李治和李元吕的非法交往胁迫李治,李治满面忧色,唐太宗得知真 相后,觉察到李泰的凶险,刘当初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十分后悔 D.李承乾蓄意谋反,想巩固太子地位,李泰苦心经营太子之位,均引起唐太宗 反感,结果仁孝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5分) (2)上悦,是日,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 北苑 (5分)
也!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陛下日者既立承 乾为太子,复宠魏王,礼秩过于承乾,以成今日之祸。前事不远,足以为鉴。陛 下今立魏王,愿先措置晋王,始得安全耳。”上流涕曰:“我不能尔!”因起, 入宫。魏王泰恐上立晋王治,谓之曰:“汝与元昌善.元昌今败,得无忧乎?’ 治由是忧形于色,上怪,屡问其故,治乃以状告;上怃然,始悔立泰之言矣。 承乾既废,上御两仪殿,群臣俱出,独留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勐、褚遂良, 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上曰:“我欲立晋王。”无忌 日:“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上谓治曰:“汝舅许汝矣,宜拜谢。” 治因拜之。上谓无忌等曰:“公等已同我意,未知外议何如?”对曰:“晋王仁 孝,天下属心久矣,乞陛下试召问百官,有不同者,臣负陛下万死。”上乃御太 极殿.召文武六品以上,谓曰:“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朕欲选诸子 为嗣,谁可者?卿辈明言之。”众皆欢呼曰:“晋王仁孝,当为嗣。”上悦,是 日,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北苑。 丙戌,诏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御承天门楼,赦天下,酺三日。上谓侍臣曰:“我 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 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 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四月,庚辰朔 朔:初一 B.愿审思,勿误也 审:反复 C.敕鞫之,反形已具 鞫:审讯 D.敕门司尽辟其骑 辟:遣散 5、对于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是(3 分) A. 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 B. 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 C. 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 D. 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是我心/诚无聊赖/因自投于床/无忌等争前扶抱/上又抽 佩刀/欲自刺/遂良夺刀以授晋王治/无忌等请上所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群臣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岑文本主张立魏王李泰,长孙无忌主张 立晋王李治,褚遂良表面上保持中立,实际上偏向李治。 B.李泰用谎言欺骗唐太宗,唐太宗浑然不觉,谎言虽为褚遂良识破,唐太宗依 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举棋不定。 C.李泰利用李治和李元吕的非法交往胁迫李治,李治满面忧色,唐太宗得知真 相后,觉察到李泰的凶险,刘当初答应立李泰为太子十分后悔。 D.李承乾蓄意谋反,想巩固太子地位,李泰苦心经营太子之位,均引起唐太宗 反感,结果仁孝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安有陛下万岁后,魏王据天下,肯杀其爱子,传位晋王者乎!(5 分) (2)上悦,是日,泰从百余骑至永安门;敕门司尽辟其骑.引泰入肃章门,幽于 北苑。 (5 分)
4-6、【答案】BAC 4、【解析】“审”意思为“审慎 5.【解析】根据句意划分即可,难度较易 6、【小题】李治与李元昌确有交往,但这种交往并不“非法”。 7、【答案】(1)陛下百年后,魏王占有天下之时,哪有杀掉自己的爱子。将皇 位传给晋王的道理呢! (2)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 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初一,纥于承基上书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大宗敕令审问 李承乾谋反的事情已经昭彰。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将如何处置承乾?”众位 大臣不敢应答,通事舍人来济进言说:“陛下不失为慈父的形象,让太子享尽自 然寿数,就很好了。”大宗听从了这个意见。初六,太宗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为 平民,幽禁在右领军府。 李承乾已经获罪幽禁,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大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 岑文本、刘洎也劝说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执意请求立晋王李治。大宗对身边 的大臣说:“昨天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天才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 这是我再生之日。我有一子,我死之日,当为陛下将他杀死,传位给晋王李治。 人谁不爱惜自己的儿子,我听车泰这么说,内心十分怜悯他。”谏议大夫褚遂良 说:“陛下此言大为不妥。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出现失误!陛下百年后, 魏王占有天下之时,哪有杀掉自己的爱子。将皇位传给晋王的道理呢!从前陛下 既立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遇超过承乾,造成了今日的灾祸。承乾 谋反的事刚刚过去,足可作为今日的借鉴。陛下如今要立魏王为太子,希望先安 置好晋王,只有这样,政局才能稳定。”太宗流着眼泪说:“朕不能这么做!” 说完站起身,回到宫中。魏王李泰唯恐大宗立晋王车治为太子,对李治说:“你 与李元昌关系密切,元昌谋反不成已自尽,你能够一点儿不担心吗?”李治听到 这番话满脸比愁,太宗感到奇怪,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囤,李治便将李泰对他说过 的话告诉太宗;大宗很失望,开始后悔说过立李泰为太子的话 李承乾被废掉太子后,太宗亲御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 李世劫、褚遂良四人,大宗对他们说:“我的三子一弟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 苦闷而百无聊赖。”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大 宗又柚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车治。长孙无忌等请求太宗告 知有什么要求,大宗说:“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无忌说:“我等谨奉诏令; 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说:“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 当拜谢他。”李治于是拜谢长孙无忌。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与 我的意见相同了。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长孙无忌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 下百姓属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 负陛下罪该万死。”大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对他们说 “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诸子中选一人 为继承人,谁可以立为大子?你们须当面明讲。”众人都高声地说道:“晋王仁 义孝敬,应当做大子。”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 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初七,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太宗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饮宴三天 大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靠苦心
4-6、【答案】BAC 4、【解析】“审”意思为“审慎” 5.【解析】根据句意划分即可,难度较易。 6、【小题】李治与李元昌确有交往,但这种交往并不“非法”。 7、【答案】 (1)陛下百年后,魏王占有天下之时,哪有杀掉自己的爱子。将皇 位传给晋王的道理呢! (2) 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 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初一,纥于承基上书告发太子李承乾谋反。大宗敕令审问, 李承乾谋反的事情已经昭彰。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将如何处置承乾?”众位 大臣不敢应答,通事舍人来济进言说:“陛下不失为慈父的形象,让太子享尽自 然寿数,就很好了。”大宗听从了这个意见。初六,太宗下诏废黜太子李承乾为 平民,幽禁在右领军府。 李承乾已经获罪幽禁,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大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 岑文本、刘洎也劝说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执意请求立晋王李治。 大宗对身边 的大臣说:“昨天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天才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 这是我再生之日。我有一子,我死之日,当为陛下将他杀死,传位给晋王李治。’ 人谁不爱惜自己的儿子,我听车泰这么说,内心十分怜悯他。”谏议大夫褚遂良 说:“陛下此言大为不妥。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出现失误! 陛下百年后, 魏王占有天下之时,哪有杀掉自己的爱子。将皇位传给晋王的道理呢!从前陛下 既立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遇超过承乾,造成了今日的灾祸。承乾 谋反的事刚刚过去,足可作为今日的借鉴。陛下如今要立魏王为太子,希望先安 置好晋王,只有这样,政局才能稳定。”太宗流着眼泪说:“朕不能这么做!” 说完站起身,回到宫中。魏王李泰唯恐大宗立晋王车治为太子,对李治说:“你 与李元昌关系密切,元昌谋反不成已自尽,你能够一点儿不担心吗?”李治听到 这番话满脸比愁,太宗感到奇怪,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囤,李治便将李泰对他说过 的话告诉太宗;大宗很失望,开始后悔说过立李泰为太子的话。 李承乾被废掉太子后,太宗亲御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 李世劫、褚遂良四人,大宗对他们说:“我的三子一弟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 苦闷而百无聊赖。”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大 宗又柚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车治。 长孙无忌等请求太宗告 知有什么要求,大宗说:“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无忌说:“我等谨奉诏令; 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说:“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 当拜谢他。”李治于是拜谢长孙无忌。 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与 我的意见相同了。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长孙无忌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 下百姓属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 负陛下罪该万死。”大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对他们说: “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诸子中选一人 为继承人,谁可以立为大子?你们须当面明讲。”众人都高声地说道:“晋王仁 义孝敬,应当做大子。”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 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初七,太宗下诏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太宗亲临承天门楼,大赦天下,饮宴三天。 大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朕如果立李泰为太子,那就表明太子的位置可以靠苦心
经营而得到。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或藩王企图谋取的,都要弃置不立 这一规定传给子孙,永为后代效法。而且,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 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泰均可妄然无恙。” (二)诗歌鉴赏(11分)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小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①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葚归来雨满衣 【注】①韦应物(737~792或793)中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 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 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 地而坐 (1)结合全诗内容,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6分) (2)结合诗文,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8、【答案】(1)乘兴而往一一怅惘不遇一一欣赏叹慕。 (2)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 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 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 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査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对此,要认 真把握、解读每句诗。第一首诗四句表达的是三层意思 两句各一层,三四 句表达一个意思。“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一句是乘兴而往,二句是讲“不 遇又空还”,是怅恼的,“诗思清人骨”又“门对寒流雪满山”,三四句是表达 诗人对王侍御的赞叹。解答这类题,注重分析是王道。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赏析,主要是考査语句的丰富表现力。按照一般的答题思路, 般是从手法与表达效果这两个方面着手。本题的题干要求比较明确,单一指向表 达效果。因此,可从两个方面来赏析,一是这两句所写的内容,命题联系 Q3172710993这要具体答出,也就是写出了什么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围绕诗歌的 主旨或情感来赏析。第一首诗的结句,与诗的第三句是果因关系,是写友人住处 的环境,是“诗思清人骨”的原因,也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品性的赞叹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古诗默写(6分) 9.默写名句名篇 1] 善万物之得时,敢吾生之行休。 [2]《题西林壁》中最富人生哲理的两句诗是: [3]《蜀道难》中从蜀道上下两方面来写蜀道难的句子是:, 【答案】 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使流。 2、不识庐山真面目,此缘身在此山中
经营而得到。 自今往后,太子失德背道,或藩王企图谋取的,都要弃置不立, 这一规定传给子孙,永为后代效法。而且,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均难以保 全;李治为太子,则李承乾和李泰均可妄然无恙。” (二)诗歌鉴赏(11 分)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小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①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注】①韦应物(737~792 或 793)中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 岁 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 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 地而坐”。 (1)结合全诗内容,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6 分) (2)结合诗文,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 8、【答案】(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 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 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 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对此,要认 真把握、解读每句诗。第一首诗四句表达的是三层意思,一二两句各一层,三四 句表达一个意思。“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一句是乘兴而往,二句是讲“不 遇又空还”,是怅恼的,“诗思清人骨”又“门对寒流雪满山”,三四句是表达 诗人对王侍御的赞叹。解答这类题,注重分析是王道。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试题分析:赏析,主要是考查语句的丰富表现力。按照一般的答题思路, 般是从手法与表达效果这两个方面着手。本题的题干要求比较明确,单一指向表 达效果。因此,可从两个方面来赏析,一是这两句所写的内容,命题联系 Q3172710993 这要具体答出,也就是写出了什么内容。另一方面就是围绕诗歌的 主旨或情感来赏析。第一首诗的结句,与诗的第三句是果因关系,是写友人住处 的环境,是“诗思清人骨”的原因,也就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品性的赞叹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三)古诗默写(6 分) 9.默写名句名篇。 [1] , 。善万物之得时,敢吾生之行休。 [2]《题西林壁》中最富人生哲理的两句诗是: , 。 [3] 《蜀道难》中从蜀道上下两方面来写蜀道难的句子是: , 。 【答案】 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使流。 2、不识庐山真面目,此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