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瘐毙(y)脖颈(geng) 浑然天成(hin)大煞风景(sha) B.骨骼(ge) 面颊(j) 叨陪鲤对(do)锃光瓦亮(zeng) C.伺候(ci) 气氛(fen) 踽踽欲动(j)倏来倏往(shu) D.瘦削(xio) 熨帖(y) 寒窸窣窣(su)澄江似练( che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嘉奖 张灯结采 奏效 突如其来 慰藉 弱不禁风 整饬 推心至腹 C.真谛 举步为艰 休憩 既往不咎 D.体恤 提纲挈领 端倪 以逸待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岀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 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B.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 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C.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到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 谶,后来丁学良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D.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要安之若素 只要你跟随你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凡事预则立。为了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江西省新近出台了不少举措,旨在通过严 加管理来促进校车制度的规范与安全 B.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 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 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是我 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 2012 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瘐.毙(yǔ) 脖颈.(gěng) 浑.然天成(hùn) 大煞.风景(shā) B.骨骼.(gé) 面颊.(jiá) 叨.陪鲤对(dāo) 锃.光瓦亮(zèng) C.伺.候(cì) 气氛.(fēn) 踽.踽欲动(jǔ) 倏.来倏往(shū) D.瘦削.(xiāo) 熨.帖(yù) 窸窸窣.窣(sū) 澄.江似练(ché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嘉奖 张灯结采 奏效 突如其来 B.慰藉 弱不禁风 整饬 推心至腹 C.真谛 举步为艰 休憩 既往不咎 D.体恤 提纲挈领 端倪 以逸待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 情及丰姿绰约 ....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B.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 画廊墙上待价而沽 ....的作品并不多。 C.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到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 ... 谶.,后来丁学良就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D.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那么你还要继续去寻找,千万不要安之若素 ....。 只要你跟随你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凡事预则立。为了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江西省新近出台了不少举措,旨在通过严 加管理来促进校车制度的规范与安全。 B.2012 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 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 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是我 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 裁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 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 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 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 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④②⑤④⑥ ②⑤④⑥①③ 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 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 轻驾小舟,只带领十几个随从赴宴。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而叙旧为由,拉着鲁肃 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 脱身。(《三国演义》) B.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竟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 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令黛玉等都笑得喊痛。姥姥最后迷 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 C.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伽西莫多绑架爱斯美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捕 抓。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几番要水喝,却遭到围观者 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美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 得流下了眼泪。(《巴黎圣母院》) D.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 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 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 (《堂·吉诃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刘梦溪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马 远 画 山 水 布 局 简 妙 , 他 善 于 对 现 实 的 自 然 景 色 作 大 胆 地 概 括 、 剪 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 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 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 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 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③①②⑤④⑥ B . ②⑤④⑥①③ C . ①②⑤⑥④③ D.①③②⑤④⑥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 ( ) A.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 轻驾小舟,只带领十几个随从赴宴。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而叙旧为由,拉着鲁肃 不放手,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 脱身。(《三国演义》) B.刘姥姥二进大观园,竟投了贾母、凤姐等人的缘。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 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令黛玉等都笑得喊痛。姥姥最后迷 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 C.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伽西莫多绑架爱斯美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捕 抓。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几番要水喝,却遭到围观者 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美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 得流下了眼泪。(《巴黎圣母院》) D.堂•吉诃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女管家用了六百个鸡蛋把他的身体调 养好了。他从邻居参孙•加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 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暗暗商量了一阵子,又瞒着家人出游了。 (《堂•吉诃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7 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 刘梦溪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
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 的常用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 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 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 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岀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 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 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岀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 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 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 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 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 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 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 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 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 “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 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个知识 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 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
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 的常用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 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 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 造型。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 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 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 不多。“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 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 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 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 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 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历史上很多国家 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 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 “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 才融合得很好。汉以后儒家是在朝的思想,道家和道教以及佛教主要在民间。对于一个知识 人士而言,三家思想的互补使得精神空间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进退、顺逆、浮沉,均有现成 的学说依据,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土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 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 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 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 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 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 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 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 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 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7.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们以前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 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 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 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 8.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 互补的特点。 B.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也因此有 很大的回旋余地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 想的追求 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 完全的绝境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 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士人的共同理想。但是,如果仕途受到了挫折,乃至革职、斥 退、罢官的时候,道家无为的思想便可以给他很好的支撑。道教崇尚自然,可以让他畅游于 山水之间。甚至遭遇罪愆,如果信奉佛教,剃度出家,也可以避世完身。总之生命个体不会 陷入完全的绝境。所以,多元性、包容性和自性的超越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性的 基本特征。 传统中国还有发达的民间社会,主要以家庭和家族为中心,构成文化多元存在的社会依 托物。依据文化人类学的法则,文化传统可以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 形态,比如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就是大传统;而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则是小传统。大 小传统是互动和互相依赖的,当大传统遭遇危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搜寻到 它的碎片。所谓“礼失,求诸野”,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到东南亚一带,看到那里的华 族社会,其中国文化传统的根性仍然相当牢固,甚至比我们国内看得更重。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7.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们以前说的中国文化通常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准的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 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 B.中国文化的发生具有多元的特点,如同属长江文化的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 现的文化面貌就不相同。 C.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两个不同的源头,黄河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长江文化不一定全具备。 D.中国文化的地域特征明显,例如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而长江文化则具有 鲜明的海洋文化的特点。 8.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的关系充分显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 互补的特点。 B.因儒家不是宗教,故儒释道三家思想才融合得很好;知识人士的精神空间也因此有 很大的回旋余地。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的是传统士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 想的追求。 D.儒释道思想使人们在进退、顺逆、浮沉方面都可找到依据,因而生命个体不会陷入 完全的绝境。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黄河流域、楚地出土的不同造型的青铜器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特点, 也反映了不同地域人的性格及审美取向
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统治者独尊的核心思想,即在朝的 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 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 家思想只给独善其身的人以上进的力量。 D.“礼失,求诸野”是说当民间风俗不再淳厚时,作为主流的传统儒家思想就可以发挥 它的教化作用,让人们重新遵规守矩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 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 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 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 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 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日:“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 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 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毎与诸学土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 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 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 与葬祭,遺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 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遺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 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 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葬祭,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
B.在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统治者独尊的核心思想,即在朝的 思想;而道家和佛教思想则主要在民间。 C.道家无为的思想可以给仕途受挫的人以支撑,佛教可以使遭罪的人避世完身,而儒 家思想只给独善其身的人以上进的力量。 D.“礼失,求诸野”是说当民间风俗不再淳厚时,作为主流的传统儒家思想就可以发挥 它的教化作用,让人们重新遵规守矩。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10-12 题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 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 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 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 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 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 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 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 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 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 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 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 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 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葬祭,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