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一生 少年时代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1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 ·爱因斯址 合开 电机 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有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 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 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 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旧有一次母病在宋,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 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在这现象后面。他一 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 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了 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期 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 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 “爱因斯坦,份 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贵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 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 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 当小爱因斯坦米找他问问题时 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门 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 ,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 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 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 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晴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 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 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 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 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 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 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 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 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有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
爱因斯坦的一生 少年时代 20 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 年 3 月 14 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 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 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 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 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 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 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 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 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 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 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 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 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 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 科学和哲学的启蒙。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 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 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 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 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 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 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 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幸运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 法,科普读物不但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年轻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 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失败。他 接受了联邦工业大学校长以及该校著名的物理学家韦伯教授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 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 年 10 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他对学校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思考其他问题。幸运
的是,室总直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 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 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 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工作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壁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 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 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 华以后 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撕曼设法说服自己的 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 当他大学毕业时, “突然被 一切人抛弃 筹莫展的面对人生 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 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 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锻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 年6月23日 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 级技术员 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 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一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 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可 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 1902一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 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 常数。它不仅把 一结果用 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 得出辐射能 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 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1905年的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 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 (小 的业 时间,在 个领域做出 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 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 他腆的对编辑说 “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 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昆 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 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 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 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糰今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 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 予实验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钱 理学奖
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 斯坦充分的利用学校中的自由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校中,他广泛 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著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 自学本领、分析问题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早期工作 1900 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 度冷漠,被拒绝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以后, 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 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 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 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 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 年 2 月 21 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等待专利局的招聘。1902 年 6 月 23 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技术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 各种技术发明创造。1903 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 1900~1904 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 篇是关于液体表面和电解的热力学,企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 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 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 年间的三篇论文 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 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预测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 常数。它不仅把这一结果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 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 1905 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 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1905 年的奇迹 1905 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 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利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在三个领域做出了 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 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 年 3 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 他腼腆的对编辑说:“如果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刊出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愉 快。”这篇“被不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 1900 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 子假说。认为:对于时间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而对于瞬时值,光则表现为粒子性。这是 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文章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轻而易举的解释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 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 10 年后才由密立根给 予实验证实。1921 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 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 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 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 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 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 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 子论的德国化学家 唯能论的创始人 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宜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 整的提出了获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 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 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获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 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 了不 新的效应。获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 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 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 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 来。 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 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 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 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 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 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 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挥灿烂的新纪元。 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 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 突破口,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 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 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 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 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 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 断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 力合作,他们于1913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 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 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
这才仅仅是开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 发不可收拾。1905 年 4 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 月完成了《热的分 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 斯坦当时的目的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 定分子的实际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从而无可非 议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 奥斯特瓦尔德于 1908 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已经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 年 6 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 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 10 年酝酿和探索的结果,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19 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 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但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所能解释的全部现象,还可以解释一些经典物 理学所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 恒原理失去了独立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一起,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 还有比较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 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起 来。 1905 年 9 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 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 20 世纪 40 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利用开辟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 人”。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 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 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广义相对论的探索 狭义相对论建立后,爱因斯坦并不感到满足,力图把相对性原理的适用范围推广到 非惯性系。他从伽利略发现的引力场中一切物体都具有同一加速度这一古老实验事实找到了 突破口,于 1907 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在这一年,他的大学老师、著名几何学家闵可夫斯基 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的四维空间表示形式,为相对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用的数学工具,可惜 爱因斯坦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 等效原理的发现,爱因斯坦认为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思索,但以后的工作却十分艰苦, 并且走了很大的弯路。1911 年,他分析了刚性转动圆盘,意识到引力场中欧氏几何并不严 格有效。同时还发现洛伦茨变化不是普适的,等效原理只对无限小区域有效.。这时的爱 因斯坦已经有了广义相对论的思想,但他还缺乏建立它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1912 年,爱因斯坦回到苏黎世母校工作。在他的同班同学、母校任数学教授的格罗 斯曼帮助下,他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中找到了建立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工具。经过一年的奋 力合作,他们于 1913 年发表了重要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的度 规场理论。这是首次把引力和度规结合起来,使黎曼几何获得实在的物理意义。 不过他们当时得到的引力场方程只对线性变换是协变的,还不具有广义相对论原理 所要求的任意坐标变换下的协变性。这是由于爱因斯坦当时不熟悉张量运算,错误的认为
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 求。 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在1915年到1917年的3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1905 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 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 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字宙学 1915年7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 ,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 年10月到11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11月4日、11日、18日和25日 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 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 引力场方 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 1.7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100年的进动是43秒,完满解决了60多年来天文学 的一大难题。 1915年11月25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 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宜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 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 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6年6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 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 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年,在爱因斯坦逝世24年后, 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字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 文《根据广义相为 论对号 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 字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 这 一传统 观念,指出它同生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字宙看 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字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 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字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 漫长艰难的深索 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 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素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 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 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年~1955年这30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 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素。 1937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 步揭示了空间一一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 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只要坚持守恒定律,就必须限制坐标系的选择,为了维护因果性,不得不放弃普遍协变的要 求。 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 在 1915 年到 1917 年的 3 年中,是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第二个高峰,类似于 1905 年,他也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除了 1915 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 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 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 1917 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1915 年 7 月以后,爱因斯坦在走了两年多弯路后,又回到普遍协变的要求。1915 年 10 月到 11 月,他集中精力探索新的引力场方程,于 11 月 4 日、11 日、18 日和 25 日一 连向普鲁士科学院提交了四篇论文。 在第一篇论文中他得到了满足守恒定律的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但加了一个不必 要的限制。第三篇论文中,根据新的引力场方程,推算出光线经过太阳表面所发生的偏转是 1.7 弧秒,同时还推算出水星近日点每 100 年的进动是 43 秒,完满解决了 60 多年来天文学 的一大难题。 1915 年 11 月 25 日的论文《引力的场方程》中,他放弃了对变换群的不必要限制, 建立了真正普遍协变的引力场方程,宣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种逻辑结构终于完成了。1916 春天,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总结性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同年底,又写了一本普及性 的小册子《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6 年 6 月,爱因斯坦在研究引力场方程的近似积分时,发现一个力学体系变化时 必然发射出以光速传播的引力波,从而提出引力波理论。1979 年,在爱因斯坦逝世 24 年后, 间接证明了引力波存在。 1917 年,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的结果来研究宇宙的时空结构,发表了开创性的论 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所做的考察》。论文分析了“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一传统 观念,指出它同牛顿引力理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不协调的。他认为,可能的出路是把宇宙看 作是一个具有有限空间体积的自身闭合的连续区,以科学论据推论宇宙在空间上是有限无边 的,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大胆的创举,使宇宙学摆脱了纯粹猜想的思辨,进入现代科学领 域。 漫长艰难的探索 广义相对论建成后,爱因斯坦依然感到不满足,要把广义相对论再加以推广,使它 不仅包括引力场,也包括电磁场。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统一场论。 1925 年以后,爱因斯坦全力以赴去探索统一场论。开头几年他非常乐观,以为胜利 在望;后来发现困难重重,他认为现有的数学工具不够用;1928 年以后转入纯数学的探索。 他尝试着用各种方法,但都没有取得具有真正物理意义的结果。 1925 年~1955 年这 30 年中,除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引力波以及广义相 对论的运动问题以外,爱因斯坦几乎把他全部的科学创造精力都用于统一场论的探索。 1937 年,在两个助手合作下,他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进一 步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运动之间的统一性,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重大发展,也是爱因 斯坦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取得的最后一个重大成果
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 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0 年代的处境相反 他晚年在 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 不动摇地走他自己 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 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子证书。如果一般人 比会这家产挂起是爱担以上做陈5包指送贝农类类权 一起乱七八糖批 放在 也不 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 尔奖是什么意 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 少年时代的爱因断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 碳意大利面条加上 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追 害移民美国,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 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 年薪 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者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 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 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 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 剪掉 爱因斯坦是很节俭的人,他在计算的纸上是两面都写,而且他把许多寄给他的信的 信封裁开,当作计算的草稿纸,不让它们在讲了纸篓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价值。爱因断坦 在外出时经常坐 等车,平时只吃 些简单的食物 1909年7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隆重的日内瓦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和 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颜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 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 纪式的锈金长袍, 头戴平顶项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者 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相 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 “如果加 尔文还活者,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禾,因为搞这样的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 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称这些伦理基础为猪 馆的理 他甚至拒绝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会中,而居于与众不同的地位,对社会 对他的特殊照顾感到愤怒。 爱因斯坦是很珍惜时间的人,他不点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寡会,他曾讽制地说:“这是把 时间喂给动物园。”他集中精神专心的钻研,他不希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社交谈话 上。他也不想 那些奉承和 赞扬的话。他认为 “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 全世界的 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1929年3月,为 了躲避五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 居起来。 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 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 个超人。他认识到 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 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 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他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 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曾
在同一场理论方面,他始终没有成功,他从不气馁,每次都满怀信心底从头开始。 由于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研究的主流,独自去进攻当时没有条件解决的难题,因此,同 20 年代的处境相反,他晚年在物理学界非常孤立。可是他依然无所畏惧,毫不动摇地走他自己 所认定的道路,直到临终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准备继续他的统一场理论的数学计算。 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 爱因斯坦因为在科学上的成就,获得了许多奖状以及名誉博士的授予证书。如果一般人 就会把这些东西高高挂起。可是爱因斯坦把以上的东西,包括诺贝尔奖奖状一起乱七八糟地 放在一个箱子里,看也不看一眼。英费尔德说他有时觉得爱因斯坦可能连诺贝尔奖是什么意 义都不知道。据说他在得奖的那一天,脸上和平日一样平静,没有显出特别高兴或兴奋。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 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成为教授以及后来为了躲避纳粹的迫 害移民美国,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 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的高等科学研究所工作时,当局给了他相当的高薪──年薪一 万六千美元,他却说:“这么多钱,是否可以给我少一点?给我三千美元就够了。”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 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 像要滑下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 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 剪掉。 爱因斯坦是很节俭的人,他在计算的纸上是两面都写,而且他把许多寄给他的信的 信封裁开,当作计算的草稿纸,不让它们在进了纸篓之前失掉可以再利用的价值。爱因斯坦 在外出时经常坐二、三等车,平时只吃一些简单的食物。 1909 年 7 月,爱因斯坦应邀到日内瓦,参加隆重的日内瓦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和 纪念建校人加尔文的庆祝活动,并接受日内瓦大学颁发给他的荣誉博士学位。在庆祝活动的 游行中,学校里的显要人物和政府中的大人物,都身穿燕尾服、头戴高礼帽,或者身穿中世 纪式的锈金长袍,头戴平顶丝帽,而爱因斯坦却穿着一套平时上街穿的衣服,戴着一顶草帽。 对这次庆祝活动所举办的盛大宴会,爱因斯坦很不以为然,他对坐在旁边的人说,“如果加 尔文还活着,他会堆起一大堆柴禾,因为搞这样的铺张浪费的盛宴而把我们全都烧死。” 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安逸和幸福,对我来说从来不是目的。我称这些伦理基础为猪 倌的理想.”。他甚至拒绝自己被安排在上流社会中,而居于与众不同的地位,对社会上 对他的特殊照顾感到愤怒。 爱因斯坦是很珍惜时间的人,他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与宴会,他曾讽刺地说:“这是把 时间喂给动物园。”他集中精神专心的钻研,他不希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无意义的社交谈话 上。他也不想听那些奉承和赞扬的话。他认为:“一个以伟大的创造性观念造福于全世界的 人,不需要后人来赞扬。他的成就本身就已经给了他一个更高的报答。”1929 年 3 月,为 了躲避五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他在生日前几天,就秘密跑到柏林近郊的一个花匠的农舍里隐 居起来。 作为物理学革命中的伟大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从来没有自认为是一个超人。他认识到, 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合理发展, 因此他总是抱着感激和敬仰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 在谈到相对论的创立时,他说:“相对论实在可以说是对麦克思韦和洛伦兹的伟大 构思画了最后一笔,因为它力图把场物理学扩充到包括引力在内的一切现象。”爱因斯坦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