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目乐 精读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冯至(1)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26) 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埃德加·斯诺笔录(49) 第四课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罗曼·罗兰(67) 第五课达尔文:兴趣与恒心是科学发现的动力………欧文·斯通(86)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等(105) 略读 第七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沈从文(126) 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吴学东等(141) 课外阅读 蒙哥马利:强者是不断挑战自己 …李政(154) 比尔·盖茨:IT英雄的成功之道……………莫克李群(156)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第○课 杜2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选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阅读提 同学们在课上已经学过不少“诗圣”杜甫的诗。当我们欣赏那些千古传诵的 诗作时,一定也很想知道这位伟大的诗人当年是怎样生活、怎样写作的。这篇 《杜甫传》也许多少能满足大家这个愿望,把我们带往久远的唐代。 这篇传记展现的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断,就如同一首苦难而又壮美的诗。 传记记迷了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处境,如何造成杜甫一生无穷的灾难, 而诗人又如何和人民患难与共、用诗歌记载苦难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杜诗感人 的力量原来由此产生:诗人无论“慨世”还是“慨身”,他的感情心志总是和国 家危机、民生痛苦胶漆般地结合在一起,大部分诗篇都充溢着个人的与时代的血 泪。阅读时重点可以放在对杜甫的人格抱负及其创作心境的描写上,体会诗人对 生活的执着和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关注现实、感时忧国的精神。 这篇传记是诗人写诗人。作者冯至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上个世纪40年 代后期,是最艰难的战争时期,他对在“万方多难”中崛起的“诗圣”杜甫产生 中外传记作品选 了特别的兴趣,决定为其做传,这就是《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本书创作讲求忠于史实,所有描写都有史实作为根据,但又不作烦琐的考据。作 品所展现的杜甫形象生动,性格心理发掘很深入。作品达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完 美的结合,是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 《杜甫传》原有13节,大约三万字,限于篇幅,这里选收了其中“长安十 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三节,部分段落做了删节。 长安十年 唐代的长安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京城。东西18里115步,南北15里175步,全城除去 城北的皇宫和东西两市,共有110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坊,坊与坊之间交叉着笔直的街 道。它自从582年(隋文帝开皇二年)建成后,随时都在发展着,到了天宝时期可以说是 达到了极点。里边散布着统治者的宫殿府邸、各种宗教庙宇、商店和旅舍,以及公开的或 私人的园林。唐代著名的诗人很少没到过长安的,他们都爱用他们的诗句写出长安地势的 雄浑、城坊的整饬、统治阶级豪华的生活和日日夜夜在那里演出的兴衰隆替的活剧。杜甫 在他35岁时(746)也到了长安,但他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这些耀人眼目的事物上;他在 这些事物以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化和人民的痛苦。他在一首赠给张垍(j)的诗里说他 多年漫游所得的结果是“适越空颠踬(zhi),游梁竟惨凄”。他在洛阳经历了许多人间的 机巧;如今他到了长安,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一个官职。他和佛教的因缘不深,王屋 山、东蒙山的求仙访道是暂时受了李白的影响,无论是家庭的儒术传统或是个人的要求都促 使他必须在政府里谋得一个工作的地位,他的父亲由完m)州司马改任距长安不远的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天(陕西乾县)县令,也许是使他西去关中的附带原因。不料在长安一住十年,他得到的并 不是显要的官职,而是对于现实的认识,由此他给唐代的诗歌开辟了一片新的国土。 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眼看着海内升 平,社会富庶,觉得国内再也没有什么事值得忧虑,太平思想麻痹了他早年励精图治的精 神。这个年过60的皇帝,十几年来迷信道教,不是亲自听见神仙在空中说话,就是有人 报告他在紫云里看见玄元皇帝①,或是某处有符瑞出现,使他相信他将要在一个永久升平 的世界里永生不死。同时他又把自己关闭在宫禁中,寻求感官的享乐,终日沉溺声色,过 着骄奢无度的生活。他把一切政权都交付给中书令李林甫。李林甫是一个“口有蜜腹有 剑”的阴谋家。他谄媚玄宗左右,迎合玄宗的心意,以巩固他已经获得的宠信;他杜绝讽 谏,掩蔽聪明,以完成他的奸诈;他忌妒贤才,压抑比他有能力的人,以保持他的地位; 并且一再制造冤狱,诬陷与他不合作的重要官员,以扩张他的势力。因此开元时代遗留下 来的一些比较正直的、耿介的、有才能的或是放诞的、狷介的人土,几乎没有一个人没遭 受他的暗算与陷害。杜甫所推崇的张九龄②、严挺之③都被他排挤,离开京师,不久便先 后死去;惊赏李白的天才、相与金龟换酒的贺知章也上疏请度为道士,归还乡里;随后 李邕(yong)④在北海太守的任上被李林甫的特务杀害,左丞相李适之⑤贬为宜春太守, 不久也被迫自杀;与李适之友好、后来与杜甫关系非常密切的房琯(guan)也贬为宜春 太守。这时的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 荡无余了。李林甫以外,政府里的人物不是像王铁、杨国忠那样的贪污,就是像陈希烈那 样的庸懦。—杜甫初到长安,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他在咸阳的旅舍里度过 天宝五载的除夕时,还能和旅舍里的客人们在明亮的烛光下高呼赌博。但等到他和长安的常 现实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也就逐渐收敛,这中间他对于过去自由的生活感到无限的依 恋。一种矛盾的心情充分地反映在他长安前期的诗里: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土”, 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致使他常常有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 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尤其是从外面回到寂寞的书斋,无论在风霜逼人的冬万 日,或是在望着渭北的春天,他终日只思念着李白;孔巢父从长安回江东时,别筵上他也 再托付他,向李白问讯,他这样怀念李白,就是羡慕李白还继续着那种豪放的生活,而 他自己却不得不跟这种生活告别 唐玄宗终日在深宫里纵情声色,对于外边的情况一天比一天模糊,从一个精明有为的 帝王变成了一个糊涂天子。他有时偶然想到人民,豁免百姓的租税,但那些贪污的权臣的 诗 横征暴敛比他所豁免的要超过许多倍。747年,他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 选。李林甫最嫉恨文人和艺术家,因为这些人来自民间,不识“礼度”,他恐怕他们任意 ①玄元皇帝,即老子,传说姓李,唐太宗李世民自认是老子后裔,唐高宗追封其为玄元皇帝 ②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曾任中书令,为开元时期名相之一,以刚正不阿, 直言敢谏著称 ③严挺之(673-742),名没,华州华阴人,官至尚书左丞,性刚直,为李林甫所排挤。 ④李邕(678-747),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擅长行书 师法王羲之,自创一体。 ⑤李适之,李唐宗室,天宝元年任左相,后被罢相,贬为宜春太守,到任后自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一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13569322786制作 批评朝政,对他不利,于是摆布阴谋,让这次应征的举人在考试时没有一人及第。揭晓 后,他反而上表祝贺,说这足以证明如今的民间没有剩余的贤能了。玄宗也只好这样受他 蒙混。杜甫和诗人元结(723-772)都曾经参加过这个欺骗性的考试。杜甫本来把这次考 试看成他唯一的出路,并且以为一定能够成功,不料得到这样的结果,所以他在诗里一再 提到这件伤心事。等到752年李林甫死后,他更放胆说出他几年来胸中的悲愤 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指李林甫专权) 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这是杜甫在李林甫的阴谋政治里遇到的打击,同时他私人的经济情形也起了大变化。 他父亲可能在奉天县令的任上不久便死去了;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 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几个贵族府邸中的“宾客”。当时有一小部分贵族承 袭着前代的遗风,除去在他们的府邸园林中享受闲散的生活外,还延揽几个文人、乐工、 书家、画帅作为生活的点缀。他们在政治上不会起什么作用,可是据有充足的财富,随时 给宾客们一些小恩小惠。宾客追随着他们,陪他们诗酒宴游,维持自己可怜的生计;有时 外酒酣耳热,主客间也仿佛暂时泯除了等级的界限,彼此成为“朋友”。杜甫就做过这样的 记宾客。除此以外,他还找到一个副业,在山野里采撷或在阶前种植一些药物,随时呈献给 他们,换取一些“药价”,表示从他们手里领到的钱财不是白白得来的。这就是他后来所 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这些“友朋”中最重要的是汝阳王李琎(in)和驸马郑潜 曜(yo)。他写诗赠给他们,推崇他们,说他们对待他是 招要恩屡至,崇重力难胜。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但实际的情况却在另一首诗里说得清楚: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韦左丈二十二韵》 他写出这样辛酸的诗句赠给韦济。韦济也不是什么高明的人物,他在734年把乌烟瘴 气(的方士张果举荐给玄宗,逢迎皇帝求长生、迷信道教的心意。748年韦济由河南尹迁尚 书左丞。在河南时他曾经到首阳山下尸乡亭去访问杜甫,可是杜甫已经到长安去了。韦济 到长安后,常常在同僚的座上,赞颂杜甫的诗句,这可以说是当时在长安唯一因为诗面器 重杜甫的人。因此杜甫也就把他心里的悲愤毫无保留地向他倾诉,写成《奉赠韦左丞丈二 二韵》。这首诗一开端就说出他在这腐化的社会中感到的真实—“纨挎不饿死,儒冠 多误身”,随后他述说他早日的抱负和今天的沦落。这是杜甫最早的一首自白诗,也说明 他的穷困从此开始。诗里还叙述了他内心的冲突:他想东去大海,恢复往日自由浪漫的生 活,可是又舍不得离开终南山下的长安。事实上,他在749年的冬天也回过故乡一次。他 在洛阳城北参谒那时已经改名太微宫的玄元皇帝庙,欣赏吴道玄在宫中壁上画的《五圣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高清电子版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13569322786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