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给出的是前置-前驱动轿车的发动机布置方案。其中最紧凑的是将发动机横 置于前轴之前(图2-?(a),小排量短发动机适于这 种布置。此时车身前固板及座椅可前移较多,从而 可缩短汽车的轴距及总长,减小汽车自身质量,并可 用园柱齿轮作主减速齿轮,降低汽车制造成本。发 动机纵置于前轴之前(图2-7(b)时,前围板及座椅 前移量较前一方案小,且前悬较大,前轴荷有些过 大。因此,采用此方案的发动机不宜过长,V型或水 平对置型发动机最适宜于此方案的布置。当发动机 布置在前轴之后(图27(c))时,轴荀分配较均匀,旧 使车身前围板及座椅后移,致使轴距及总长较大,前 悬虽可减小但车头加长,车身造型受到一定限制,发 动机维修也不方便 (2)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轿车 简称前置-后驱动(FR),是汽车的传统布置型 式,常为中高级及高级轿车所采用。如图26(b》所 示,其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连成一体置于汽车前 部,并通过万向节传动轴与后驱动桥的主减速器相 连。这种布置方案的主要优点是汽车的前后轴荷分 配较均匀(满载时约为48%/52%,仅有一名司机时 约为52%/48%),使具有中性转向特性或不大的不 图2-7前置-前驱动轿车的发 动机布置方案 足转向特性,这些对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和轮胎 的寿命都比较有利,操纵机构也简单,行李箱比较宽散(见图2-6(b)中画有斜线的部分), 发动机的冷却条件好,维修保养时的接近性也好,后轮驱动也有利于爬坡。其缺点是轴距 较长(尤其当采用难于布置在前轴之前的大排鹭发动机时),汽车的总长及自身质量都较 大,传动系的部件增多,车厢地板中部有凸起的传动轴通道而影响地板的平整和降低,使 乘坐空间布置及乘坐舒适性受到影响。为了避免制动时后驱动轮抱死而失去操纵性,应 加装制动器液压调节装置或后轮防抱死装置(ABS). (3)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轿车 简称后置-后驱动(RR)。如图2-6(©)所示,其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及主诚速器连 成一体,不需传动轴,且发动机通常纵置于后驱动桥之后,由此决定的后悬尺寸大致与前 述另两种布置同。因此,汽车的轴距及总长均可缩短。与前置后驱动布置相比,轴距可 缩短10%左右,质量可诚小约8%,结构紧凑,机动性好,但后轮必须配以独立悬架 后置-后驱动也有利于爬坡行驶,车厢地板也比较平坦,通常只需留出操纵杆件的通道。 因此,这种布置在微型汽车和小型轿车上曾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现代汽车行驶速 度的提高,操纵稳定性及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视,这种布置在汽车满载时,前后密的袖荷分 配平均为42%/58%,后轴轴荷过大,导致汽车具有过度转向特怪使操纵性变坏:前轮附 着力小,高速时转向不稳定:发动机移至车后撞车时乘客不易受到保护,且使前风挡玻瑞 。27
的除霜及发动机的冷却困难:变速机构复杂,操纵杆过长:不易变型为需开后门的客货两 用车及救护车:发动机噪声易传给乘客,后轮轮胎气压高不利于乘坐舒适性,等等。由于 存在上述缺点,因此,此布置方案在轿车上已很少采用。 (4)四轮驱动轿车 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对各种路面和地面的适应性、通过性及安全性较好的常接 合式四轮驱动轿车。 客车和货车几乎都是采用后轮驱动,而越野汽车则采用非常接合式全轮驱动, 2.大客车 (1)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客车 期的大客车多用货车底盘及发动机改装而成 因而沿用货车常用的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布置型式 (见图2-8(a).其优点是与货车通用的部件多,易于 由货车改装,便于组织生产:前置发动机也有利于冷却 与维格打便:动力及传动系统的操纵机构简单等。缺 暑 点是由于发动机罩突出地板之上,使车厢面积利用率 差:也使车厢内噪声大,隔热、隔振较用避,发动机油烟 h一州 味也有可能进入车内,影响舒适性:轴荷分配不够理 想,前轴容易过载而使转向沉重:由于前悬的尺寸受到 限制而加长后悬,使汽车的离去角过小,上下坡时容易 一s 刮地;同时,也使得在前悬处不易设置乘客用车门而不 d 能实行公共汽车的单人管理(司机及乘务员为一入): 当轴距较长时,需采用多节传蓟轴,容易发生共振地 图2-8大客车的发动机布贤 板也较高,乘客上下不方便等。 方案 鉴于上述缺点以及大客车产量的不断增加,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大客车早已不 再采用货车底盘改装而实行专门设计的发展方针,装备了大功率发动机且多布置于汽车 的后部与中部:为了简化操作,常采用自动或半自动变速机构,素华型还加装了空调。 (2)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客车 现代大客车有的采用中置卧式发动机方案。如图2-8(b)所示,发动机布置在前后轴 之间的车厢地板之下,使车厢面积利用奉很高,座位布置和外形设计均不受发动机的限 :前门也可布置在前轮之前以便于公共汽车的单入管理:车用内典声小,传动轴短。其 缺点是发动机受到布置限制而需专门设计,其冷却、保温,防尘和防污也困难,隔热较差 维修时接近性差,操纵机构复杂,地板较高。这种布置型式适于道路条件及气候条件好的 地区,同时要求发动机有高可靠性。 (3)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客车 将发动机纵置或横置于后轮之后(见图28(c)及(d)的后置发动机方案,日益为现代 长途和旅游大型客车所采用,因为这种布置方案使发动机与车厢易隔离,车厢的振动及噪 声小,乘坐舒适性好;尤其当发动机横置时,车厢的面积利用率较高;轴荷分配较合理:发 动机的维修可在车外进行,接近性好:车厢地板以下可布置容积很大的行李舱:由于发动 .28
机布置在轴距以外,且地板下无传动轴,故前部和中间通道的地板高度可大大降低,使上 下车方便:前门也可以布置在前轮之前以便于公共汽车的单人管理。其缺点是动力传动 系统需远距离操纵,机构较复杂,司机听不清发动机的声音使故獠不易及时发现:水箱布 置较困摊,发动机后置使其冷却、防尘及车厢取暇均会遇到困难。 2.1.10载货汽车按发动机、前轴、驾驶室的相对位置分类 (1)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驾驶室之前 如图2-9()所示。置于驾驶室之前的发动机及其护罩构成向前突出的长车头外形 故这种布置方案的汽车属于“长头车”型。它具有长的轴距及前后轮廓尺寸,最小转弯半 径较大,面积利用率(货箱面积与整车俯视面积之比)较低,视野性较差。但发动机的接近 性好,维修方便,其振动,噪声及热对驾驶室的干扰也小:驾驶室地板较低,上下车用的踏 板易于布置,进出驾驶室方便;汽车的操纵机构简单,易于布置。其轴荷分配:满载时,前 轴约占27%一30%,有利于泥疗、松软等坏路面上的行驶:空载时,后轴轴荷分配大于 50%,也是可以的。 】 (e) (d) 图29载货汽车发动机,前轴与驾驶室的相对布置方案 (2)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并部分地伸人驾驶室 如图2-9(b)所示。与前一方案相比,本方案相当于将前轴及发动机后移而使轴距及 整车总长减小(一般约200~400mm),也使车头变短,故这种布置方案的汽车属于“短头 车”型。这种将发动机的一小部分伸人到驾驶室内的措施,虽可改普长头车的某些缺点 例如视野性,机动性差及外形尺寸大等,但也带来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发动机及前轮移 向驾驶室,减小了操纵踏板的布置空间使其布置困难,故必须拾高驾驶室地板:发动机后 部的接近性也差,且其振动、噪声及热也易于传人驾驶室:驾驶室内部较挤:前轮后移也减 小了上下车踏板的尺寸,加之驾驶室地板的拾高,使进出驾驶室不如前方案更方便。其轴 荷分配近于前一方案。 (3)发动机位于前轴之上、驾驶室之正下方 如图2-9(c)所示。这时驾驶室布置在发动机之正上方,其前端形成较平坦的车头,故 具有这种布置方案的汽车属于“平头车”型。这种布置的优缺点正好与长头车相反:可获 29
得最短的轴距和车长尺寸:自重轻:机动性及视野性好:面积利用率高。但驾驶室易受发 动机的振动、噪声,热等影响,夏季闷热;发动机罩突出于驾驶室内两侧座之间,不易设置 中间座位:经在驾驶室内设置的可打开的舱口维修发动机,其接近性仍差,维修不方便,采 用可翻倾式驾驶室虽可解决这一问题,但也带来操纵的传动机构的复杂化:这种布置方案 使驾驶室地板最高,上下车不方便。对于上述缺点,目前已有不少改善措饰,如对驾驶宿 采取隔热、通风、密封、采暇,隔振等措施以及加装空调设备等,再加之其原有的优点,使平 头式(包括下述布置)方案在现代轻、中型载货汽车上得到了广泛采用,甚至某些重型载货 汽车也采用了平头式方案,但在重型牵引车上测多采用长头式布置。 平头车的轴荷分配:满载时,前轴约占33%~35%,这有利于汽车在硬路面上的行 驶空载时,后轴轴荷分配常小于50%,这就不适宜于在松软地面和无路地区的行驶了。 (4)发动机位于前轴之后、驾驶室之后下方 如图29()所示,车型亦鼠平头式。视野姓好。其抽距及汽车总长尺寸的为前几种 方案的中间值。它相当于将前一方案(图2-9(©))的前轴及驾驶室前移且使驾驶室前移得 更多一些,并使发动机降至座位之下、部分地露出驾驶室后壁之外,前轮罩也布置在座位 之下,这样就使驾驶室宽散,可乘坐三人;驾驶室地板也可降低且较平坦,上下车踏板可设 在前轮之前,上下车方便。但经座位下设置的可打开的舱口维修发动机仍不方便,且易由 该舱口盖的密封不严处漏人发动机废气。采用可翻倾式驾驶室可解决这一向题。也可以 采用平置或水平对置活塞式发动机,并安装于车架下,且由下方进行发动机维修的方案。 本布置方案可得到近于前一方案(图29())的轴荷分配。 最后还应指出:从汽车的被动安全性和驾驶室座位的乘坐舒适性来看,仅就上述布置 方案而言,长头和短头式都比平头式的要好 2.2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2.2.1汽车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包括轴距,轮距、总长、总宽、总高、前悬、后悬、接近角、离去角 最小离地间隙等,如图210所示 图2-l0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 30
1.轴距1 轴距L的选择要考惑它对整车其他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使用性能的影响,轴距短 一些,汽车总长、质量,最小转弯半径和纵向通过半径就小一些但轴距过短也会带来-一系 列问题,例如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行驶时其纵向角振动过大:汽车加速、制动或 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而导致其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变坏,万向节传动的夹角过大等,因 此,在选择轴距时应综合考虑对有关方面的影响。当然,在满足所设计汽车的车厢尺寸、轴 荷分配,主要性能和整体布置等要求的前摄下,将袖距设计得短一些为好。 (1)载货汽车的轴距 在整车选型初期,可根据要求的货粗长度及驾驶室布置尺寸初步确定轴距工: L-Ln+Lj+S-Lx (2-1) 式中LH 货厢长度,可根据汽车的装载质量、载货长度来确定,或参考同类型、同装 载量汽车的货厢长度和装载而积来初步确定: 【,一前轮中心至驾驶室后壁的距离,它与图2-9所示的布置方案选择有关,在 该布登方案选定后可通过对驾驶室、发动机和前轴的初步布置或参考同 型,问类布置的汽车的这一尺寸初步确定: S 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间隙,一般取50~100mm,对于图2-9(d)所示布置 应考虑发动机维修时的需要: 后悬尺寸,可根据道路条件或参考同类型汽车初步确定」 轴距的最终确定应通过总布置和相应的计算来完成,其中包括检查最小转弯半径和 万向节传动的夹角是否过大,轴荷分配是否合理,乘坐是否舒适以及能否满足整车总体设 计的要求等 轻型货车、鞍式牵引车和矿用自卸车等车型要求有小的转弯半径,故其轴距比一觳货 车的短,而经常运送大型构件、长尺寸或轻抛货物的货车和集装箱运输车,则轴距可取得 一些,汽车总质量愈大,轴距一般也愈长,为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常同时选定几种轴 距,构成汽车的系列产品,如基本型、长轴距,短轴距等汽车变型。表27给出的货车轴距 数据,是基本型货车轴距的选择范围,供设计时参考。 三轴汽车的中后轴之间的轴距,多取为轮胎直径的1.1~1.25倍。 (2)轿车的轴距 轿车的轴距与其类型、用途、总长有密切关系,微型及普通级轿车要求制造成本低,使 用经济性好,机动灵活,因此汽车应轻而短,故轴距应取短一些,中高级轿车对乘坐舒适 性、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要求高,放轴距应设计得长一些。轿车的轴距约为总长的 54%~60%.轴距与总长之比愈大,则车厢的纵向乘坐空间就愈大,这对改善汽车纵向角 振动也有利,但若轴距与总长之比超过62%,则会使发动机、行李箱和备胎的布置困难, 外形的各部分比例也不协调,表2-?给出了各类型轿车的轴距选择范围,供参考 (3)大客车的轴距 大客车的轴距范围一般为4~7.2m.总长为11~12m的城市大客车,其轴距多为 5.56.3m:而总长在10m以内的大客车,其轴距多为4.5~5m.表2-7也给出了大客车 轴距的选择范围。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