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瑞 方泳龙 [日]武田信之 校 译 载贺凌车设计 著 人武交通虫版社
译者的话 本书是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武田信之先生根据自已长期从事 载货汽车开发设计所积累的经验而编写的。该书理论阐述、分析推 导严谨,并列举了许多试验数据和图表,还指出了在设计中要注意 解决的十要问题等。可见,该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在某种 程度上也反映了日本载货汽车的设计和研究水平。为适应我国汽 车工业发展形势的需要,本人在日本留学期间翻译了这本书,想对 我国从事载货汽车设计、制造以及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会有·定 的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七章,在每一章开头都阐述了该章的设计要点,并提 出了开发设计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翻译该书时,为了尊重原书原貌,书中公式未作改动。对某些 未采用国际标准单位的,也未予修订,如力的单位仍采用kg,功 率单位仍采用PS(马力)等。原书中某些印刷错误,经与作者核对 后,已作了改止。此外,本书的书名译为《载货汽年设计》,未按原文 直译成《大型货车设计》,其原因是为符合我国的标准名词术语。 该书的出版得到了作者武田信之先生和日本山海堂出版社八 木国夫先生,国内人民交通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编辑的大力帮助和 支持,在此深表衷心谢意。 由于时间和译者水平有限,翻译中难免有错误和欠妥之处,敬 请读者批评指正。 方泳龙 1996年4月于长春
前 言 日常使用的纸和笔,穿的、吃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等一切东 西,全部用汽车(货车)来进行运输。 如今社会,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汽车(货车),那么会是怎样的 呢3 日前在国内对汽车的货物运输依赖度,在重笔×距离基准上 达到50%,在重量基准上达到90%。 我国的汽车潮流(高潮)是在60年代开花的,并克服了排气利 噪声公害,70年代采取了节省燃料措施,80年代高功率、高性能技 术竞争等各种重要问题上技术人员日夜奋战取得了··定成绩。然 而,进人90年代国际化,安全环境措施的时代,仍然面临着许多必 须解决的问题。如,面临着石洲燃料的有限而要开发的代用燃料, 作为节省燃料措施而使车辆的轻甘化、诚少空气阻力:作为安全措 施要改进安全带、冲撞安全用空气袋和防滑装置的高性能化,为减 轻驾驶员的疲劳要改进并提高驾驶室空间舒适性,以及还要解决 由于排气而破坏地球环境等问题。 开发汽车时必须考虑诸如节省能显、安全性、对环境的适应 性,再加上要考虑汽车的物资流动系统的变化,并作为公共运输手 段来进行开发。 围绕物资运输环境需要允实比现在史为机动的通信机能,计 划扩大高速公路网。 从1963年全长仅为71.1km的名神高速公路开始以来.在不 足25年的时间里已具有企长4400km的高速公路,并还计划着完 善和扩建。 为适应高速化,要在日前的基础上,对振动、噪声采取有效的 1
措施,并提高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性能等。 活角送到住宅、艺术品等的高价值商品的运输越来越多,还有 把舞台架设在汽车上进行音乐、演剧的流动剧场,以及利用移动汽 车商店等进行和顾客们的经常联系.因此,有必要开发新悬架和新 车箱等。 虽然如此,对未来的汽车来说“跑”、“转弯”、“停止”的基本性 能和耐久可靠性的提高还是最重要的,不会有变化。 必须缩短设计开发时间的今天,希望年轻技术人员尽早要掌 握货车设计基础知识。为此不顾本人的浅学非才就写了这本书。 特别希望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 本书有如下的特点: ①各章的开头阐述了设计重点、进行设计开发时必须研讨的 项目。 ②主要技术公式尽量以基础式为主引深推导。 ③本书所选择的内容是作者以在长年设计开发中所积累的最 主要的经验为基础的内容。 ①希望这本书对从事设计开发汽车的年轻技术人员,甚至对 从事制造汽车各种总成的老资格技术人员,有效地应用和总结经 验起到.定的作用。 另外,理工科学生们有利于了解在大学,高专里所学到的知识 在实际工业上如何应用。 最后,向出版时给予帮助的山海堂的八木国夫先生表示深厚 的感谢。 作者 1992年9月 2
目录 第一章动力性能.1 1.】动力姓能设计的要点.1 (1)发动机.1 (2)米油发动机的特点.1 (3)柴油发动机的心脏部位.2 (4)热效率.2 (5)发动机输出力传递路线.2 1.2行驶阻力.3 1,2.1动力性和行驶阻力.3 1.2.2行驶阻力的分类.3 (1)滚动阻力.4 (2)空气阻力.4 (3)上坡阻力.6 (4)加速阻力.7 1.2.3行驶阻力功率和驱动功率.10 (们)行驶阻力功率.10 (2)驱动功率. 1.3动力性能.11 1.3.】动力性的分类.11 (1)最高车速.11 (2)上坡性能.11 (3)加速性能. .12 1.4燃油经济性.15 1.4.1燃油经济性的分类和计算.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