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行政干部的执行能力和 团队建设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文铸
中小学行政干部的执行能力和 团队建设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安 文 铸
新木桶原理 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最 短的一块木板,而且取决于木板之间 的粘合力
新木桶原理 ⚫ 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最 短的一块木板,而且取决于木板之间 的粘合力
、在教育(学校)管理中执行能力 和管理效能的内涵和标志 ●管理的基本矛盾是管理资源(人、财、物、 时间、空间、信息)的有限性和提高管理 效益的矛盾
一、在教育(学校)管理中执行能力 和管理效能的内涵和标志 ⚫ 管理的基本矛盾是管理资源(人、财、物、 时间、空间、信息)的有限性和提高管理 效益的矛盾
、在教育(学校)管理中执行能力 和管理效能的内涵和标志 (续) 1、所谓执行能力是在了解和把握全局性目标与决策的基础上,在所分管的 学校或部门,落实目标,“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2、执行能力的基础是对现状的充分了解和深刻把握,确定提升空间(有奔 头) 执行能力中的五个管理环节 计划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经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可检测的工作计划 组织能力:有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组织机构(规模型学校和一般学校) 职能部门和中层干部充分到位;有及时的反馈渠道;有坚强的团队精神; 指挥能力:掌握指挥的依据(情况明,深入一线);有指挥的思路;有指 挥的力度(排兵布阵);"手中有典型; 控制能力:“控制就是采取措施,缩小现状和目标的差距(系统科学称之 为‘目标差’)”;所谓“心中有数”就是有“目标”和“现状”的“数”; 协调能力:发现矛盾,化解矛盾;协同一致,消除内耗。 3、执行能力必须是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统一;不仅看是否“干”了,重要的 是看是否“会干”、“干成”; 4、执行能力的关键是效率;管理效能来自于管理效率,没有高效率,就没 有高效能
一、在教育(学校)管理中执行能力 和管理效能的内涵和标志(续) ⚫ 1、所谓执行能力是在了解和把握全局性目标与决策的基础上,在所分管的 学校或部门,落实目标,“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 2、执行能力的基础是对现状的充分了解和深刻把握,确定提升空间(有奔 头)。 ⚫ 执行能力中的五个管理环节: ——计划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经努力奋斗才能达到、可检测的工作计划; ——组织能力:有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组织机构(规模型学校和一般学校); 职能部门和中层干部充分到位;有及时的反馈渠道;有坚强的团队精神; ——指挥能力:掌握指挥的依据(情况明,深入一线);有指挥的思路;有指 挥的力度(排兵布阵);手中有典型; ——控制能力:“控制就是采取措施,缩小现状和目标的差距(系统科学称之 为‘目标差’)”;所谓“心中有数”就是有“目标”和“现状”的“数”; ——协调能力:发现矛盾,化解矛盾;协同一致,消除内耗。 ⚫ 3、执行能力必须是过程和结果的完美统一;不仅看是否“干”了,重要的 是看是否“会干”、“干成”; ⚫ 4、执行能力的关键是效率;管理效能来自于管理效率,没有高效率,就没 有高效能
提高执行能力的主要途径 1、要有政治和政策的敏感性;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关注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形势; 2、要有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校长”、“科长”的称谓不是荣 誉称号,而是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做不好工作不是一般的“自 责”,而是对事业的失职; 3、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出新思路,出办法,出对策(扁平化管 理;初三、高三毕业班复习课;题库和网络资源建设;优质课、精 品课例建设;等); ●4、职、责、权分明:校长、科长把握宏观(学会“弹钢琴”的工作 方法);中层职能部门和中层干部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是领导和 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具体工作的策划者、筹备者、组织者; 5、树立“要事第一”原则。我们面对的工作有四类:第一类是重 要而又紧迫;第二类是重要但不紧迫;第三类是不重要但很紧迫; 第四类是既不重要也不紧迫。我们习惯抓第一类、第三类工作(火 烧眉毛);“要事第一”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关注第二类问题。 6、团队精神:共同目标,协同一致,理智健康,增强合力
二、提高执行能力的主要途径 ⚫ 1、要有政治和政策的敏感性;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关注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形势; ⚫ 2、要有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校长”、“科长”的称谓不是荣 誉称号,而是承载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做不好工作不是一般的“自 责”,而是对事业的失职; ⚫ 3、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出新思路,出办法,出对策(扁平化管 理;初三、高三毕业班复习课;题库和网络资源建设;优质课、精 品课例建设;等); ⚫ 4、职、责、权分明:校长、科长把握宏观(学会“弹钢琴”的工作 方法);中层职能部门和中层干部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是领导和 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具体工作的策划者、筹备者、组织者; ⚫ 5、树立“要事第一”原则。 我们面对的工作有四类:第一类是重 要而又紧迫;第二类是重要但不紧迫;第三类是不重要但很紧迫; 第四类是既不重要也不紧迫。我们习惯抓第一类、第三类工作(火 烧眉毛);“要事第一”原则的核心理念是关注第二类问题。 ⚫ 6、团队精神:共同目标,协同一致,理智健康,增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