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上述反应式可知,1mol 葡萄糖可以将 6mol Cu+2 还原为 Cu+。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反应 并非那么简单。实验结果表明,1mol 葡萄糖只能还原 5mol 多点的 Cu+2,且随反应条件而变 化。因此,不能根据上述反应式直接计算出还原糖含量,而是用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标定的方法,或利用通过实验编制出的还原糖检索表来计算。在测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标定 或制表时所规定的操作条件,如热源强度(电炉功率)、锥形瓶规格、加热时间、滴定速度 等。 三、试剂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 15g 硫酸铜(CuSO4·5H2O)及 0.05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 并稀释到 10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 50g 酒石酸钾钠及 75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 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 1000ml,贮存于橡皮塞玻璃瓶中。 3.乙酸锌溶液:称取 21.9 乙酸锌(Zn(CH3COO)2·2H2O),加 3ml 冰醋酸,加水溶解 并稀释到 100ml。 4.10.6%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 10.6g 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溶于水中,稀释 至 100ml。 5. 0.1%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 1.0000g 经过 98-100℃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 加水溶解后移入 1000ml 容量瓶中,加入 5ml 盐酸(防止微生物生长),用水稀释到 1000ml。 四、测定方法 1.样品处理 取适量样品,按本章第二节中的原则对样品进行提取,提取液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 慢慢加入 5ml 乙酸锌溶液和 5ml 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后静置 30 分钟。用干 燥滤纸过滤,弃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2.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 准确克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 5ml,置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水 10ml,加玻璃 珠 3 粒。从滴定管滴加约 9ml 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 2 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 30 秒 钟,趁热以每 2 秒 1 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 录消耗葡萄糖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 3 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式计算。 F=c×V 式中:F——10ml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9 从上述反应式可知,1mol 葡萄糖可以将 6mol Cu+2 还原为 Cu+。实际上两者之间的反应 并非那么简单。实验结果表明,1mol 葡萄糖只能还原 5mol 多点的 Cu+2,且随反应条件而变 化。因此,不能根据上述反应式直接计算出还原糖含量,而是用已知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标定的方法,或利用通过实验编制出的还原糖检索表来计算。在测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标定 或制表时所规定的操作条件,如热源强度(电炉功率)、锥形瓶规格、加热时间、滴定速度 等。 三、试剂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 15g 硫酸铜(CuSO4·5H2O)及 0.05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 并稀释到 10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 50g 酒石酸钾钠及 75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 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 1000ml,贮存于橡皮塞玻璃瓶中。 3.乙酸锌溶液:称取 21.9 乙酸锌(Zn(CH3COO)2·2H2O),加 3ml 冰醋酸,加水溶解 并稀释到 100ml。 4.10.6%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 10.6g 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溶于水中,稀释 至 100ml。 5. 0.1%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 1.0000g 经过 98-100℃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 加水溶解后移入 1000ml 容量瓶中,加入 5ml 盐酸(防止微生物生长),用水稀释到 1000ml。 四、测定方法 1.样品处理 取适量样品,按本章第二节中的原则对样品进行提取,提取液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 慢慢加入 5ml 乙酸锌溶液和 5ml 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后静置 30 分钟。用干 燥滤纸过滤,弃初滤液,收集滤液备用。 2.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标定 准确克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各 5ml,置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水 10ml,加玻璃 珠 3 粒。从滴定管滴加约 9ml 葡萄糖标准溶液,加热使其在 2 分钟内沸腾,准确沸腾 30 秒 钟,趁热以每 2 秒 1 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 录消耗葡萄糖溶液的总体积。平行操作 3 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式计算。 F=c×V 式中:F——10ml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10 c——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V——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 3.样品溶液预测 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 5.00ml,置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水 10ml,加玻璃珠 3 粒,加热使其在 2 分钟内至沸,准确沸腾 30 秒钟,趁热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 加样品溶液,滴定时要始终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时,以每 2 秒 1 滴的速度 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品液消耗的体积。 4.样品溶液测定 克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 5.00ml,置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玻璃珠 3 粒,从滴 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 1ml 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 2 分钟内沸腾, 准确沸腾 30 秒钟,趁热以每 2 秒 1 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 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 3 份,取平均值。 五、结果计算 F 还原糖(以葡萄糖汁%)=————————×100 V m×——×1000 250 式中:m——样品质量,g; F——10ml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ml; 250——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10 c——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ml; V——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ml。 3.样品溶液预测 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 5.00ml,置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水 10ml,加玻璃珠 3 粒,加热使其在 2 分钟内至沸,准确沸腾 30 秒钟,趁热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 加样品溶液,滴定时要始终保持溶液呈沸腾状态。待溶液蓝色变浅时,以每 2 秒 1 滴的速度 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品液消耗的体积。 4.样品溶液测定 克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乙液各 5.00ml,置于 250ml 锥形瓶中,加玻璃珠 3 粒,从滴 定管中加入比预测时样品溶液消耗总体积少 1ml 的样品溶液,加热使其在 2 分钟内沸腾, 准确沸腾 30 秒钟,趁热以每 2 秒 1 滴的速度继续滴加样液,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 录消耗样品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 3 份,取平均值。 五、结果计算 F 还原糖(以葡萄糖汁%)=————————×100 V m×——×1000 250 式中:m——样品质量,g; F——10ml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ml; 250——样品溶液的总体积,ml
11 实验七 淀粉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淀粉测定可先除去样品中的脂肪及其中的可溶性糖、再在一定酸度下,将淀粉水解为具 有还原性的葡萄糖。通过对还原糖含量的测定,乘上一换算系数 0.9,即为淀粉含量,反应 式如下: H+ (C6H10O5) n+nH2O—→nC6H10O6 n×162.1 n×180.2 根据反应公式,淀粉与葡萄糖之比为: 162.1∶180.12=0.9∶1,162.1÷180.12=0.9 即 0.9g 淀粉水解后可得 1g 葡萄糖。淀粉 水解后可得 1g 葡萄糖。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马铃薯、苹果、葡萄等。 (二)仪器:滴 定管(15ml) 、移液管(5ml)、烧杯、 三角瓶(150ml)、容量瓶 (500ml,250ml,100ml)、漏斗、研钵、酒精灯、铁架台、滴定管夹、水浴锅、分析天平。 (三)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盐酸、次甲基蓝、醋酸铅、硫酸钠、酚酞。 1.菲林试剂甲:称取硫酸铜 34.639g 加入蒸馏水溶解后,置于 500ml 容量瓶中,加水 稀释到刻度,混匀。 2.菲林试剂乙:称取酒石酸钾钠 173g 及氢氧化钠 50g,加蒸馏水溶解后置于 500ml 容 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混匀,过滤后待用。 3.蔗糖标准液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 1g 蔗糖,溶解后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定 容,混匀后吸取 50ml 放入 100ml 容量瓶中,加 2.5ml 12mol/L HCl,在沸水中煮 10min,取 出迅速用冷水冲洗冷却至室温,加 1%酚酞 2-3 滴,加 6mol/L NaOH 中和至微红,定容,混 匀,用此标准液滴定菲林试剂,求出标准蔗糖液 1ml 中蔗糖含量。 三、操作步骤 (一)样品处理:称去皮切碎的苹果肉 2g,置研钵中磨成匀浆,用蒸馏水冲洗转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加 2.5ml 12mol/L HCl 在沸水浴中煮 10min,取出冷却,此时样品中的蔗糖水解 成还原糖。对含蛋白质较多的样品,可滴加 10%Pb(Ac)2 到溶液不再产生白色絮状沉淀时为 止,加饱和 Na2SO4 除去多余的铅离子,然后加 1%酚酞 2-3 滴,加 6mol/L NaOH 中和至微 红,定容到 100ml,摇匀后过滤待测。 (二)测定:吸取 5ml 菲林试剂甲和 5ml 菲林试剂乙,放入 150ml 的三角瓶中。加入 1-2 滴次甲基蓝,置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用竹制试管夹夹住三角瓶,边摇动边滴定,真至样品 提取液将菲林试剂滴定至上清液变为无色(同时出现红棕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记录下样品滴
11 实验七 淀粉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 淀粉测定可先除去样品中的脂肪及其中的可溶性糖、再在一定酸度下,将淀粉水解为具 有还原性的葡萄糖。通过对还原糖含量的测定,乘上一换算系数 0.9,即为淀粉含量,反应 式如下: H+ (C6H10O5) n+nH2O—→nC6H10O6 n×162.1 n×180.2 根据反应公式,淀粉与葡萄糖之比为: 162.1∶180.12=0.9∶1,162.1÷180.12=0.9 即 0.9g 淀粉水解后可得 1g 葡萄糖。淀粉 水解后可得 1g 葡萄糖。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马铃薯、苹果、葡萄等。 (二)仪器:滴 定管(15ml) 、移液管(5ml)、烧杯、 三角瓶(150ml)、容量瓶 (500ml,250ml,100ml)、漏斗、研钵、酒精灯、铁架台、滴定管夹、水浴锅、分析天平。 (三)试剂:硫酸铜、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盐酸、次甲基蓝、醋酸铅、硫酸钠、酚酞。 1.菲林试剂甲:称取硫酸铜 34.639g 加入蒸馏水溶解后,置于 500ml 容量瓶中,加水 稀释到刻度,混匀。 2.菲林试剂乙:称取酒石酸钾钠 173g 及氢氧化钠 50g,加蒸馏水溶解后置于 500ml 容 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混匀,过滤后待用。 3.蔗糖标准液的配制: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 1g 蔗糖,溶解后移入 250ml 容量瓶中定 容,混匀后吸取 50ml 放入 100ml 容量瓶中,加 2.5ml 12mol/L HCl,在沸水中煮 10min,取 出迅速用冷水冲洗冷却至室温,加 1%酚酞 2-3 滴,加 6mol/L NaOH 中和至微红,定容,混 匀,用此标准液滴定菲林试剂,求出标准蔗糖液 1ml 中蔗糖含量。 三、操作步骤 (一)样品处理:称去皮切碎的苹果肉 2g,置研钵中磨成匀浆,用蒸馏水冲洗转移入 100ml 容量瓶中,加 2.5ml 12mol/L HCl 在沸水浴中煮 10min,取出冷却,此时样品中的蔗糖水解 成还原糖。对含蛋白质较多的样品,可滴加 10%Pb(Ac)2 到溶液不再产生白色絮状沉淀时为 止,加饱和 Na2SO4 除去多余的铅离子,然后加 1%酚酞 2-3 滴,加 6mol/L NaOH 中和至微 红,定容到 100ml,摇匀后过滤待测。 (二)测定:吸取 5ml 菲林试剂甲和 5ml 菲林试剂乙,放入 150ml 的三角瓶中。加入 1-2 滴次甲基蓝,置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用竹制试管夹夹住三角瓶,边摇动边滴定,真至样品 提取液将菲林试剂滴定至上清液变为无色(同时出现红棕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记录下样品滴
12 定用量的毫升数,重复一次,求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为样品滴定用量。 四、计算 标准蔗糖 1ml 中含糖量×滴定用量(样品液) 淀粉(%)= ————————————————————×稀释倍数×100×0.9 样品重量×103 五、注意事项 (一)如样品含糖量高时需适当加大稀释倍数。 (二)掌握滴定终点标准时,需用白色做背景,便于观察溶液从蓝色转变为无色,且必 须在沸腾时观察,否则易氧化成蓝色不易判别终点。 (三)总糖的测定亦可用此法,但需用 HCl 将多糖水解,转化成还原糖并适当稀释后 测定。 (四)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糖时,可先用乙醇溶解除去可溶性糖再测淀粉含量。 实验八 淀粉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一、实验原理 淀粉是食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种子中重要的贮藏性多糖。由于淀粉颗粒可与 碘生成深蓝色的络合物,故可根据生成络合物颜色的深浅,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消光度而计算 出淀粉的含量。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马铃薯、栗子、山药等。 (二)仪器:分光光度计、小台秤、分析天平、烧杯(100ml)、研钵、容量瓶(100ml)、 洗瓶、漏斗、滤纸、具塞刻度试管(15ml)、恒温水浴、移液管(1ml, 2ml)。 (三)试剂 1.碘液:称取 20.00g 碘化钾,加 50ml 蒸馏水溶解,再用小台秤迅速称取碘 2.0g,置 烧杯中,将溶解的 KI 溶液倒入其中,用玻棒搅拌,直到碘完全溶解,若碘不能完全溶解时, 可再加少许固体碘化钾即能溶解,碘液贮存在棕色小滴瓶中待用,用时稀释 50 倍。 2.乙醚。 3.10%乙醇。 三、操作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制作: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 1.000g 精制马铃薯淀粉,加入 5.0ml 蒸馏 水制成匀浆,逐渐倒入 90ml 左右沸腾的蒸馏水中,边倒边搅拌,即得澄清透明的糊化淀粉
12 定用量的毫升数,重复一次,求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为样品滴定用量。 四、计算 标准蔗糖 1ml 中含糖量×滴定用量(样品液) 淀粉(%)= ————————————————————×稀释倍数×100×0.9 样品重量×103 五、注意事项 (一)如样品含糖量高时需适当加大稀释倍数。 (二)掌握滴定终点标准时,需用白色做背景,便于观察溶液从蓝色转变为无色,且必 须在沸腾时观察,否则易氧化成蓝色不易判别终点。 (三)总糖的测定亦可用此法,但需用 HCl 将多糖水解,转化成还原糖并适当稀释后 测定。 (四)样品中含有可溶性糖时,可先用乙醇溶解除去可溶性糖再测淀粉含量。 实验八 淀粉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一、实验原理 淀粉是食品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植物种子中重要的贮藏性多糖。由于淀粉颗粒可与 碘生成深蓝色的络合物,故可根据生成络合物颜色的深浅,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消光度而计算 出淀粉的含量。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一)材料:马铃薯、栗子、山药等。 (二)仪器:分光光度计、小台秤、分析天平、烧杯(100ml)、研钵、容量瓶(100ml)、 洗瓶、漏斗、滤纸、具塞刻度试管(15ml)、恒温水浴、移液管(1ml, 2ml)。 (三)试剂 1.碘液:称取 20.00g 碘化钾,加 50ml 蒸馏水溶解,再用小台秤迅速称取碘 2.0g,置 烧杯中,将溶解的 KI 溶液倒入其中,用玻棒搅拌,直到碘完全溶解,若碘不能完全溶解时, 可再加少许固体碘化钾即能溶解,碘液贮存在棕色小滴瓶中待用,用时稀释 50 倍。 2.乙醚。 3.10%乙醇。 三、操作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制作: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 1.000g 精制马铃薯淀粉,加入 5.0ml 蒸馏 水制成匀浆,逐渐倒入 90ml 左右沸腾的蒸馏水中,边倒边搅拌,即得澄清透明的糊化淀粉
13 溶液,置 100ml 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烧杯。定容,此淀粉溶液浓度为 10mg/ml(A 液)。吸取 A 液 2.0ml 置 100ml 容量瓶,定容,此时淀粉浓度为 200μg/ml(B 液)。取具塞 刻度试管 8 支,按下表加入淀粉及碘液,再加蒸馏水使每支试管溶液补足到 10ml,摇匀, 待蓝色溶液稳定 10min 后,用分光光度计于 660nm 波长处测其消光值。以消光值为纵坐标, 已知淀粉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试 管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标准淀粉溶液[(200μg/ml)ml] 0 0.5 1.0 1.5 2.0 2.5 3.0 4.0 碘液(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蒸馏水(ml) 9.8 9.3 8.8 8.3 7.8 7.3 6.8 5.8 淀粉含量(μg/ml)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800 (二)样品处理:马铃薯洗净,去皮,用擦子擦成碎丝,迅速称取马铃薯碎丝 300g,置 研钵中磨成匀浆。将匀浆转移到漏斗中,用乙醚 50ml 分 5 次洗涤,再用 10%乙醇洗涤 3 次, 以除去样品中的色素,可溶性糖及其它非淀粉物质,然后将滤纸上的残留物转移到 100ml 烧杯中,用蒸馏水分次将滤纸上的残留物全部洗入烧杯,将烧杯置沸水浴中边搅拌边加热, 直到淀粉全部糊化成澄清透明。将此糊化淀粉转移到 100ml 容量瓶中,定容,混匀(C 液)。 (三)测定:吸取 C 液 2.0ml,置 10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混匀。准确吸取 2ml 样品溶液(吸取量依样品中淀粉浓度而变),置 15ml 具塞刻度试管,加入碘液 0.2ml,直至 溶液呈现透明蓝色,用蒸馏水补足到 10ml,混匀,静置 10min,于 660nm 波长处测定消光 值。由标准曲线查出样品中淀粉含量(g/100g 鲜重)。 四、计算 A G(g/100g 鲜重)= ———— ×稀释倍数×100 W×106 式中:G——样品淀粉含量(g/100g 鲜重) A——从标准曲线查得的样品淀粉含量(μg/ml) W——样品重(g) 五、注意事项 (一)若样品含淀粉浓度高时,加碘液后会出现极深的蓝色而无法比色时,就须将溶液 重新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二)若样品含淀粉量太少时,加碘液后不呈现蓝色,可适当加大样品用量
13 溶液,置 100ml 容量瓶中,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烧杯。定容,此淀粉溶液浓度为 10mg/ml(A 液)。吸取 A 液 2.0ml 置 100ml 容量瓶,定容,此时淀粉浓度为 200μg/ml(B 液)。取具塞 刻度试管 8 支,按下表加入淀粉及碘液,再加蒸馏水使每支试管溶液补足到 10ml,摇匀, 待蓝色溶液稳定 10min 后,用分光光度计于 660nm 波长处测其消光值。以消光值为纵坐标, 已知淀粉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试 管 编 号 1 2 3 4 5 6 7 8 标准淀粉溶液[(200μg/ml)ml] 0 0.5 1.0 1.5 2.0 2.5 3.0 4.0 碘液(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蒸馏水(ml) 9.8 9.3 8.8 8.3 7.8 7.3 6.8 5.8 淀粉含量(μg/ml)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800 (二)样品处理:马铃薯洗净,去皮,用擦子擦成碎丝,迅速称取马铃薯碎丝 300g,置 研钵中磨成匀浆。将匀浆转移到漏斗中,用乙醚 50ml 分 5 次洗涤,再用 10%乙醇洗涤 3 次, 以除去样品中的色素,可溶性糖及其它非淀粉物质,然后将滤纸上的残留物转移到 100ml 烧杯中,用蒸馏水分次将滤纸上的残留物全部洗入烧杯,将烧杯置沸水浴中边搅拌边加热, 直到淀粉全部糊化成澄清透明。将此糊化淀粉转移到 100ml 容量瓶中,定容,混匀(C 液)。 (三)测定:吸取 C 液 2.0ml,置 10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混匀。准确吸取 2ml 样品溶液(吸取量依样品中淀粉浓度而变),置 15ml 具塞刻度试管,加入碘液 0.2ml,直至 溶液呈现透明蓝色,用蒸馏水补足到 10ml,混匀,静置 10min,于 660nm 波长处测定消光 值。由标准曲线查出样品中淀粉含量(g/100g 鲜重)。 四、计算 A G(g/100g 鲜重)= ———— ×稀释倍数×100 W×106 式中:G——样品淀粉含量(g/100g 鲜重) A——从标准曲线查得的样品淀粉含量(μg/ml) W——样品重(g) 五、注意事项 (一)若样品含淀粉浓度高时,加碘液后会出现极深的蓝色而无法比色时,就须将溶液 重新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二)若样品含淀粉量太少时,加碘液后不呈现蓝色,可适当加大样品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