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财政学》试题-《财政学》试题二.4《财政学》试题三.9《财政学》试卷一答案14《财政学》试卷二答案.19 《财政学》试卷三答案24
I 目录 《财政学》试题一.1 《财政学》试题二.5 《财政学》试题三.9 《财政学》试卷一答案 . 14 《财政学》试卷二答案 . 19 《财政学》试卷三答案 . 24
财政学》试题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税收超额负担2.“拉弗曲线”原理3.外部效应4.林达尔均衡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以下商品或劳务属于俱乐部产品的是(A.面包B.道路C.灯塔D.河流的堤坝2.对以下商品征税,税负更多由需求方承担的是()A.香烟D.土地B.耐用消费品C.名画真迹3.以下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A.所得税B. 人头税C.增值税D.选择性商品税4.以下何种征税方式导致的税后收入分配结果最均等?(A.按最小牺牲原则征税B.征收消费税C.征收累进所得税D.征收财产税5.政府征税后,企业通过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称为(A.逆转B.资本还原C.消转D.后转6.下列政府水力发电工程项目的成本或收益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不应纳入考虑的是A.淹没历史古迹的损失B.水库建成后,高地农民因地价升高而获益,低地农民因土地被淹没而受损C.水库建成后,发展旅游业的收益D.工程建设设备的购置成本和工程建成后的设备维修成本7.以下不是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影响的是()。A.可能促使劳动者提前退休B.可能减少社会投资
1 财政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1.税收超额负担 2.“拉弗曲线”原理 3.外部效应 4.林达尔均衡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以下商品或劳务属于俱乐部产品的是( )。 A.面包 B.道路 C.灯塔 D.河流的堤坝 2.对以下商品征税,税负更多由需求方承担的是( )。 A.香烟 B.耐用消费品 C.名画真迹 D.土地 3.以下对经济效率的不利影响最小的税种是( )。 A.所得税 B.人头税 C.增值税 D.选择性商品税 4. 以下何种征税方式导致的税后收入分配结果最均等?( ) A.按最小牺牲原则征税 B.征收消费税 C.征收累进所得税 D.征收财产税 5.政府征税后,企业通过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称为( )。 A.逆转 B.资本还原 C.消转 D.后转 6.下列政府水力发电工程项目的成本或收益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不应纳入考虑的是 ( )。 A.淹没历史古迹的损失 B.水库建成后,高地农民因地价升高而获益,低地农民因土地被淹没而受损 C.水库建成后,发展旅游业的收益 D.工程建设设备的购置成本和工程建成后的设备维修成本 7.以下不是社会保障支出的经济影响的是( )。 A.可能促使劳动者提前退休 B.可能减少社会投资
C.可能促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时间D.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8.以下关于政府教育支出必要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B.为了纠正市场机制下资本市场不完全的缺陷C.因为职业教育的外部收益明显D.有利于带来更高的国民产出9.政府税收从()经转嫁最终达于税收的归宿。A.消费者B.生产者C.法定直接纳税人D.课税对象10.以下不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特点的是()。A.产品都是私人产品B.消费中没有外部性C.没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D.交易成本很高,小企业的生存很困难11.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A.1994年1月1日B.1995年1月1日C.1996年1月1日D.1998年1月1日12.按计税依据分类,可将税收分为(C.直接税与间接税D.中央税与地方税A.从价税与从量税B.价内税与价外税13.我国的增值税属于(A.间接税和流转税B.直接税和中央税C.流转税和地方税D.直接税和共享税14.在确定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时,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A.复式预算C.零基预算D.绩效预算B.增量预算15.下列不是税收的基本特征的是(A.固定性B.无偿性C.可变性D.强制性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财政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机制和手段是()。A.税收B.转移支出2
2 C.可能促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时间 D.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 8.以下关于政府教育支出必要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 B.为了纠正市场机制下资本市场不完全的缺陷 C.因为职业教育的外部收益明显 D.有利于带来更高的国民产出 9.政府税收从( )经转嫁最终达于税收的归宿。 A.消费者 B.生产者 C.法定直接纳税人 D.课税对象 10.以下不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特点的是( )。 A.产品都是私人产品 B.消费中没有外部性 C.没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D.交易成本很高,小企业的生存很困难 11.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从何时起执行( )。 A.1994 年 1 月 1 日 B.1995 年 1 月 1 日 C.1996 年 1 月 1 日 D.1998 年 1 月 1 日 12.按计税依据分类,可将税收分为( )。 A.从价税与从量税 B.价内税与价外税 C.直接税与间接税 D.中央税与地方税 13.我国的增值税属于( )。 A.间接税和流转税 B.直接税和中央税 C.流转税和地方税 D.直接税和共享税 14.在确定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时,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 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编制方法是( )。 A.复式预算 B.增量预算 C.零基预算 D.绩效预算 15.下列不是税收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固定性 B.无偿性 C.可变性 D.强制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财政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机制和手段是( )。 A.税收 B.转移支出
C.工资制度D.财政投资2.1776年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奠基之作《国富论》,从而创立了财政学,在税收上他提出了(1A.平等B.确实C.便利D.最少征收费用3.政府投融资的主要承担者三大政策性银行是(A.国家开发银行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C.中国进出口银行D.中国银行4.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三大基本项目是(A.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5.下列属于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有(0A.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B.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C.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D.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按照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罗尔斯的观点,只有当境况最糟糕的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增进了,才能认为全社会的福利水平增进了。(2.政府对股票买卖的收益课税必然减少纳税人向股市的投资。(3.政府建造的公共绿地是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因此不能获得正的净收益。(4.税收的超额负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不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5.存在外部收益时,私人收益必然小于社会收益。(6.政府有时对供应紧张的商品发放票证,要求消费者持票证按规定价格购买相应商品,这种行为可视为一种补贴。(7.当按照“获得多数票的方案取胜”的原则进行公共决策时,有时不能得到有效率的结果。8.政府对某一商品征税,则要么商品的价格上涨,要么生产者的利润下降。(9.课征利息所得税是抑制储蓄、刺激消费的一种有效方式。(
3 C.工资制度 D.财政投资 2.1776 年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奠基之作《国富论》,从而创立了财政学, 在税收上他提出了( )。 A.平等 B.确实 C.便利 D.最少征收费用 3.政府投融资的主要承担者三大政策性银行是( )。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银行 4.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三大基本项目是(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5.下列属于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有( ) A.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 B.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 C.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 D.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四、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按照哈佛大学的哲学教授罗尔斯的观点,只有当境况最糟糕的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增进了, 才能认为全社会的福利水平增进了。( ) 2.政府对股票买卖的收益课税必然减少纳税人向股市的投资。( ) 3.政府建造的公共绿地是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因此不能获得正的净收益。( ) 4.税收的超额负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不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 ) 5.存在外部收益时,私人收益必然小于社会收益。( ) 6.政府有时对供应紧张的商品发放票证,要求消费者持票证按规定价格购买相应商品,这种 行为可视为一种补贴。( ) 7.当按照“获得多数票的方案取胜”的原则进行公共决策时,有时不能得到有效率的结果。 ( ) 8.政府对某一商品征税,则要么商品的价格上涨,要么生产者的利润下降。( ) 9.课征利息所得税是抑制储蓄、刺激消费的一种有效方式。 ( )
10.企业采用借款或发行股票两种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增加投资,其税收待遇是完全相同的,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市场机制不能自发地提供公共产品。2.什么是中性税收?针对商品征税应怎样体现中性税收的原则?3.社会保险税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有什么优越性?4.公共财政的职能应如何在各级政府之间分配?六、论述题1.应如何理解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12分)2.简述当前我国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思路。(13分)4
4 10.企业采用借款或发行股票两种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增加投资,其税收待遇是完全相同的。 ( ) 五、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1.请举例说明为什么市场机制不能自发地提供公共产品。 2.什么是中性税收?针对商品征税应怎样体现中性税收的原则? 3.社会保险税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有什么优越性? 4.公共财政的职能应如何在各级政府之间分配? 六、论述题 1.应如何理解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12 分) 2.简述当前我国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的思路。(1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