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1976 文革受鞋者 王友琴著 關於迫害、监禁與毅践的尋防實錄 麥克法夸爾 黑 康 余英時 序 Victim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 Investigative Account of Persecution,Imprisonment and Murder
目录 前言(王友琴、余英时、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苏晓康) .2 文革受难者名单(以姓名拼音顺序排列) 24 以工作、居住地点或遇害地点为索引的受难者名单 715 未知姓名的受难者 728 1966年8-9月北京每日被打死的人数 740 中国信息中心制作 1
中国信息中心制作 1 目 录 前言 (王友琴、余英时、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苏晓康)......................... 2 文革受难者名单(以姓名拼音顺序排列)....................................................24 以工作、居住地点或遇害地点为索引的受难者名单.................................. 715 未知姓名的受难者.......................................................................................... 728 1966 年 8-9 月北京每日被打死的人数.......................................................... 740
前言 受难者的位置 王友琴 1,牛鸡之间 多年以前,当我开始写作文革历史的时候,我首先采访了数百位亲身 经历了文革的人。把访谈和调查的重要性放在纸面材料收集之上,是基于我 的一种评估,即文革时代遗留下来的纸面记录其实和文革史实之间相差甚 远。大量的文革故事在发生之时没有被报告也没有被记录下来。由于纸面上 的文革和实际发生的文革之间的巨大的裂沟,这种第一手的调查对于写出真 实的文革至关重要。 感谢每一位受访者,他们花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我一起回忆和追寻往 事。这种回忆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痛苦和难堪的。可是他们的道义感、勇气 以及支持我的工作的善意战胜了心理深处的回避和恐惧。他们讲出了他们的 记忆,有的还帮助我一起来搜寻历史。而且,他们中有的人不但讲述了文革 中的事件和人物,也和我分享了他们的人生体验。 有一位受访的长者,是一名教师,文革中被定成“现行反革命”,在 “劳改农场”“劳改”多年。他说,他在“劳改农场”作过很多活计,其中 之一是放牛。他的专业是工程,从来没有放过牛。开始的时候,他面对一群 能够自主移动却又不会听与说人话的庞然大物,心里免不了紧张。过了一段 时间,他发现牛群对他并无敌意,不会伤害他,还渐渐听随他的指挥。他们 彼此相安。 农场里有一棵大柳树,附近的青草茂盛肥嫩。他常常带牛群到那棵大 柳树旁边吃草。 后来,牛群中的一只牛老了,干不动活儿了。这只老牛因此被杀掉, 是在那棵大柳树旁边被杀的。 自从那只老牛被杀了以后,他再带牛群去那棵大柳树附近吃草的时 候,牛群停步不前,并且哞哞长叫,声音十分悲切。此后,他又试过两次, 牛群依然拒绝去那里吃草,并且齐声哀鸣如初。他听了也黯然,从此就不再 赶牛群前往那个杀了老牛的柳树下面去,不论那里的青草如何肥美于别处。 多年以来,他心里一直暗暗纳罕,为牛的记性和坚持。 我听着,好奇地问:“牛记得那里是同伴被杀之处而哀鸣并拒绝前 往?动物有这样的同情心以及记忆力?” 2 中因信息中心制作
前言 2 中国信息中心制作 受难者的位置 王友琴 1, 牛鸡之间 多年以前,当我开始写作文革历史的时候,我首先采访了数百位亲身 经历了文革的人。把访谈和调查的重要性放在纸面材料收集之上,是基于我 的一种评估,即文革时代遗留下来的纸面记录其实和文革史实之间相差甚 远。大量的文革故事在发生之时没有被报告也没有被记录下来。由于纸面上 的文革和实际发生的文革之间的巨大的裂沟,这种第一手的调查对于写出真 实的文革至关重要。 感谢每一位受访者,他们花费了宝贵的时间,和我一起回忆和追寻往 事。这种回忆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痛苦和难堪的。可是他们的道义感、勇气 以及支持我的工作的善意战胜了心理深处的回避和恐惧。他们讲出了他们的 记忆,有的还帮助我一起来搜寻历史。而且,他们中有的人不但讲述了文革 中的事件和人物,也和我分享了他们的人生体验。 有一位受访的长者,是一名教师,文革中被定成“现行反革命”,在 “劳改农场”“劳改”多年。他说,他在“劳改农场”作过很多活计,其中 之一是放牛。他的专业是工程,从来没有放过牛。开始的时候,他面对一群 能够自主移动却又不会听与说人话的庞然大物,心里免不了紧张。过了一段 时间,他发现牛群对他并无敌意,不会伤害他,还渐渐听随他的指挥。他们 彼此相安。 农场里有一棵大柳树,附近的青草茂盛肥嫩。他常常带牛群到那棵大 柳树旁边吃草。 后来,牛群中的一只牛老了,干不动活儿了。这只老牛因此被杀掉, 是在那棵大柳树旁边被杀的。 自从那只老牛被杀了以后,他再带牛群去那棵大柳树附近吃草的时 候,牛群停步不前,并且哞哞长叫,声音十分悲切。此后,他又试过两次, 牛群依然拒绝去那里吃草,并且齐声哀鸣如初。他听了也黯然,从此就不再 赶牛群前往那个杀了老牛的柳树下面去,不论那里的青草如何肥美于别处。 多年以来,他心里一直暗暗纳罕,为牛的记性和坚持。 我听着,好奇地问:“牛记得那里是同伴被杀之处而哀鸣并拒绝前 往?动物有这样的同情心以及记忆力?
前言 他说,牛确实是这样的。不过,别的动物却不一定如此。比如,鸡就 不一样。在杀过鸡的地方,别的鸡照样嬉戏玩乐,好象没有什么特别的感 觉。有时候,一群鸡中间有几只被抓出来宰杀了,拔毛开膛,一些肠子之类 的被扔出来丢在地上,别的鸡奔来啄食,还互相争抢。 我听着,牛和鸡的行为的两幅画面在脑子里铺展开来,清晰而现实。 我知道这位老师是在讲述他的一段真实的经历,而不是在有意编织寓言或者 讽刺。这样的故事也不是可以凭空想象得出来的,除非有亲身观察,才能得 知这样的细节。可是我在另一条思路上被触动了。 我听到这个牛和鸡的故事的时候,我想到了人。 对生活在文革后时代的普通人来说,我们都被置放到了在牛和鸡之间 的某个位子。 大量的人在文革中受迫害而死。他们有的在公众场合被活活打死,有 的在囚禁中被折磨死,有的在被殴打和侮辱后自杀,有的在饥饿疾病与精神 虐待中死去。他们曾经是教师、父母、同学、朋友、亲戚、同事、邻居,人 群中的一员。他们的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我们对他们的死,有 过什么样的反应?为他们的死,我们作了什么? 抗议?同情?援助?沉默?扭头而去?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作帮 凶?作旁观者?遗忘?粉饰?致力于寻求事实及公道?…在文革时代,虽 然压迫深重,在种种不同的方式之间,依然有着或多或少的空间,由人选 择。在文革后,关于记忆与记载事实,关于诉求正义,虽然受到很多阻碍, 但是个人的选择空间毕竟比文革时代增大了许多,从而也更需要人给自己定 位。 这位在劳改农场的教师观察到的对待死去的同类的牛的方式和鸡的方 式,展示了两种模式,提供了衡量比照的参照坐标。 可以说,在今天,受难者在历史记录中的位置,包括存在与否以及如 何表述,首先取决于大多数幸存者的选择,取决于他们选取牛的方式还是鸡 的方式。 本书的出版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工作,包括调查和写作,也可以看成 是个人的良知在牛鸡之间的一种挣扎和努力。 2,死亡和文革 文革是有其“理想”的。简单地概括,就是要建立一种“一元化”的 没有权力平衡和制约的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建立一种没有市场没有商品生 产甚至没有货币的经济,建立只有一种意见和用一种方式表达同样意见的媒 中国信息中心制作 3
前言 中国信息中心制作 3 他说,牛确实是这样的。不过,别的动物却不一定如此。比如,鸡就 不一样。在杀过鸡的地方,别的鸡照样嬉戏玩乐,好象没有什么特别的感 觉。有时候,一群鸡中间有几只被抓出来宰杀了,拔毛开膛,一些肠子之类 的被扔出来丢在地上,别的鸡奔来啄食,还互相争抢。 我听着,牛和鸡的行为的两幅画面在脑子里铺展开来,清晰而现实。 我知道这位老师是在讲述他的一段真实的经历,而不是在有意编织寓言或者 讽刺。这样的故事也不是可以凭空想象得出来的,除非有亲身观察,才能得 知这样的细节。可是我在另一条思路上被触动了。 我听到这个牛和鸡的故事的时候,我想到了人。 对生活在文革后时代的普通人来说,我们都被置放到了在牛和鸡之间 的某个位子。 大量的人在文革中受迫害而死。他们有的在公众场合被活活打死,有 的在囚禁中被折磨死,有的在被殴打和侮辱后自杀,有的在饥饿疾病与精神 虐待中死去。他们曾经是教师、父母、同学、朋友、亲戚、同事、邻居,人 群中的一员。他们的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我们对他们的死,有 过什么样的反应?为他们的死,我们作了什么? 抗议?同情?援助?沉默?扭头而去?幸灾乐祸?落井下石?作帮 凶?作旁观者?遗忘?粉饰?致力于寻求事实及公道?……在文革时代,虽 然压迫深重,在种种不同的方式之间,依然有着或多或少的空间,由人选 择。在文革后,关于记忆与记载事实,关于诉求正义,虽然受到很多阻碍, 但是个人的选择空间毕竟比文革时代增大了许多,从而也更需要人给自己定 位。 这位在劳改农场的教师观察到的对待死去的同类的牛的方式和鸡的方 式,展示了两种模式,提供了衡量比照的参照坐标。 可以说,在今天,受难者在历史记录中的位置,包括存在与否以及如 何表述,首先取决于大多数幸存者的选择,取决于他们选取牛的方式还是鸡 的方式。 本书的出版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工作,包括调查和写作,也可以看成 是个人的良知在牛鸡之间的一种挣扎和努力。 2,死亡和文革 文革是有其“理想”的。简单地概括,就是要建立一种“一元化”的 没有权力平衡和制约的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建立一种没有市场没有商品生 产甚至没有货币的经济,建立只有一种意见和用一种方式表达同样意见的媒
前言 体,把全体人民变成象“螺丝钉”一样的连“私字一闪念”都不能有的所谓 “社会主义新人”,此外,为了革命的目的,可以殴打、关押以至杀死被革 命领导人指为是“敌人”的人。 以革命的名义,用国家的权力,通过“群众专政”的方式,文革迫害 死了大量的人。 文革中对人的最大的迫害高潮有两次。一次发生在1966年,伴随着 “红卫兵”组织的兴起,在所谓的“破四旧运动”中:另一次发生在1968 年到1969年,在新的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当时 称为“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1966年8月,在毛泽东的热烈支持下,“红卫兵”迅速由一个中学生 小组发展为全国每个学校都有的文革组织。校园暴力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而开始。一大批教职员工被抓进“牛鬼蛇神队”中,遭到红卫兵学生的所谓 “斗争”,实际上是被殴打和侮辱。一批教育工作者在所谓“斗争会”上被 活活打死。不但有中学老师被他们的学生打死,还有小学老师也被他们的学 生打死。这是中国自有学校以后两千年来从未发生过的暴行。 在文革领导者的引导下,校园暴力进而蔓延到校外。红卫兵学生走出 学校进行抄家和毒打城市和平居民。在焚烧书籍和砸毁文物的同时,一大批 所谓的“牛鬼蛇神”被打死,还有一大批人被从城市扫地出门驱逐到农村。 这些被驱逐的人们中,有的在未到目的地之前就被打死在路上,有的在到达 目的地之后很快死于饥饿死于疾病,也有的在那里无法生存而自杀。 这场杀戮从8月初开始,延续了前后两个月的时间。全国的学校无一 例外,都发生了对教育工作者的暴力攻击。仅仅在北京一地,就有近十万居 民被驱逐,有数千人被活活打死。在象征革命的红色装饰的背景中,被害者 的血淋淋的尸体被丢上卡车或者平板三轮车,驶过北京的街道,运往火葬 场。火葬场的焚尸炉日夜燃烧,超负荷运作,却依然供不应求。他们的尸体 堆那里发臭,然后被烧掉。他们的骨灰被扔掉,没有保留。 1966年杀戮的主要特点是:被害者未经任何哪怕是完全虚假的审判程 序就被杀害:关于他们的死没有任何文字记录留下:他们不是由专业刽子手 枪毙或者杀头的,而是被用棍棒打死或者用酷刑折磨死的:另外,大量的虐 杀主要由中学生红卫兵执行的。十多岁的青少年当时有权对人施行酷刑、剥 夺财产住房,直至杀死人。 两年之后,1968年,在一系列毛泽东亲自作了“批示”、修改或者 “圈阅”了的“中共中央文件”的指导下,各层新建立的权力机构“革命委 员会”开始了“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清理”的对象不是垃圾而是人。 4 中因信息中心制作
前言 4 中国信息中心制作 体,把全体人民变成象“螺丝钉”一样的连“私字一闪念”都不能有的所谓 “社会主义新人”,此外,为了革命的目的,可以殴打、关押以至杀死被革 命领导人指为是“敌人”的人。 以革命的名义,用国家的权力,通过“群众专政”的方式,文革迫害 死了大量的人。 文革中对人的最大的迫害高潮有两次。一次发生在 1966 年,伴随着 “红卫兵”组织的兴起,在所谓的“破四旧运动”中;另一次发生在 1968 年到 1969 年,在新的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当时 称为“清理阶级队伍运动”。 1966 年 8 月,在毛泽东的热烈支持下,“红卫兵”迅速由一个中学生 小组发展为全国每个学校都有的文革组织。校园暴力随着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而开始。一大批教职员工被抓进“牛鬼蛇神队”中,遭到红卫兵学生的所谓 “斗争”,实际上是被殴打和侮辱。一批教育工作者在所谓“斗争会”上被 活活打死。不但有中学老师被他们的学生打死,还有小学老师也被他们的学 生打死。这是中国自有学校以后两千年来从未发生过的暴行。 在文革领导者的引导下,校园暴力进而蔓延到校外。红卫兵学生走出 学校进行抄家和毒打城市和平居民。在焚烧书籍和砸毁文物的同时,一大批 所谓的“牛鬼蛇神”被打死,还有一大批人被从城市扫地出门驱逐到农村。 这些被驱逐的人们中,有的在未到目的地之前就被打死在路上,有的在到达 目的地之后很快死于饥饿死于疾病,也有的在那里无法生存而自杀。 这场杀戮从 8 月初开始,延续了前后两个月的时间。全国的学校无一 例外,都发生了对教育工作者的暴力攻击。仅仅在北京一地,就有近十万居 民被驱逐,有数千人被活活打死。在象征革命的红色装饰的背景中,被害者 的血淋淋的尸体被丢上卡车或者平板三轮车,驶过北京的街道,运往火葬 场。火葬场的焚尸炉日夜燃烧,超负荷运作,却依然供不应求。他们的尸体 堆那里发臭,然后被烧掉。他们的骨灰被扔掉,没有保留。 1966 年杀戮的主要特点是:被害者未经任何哪怕是完全虚假的审判程 序就被杀害;关于他们的死没有任何文字记录留下;他们不是由专业刽子手 枪毙或者杀头的,而是被用棍棒打死或者用酷刑折磨死的;另外,大量的虐 杀主要由中学生红卫兵执行的。十多岁的青少年当时有权对人施行酷刑、剥 夺财产住房,直至杀死人。 两年之后,1968 年,在一系列毛泽东亲自作了“批示”、修改或者 “圈阅”了的“中共中央文件”的指导下,各层新建立的权力机构“革命委 员会”开始了“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清理”的对象不是垃圾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