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 、积累与运用(26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绯红(fiei) 精髓(sui) 娴熟(xian) 鲦鱼(tido) B诘责(jie) 解剖(pou) 邮差(chai) 统筹(chou) C.驯鹿(xin) 咽喉(yin) 执著(zhuo) 吮吸(shun) D浸透(jin) 累赘(lei) 芦荟(huei) 哄然(hong) 2.下列词语(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百无聊赖波光粼粼临事而迷油光可鉴 B不无裨益转瞬既逝深恶痛疾流离失所 C.其貌不扬不解之原了如指掌义正词严 D侃侃而谈万事俱备杳无消息皮开肉锭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海南省再次通报典型问题,严肃查处违纪人员,彰显了锲而不舍扫除“四风”痼疾,推进作风建 设的坚定决心 B反四风行动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触碰核心问题,反而拿一些小问题“大开杀戒”,这 般做法确有小题大做之嫌。 C如今,随着暑期档即将结束,好莱坞大片又开始成群结队地登陆内地,几部电影都看点十足。 D影片《烈日灼心》故事情节惟妙惟肖,而且融入闽北秀丽的景观和当代风情,给观众以奇美的 视觉感受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除了汉语,戴维还掌握了日语、西班牙语、希腊语以及犹太民族古老而优美的希伯来语。 B那是12年前的事情,莱斯莉正在波士顿,莎莉文小姐带我去看他演出的“王子与贫儿”。 C.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一鸣呼, 无法可想 D三个星期以后,这个人躺在“白德福号”的床铺上,眼泪顺着他瘦削的面颊往下淌,他说出他 是谁和他所经历的一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红外诊断技术具有远距离、非接触、不停电、简便、灵活、安全、投入产出比高
\ 九(下)第二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一)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绯.红(fēi) 精髓.(suí) 娴.熟(xián) 鲦.鱼(tiáo) B.诘.责(jié) 解剖.(pōu) 邮差.(chāi) 统筹.(chóu) C.驯.鹿(xùn) 咽.喉(yàn) 执著.(zhuó) 吮.吸(shǔn) D.浸.透(jìn) 累.赘(léi) 芦荟.(huèi) 哄.然(hōnɡ) 2.下列词语(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百无聊赖 波光粼粼 临事而迷 油光可鉴 B.不无裨益 转瞬既逝 深恶痛疾 流离失所[来源:学_科_网] C.其貌不扬 不解之原 了如指掌 义正词严 D.侃侃而谈 万事俱备 杳无消息 皮开肉锭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海南省再次通报典型问题,严肃查处违纪人员,彰显了锲而不舍 ....扫除“四风”痼疾,推进作风建 设的坚定决心。 B.反四风行动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触碰核心问题,反而拿一些小问题“大开杀戒”,这 般做法确有小题大做 ....之嫌。 C.如今,随着暑期档即将结束,好莱坞大片又开始成群结队 ....地登陆内地,几部电影都看点十足。 D.影片《烈日灼心》故事情节惟妙惟肖 ....,而且融入闽北秀丽的景观和当代风情,给观众以奇美的 视觉感受。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除了汉语,戴维还掌握了日语、西班牙语、希腊语以及犹太民族古老而优美的希伯来语。 B.那是 12 年前的事情,莱斯莉正在波士顿,莎莉文小姐带我去看他演出的“王子与贫儿”。 C.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 无法可想![来源:学§科§网 Z§X§X§K] D.三个星期以后,这个人躺在“白德福号”的床铺上,眼泪顺着他瘦削的面颊往下淌,他说出他 是谁和他所经历的一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红外诊断技术具有远距离、非接触、不停电、简便、灵活、安全、投入产出比高
B净水器行业也好,其他产品也罢,只有加大净水器加盟商的扶持力度,就能走得更远 C.儿时养成的好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有利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 的陶冶和个性的形成。 D惠州拥有“电、汽、化”这三大优势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关键是能否强化原始创 新能力 6仿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要求句式相同,修辞一致,前后语意连贯。(3分) 这世界,我来了!对着永恒呐喊,喊出生命的高亢与伟岸。这世界,我来了!对着天地呐喊,喊 出生命的执着与狂热 站在大山脚下,心情随之澎湃。大山的雄伟激 起心中的崇高,自己仿佛就有了山的博大与雄浑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范爱农》和《无常》各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范爱农》主题: 《无常》主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她倚着栅栏门,凝视着通向城里的那条灰暗的大道。到处游荡永不停息的风,夹着潮湿的寒气和 春天的霉味,向她吹来。远处,城里许多房子的窗户不怀好意地闪着暗红的灯光。那就是她所恼恨的 小城。在城里的一间房屋里,住着她那个不安生的朋友,他恐怕还不知道大祸就要临头了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段中“她”和“那个不安生的朋友”分别指谁?“大祸就要临头”中的“大祸”指的是什么事? 8综合性学习。(9分) 九年级(2)班举行以“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标语】请你围绕“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一话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烘托气氛。(不超过 字,2分 (2)【拟写标题】阅读下面的新闻,根据其主要内容,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3分) 新华网消息八路军研究会青年部成员8月1日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纪念馆,他
\ B.净水器行业也好,其他产品也罢,只有加大净水器加盟商的扶持力度,就能走得更远。 C.儿时养成的好习惯,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有利于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 的陶冶和个性的形成。 D.惠州拥有“电、汽、化”这三大优势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关键是能否强化原始创 新能力。 6.仿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要求句式相同,修辞一致,前后语意连贯。(3 分) 这世界,我来了!对着永恒呐喊,喊出生命的高亢与伟岸。这世界,我来了!对着天地呐喊,喊 出生命的执着与狂热。 。站在大山脚下,心情随之澎湃。大山的雄伟激 起心中的崇高,自己仿佛就有了山的博大与雄浑。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 分) (1)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范爱农》和《无常》各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范爱农》主题: 《无常》主题: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她倚着栅栏门,凝视着通向城里的那条灰暗的大道。到处游荡永不停息的风,夹着潮湿的寒气和 春天的霉味,向她吹来。远处,城里许多房子的窗户不怀好意地闪着暗红的灯光。那就是她所恼恨的 小城。在城里的一间房屋里,住着她那个不安生的朋友,他恐怕还不知道大祸就要临头了。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段中“她”和“那个不安生的朋友”分别指谁?“大祸就要临头”中的“大祸”指的是什么事? 8.综合性学习。(9 分) 九年级(2)班举行以“和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标语】请你围绕“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一话题设计一条宣传标语烘托气氛。(不超过 14 个字,2 分) (2)【拟写标题】阅读下面的新闻,根据其主要内容,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25 个字。(3 分) 新华网消息 八路军研究会青年部成员 8 月 1 日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纪念馆,他
们庄严宣誓:“我们要成为祖国的希望,用青春点燃未来,我们要做时代的强音,用奋斗演绎新纪元, 我们要秉承八路军的遗志,让民族复兴震撼世界!” 八路军研究会”是由126名开国将帅和元勋后代签名发起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3)【解读图标】阅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标识,请你仔细 观察,对其创意进行说明。(图案色彩不作要求)(4分) 中国人民抗口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1945-205 二、阅读与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2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 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2)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们庄严宣誓:“我们要成为祖国的希望,用青春点燃未来,我们要做时代的强音,用奋斗演绎新纪元, 我们要秉承八路军的遗志,让民族复兴震撼世界!” “八路军研究会”是由 126 名开国将帅和元勋后代签名发起的群众性学术团体。 (3)【解读图标】阅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标识,请你仔细 观察,对其创意进行说明。(图案色彩不作要求)(4 分) [来源: 学*科*网Z *X* X*K ] 二、阅读与理解(4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12 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 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 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 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故不为苟得..也( ) (2)乞人不屑.也( )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征于色,发于声 D故患有所不辟也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12文章是如何引出中心论点的?(2分) 13.文中列举了哪些事实论据?(2分) (二)阅读课文《生命与和平相爱》选段,完成14~16题。(8分) 离开奧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门前一块平坦 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愿望。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 写下的愿望是什么。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是因为在奥斯江的以色列之宫戴维和 他的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平”“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生存的和平奋 争吗?是因为戴维赠过我一枚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那条穿越奥斯江的 美丽的科罗拉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贔莹的、深沉的洄水滋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胞 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唱“和平”“和平”吗?我 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 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 单纯而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14作者为什么推测戴维12岁写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呢?(2分) 15.文段中画横线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6联系全文,分析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2分) 忆先生 潘小楼
\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征于.色,发于声 D.故.患有所不辟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 分) 12.文章是如何引出中心论点的?(2 分) 13.文中列举了哪些事实论据?(2 分) (二)阅读课文《生命与和平相爱》选段,完成 14~16 题。(8 分) 离开奥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门前一块平坦 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愿望。我不曾问及戴维 12 岁 写下的愿望是什么。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是因为在奥斯汀的以色列之宫戴维和 他的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平”“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生存的和平奋 争吗?是因为戴维赠过我一枚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那条穿越奥斯汀的 美丽的科罗拉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莹的、深沉的河水滋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胸 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唱“和平”“和平”吗?我 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 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 单纯而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14.作者为什么推测戴维 12 岁写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呢?(2 分) 15.文段中画横线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16.联系全文,分析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12 分) 忆先生 潘小楼
按现在的叫法,应该叫他老师,一直以来,我也这样叫他:在心里,我总叫他先生,觉得这更合 适 他就是我高一的语文老师张子清 子清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中出场的。倒不是因为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系领结,恰 是因为通体的笔挺整洁,那几个染着红发、穿着有洞牛仔服的同学对这种过分的悬殊一时适应不来。 先生慢慢地走进教室,轻轻带上门,来到讲台前,把几本泛黄的书放在铺满粉笔灰的讲台上。 先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叶纷飞、秋雨生的日子。那天不知怎的,我们仰起天真的脸 问他:“老师,什么叫孤独?”他说:“在很深很深的秋天,在很深很深的夜晩,窗外飘着很细很细的 小雨,你再把灯光调得很暗很暗,一个人独坐窗前,心中涌起的那种感觉,就叫孤独。”我恍惚了好 ,为他给孤独做的那个完美的诠释。 有段时间我的作文专喜欢以玄吓人,把半懂不懂的句子生吞活剥地硬搬到自己的文章中,且数量 颇丰,放眼望去,满篇的双引号“礼尚往来”得挺热闹。一次,我写了篇《走近余秋雨》,先生给了 这么一段评语:“拟给90分:前面一段引文给2分,结尾几句议论给3分,抄写给5分,其余的分, 都给余秋雨。”一向自负的我不禁哑然失笑,欣然接受了他的批评。 那天语文晚自习,讲析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的课后练习。其中对文中某一段的解读,我与“教 参”有很大的分歧。他用古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宣布“教参”的为正确答案。我“嚯”地站起来, 用一种挑衅的口气问:“老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前,我和他们(“教参”编写者)是地位平等的,凭 什么说他们的对而我的错!”他一愣,随即用一种足以让我感到自豪的神情看着我,而后笑了。事后 他对我说,类似的问题,他提了好多年;这样的反问,他也等了好多年。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一任学生天性自由的先生却建议我读上海的大学,他说那儿密密匝匝的文化 汇集,对我文化品格的成长会很有帮助。我敷衍了几句,转身在志愿表上随随便便地就填下了省内的 几所大学一一我估分的情况很不妙。 上大学前,我去看了他,他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我鼻子一酸,说:“老师,你……”他捋了捋 头发,笑了笑:“‘卷起千堆雪’了。”看得出,他的笑很勉强。我赶紧同他道别,逃了出来。脸上湿 湿的,是泪 几天前竟意外地收到了先生的来信。读着那些飘逸的繁体字,铭镌在记忆里的那个影像又鲜活起 来。我想,虽然我总是令他失望,他却一直都在那幅“孤芳一品自清高”前守望着我的灵魂。 我一直很小心地握着的那封信,却被我那不争气的泪给弄湿了。 (选自2014年第l1期《初中生世界》,有删改) 17文章围绕先生写了7个片段,依次为:①初识先生→② ⑥白发道别→⑦别后来信。(每空限填4个字)(4分 18.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 按现在的叫法,应该叫他老师,一直以来,我也这样叫他;在心里,我总叫他先生,觉得这更合 适。 他就是我高一的语文老师张子清。 子清先生是在后排几个“混混生”的哄笑中出场的。倒不是因为扣错了扣子或是忘了系领结,恰 是因为通体的笔挺整洁,那几个染着红发、穿着 有洞牛仔服的同学对这种过分的悬殊一时适应不来。 先生慢慢地走进教室,轻轻带上门,来到讲台前,把几本泛黄的书放在铺满粉笔灰的讲台上。 先生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正是叶纷飞、秋雨生的日子。那天不知怎的,我们仰起天真的脸 问他:“老师,什么叫孤独?”他说:“在很深很深的秋天,在很深很深的夜晚,窗外飘着很细很细的 小雨,你再把灯光调得很暗很暗,一个人独坐窗前,心中涌起的那种感觉,就叫孤独。”我恍惚了好 一阵,为他给孤独做的那个完美的诠释。 有段时间我的作文专喜欢以玄吓人,把半懂不懂的句子生吞活剥地硬搬到自己的文章中,且数量 颇丰,放眼望去,满篇的双引号“礼尚往来”得挺热闹。一次,我写了篇《走近余秋雨》,先生给了 这么一段评语:“拟给 90 分:前面一段引文给 2 分,结尾几句议论给 3 分,抄写给 5 分,其余的分, 都给余秋雨。”一向自负的我不禁哑然失笑,欣然接受了他的批评。[来源:Zx x k .Co m] 那天语文晚自习,讲析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的课后练习。其中对文中某一段的解读,我与“教 参”有很大的分歧。他用古怪的眼神看了我一眼,宣布“教参”的为正确答案。我“嚯”地站起来, 用一种挑衅的口气问:“老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前,我和他们(“教参”编写者)是地位平等的,凭 什么说他们的对而我的错!”他一愣,随即用一种足以让我感到自豪的神情看着我,而后笑了。事后, 他对我说,类似的问题,他提了好多年;这样的反问,他也等了好多年。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一任学生天性自由的先生却建议我读上海的大学,他说那儿密密匝匝的文化 汇集,对我文化品格的成长会很有帮助。我敷衍了几句,转身在志愿表上随随便便地就填下了省内的 几所大学——我估分的情况很不妙。 上大学前,我去看了他,他的头发差不多全白了。我鼻子一酸,说:“老师,你……”他捋了捋 头发,笑了笑:“‘卷起千堆雪’了。”看得出,他的笑很勉强。我赶紧同他道别,逃了出来。脸上湿 湿的,是泪。 几天前竟意外地收到了先生的来信。读着那些飘逸的繁体字,铭镌在记忆里的那个影像又鲜活起 来。我想,虽然我总是令他失望,他却一直都在那幅“孤芳一品自清高”前守望着我的灵魂。 我一直很小心地握着的那封信,却被我那不争气的泪给弄湿了。 (选自 2014 年第 11 期《初中生世界》,有删改) 17.文章围绕先生写了 7 个片段,依次为:①初识先生→② →③ →④ →⑤ →⑥白发道别→⑦别后来信。(每空限填 4 个字)(4 分) 18.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起到怎样的作用?(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