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初三修辞手法及运用中考真题 1.(2017深圳)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 C.“必须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句中的划线词都是形容词。 D.“不但…还……”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考点】形容词;递进复句;对偶;作家作品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基础知识综合题,考査了修辞手法、课文知识背景、词性、 复句的知识。B项中《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作者是柳宗元,初中阶段语文教 材中选用的韩愈的古文只有一篇《马说》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2.(2019烟台)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 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 自己时一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 追求美好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 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 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 切关系
2020 全国初三修辞手法及运用中考真题 1. (2017·深圳)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必须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句中的划线词都是形容词。 D .“不但……还……”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考点】形容词;递进复句;对偶;作家作品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基础知识综合题,考查了修辞手法、课文知识背景、词性、 复句的知识。B项中《小石潭记》是八年级下册的课文,作者是柳宗元,初中阶段语文教 材中选用的韩愈的古文只有一篇《马说》。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 2. (2019·烟台)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也称诗 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 自己时一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 追求美好生活。——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 .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 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 切关系
【考点】书名号;称调:中国文学之最;引号:比喻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绿色生活,美丽家因“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 题,不能用书名号,可以改为引号,表述强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标点 符合的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 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言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 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 当。解答此题,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 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 3.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 B.《惠子相梁》选自道家经典著作《庄子》。 C.“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做事的标杆”中“做事的标杆”是主谓短语 D.“迈进金黄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的建筑的枢纽部分— 中央大厅”这句中的破折号使用是错误的。 【考点】比喻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多方面知识,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判断。本题使用反选排滁 法,A项中用的是拟人手法,而不是比喻,C项中“做事的标杆”是偏正短语,D项中的破折 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用法正确。故答案为B 4.(2019深圳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点】书名号;称调;中国文学之最;引号;比喻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说法正确。C.“绿色生活,美丽家因“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 题,不能用书名号,可以改为引号,表述强调。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以及正确使用标点 符合的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 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言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要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 须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答题时,要结合语句内容判断标点符合使用是否恰 当。解答此题,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 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 3. 请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花朵儿一串 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 B .《惠子相梁》选自道家经典著作《庄子》。 C .“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做事的标杆”中“ 做事的标杆”是主谓短语。 D .“迈进金黄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的建筑的枢纽部分—— 中央大厅”这句中的破折号使用是错误的。 【考点】比喻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涉及多方面知识,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判断。本题使用反选排滁 法,A项中用的是拟人手法,而不是比喻,C项中“做事的标杆”是偏正短语,D项中的破折 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用法正确。故答案为B。 4. (2019·深圳)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街的深圳市花杜鹃,以灿烂的笑容送您岀行,迎你回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司马迁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 而成的 C.《壶口瀑布》《安塞腰鼓》《苏州园林》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是偏正短语。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律诗的颈联。 【考点】偏正短语:拟人:作家作品 【答案】B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不 是司马迁编辑的,司马迁写的是《史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査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学常识的积累以及辨析短语类型的能力。解答 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 修辞手法;掌握短语的类型及每种短语类型的特征,然后再根据具体短语进行分析:解答 此类题,还要识记重点课文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 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然后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 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2017巴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切沉睡在黑暗伓里的东西,毁灭,毁灭, 毁灭呀!(排比、反复) 【考点】拟人:比喻:排比:反复;对偶 【答案】B
A .“满街的深圳市花簕杜鹃,以灿烂的笑容送您出行,迎你回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手法。 B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由西汉司马迁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 而成的。 C .《壶口瀑布》《安塞腰鼓》《苏州园林》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是偏正短语。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首律诗的颈联。 【考点】偏正短语;拟人;作家作品 【答案】B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不 是司马迁编辑的,司马迁写的是《史记》。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学常识的积累以及辨析短语类型的能力。解答 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 修辞手法;掌握短语的类型及每种短语类型的特征,然后再根据具体短语进行分析;解答 此类题,还要识记重点课文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 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然后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 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5. (2017·巴中) 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 毁灭呀!(排比、反复) 【考点】拟人;比喻;排比;反复;对偶 【答案】B
【解析】【分析】A.正确: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是拟人,但 没有比喻,没有喻体;C正确:D.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 6.“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 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A远交近攻顺手牵羊反客为主 B.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偷梁换柱 C打草惊蛇浑水摸鱼调虎离山 D暗度陈仓金蝉脱壳欲擒故纵 【考点】比喻 【答案】C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解答的要点“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分析各项中短语的 意思!判断运用比喻的内容。判断比喻,要找到其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C项与其它各项 不同,三个短语中都有作喻体的事物蛇”鱼虎”,所以此项每个词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 法 7.(2017毕节)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考点】拟人;反复;对偶:反问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使用直选法。C句“好像”不是喻词,所以不是比喻句。选C。A拟人 ,对偶:B设问:D反复 【点评】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连接词,利用本体和喻体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
【解析】【分析】A.正确;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是拟人,但 没有比喻,没有喻体;C.正确; D.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 6.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 36 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 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 A .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 .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 .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 .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考点】比喻 【答案】C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解答的要点“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分析各项中短语的 意思!判断运用比喻的内容。判断比喻,要找到其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C项与其它各项 不同,三个短语中都有作喻体的事物“蛇”“鱼”“虎”,所以此项每个词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 法. 7. (2017·毕节)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 C .阶梯教室里好像是班主任在开会。 D .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考点】拟人;反复;对偶;反问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使用直选法。C句“好像”不是喻词,所以不是比喻句。选C。A拟人 ,对偶;B设问;D反复。 【点评】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连接词,利用本体和喻体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
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喻词起连接作用,常见喻词有“如”、“像"、“似”、“好像”、“像.?似 的”、“如同”、“好比”等。 8.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山米感到像犯了罪似的,赶紧说道:“我只是在找玉米罢了。”(《山米与白鹤》) B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石榴》) C一座玻璃的峻岭映照岀金属和水泥的悬崖绝壁,也映照岀朵朵白云。(《走进纽约》 D孤注一掷的滑铁卢搏斗正在连行,炮弹便是投下来的铁色子。(《滑铁卢之战》 【考点】比喻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修辞手法的把握。B:比喻、反问。C:比喻。D:比 喻。A没有运用比喻,选A。 【点评】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 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警喻”、“打比方” 9.(2016贵阳)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贵州人文精神″“百鸟朝凤″“粽香浓郁”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2016年5月25至29日,“数博会’在贵阳举办。”句中“在贵阳”是状语 D.“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考点】动词;名词:偏正短语:主调短语:比喻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査对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时,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作答。 B项,“贵州人文精神”是偏正短语,“百鸟朝凤”是主谓短语,“粽香浓郁”也是主谓短语。选 项判断有误 A、C、D项判断无误。 本题要求选择对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
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喻词起连接作用,常见喻词有“如”、“像"、“似”、“好像”、“像.?似 的”、“如同”、“好比”等。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山米感到像犯了罪似的,赶紧说道:“我只是在找玉米罢了。”(《山米与白鹤》) B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石榴》) C .一座玻璃的峻岭映照出金属和水泥的悬崖绝壁,也映照出朵朵白云。(《走进纽约》) D .孤注一掷的滑铁卢搏斗正在连行,炮弹便是投下来的铁色子。(《滑铁卢之战》) 【考点】比喻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修辞手法的把握。B:比喻、反问。C:比喻。D:比 喻。A没有运用比喻,选A。 【点评】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 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警喻”、“打比方”。 9. (2016·贵阳) 下列关于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 .“贵州人文精神”“百鸟朝凤”“粽香浓郁”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 C .“2016 年 5 月 25 至 29 日,‘数博会’在贵阳举办。”句中“在贵阳”是状语 D .“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考点】动词;名词;偏正短语;主调短语;比喻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时,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作答。 B项,“贵州人文精神”是偏正短语,“百鸟朝凤”是主谓短语,“粽香浓郁”也是主谓短语。选 项判断有误。 A、C、D项判断无误。 本题要求选择对汉语知识的判断有误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