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思 第三节构思 构思:所谓构思,也称为“打腹稿”,就是在尚未把文章变成文字之前,对文章所作的 设计。经过挑选的材料在文章中如何安排,采用哪一种结构形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总 体有几个层次,大致写几个段落,层次之间如何过渡与照应,等等,都应该事先有所安排 简单地说,就是安排文章的总体结构 、构思的过程 1、构思探索期 构思探索期是指作者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完成了材料的搜集后,刚开始构思的阶段。 这个阶段,文章的轮廓还没有出现,作者犹如在黑暗中摸索,走一步,停一停,有时还 会走岔路,似乎前面几步白走了,须倒回来重新开始。但你不用着急,这样的劳动仍然具有 意义 作文运思有如抽丝,在一团乱丝中拣去一个丝头,要把它从错杂纠纷的关系中抽出,有 时一抽即出,有时须绕弯穿孔解结,没有耐心就会使紊乱的更加紊乱。运思又如射箭,目前 悬有鹄的,箭朝着鹄的发,有时一发即中,也有因为瞄准不正确,用力不适中,箭落在离鹄 的很远的地方。习射者须不惜努力尝试,多发总有一中。 (朱光潜:《艺文杂谈》) 构思——通称为打腹稿,对于一篇作品的成败,是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的 那些不善于驾驭语言文字的初学者,即使有很好的构思,固然也常常出废品;但对有一 定能量的习作者,虽有着使用摆布文字的能力,但也常常失败于构思 腹稿,可以比作孕育母体内的婴儿,在母体胎盘内的发育成长,一靠母亲—即作者 自己——的素质,二靠母体内营养对婴儿的浆养滋育。如果这两个条件都不理想,或者彼
1 第二章 运思 第三节 构思 构思:所谓构思,也称为“打腹稿”,就是在尚未把文章变成文字之前,对文章所作的 设计。经过挑选的材料在文章中如何安排,采用哪一种结构形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总 体有几个层次,大致写几个段落,层次之间如何过渡与照应,等等,都应该事先有所安排。 简单地说,就是安排文章的总体结构。 一、构思的过程 1、构思探索期 构思探索期是指作者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完成了材料的搜集后,刚开始构思的阶段。 这个阶段,文章的轮廓还没有出现,作者犹如在黑暗中摸索,走一步,停一停,有时还 会走岔路,似乎前面几步白走了,须倒回来重新开始。但你不用着急,这样的劳动仍然具有 意义。 作文运思有如抽丝,在一团乱丝中拣去一个丝头,要把它从错杂纠纷的关系中抽出,有 时一抽即出,有时须绕弯穿孔解结,没有耐心就会使紊乱的更加紊乱。运思又如射箭,目前 悬有鹄的,箭朝着鹄的发,有时一发即中,也有因为瞄准不正确,用力不适中,箭落在离鹄 的很远的地方。习射者须不惜努力尝试,多发总有一中。 (朱光潜:《艺文杂谈》) 构思——通称为打腹稿,对于一篇作品的成败,是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的。 那些不善于驾驭语言文字的初学者,即使有很好的构思,固然也常常出废品;但对有一 定能量的习作者,虽有着使用摆布文字的能力,但也常常失败于构思。 腹稿,可以比作孕育母体内的婴儿,在母体胎盘内的发育成长,一靠母亲——即作者 自己——的素质,二靠母体内营养对婴儿的浆养滋育。如果这两个条件都不理想,或者彼
此失调,那么腹内婴儿分娩时,可能是个枯瘦的畸形儿,或称之为怪胎;更有甚者,则中途 流产天折—这都是没有成熟的构思,便勿勿动笔之恶果 因此,一个有出息的作者,都严格艺术构思这一环节,在头脑中的人物、故事、情节、 语言,以及作品的色彩格调;没有在眼前初步清晰之前,不忙于动笔;而是在腹中反复推敲 反复比较,反复琢磨,直到露出雾中庐山为止 (从维熙:《谈作品的艺术构思》) 2、构思定型期 构思定型期是指文章的整体轮廓从初具规模到最后定型这一阶段 构思探索期是作者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作者可以在主题和材料允许的范围内,对文章 的可能结果作多方面的设计。但到了构思定型期,我们却必须在多种可能中选择一种最佳模 式,其余的选择,即使有着某一方面的长处,此时也必须割爱。所以,到了构思定型期,作 者的注意力应该放在选优与定型上。不仅文章的总体结构轮廓应该得到确认,如选定恰当的 体式、设置完整的情节线索或逻辑线索,文章的细部也应该予以充分考虑。诸如层次段落的 安排、前后的呼应与照应、材料的调整与组合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构思的定型,以形式的确定为最后标志。只有对未来文章或作品的具体形式有了基本的 构思以后,作者才能进入文字表达,着手由“意”到“文”的转化。这一时期的具体内容可 分为三个方面: 1、定型化。即作者首先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作品。如选定体式、明晰思路等。或以提 纲的形式将其中的人物、事件、思想、结构、环境(指记叙性文章)以及大小、总分论点和 论据(指理论性文章)列出,形成一个完整的“预想”表现体系。 2、有序化。即作者按照思路的发展,对未来作品进行总体构架与局部层次的有序设计。 其中包括层次段落的安排、线索的设置、材料的调整与组合等,从而变“无序”为“有序
2 此失调,那么腹内婴儿分娩时,可能是个枯瘦的畸形儿,或称之为怪胎;更有甚者,则中途 流产夭折——这都是没有成熟的构思,便匆匆动笔之恶果。 …… 因此,一个有出息的作者,都严格艺术构思这一环节,在头脑中的人物、故事、情节、 语言,以及作品的色彩格调;没有在眼前初步清晰之前,不忙于动笔;而是在腹中反复推敲, 反复比较,反复琢磨,直到露出雾中庐山为止。 (从维熙:《谈作品的艺术构思》) 2、构思定型期 构思定型期是指文章的整体轮廓从初具规模到最后定型这一阶段。 构思探索期是作者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作者可以在主题和材料允许的范围内,对文章 的可能结果作多方面的设计。但到了构思定型期,我们却必须在多种可能中选择一种最佳模 式,其余的选择,即使有着某一方面的长处,此时也必须割爱。所以,到了构思定型期,作 者的注意力应该放在选优与定型上。不仅文章的总体结构轮廓应该得到确认,如选定恰当的 体式、设置完整的情节线索或逻辑线索,文章的细部也应该予以充分考虑。诸如层次段落的 安排、前后的呼应与照应、材料的调整与组合等,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构思的定型,以形式的确定为最后标志。只有对未来文章或作品的具体形式有了基本的 构思以后,作者才能进入文字表达,着手由“意”到“文”的转化。这一时期的具体内容可 分为三个方面: 1、定型化。即作者首先要从宏观上整体把握作品。如选定体式、明晰思路等。或以提 纲的形式将其中的人物、事件、思想、结构、环境(指记叙性文章)以及大小、总分论点和 论据(指理论性文章)列出,形成一个完整的“预想”表现体系。 2、有序化。即作者按照思路的发展,对未来作品进行总体构架与局部层次的有序设计。 其中包括层次段落的安排、线索的设置、材料的调整与组合等,从而变“无序”为“有序
3、优化。构思中的“优化”活动,主要包括展现形象或展开问题时所运用的具有美学 功能的手法、技巧,乃至叙述语言的风味、风格等 结构的含义与原则 (一)结构的含义 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也就是文章中材料的安排,文章各部分相互 关系的处理。结构也被称为篇章结构。 结构一词最早是建筑学的术语,指的是建筑内部的组织和构造,由于文章的构造和它道 理相通,所以就被借用过来,作为文章写作的一个专用名词。 结构在文章中的作用非常显著。如果我们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主题就是 灵魂,材料就是血肉,语言就是皮肤,而结构则是骨骼。一篇文章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体。一篇好文章,对作者来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或某种信息,对读者 来说,则会一睹为快、爱不释手。但是,假如在主题与材料具备的情况下,文章的结构不完 美,或不适应主题与内容的充分表达,就不能达到写作的预期效果。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 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岀矣。毎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 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 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 忽之。吾观今日之传奇,事事皆逊元人,独于埋伏照映处,胜彼一筹 李渔《闲情偶记》 在真正的艺术作品——诗、戏剧、图画歌曲、交响乐,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位置上抽出 一句诗、一场戏、一个图形、一小节音乐,把它放在另一个位置上,而不致损害整个作品的 意义正像我们不可能从生物的某一部位取出一个器官来放在另一个部位而不致毁灭该生物 的生命一样。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
3 3、优化。构思中的“优化”活动,主要包括展现形象或展开问题时所运用的具有美学 功能的手法、技巧,乃至叙述语言的风味、风格等。 二、结构的含义与原则 (一)结构的含义 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也就是文章中材料的安排,文章各部分相互 关系的处理。结构也被称为篇章结构。 结构一词最早是建筑学的术语,指的是建筑内部的组织和构造,由于文章的构造和它道 理相通,所以就被借用过来,作为文章写作的一个专用名词。 结构在文章中的作用非常显著。如果我们把一篇文章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主题就是 灵魂,材料就是血肉,语言就是皮肤,而结构则是骨骼。一篇文章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体。一篇好文章,对作者来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或某种信息,对读者 来说,则会一睹为快、爱不释手。但是,假如在主题与材料具备的情况下,文章的结构不完 美,或不适应主题与内容的充分表达,就不能达到写作的预期效果。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 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 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 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 忽之。吾观今日之传奇,事事皆逊元人,独于埋伏照映处,胜彼一筹。 李渔《闲情偶记》 在真正的艺术作品——诗、戏剧、图画、歌曲、交响乐,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位置上抽出 一句诗、一场戏、一个图形、一小节音乐,把它放在另一个位置上,而不致损害整个作品的 意义,正像我们不可能从生物的某一部位取出一个器官来放在另一个部位而不致毁灭该生物 的生命一样。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
(二)结构的原则 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点 按照我们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一件事物可能完 整而缺乏长度)。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 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 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所以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 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 亚里土多德《诗学》 布局就是按照戏剧体裁的规律而分布在剧中的一段令人惊奇的历史。 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还有,像一些新闻、实用文体,如“消息”,其结构特点就更为鲜明,大多具有“标题” 导语”—“主体 “背景”(亦可灵活穿插) 结语”等几部分内容;而 科学技术论文”(即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比较完整的“结构形态”多由这八部 分组成,即“绪论”——“材料与方法”—“观察与结果”—“讨论”一“总结 图片与说明”—“参考文献”—“外文摘要"。前五条是正文内容,后三条是论 文附件,合起来正好八条(故又被戏称为“洋八股”);至予“工作总结”或“情况报告” 其结构则常常表现为“引言 “概况” 做法”(包括成效、变化)“经验”(以及 问题或不足)“结语”等 刘锡庆《基础写作学》 2、要符合表现对象的内在规律 结构要符合表现对象的内在规律。例如,一般的叙事文学,都是按照时间的推进作线 性的描述,但是,当作家把表现的重心从外部的生活转移到人的内心世界,这种线性结构就 会被打破。王蒙等作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文体试验,就突出表现在这一点上
4 (二)结构的原则 1、要适应不同文体的特点 按照我们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一件事物可能完 整而缺乏长度)。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 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与此相反,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 上承某事者,但无他事继其后;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者。所以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 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 亚里士多德《诗学》 布局就是按照戏剧体裁的规律而分布在剧中的一段令人惊奇的历史。 狄德罗《论戏剧艺术》 还有,像一些新闻、实用文体,如“消息”,其结构特点就更为鲜明,大多具有“标题” ——“导语”——“主体”——“背景”(亦可灵活穿插)——“结语”等几部分内容;而 “科学技术论文”(即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比较完整的“结构形态”多由这八部 分组成,即“绪论”——“材料与方法”——“观察与结果”——“讨论”——“总结” ——“图片与说明”——“参考文献”——“外文摘要”。前五条是正文内容,后三条是论 文附件,合起来正好八条(故又被戏称为“洋八股”);至予“工作总结”或“情况报告”, 其结构则常常表现为“引言”——“概况”——“做法”(包括成效、变化)“经验”(以及 问题或不足)——“结语”等。 刘锡庆《基础写作学》 2、要符合表现对象的内在规律 结构要符合表现对象的内在规律。例如,一般的叙事文学,都是按照时间的推进作线 性的描述,但是,当作家把表现的重心从外部的生活转移到人的内心世界,这种线性结构就 会被打破。王蒙等作家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文体试验,就突出表现在这一点上
3、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 司马迁笔下的《李将军列传》,讲述的是汉代名将李广的一生英雄业绩。但作者没有采 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李广的一生作了较大的剪裁,以突出他的 英勇善战,以及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赏识的悲剧一生。 三、结构的基本类型与内涵 (一)结构的基本类型 1、叙事类文体 叙事类文体用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方式来表达主题。因此,以模拟生活的原生态的形 式来结构文章是叙事类文体最常用的方法 (1)正常时空模式 人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受现实时空的限制,正常时空模式的叙事结构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模 拟。这种叙事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线索连贯、明晰、朴实,讲述的故事往往有头有尾,适合大 众阅读 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是一篇优秀的游记。全文从作者出发去桐庐开始,到即将离开 严孑陵钓台止,基本上按照作者的游览足迹构思全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按照正常时空结构的 (2)超时空模式 超时空模式是作者借人物的心理视角展开叙事的结构模式。借人物的心理视角展开叙事 的结构模式最早出现于意识流小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他那著名的《心理学原理》一书 中对人的意识的定义,极大地启发了小说家的思维。他还在该书中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 念,这对意识流小说家自由处理作品中的时空和安排整体结构,都有很大的影 心理小说家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揭示人的内心生活,艺术的世界不是外部事件的世界 而是感情、联想和想象的世界;按照这种观念,一个作家要描绘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这些 事件在一个人的感觉上的反映,和那些被它们引起的复杂的感情;一个作家必须表达瞬息间 的印象、意识之流,以及可能产生的无数的感觉。 依照这样的思路结构一篇小说,就会完全打破正常的时空模式,例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诸
5 3、要服从主题表达的需要 司马迁笔下的《李将军列传》,讲述的是汉代名将李广的一生英雄业绩。但作者没有采 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而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李广的一生作了较大的剪裁,以突出他的 英勇善战,以及始终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赏识的悲剧一生。 三、结构的基本类型与内涵 (一)结构的基本类型 1、叙事类文体 叙事类文体用讲述故事、塑造人物的方式来表达主题。因此,以模拟生活的原生态的形 式来结构文章是叙事类文体最常用的方法。 (1)正常时空模式 人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受现实时空的限制,正常时空模式的叙事结构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模 拟。这种叙事结构的主要优点是线索连贯、明晰、朴实,讲述的故事往往有头有尾,适合大 众阅读。 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是一篇优秀的游记。全文从作者出发去桐庐开始,到即将离开 严子陵钓台止,基本上按照作者的游览足迹构思全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按照正常时空结构的 文章。 (2)超时空模式 超时空模式是作者借人物的心理视角展开叙事的结构模式。借人物的心理视角展开叙事 的结构模式最早出现于意识流小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在他那著名的《心理学原理》一书 中对人的意识的定义,极大地启发了小说家的思维。他还在该书中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 念,这对意识流小说家自由处理作品中的时空和安排整体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 心理小说家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揭示人的内心生活,艺术的世界不是外部事件的世界, 而是感情、联想和想象的世界;按照这种观念,一个作家要描绘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这些 事件在一个人的感觉上的反映,和那些被它们引起的复杂的感情;一个作家必须表达瞬息间 的印象、意识之流,以及可能产生的无数的感觉。 依照这样的思路结构一篇小说,就会完全打破正常的时空模式,例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