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 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 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 本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 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一 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具体要求。 其次,这种品种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 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 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 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 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率品质 告诉我们,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 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协纲领,就会因为 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 践的变化,以客观规律为前提,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 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 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 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实践基础上的理 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 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 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 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总之,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 工和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48-249页
12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年 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 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 本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 具有彻底的科学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一 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具体要求。 其次,这种品种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 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 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 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早在 1872 年《共产党宣言》德文 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 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①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率品质 告诉我们,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 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协纲领,就会因为 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 践的变化,以客观规律为前提,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 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 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 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实践基础上的理 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 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 思主义。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 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 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总之,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 工和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第 248-249 页
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 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企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 过人类解放科学理率的真正阐述者。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很大关于人类解放求世求 民的思想家,在中国有持“大同”说、“小康”说的思想家,在西方有空想社会 主义者,当今有各种各样的人道主义学派,都企图设计社会理想的道路,但他们 都没有找到解放人类的切实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 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趋势,不仅得 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这个更加美好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称 为共产主义社会,共第一阶级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列宁称之 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而且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道路。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 托邦,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 道路和前进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马克思 主义指出,共产主义是不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运动,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 目标的最实际的运动。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 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 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要求我们树立崇高 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 我们更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 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总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总之,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 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 13
13 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 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企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 过人类解放科学理率的真正阐述者。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很大关于人类解放求世求 民的思想家,在中国有持“大同”说、“小康”说的思想家,在西方有空想社会 主义者,当今有各种各样的人道主义学派,都企图设计社会理想的道路,但他们 都没有找到解放人类的切实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 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趋势,不仅得 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更加美好的社会(这个更加美好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称 为共产主义社会,共第一阶级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列宁称之 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论断,而且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的阶级力量和革命道路。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 托邦,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 道路和前进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 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马克思 主义指出,共产主义是不脱离实际的学说,而是运动,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 目标的最实际的运动。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 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坚 持共产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要求我们树立崇高 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 我们更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 结合起来,脚踏实地投身于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总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总之,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 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
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这是我们学习“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所要努力达到的目的。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 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以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艰 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 史性的进步。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就。实践证明,马 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 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 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 须始终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思想、文 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未曾 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以不断增 强辩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浸蚀的能力,提高解决建设和改革中各种实际问题的 本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 的历史变革,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 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现代社会 生活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 这种状况,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对如何 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出了严 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状况,只有学习、掌握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行动 的指南,才能更好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才能有 效地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共同的 意志。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 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 长治久安,并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
14 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这是我们学习“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所要努力达到的目的。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 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诞生 150 多年以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艰 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 史性的进步。中国共产党成立 80 多年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就。实践证明,马 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 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 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 须始终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政治、思想、文 化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复杂的事物需要认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回答,许多未曾 认识的领域需要开拓。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把握世界形势变化的本质,不被历史长河中的旋涡和逆流所迷惑,以不断增 强辩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浸蚀的能力,提高解决建设和改革中各种实际问题的 本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 的历史变革,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 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现代社会 生活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 这种状况,一方面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对如何 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意志,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提出了严 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状况,只有学习、掌握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行动 的指南,才能更好地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才能有 效地整合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共同的 意志。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 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 长治久安,并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
为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发扬理论 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风,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 握其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 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作,枞理论体系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要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 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并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来加深领会,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 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 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 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现在有一些人根本没有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 的书,却人云亦云,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是错 误的。 列宁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 原理都要(ā)历史地,(B)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Y)都要同具体的历 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①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 法论原则,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 究的要求。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并长期坚持的优良学风。所谓理论联系实 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实际, 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 政策的客观依据,也是我们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基 础。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总结过去,客观地 分析现实,科学地思考未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 教条主义是本本主义,照本宣科,简单地、机械地套用“本本”和字句,是学习 马克思主义的大敌;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这只能使对马克思主义 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实用主义则是容易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往往给 马克思主义附加一些不正确的东西,从而肢解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强调理论 联系实际,一方面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另一方面要学以 致用,有的放矢。 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85页
15 为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发扬理论 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学风,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 握其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 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作,枞理论体系上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要把经典作家的论断放到当时的 历史环境中来认识,并紧密结合今天的实践来加深领会,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 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 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 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现在有一些人根本没有认真读过马克思主义 的书,却人云亦云,说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无用了。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是错 误的。 列宁曾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 原理都要(α)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都要同具体的历 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①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 法论原则,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观点研 究的要求。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 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并长期坚持的优良学风。所谓理论联系实 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实际, 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大的社会实际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 政策的客观依据,也是我们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基 础。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总结过去,客观地 分析现实,科学地思考未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要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态度。 教条主义是本本主义,照本宣科,简单地、机械地套用“本本”和字句,是学习 马克思主义的大敌;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这只能使对马克思主义 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实用主义则是容易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往往给 马克思主义附加一些不正确的东西,从而肢解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强调理论 联系实际,一方面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另一方面要学以 致用,有的放矢。 ① 《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785 页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 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 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 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 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 楚,还要讲新话。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 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 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 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①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 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②学习的目的全 在于运用。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就要做到: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 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 80多年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现在我国进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各族人民正 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 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 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表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觉辩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客观地正视思想文化、价值 ①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2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页。 6
16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 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 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 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 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 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 楚,还要讲新话。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 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 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 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①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 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②学习的目的全 在于运用。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就要做到: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 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理想是人生不断进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历史上的胜利与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人们。中国青年运动 80 多年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现在我国进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国各族人民正 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 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也应该以此作为自己的历 史使命和神圣的职责,这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表现。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觉辩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客观地正视思想文化、价值 ①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7-28 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9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