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 课序号 1215720 原理概论 学分总学时 48 课程类型 √公共课口专业课 专业年级 07级全校学生 修读方式 √必修☐限选口任选 出题教师 付国强 考试方式 √闭卷口开卷口考查 注:1、出题教师负责制定课程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列出答案要点即可),不 够可另附页。 2、阅卷结束后,将本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与试卷一同装订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分) 1D;2A;3A;4A;5B;6C;7C;8C;9D;10D; 11B;12C;13B;14B;15B;16C;17A;18C;19C;20B; 21A;22B;23D;24A;25C;26A;27C;28D;29D;30C; 31A;32C;33B;34C;35B;36B;37D;38C;39A;40C 二、简答题(1X5X5=25分) 4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分)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1分)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1分)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分) (第二、三、四,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 4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力:(1分) 第二,对一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
1 内蒙古农业大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08 ~2009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课序号 1215720 学分/总学时 48 课程类型 √公共课□专业课 专业年级 07 级全校学生 修读方式 √必修□限选□任选 出题教师 付国强 考试方式 √闭卷□开卷□考查 注:1、出题教师负责制定课程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列出答案要点即可),不 够可另附页。 2、阅卷结束后,将本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与试卷一同装订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X1X40=40 分) 1D; 2A; 3A; 4A; 5B; 6C; 7C; 8C; 9D;10D; 11B;12C;13B;14B;15B;16C;17A;18C;19C;20B; 21A;22B;23D;24A;25C;26A;27C;28D;29D;30C; 31A;32C;33B;34C;35B;36B;37D;38C;39A;40C 二、简答题(1X5X5=25 分) 41、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 分)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1 分)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1 分)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 分) (第二、三、四,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 4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力;(1 分) 第二,对一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
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2分)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2 分) (第一、二,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 43、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答: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分)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 (第一、二、三,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 4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分)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分)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分) (第二、三,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 4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 分)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 要力量。(1分)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1分)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 挥了重要作用。(1分) (第二、三、四,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3分) 三、辨析题(1X4X4=16分) 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 (1)正确。(2分) (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 定的。(2分) 4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答: (1)错误。(2分)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分) 48、商品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答: y
2 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2 分)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 分) (第一、二,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 43、为什么说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答: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1 分)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1 分)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1 分)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 分) (第一、二、三,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 44、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 分)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 分)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 分) (第二、三,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 4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答: 第一,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 分) 第二,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 要力量。(1 分)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1 分) 第四,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 挥了重要作用。(1 分) (第二、三、四,可给一个采分点,满分 3 分) 三、辨析题(1X4X4=16 分) 4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 (1)正确。(2 分) (2)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 定的。(2 分) 4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答: (1)错误。(2 分)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 分) 48、商品二因素决定劳动二重性。答:
(1)错误。(2分) (2)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2分) 49、在同样劳动强度下,一个用机器进行纺纱的女工在8小时工作日创造的 新价值比一个用手挠纺车进行纺纱的女工在8小时工作日创造的新价值要多得 多。答: (1)错误。(2分) (2)两位女工创造的新价值是相等的,因为她们体力脑力的耗费是一样的。 (2分) 四、论述题(在50、51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0分) 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1)原理:(6分)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理论联系实际:(4分)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人生前进的进程中,一定要把远大目标 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2分。理解发挥2分) 5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原理:(6分)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 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4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2 分。理解发挥2分) 五、综合理解题(9分) 52、谈谈这学期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主要收获和对进 一步搞好教学工作的建议。 (1)主要收获谈得较好给6分: (2)教学建议谈得较好给3分。 2
3 (1)错误。(2 分) (2)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2 分) 49、在同样劳动强度下,一个用机器进行纺纱的女工在 8 小时工作日创造的 新价值比一个用手挠纺车进行纺纱的女工在 8 小时工作日创造的新价值要多得 多。答: (1)错误。(2 分) (2)两位女工创造的新价值是相等的,因为她们体力脑力的耗费是一样的。 (2 分) 四、论述题(在 50、51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0 分) 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1)原理:(6 分)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2)理论联系实际:(4 分)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人生前进的进程中,一定要把远大目标 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2 分。理解发挥 2 分) 5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原理:(6 分)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 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 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理论联系实际:(4 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2 分。理解发挥 2 分) 五、综合理解题(9 分) 52、谈谈这学期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主要收获和对进 一步搞好教学工作的建议。 (1)主要收获谈得较好给 6 分; (2)教学建议谈得较好给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