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属性及诱导效应的理论 3、掌握有机试剂的分类 4、了解有机反应的类型 教学重点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有机反应类型 诱导效应的概念、有机反应中间体、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教学难点 诱导效应、有机反应中间体、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知识考核点 1、诱导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2、有机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自由基)的稳定性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含义 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学及其发展史 2、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法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式有四种表示方法,最常用的是缩减构造式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价键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属性及诱导效应的理论 3、掌握有机试剂的分类 4、了解有机反应的类型 教学重点 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和有机反应类型 2、诱导效应的概念、有机反应中间体、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教学难点 诱导效应、有机反应中间体、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知识考核点 1、 诱导效应对有机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2、 有机反应中间体(碳正离子、自由基)的稳定性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的含义 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二、有机化学 1、有机化学及其发展史 2、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一、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表示法 有机化合物的构造式有四种表示方法,最常用的是缩减构造式
、共价键的形成 三、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和极化性。 四、键的极性在链上的传递——诱导效应 第三节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有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有异裂和均裂两种,反应类型也有相应的两种:异裂反 应(离子型反应)和均裂反应(自由基型反应 二、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概念 常遇到的中间体是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等。 、试剂的分类 试剂可分为自由基试剂和离子试剂。离子试剂又分为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第四节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 溶剂按极性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按结构分为质子溶剂和非质子溶 剂。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 IUPAC命名方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 命名方法概述及系统命名法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系统命名法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分类方法
二、共价键的形成 三、共价键的基本属性 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键的极性和极化性。 四、键的极性在链上的传递——诱导效应 第三节 有机反应类型和试剂的分类 一、 有机反应中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反应类型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有异裂和均裂两种,反应类型也有相应的两种:异裂反 应(离子型反应)和均裂反应(自由基型反应)。 二、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概念 常遇到的中间体是碳正离子、碳负离子和自由基等。 三、试剂的分类 试剂可分为自由基试剂和离子试剂。离子试剂又分为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 第四节 溶剂的分类及溶剂化作用 溶剂按极性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按结构分为质子溶剂和非质子溶 剂。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 IUPAC 命名方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 命名方法概述及系统命名法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系统命名法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分类方法
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是按分子的碳架结构和有 特征反应的官能团分类 第二节命名方法 、化学介词、基和表示练异构的形容词 二、命名法概述 第三节系统命名法 在这一节中重点介绍 IUPAO命名的基本方法,具体各类型的化合物的命名 在以下各章讲述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物质产生旋光性的原因,掌握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 2、了解旋光性、比旋光度的概念,掌握手性、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 体等概念 3、掌握构型的RS表示法 4、了解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历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构造异构现象 2、手性和对称性 3、手性碳构型表示与标记 4、费歇尔投影式与分子构型 教学难点 1、手性和对称性 2、构型的RS表示法
有机化合物数目庞大,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是按分子的碳架结构和有 特征反应的官能团分类。 第二节 命名方法 一、化学介词、基和表示练异构的形容词 二、命名法概述 第三节 系统命名法 在这一节中重点介绍 IUPAC 命名的基本方法,具体各类型的化合物的命名 在以下各章讲述。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物质产生旋光性的原因,掌握分子结构与对映异构的关系 2、了解旋光性、比旋光度的概念,掌握手性、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 体等概念 3、掌握构型的 R/S 表示法 4、了解立体化学在研究反应历程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构造异构现象 2、手性和对称性 3、手性碳构型表示与标记 4、费歇尔投影式与分子构型 教学难点 1、手性和对称性 2、构型的 R/S 表示法
知识考核点 构型的R/S表示法 第一节构造异构现象 碳链异构 分子中碳原子相互连接的顺序和方式不同,构成不同的碳链或碳环。 二、官能团位置异构 官能团取代碳链异构体中的不同氢原子,形成官能团位置异构 、官能团异构 分子式相同,构成官能团的原子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类化合物, 构成官能团异构体。 四、互变异构 在室温下,不同官能团异构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很快地互相转变,是一 种特殊的官能团异构。 第二节顺反异构现象 本节内容调整到不饱和烃中讲述 第三节光学异构现象 旋光性和比旋光度 1、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2、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手性和对称性 1、手性的概念 分子的手性与旋光性 3、对映体和外消旋体 4、对称性: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知识考核点 构型的 R/S 表示法 第一节 构造异构现象 一、 碳链异构 分子中碳原子相互连接的顺序和方式不同,构成不同的碳链或碳环。 二、官能团位置异构 官能团取代碳链异构体中的不同氢原子,形成官能团位置异构。 三、官能团异构 分子式相同,构成官能团的原子连接顺序和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类化合物, 构成官能团异构体。 四、互变异构 在室温下,不同官能团异构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很快地互相转变,是一 种特殊的官能团异构。 第二节 顺反异构现象 本节内容调整到不饱和烃中讲述。 第三节 光学异构现象 一、旋光性和比旋光度 1、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2、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二、手性和对称性 1、手性的概念 2、分子的手性与旋光性 3、对映体和外消旋体 4、对称性: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三、手性碳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 1、构型表示式:球棒式、立体透视式、费歇尔投影式 2、构型与旋光方向的标记:构型的RS命名规则、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 构型的表示方法(D/LRS法) 四、费歇尔投影式与分子构型 五、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光学异构现象 1、含有多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2、含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内消旋体的概念 第四章sp3杂化碳化合物——饱和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命名 2、掌握乙烷和丁烷的稳定构象、 Newman投影式 3、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及卤代反应历程 4、了解烷烃的重要代表物-甲烷 5、掌握脂环烃的命名、化学性质 6、了解环的大小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7、掌握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教学重点 1、烷烃的系统命名 2、乙烷和丁烷的构象、 Newman投影式 3、烷烃的卤代反应及其自由基历程 4、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5、小环烷烃的加成反应
三、手性碳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 1、构型表示式:球棒式、立体透视式、费歇尔投影式 2、构型与旋光方向的标记:构型的 R,S 命名规则、 相对构型和绝对构型、 构型的表示方法(D/L R/S 法) 四、费歇尔投影式与分子构型 五、含有多个手性碳原子的光学异构现象 1、含有多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2、含有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内消旋体的概念 第四章 sp 3 杂化碳化合物——饱 和 烃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命名 2、掌握乙烷和丁烷的稳定构象、Newman 投影式 3、了解烷烃的物理性质,掌握烷烃的化学性质及卤代反应历程 4、了解烷烃的重要代表物-甲烷 5、掌握脂环烃的命名、化学性质 6、了解环的大小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7、掌握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教学重点 1、烷烃的系统命名 2、乙烷和丁烷的构象、Newman 投影式 3、烷烃的卤代反应及其自由基历程 4、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5、小环烷烃的加成反应